古人作詩填詞講究「活句」,《圍爐詩話》道:「詩貴活句,賤死句」。所謂「活句」也就是新鮮生動、妙趣橫生且能表達出獨特情感的詩句。這樣的詩句往往造語奇特平中見奇,令人耳目一新,盤活全詩。
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詠雪》,前三句都是重複的「一片兩片三四片」的數字,如同流水帳殊如詩趣,但結尾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奇峰突起,如神來之筆將整首詩煥發出異樣的神採。
唐詩宋詞中諸如此類的「活句」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朱慶餘的「畫眉深淺入時無」,錢起的「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等等俱都是收尾的佳句,瞬間點鐵成金,盤活全詩。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這樣一個「活句」:唐代的一首冷小詩,前三句頗有些平淡,全靠這最後一句盤活。且來欣賞王駕的這首《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王駕是晚唐詩人,素有詩名,與司空圖、鄭谷等人為友。原本王駕有詩集傳世,但歷經千載盡皆散佚,只有寥寥六首詩存世。一代名家現今已成為冷門詩人,而這首《雨晴》算是王駕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見景即興而作的小詩,所寫的是雨後的殘春之景。前兩句緊扣一個「花」字展開:「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下雨前的花,才開展開花瓣,讓人看見花蕊,一派春意;而一陣雨過後卻是花事已了,空餘綠葉,縱使有心在葉底尋找也不見花蹤,一派花落春殘之象。
雨前雨後兩相對比的春殘之景讓詩人掃興之際,不惟詩人掃興,就連那蜜蜂蝴蝶都「紛紛過牆去」,對此處的殘春大失所望,飛過院牆去了別處,讓這小園的春更添冷落。
而這「蜂蝶紛紛過牆去」的舉動也讓詩人突發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難道一牆之隔的鄰家院子裡還是春意盎然,才吸引了蜂蝶紛紛飛過去嗎?
同樣的一陣雨,自然不會厚此薄彼,一牆之隔的鄰家想來也應春殘花落。但詩人卻是想像得天真爛漫,鄰家之景被院牆阻隔不得見,但看著蜜蜂蝴蝶紛紛追逐春色的神態,卻讓人不禁生「疑」,難道鄰家還保留有春色嗎?
這一句「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是神來之筆,收尾全詩化平凡為神奇,將這蜂蝶、小園、春色盡皆盤活,使得全詩煥發出別樣的趣味,不可謂不巧妙。也難怪此句被列為「詩貴活句」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