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一首冷門小詩,前三句稀疏平常,最後一句卻如神來之筆

2020-08-23 讀書狗子

古人作詩填詞講究「活句」,《圍爐詩話》道:「詩貴活句,賤死句」。所謂「活句」也就是新鮮生動、妙趣橫生且能表達出獨特情感的詩句。這樣的詩句往往造語奇特平中見奇,令人耳目一新,盤活全詩。

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詠雪》,前三句都是重複的「一片兩片三四片」的數字,如同流水帳殊如詩趣,但結尾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奇峰突起,如神來之筆將整首詩煥發出異樣的神採。



唐詩宋詞中諸如此類的「活句」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朱慶餘的「畫眉深淺入時無」,錢起的「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等等俱都是收尾的佳句,瞬間點鐵成金,盤活全詩。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這樣一個「活句」:唐代的一首冷小詩,前三句頗有些平淡,全靠這最後一句盤活。且來欣賞王駕的這首《雨晴》:

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王駕是晚唐詩人,素有詩名,與司空圖、鄭谷等人為友。原本王駕有詩集傳世,但歷經千載盡皆散佚,只有寥寥六首詩存世。一代名家現今已成為冷門詩人,而這首《雨晴》算是王駕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見景即興而作的小詩,所寫的是雨後的殘春之景。前兩句緊扣一個「花」字展開:「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下雨前的花,才開展開花瓣,讓人看見花蕊,一派春意;而一陣雨過後卻是花事已了,空餘綠葉,縱使有心在葉底尋找也不見花蹤,一派花落春殘之象。



雨前雨後兩相對比的春殘之景讓詩人掃興之際,不惟詩人掃興,就連那蜜蜂蝴蝶都「紛紛過牆去」,對此處的殘春大失所望,飛過院牆去了別處,讓這小園的春更添冷落。

而這「蜂蝶紛紛過牆去」的舉動也讓詩人突發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難道一牆之隔的鄰家院子裡還是春意盎然,才吸引了蜂蝶紛紛飛過去嗎?

同樣的一陣雨,自然不會厚此薄彼,一牆之隔的鄰家想來也應春殘花落。但詩人卻是想像得天真爛漫,鄰家之景被院牆阻隔不得見,但看著蜜蜂蝴蝶紛紛追逐春色的神態,卻讓人不禁生「疑」,難道鄰家還保留有春色嗎?



這一句「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是神來之筆,收尾全詩化平凡為神奇,將這蜂蝶、小園、春色盡皆盤活,使得全詩煥發出別樣的趣味,不可謂不巧妙。也難怪此句被列為「詩貴活句」的典範!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焦點

  • 唐代的一首冷門小詩,前三句稀疏平常,最後一句卻如神來之筆
    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詠雪》,前三句都是重複的「一片兩片三四片」的數字,如同流水帳殊如詩趣,但結尾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奇峰突起,如神來之筆將整首詩煥發出異樣的神採。
  • 冷門詩人的一首絕句,結尾卻如神來之筆,成為「詩貴活句」的典範
    #古人作詩填詞講究「活句」,《圍爐詩話》道:「詩貴活句,賤死句」。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詠雪》,前三句都是重複的「一片兩片三四片」的數字,如同流水帳殊如詩趣,但結尾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卻是奇峰突起,如神來之筆將整首詩煥發出異樣的神採。
  • 劉禹錫的一首山水小詩,前三句看似平淡,最後一句卻令人拍案叫絕
    在唐代,詩人寄情於山水的詩句不勝枚舉,譬如,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等等。而今天要說的這首《望洞庭》,同樣也是一首寄情山水小詩,它出自於唐代素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之手。眾所周知,劉禹錫在政壇上主張革新,因為參加王叔文的革新運動失敗後被長期貶謫到蠻荒之地,他曾自言「二十三年棄置身」就是說的這次遭遇。
  • 張籍很經典的一首詩,前三句平淡無味,最後一句卻出神入化
    於是便有了一首首經典的思鄉詩,以抒發詩人綿綿的鄉愁,以及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無論是柳宗元的「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還是白居易的「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亦或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無不具有令人動容的藝術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思》,便是張籍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張籍,字文昌,是唐代著名詩人。
  • 葉紹翁一首詩,驚豔了整個春天,無一句用典卻皆神來之筆,美醉了
    葉紹翁一首詩,驚豔了整個春天,無一句用典卻皆神來之筆,美醉了>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葉紹翁很經典的一首詩《遊園不值》,全詩如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一首詩若蘊涵著道理,這首詩的主題便上升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 杜牧很冷門的一首詩,最後一句卻化腐朽為神奇,令人叫絕!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其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歷來享有盛譽。清人沈德潛認為杜牧絕句「託興幽微」,可稱盛唐絕之「嗣響」。意思是說,杜牧的絕句意境幽美、韻味雋永。
  • 王之渙的一首傳世之作,前三句看似平常,讀到最後不禁拍案叫絕
    正因為聚少離多,送別詩往往就充滿了悲涼悽愴之氣,下面分享的是王之渙的一首傳世之作,前三句看似平常,讀到最後不禁拍案叫絕。宴詞唐代:王之渙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大家都知道王之渙是才子,於是紛紛催促他即興來一首。詩人也當仁不讓,三杯下肚後也詩興大發,他放下酒杯,望望窗外東逝的流水,不僅感嘆道,「長堤春水綠悠悠。」大家一聽就知道詩人雖然歌頌春天裡萬象復甦,生機盎然,但也感到這「悠悠」二字話裡有話,一定是作者感懷時光飛逝,也撩撥著大家的心弦,暗示了詩人一片惜別深情。
  • 宋琬一首很有趣的小詩,前三句顯得很一般,最後一句卻是感人至深
    這首詩其實寫得很一般,前面三句著實是很平淡,可是最後一句則是感人至深,詩人把自己當時的心境,還有對於做學問的態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也就使得這首詩無形之中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那整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寫得通俗易懂,前面的三句則是描述了詩人
  • 林則徐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勢磅礴,最後7字更如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林則徐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勢磅礴,最後7字更如神來之筆。六和塔清代:林則徐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落日背人沉野樹,晚潮催月上沙洲。千家燈火城南寺,數點帆歸海外舟。林則徐在杭州巡視時,寫下了一些讚美江湖勝景的詩篇,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首。六和塔輪廓和諧美觀,自遠處瞻望,每層塔簷如展翼,簷上明亮、簷下陰暗,明暗襯託、層次分明。首聯從大處描寫,寫景如畫,氣勢磅礴,「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浮屠,是梵文佛塔的譯音。
  • 岑參很冷門的一首詩,最後7個字風趣橫生,令人拍案叫絕!
    岑參,唐代著名詩人。因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傳世。岑參的詩想像豐富,風格奇峭,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特色。所以後來的陸遊稱讚他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岑參的一首風趣橫生的生活抒情小詩《戲問花門酒家翁》。
  • 朱元璋的一首詩:前兩句很搞笑,第三句很普通,最後一句非常霸氣
    南唐後主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經典的詞,其中一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清代的乾隆皇帝更不可了,據說曾寫過近5萬首詩,但幾乎沒有一首被世人所熟知的。明太祖朱元璋,作為純草根出身的皇帝,雖然打天下的能力很強,但由於小時候沒讀過多少書,在文學方面的修養並不咋地。令人意外的是,在登基稱帝後,朱元璋無論工作多忙,多會儘量抽出時間讀書,並向那些才華橫溢的大臣請教,進步非常明顯。
  • 李商隱如夢如幻的一首詩,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李商隱是一名善於描寫細膩之情的一位詩人,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他的一生充滿波折,前半生是一個典型的富家子弟,但是這個富家子弟非我們平常說的整日過著奢靡生活的公子,他的富不僅體現在家庭背景上的富裕,更體現在教養和文化方面的內涵豐富,他也沒有浪費他這一身的才華,反倒是不斷地寫詩充實自己
  • 李商隱的這首詩,前三句平淡無奇,最後一句卻化腐朽為神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花下醉》,便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一首愛花之作。它寫於李商隱因母喪而去官閒居永樂期間,是其中大量詠誦花木景觀詩作中較為出色的一首。尤其是詩的最後一句,可謂是化腐朽為神奇,所表現出來的李商隱對花痴迷的程度、愛花、惜花的感情讓人驚嘆。
  • 杜甫最冷門的一首絕句,一句一絕,手法妙絕盛唐
    其二便是杜甫的絕句往往無起承轉合的連結,而是「一句一絕」,四句之中,各無關聯,卻能營造出完整的意境。比如其「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便是如此,句句不相關聯,卻彼此照應,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 王維一首調皮的詩,前幾句還美得如詩如畫,最後一句卻令人捧腹
    摩詰居士王維大概是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外,唐代知名度最大的詩人了。那一首首空靈之作,將他推上了唐代山水詩第一的寶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王維將唐詩帶入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他讓世人見識了原來詩除了古樸,還能這麼美;原來寫詩可以如作畫一般,行雲流水;原來那一個個平淡的文字彙聚在一起,竟能如此空靈。正是因為這些空靈的經典之作,讓王維得了一個詩佛的美稱。
  • 唐代冷門詩人的一首悽美小詩,只短短四句,卻寫出了最美的旅途
    如果是攜著三五好友相約出遊,困於旅途之中,可以品茶聊天,也可以小酒敘舊,倒也不會覺得旅途寂寞;即使是孤身旅行,倘若人的心情平靜,也可以細細品嘗孤獨的滋味,深思往事和未來,享受這份難得的悠閒與清靜。在旅途上遇到大雨或者風雪,時空的界限便被自然天氣模糊了。外面是狂風驟雨,屋內是孤身一人。此時,人的心情如何變成了改變世界的關鍵。此時的你,不得不去浮想聯翩,不得不去回首過往。
  • 李紳最冷門的一首詩,很少人聽過,卻寫出了人生至理!
    李紳最冷門的一首詩,很少人聽過,卻寫出了人生至理!說起唐代詩人李紳,大家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從小背到大並且還會教會我們的下一代。李紳的《憫農》還有另外一首,更為尖銳現實,一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揭露了社會對農民剝削的悲慘現實。李紳的詩作大抵如此,與白居易元稹一般提倡「歌詩合為事而作」,多以通俗的語言反映現實時事。
  • 王昌齡的一首唯美送別詩,雖然有些冷門,卻不失為一首千古絕唱
    在歷史上,王昌齡的詩雖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數量多,但每首詩的質量很高,佳作不斷。例如,人們熟知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等,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除了邊塞詩,王昌齡其他題材的詩作也很不錯,例如閨怨詩和送別詩。一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 堪稱對聯的古詩句,猶如神來之筆,句句流傳千古
    古詩,作為大家最熟悉的文體,大家一定會知道一些和喜愛一些著名的古詩句子吧,這些古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也有可能背不出這首詩的全詩,不過呢,今天可不是說那些讓你見過卻說不出的古詩名字,這裡要說的是這些堪稱對聯的古詩句,猶如神來之筆,句句流傳千古,這些古詩句,大家知道嗎,等會再來說
  • 秦觀很冷門的一首詩,卻一句比一句美,短短4句令人神往!
    秦觀才華出眾,在詩、詞、文和書法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其中以詞的成就馳名於世,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秦觀的一首詩《還自廣陵》。《還自廣陵》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秦觀自廣陵返回高郵家鄉途中所見到的水鳥在江邊嬉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