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鼓勵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這當然值得倡導,然而知識的世界就如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各門類的知識看似互不沾邊,其實內部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作為孿生姊妹的科學和藝術,兩者更是親密無間。進入現代社會之後科學發展迅猛,從此藝術和科學之間變得涇渭分明,從此你是你、我是我。在強調協同創新的今天,科學和藝術若不交融交匯,無疑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都知道達·文西(1452—1519)是繪畫大師,殊不知他還一個科學發明家。科學與藝術的深度「對話」,讓達·文西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想像力。傳記作品《李奧納多·達·文西傳》從科學維度解讀其成功密碼,別有新意。

從科學視角認識解讀達·文西

本書作者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畢業於哈佛大學,現為杜蘭大學校聘教授,除了本書之外,出版的《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也都備受關注。我們都知道達·文西和拉斐爾、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而畫畫對於達·文西而言,僅僅是人生的亮點之一,在工程學、機械學、醫學、地質學、植物學、水利學、軍事學等科學領域,他都有相當深厚的造詣和各種奇思妙想。他在一生中留存下7200頁的各類筆記,這是全面認識他的一扇窗戶。

達·文西的手稿包羅萬象,可謂是科學的「百科全書」,有數學公式、鳥類圖、飛行器圖、戲劇道具圖、水流漩渦圖、心臟瓣膜圖、植物圖、顱骨圖、武器圖等等。他涉獵的領域之廣之深,人類文明史上還沒有人與之比肩。愛因斯坦認為,達·文西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發表的話,科學進步可以提前30-50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的構思和寫作,與其他諸多傳記不同的是,以達·文西的手稿作為切入點。在本書作者看來:達·文西的潦草手稿,和他的畫作一樣富有魅力,畫作是給別人看的,而手稿則真實記錄一個人的心路歷程。本書的另一特點,在呈現他謎一樣的人生故事時,其聚焦點不是繪畫藝術,而是呈現一個科學的達·文西。

一個人如果能取得非凡成就,必然有其獨到之處。達·文西之所以能創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等享譽世界的繪畫作品,這和他的科學探索不無關係。他創作人物題材的繪畫作品,總是透過外表看本質。他畫的人物如此逼真、形象,與其說他有極高的繪畫天賦,還不如說他是在研究解剖學之後,繪畫作品是他探索科學的「副產品」。為了揭開人體之謎,大約用30年時間,他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別年齡的人體。尤其是在人體局部解剖方面,他堪稱一代宗師,他畫下了許多肌肉、肌腱和臉部等的解剖圖和大量人體骨骼圖。同時,他精準描繪肺臟、腸繫膜、泌尿道的科學圖,更是第一個畫出子宮中胎兒的人。

在長期的解剖學研究中,達·文西發現了血液的功能。他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血液是不斷循環的。血液不斷地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他還研究過人的心臟,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圖。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他的解剖學的成果。

達·文西的科學貢獻及思想

達·文西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是全面的。殊不知,他是「機器人」的開拓者。他賦予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最大的挑戰。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杆的齒輪,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坐可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杆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對世界、對生活、對萬物,達·文西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琢磨著用機械裝置提升車的速度。在機動車中設計中,他安裝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即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繃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槓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在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旋轉浮橋等等。十年前,瑞士人特帕使用由達·文西設計的金字塔形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在水利工程研究中,達·文西的研究比義大利學者克斯鐵列早100年。為了排除河流泥沙,他擬定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設計並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在地質領域,達·文西根據高山上存有海洋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一提法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1100多公裡。此外,達·文西還藉助機械原理,設計了樂器、鬧鐘、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可惜,無數的發明設計構想,僅僅停留在他的筆記草圖中,這對於科學技術發展進程而言,無疑是一種遺憾。

對於科學研究,達·文西有獨到理解。他身處的時代,是宗教佔據統治地位的中世紀步入文藝復興的轉型時代,宗教神學在當時的歐洲,具有相當的統攝力和影響力。他大膽走出宗教的藩籬,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而是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他堅信科學,「真理只有一個,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他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闢了新的道路。達·文西提出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科學理念,被英國哲學家培根進行系統總結後,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達·文西科學創造的精神啟示

閱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給人帶來多層面的思考。從達·文西的身份來看,他集畫家和科學發明家的角色於一身,無論是在美術史還是科學史上,他都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他的一生又充滿矛盾,比如他是私生子、素食者、左撇子,他當時是科技領域的異類,同時也是繪畫創作中的引領者。一般而言,人在童年時期,對世界萬物抱有濃厚的興趣,步入中年之後,人的知識領域已經定型,很少學習和探索完全陌生的知識。而達·文西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終生像個頑童,對科學和藝術問題熱衷刨根問底。這種求知的心態、創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有哲學家曾經說過,驚異感和好奇心,是世界進步的不歇動力。但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在熟練掌握一門專業知識技能之後,對於看似不相干的知識,逐漸喪失興趣。不少人甚至認為,只要把自己的園地耕作好就足夠了,管其他的東西有嘛用?有沒有實用價值,已經成為很多知識領域心照不宣的標尺。通讀本書不難看出,類似達·文西這樣的人之所以能在科學與藝術領域精彩綻放,就是因為在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從來不把實用性作為考慮的首要因素。無論從事科學研究也好,藝術創作也罷,都需要一顆純粹的好奇心,若研究和創作總是與「有用」緊緊掛鈎,那麼功利主義必然會乘以虛而入,科學和藝術真正的創新創造就會大打折扣。

今天的時代,但是依然十分急需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如今的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同時也滋生人們的懶惰和麻木感。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人們對於不認識的字、不清楚的問題,都懶得翻閱厚重的詞典和辭書,輕輕鬆鬆在網上搜索一下,便什麼都一清二楚。另外,網際網路中的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很多人對新事物麻木不仁、見怪不怪,很多青少年也都懶得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而在達·文西的眼中,哪怕是一堵汙染的牆也是樂趣無窮的。他曾說:「你能在牆上的圖案中發現各種風景,裡面有形式各異的山巒、河流、巖石、樹林、平原……」達·文西和他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在科學和藝術領域對人類所作出的貢獻,歷史不會忘記。不同的人,從達·文西的人生中都會找到不同的精神啟示。(文/陳華文)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副標題: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

作者:(美國)沃爾特·艾薩克森

譯者:汪冰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頁數:592

定價:99元

相關焦點

  • 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 汪冰 譯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達·文西(1452—1519)是繪畫大師,殊不知他還是科學發明家。科學與藝術的深度「對話」,使達·文西具有非凡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傳記作品《李奧納多·達·文西傳》從科學維度解讀其成功密碼,別有新意。  作者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除了本書,他所著《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也備受關注。  繪畫只是達·文西人生亮點之一,他在工程學、機械學、醫學、地質學、植物學、水利學、軍事學等領域都有深厚造詣和各種奇思妙想。
  •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 教會你創造自己的密碼
    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李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美國著名傳記作家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同時著有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
  • 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美]沃爾特·艾薩克森著汪冰譯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河東  達·文西(1452—1519)是繪畫大師,殊不知他還是科學發明家。
  •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 沒有接受過正統教育的跨界奇才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美國著名傳記作家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同時著有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這一次他正是以李奧納多•達•芬奇的7200頁筆記以及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發現為基礎,就像講述老照片一樣,以敘事的方式向讀者一幕幕揭開李奧納多•達•芬奇神秘的面紗。李奧納多•達•芬奇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不僅是一位天才還是一位通才。世界上不乏有比他更深刻或邏輯性更強的思想家,還有很多思想家比他更加務實,但沒有一個人能在這麼多的領域有如此的創造力。
  • 羅浮宮特展 | 李奧納多-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所以這次隨羅浮宮特展來一覽文藝復興時期的全能天才:李奧納多-達-芬奇。此篇偏向學術性嚴肅總結梳理,文章篇幅較長。女子頭像,李奧納多-達-芬奇,1519年2019年是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在法國逝世500周年,這對於收藏世界上李奧納多作品最多的羅浮宮,也有著特殊意義。
  • 聽書《世界觀》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的感悟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講述的是達文西一生的偉大貢獻。他的成就是非常之多的,而且拿了很多個第一。其實我對達文西也有一點點了解,不是特別的多。知道他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及一本寫他的書籍《達文西密碼》。
  • 1424《李奧納多.達.達文西》
    帶著頑皮而執著的熱情,達·文西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新研究,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達·文西的天才之處正是基於那些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提升的能力:熱切的好奇心,認真的觀察以及異想天開的想像力,同時他能對自己稍顯異類而泰然處之。
  • 高新區書香驛站讀書分享沙龍活動——《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5月21日,高新區書香驛站開展了一起讀書分享沙龍活動,幹部職工一起去追尋這位偉大又極其有趣的人物——李奧納多·達·文西。隨後大家共同觀看了樊登老師精講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了解達文西的一生及相關人物與歷史事件,了解他的創新方法及其借鑑意義,了解他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了解他如何面對世界、解決人生問題;明白好奇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 文藝復興三傑之李奧納多·達·文西
    達·文西在為蒙娜·麗莎繪畫時,請了位樂師在她旁邊彈奏,以便她能象個模特兒那樣耐心平靜地坐著。她眼中的神情告訴我們她正在傾聽。而現在,如果我們看她那雙美麗的手,並把它們與她的臉聯在一起考慮,我們會覺得那神情更誠摯。她的右手輕輕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沒有任何依託,我們感到它正和著音樂的節奏輕輕地打著拍子。
  • 從封面設計、敘述結構、人物特徵三方面解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聽到李奧納多·達·文西,你可能想到的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著名畫作,你也可能會想到小學課本裡那個被老師教育的畫了好多雞蛋的他,但他在給米蘭統治者寫的一封自薦信中,是這樣介紹自己的:「請您注意下我在軍事、建築、科學等方面的才能,都是十分突出的。」在信的最後,他才粗略地提到了一筆:「哦對了,我還會畫畫。」
  • 世界繪畫史上最出色的大師:達.芬奇
    在世界繪畫史上,曾經湧現出無數的繪畫大師,他們的作品是人類藝術寶庫中閃閃奪目的明珠。達·文西就是其中最出色的大師之一。1452年4月15日,在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鎮裡,達文西出生了。達文西的母親是一個只有十七歲的農家姑娘,由於涉世不深被人誘騙,結果生下了達·文西。貧寒的家境和私生子的名聲使得達文西在很小的時候就嘗到了人間的辛酸。達文西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終於把他丟下,自己和一個外鄉人遠走高飛了。失去了母親的達文西被一個名叫李奧納多的人收養。在新的家庭裡,養母很疼愛他,教他識字,給他講些道理。
  • 偉大畫家的最後人生—《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九
    與波吉亞和李奧納多之前的某些贊助人不同,弗朗西斯一世溫文爾雅且為人寬厚。弗朗西斯一世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充滿熱愛。他還是一位如饑似渴的求知者,像李奧納多一樣興趣廣泛。同樣,對於李奧納多來說,弗朗西斯一世也是最完美的贊助人。他無條件地欣賞李奧納多,從不纏著他完成繪畫,支持他對工程和建築的熱愛,鼓勵他排練演出和幻想劇,給了他一個舒適的家,還有定期的薪俸。
  • 《李奧納多.達文西》樊登讀書
    作者閱遍七千二百多頁筆記,只為還原一個最為全面、客觀又極其有趣的李奧納多·達·文西。想了解這位文藝大師?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閱 讀 收 獲   了解李奧納多·達·文西一生及相關人物與歷史事件。 了解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創新方法及其借鑑意義。
  • 李奧納多·達·文西
    李奧納多·達·文西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探望臨終的達·文西,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繪於1818年。
  • 文藝復興三傑——李奧納多·達·文西
    文藝復興三傑李奧納多·達·文西【微信搜索光國繪畫課堂線上學院查看更多
  • 穿越時空的全才李奧納多·達·文西(《智慧財產權簡史》人物篇)
    穿越時空的全才李奧納多·達·文西(《智慧財產權簡史》人物篇)達·文西的全名叫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他的名字其實叫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意思是「來自芬奇這個小鎮」,所以我們簡稱他為「李奧納多」更合適一點(大家還記得《忍者神龜》動漫嗎?
  • 險言碎語(45):達·文西為畫「蒙娜麗莎」買巨額保險?
    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文藝大師。他不但是個大畫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倫理素食
    在《李奧納多·達·文西:藝術家,思想家,科學家》(1898)一書中,尤金·蒙茲(Eugene Muntz)寫道:「根據科薩裡的信件,李奧納多似乎不食肉,完全以蔬菜為生,以此便將(西方)素食主義歷史往前推進了好幾個世紀。」
  • 李奧納多·達·文西:關於他的謎團依舊困擾著當今的人們
    李奧納多·達·文西不僅僅是一名藝術家,在達·文西的晚年生活,達文西幾乎沒有創作,而是將精力全部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在當時,他認為月亮本身不發光,是反射太陽的光,這比日心說的提出要早很多年,他甚至還想要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他運用力學,機械學的知識,仿照飛鳥翅膀的運動,設計了很多款「飛行器」。他準確地描述了原子彈的威力,仿佛親眼見識過一般。
  • 書錄 |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本書的作者是賈伯斯指定的傳記作者,他寫的主題大都是關於藝術與科學、人文與技術這些不同領域間建立聯繫的能力。而這次他想要了解如何成為創新、想像力與才華的關鍵。無疑李奧納多·達文西是這一主題的最佳範例。他本著李奧納多「任何調查都應追本溯源」的教誨,以達文西的筆記為起點,輾轉米蘭、佛羅倫斯、巴黎、西雅圖等地,進行「朝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