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畫家的最後人生—《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九

2020-11-14 趣味生活趴

第三十一章 法國歲月

李奧納多在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尋找一位能像家長一樣無條件支持和縱容他的人,就像他的父親偶爾做到的那樣。到目前為止,李奧納多的所有贊助人都未能滿足他的期望。1515年12月,李奧納多和教皇利奧十世一同前往博洛尼亞時,遇到了剛滿二十一歲的法國新任國王弗朗西斯一世。那年年初,國王從其嶽父路易十二那裡繼承了王位。路易十二非常欣賞李奧納多,不僅收藏了他的作品,還是為數不多能吸引他拿起畫筆的人。

他們一起在博洛尼亞的時候,弗朗西斯一世很可能邀請了李奧納多去法國。不過,李奧納多依然返回了羅馬,但是他在羅馬並未久留,也許只是為了把事情安排妥當。在那段時間裡,弗朗西斯一世和大臣們不斷地努力說服李奧納多。「我懇請您敦促李奧納多大師來到國王身邊」。

就在那個月,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去世了。從早年在佛羅倫斯事業起步時,李奧納多和美第奇家族的關係就一直讓他感到糾結。「美第奇家族造就了我,也毀滅了我。」1516夏天,李奧納多動向離開了羅馬。他將成為法國宮廷的一員,而法國國王將成為他最後一位,也是最忠實的贊助人。

弗朗西斯一世身高六英尺,肩膀寬闊,具胡吸引李奧納多的非凡魅力和膽識。與波吉亞和李奧納多之前的某些贊助人不同,弗朗西斯一世溫文爾雅且為人寬厚。弗朗西斯一世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充滿熱愛。他還是一位如饑似渴的求知者,像李奧納多一樣興趣廣泛。同樣,對於李奧納多來說,弗朗西斯一世也是最完美的贊助人。他無條件地欣賞李奧納多,從不纏著他完成繪畫,支持他對工程和建築的熱愛,鼓勵他排練演出和幻想劇,給了他一個舒適的家,還有定期的薪俸。李奧納多被授予「國一的首席畫家、工程師和建築師」的頭銜,但是對於弗朗西斯一世來說,李奧納多最大的價值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才智。

根據雕塑家切利尼所說,弗朗西斯一世對李奧納多「非常著迷」。「他如此享受與畫家的談話,以至於一年中他們分開的日子沒有幾天,李奧納多之所以最後沒能繼續那些令人驚嘆的研究,這也是原因之一。」國王說自己「無法相信世界上還會再有像李奧納多一樣博學的人,他不僅通曉雕塑、繪畫和建築,還是一位真正偉大的哲學家。」

弗朗西斯一世讓李奧納多一直以來的夢想變成現實:一份優渥的薪金,而且他無須為此繪製任何作品。

與他為歷任贊助人服務時一樣,李奧納多也為弗朗西斯一世籌划過演出慶典。在克盧城堡的花園中,有一場為國王舉辦的露天宴會和舞會,在李奧納多的協助下,一幕差不多在三十年前的演出場景得以重於泰山,那是他在米蘭時為吉安·加萊亞佐·斯福爾扎和阿拉貢的伊莎貝拉的婚禮所排演的場景。

1517年10月,李奧納多到昂布瓦斯一年後,接待了一位尊貴的來訪者—阿拉貢的路易吉。陪同他的安東尼奧·德·貝提斯是他的牧師兼秘書。德·貝提斯的日記讓我們得以最後一次近距離觀察李奧納多這頭步入暮年的雄獅。

德·貝提斯將當時六十五歲的李奧納多描述為「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這一點令人關注,因為很多疑似為李奧納多肖像的作品,包括都靈那幅被公認為自畫像的紅粉筆畫,之所以有時會被否定,就是因為其中的人物顯得比李奧納多當時的實際年齡要蒼老。可是,也許李奧納多實際看上去確實顯得更加衰老,當他邁入六旬的時候,內心的絕望和他魔障可能已經讓他形容枯槁了。

德·貝提斯還提到了李奧納多身體的疾患,他現存出現了明顯的中風:「因為他右手麻痺,我們無法期待他再創作任何杰作。他培養了一位來自米蘭、畫得也很出色的弟子(梅爾奇)。雖然李奧納多大師無法再用他輕柔的筆觸繪畫,但是他仍在繼續作畫和指導他人。」

法國國王並沒有委託李奧納多創作大型的公共藝術作品,相反,他交給了李奧納多另一項任務,這項工作對於他攀上事業頂峰來說是個理想的機會:在法國中部距離昂布瓦斯約五十英裡的索爾德河畔的羅莫朗坦村,為法國宮廷設計一座新的城鎮和宮殿建築群。如果這項計劃成為現實,它將讓李奧納多在諸多領域的熱情得以釋放,包括建築、城市規劃、水利工程、工程設計、甚至是慶典表演。

1517年年底,列秋納多陪同國王到達羅莫朗坦,他們一直等到1518年1月。他的建築方案不是一座要塞式的城堡,而是一座田園風情的宮殿—他對軍事工程和城防的熱情已經消失殆盡。

在李奧納多為羅莫朗坦設計的方案中,處處體現出他比重對水的痴迷,其中的水利設施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

不久,李奧納多將整個地區納入了他的水利夢想。他設想了一個運河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將索爾德河與羅亞爾河和索恩河連在一起,這樣不僅能為整個地區提供灌溉,還可以抽乾沼澤。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成為現實。1519年這個項目被終止了,李奧納多也於同年去世了。

李奧納多向來對有關運動的藝術和科學興趣深厚,特別是水和風的流動與旋轉,在法國的最後歲月中,這種痴迷達到了頂峰,他畫了一系列場景洶湧澎湃的繪稿。

李奧納多終其一生都痴迷於水及其運動。他在二十一歲時畫的亞諾河風景是他最早的作品之一,他筆下的亞諾河是一條溫馴的河流,蜿蜒地輕輕流過肥沃的土地和寧靜的村莊。

這些洪水繪稿是充滿力量的藝術作品。對運動認真細緻的觀察是李奧納多的擅長之一,而將觀察拓展為幻想也是他的強項。李奧納多喜歡圖文並茂地呈現自己的想法,對於洪水這個主題尤其如此。李奧納多在緊鄰的兩頁筆記裡繼續描述著洪水來襲的場景,但是寫到一半的時候,他已經不是在教導如何描繪洪水:相反,他驅策自己進入了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他在狂亂地描述末世大洪水和為類被毀滅時的情緒。


洪水繪稿讓人想起《創世紀》中大洪水的故事,多年來,米開朗琪羅和其他很多藝術家都涉及過這一內容。無論是在給稿中,還是在文字中,李奧納多的關注點都不在諸神的嚴酷上,因此也未對此過多提及。


李奧納多在一頁筆記裡畫了四個底邊長度不等的直角三角形,這可能是他的最後一頁筆記。在這頁的差不多結尾處,他突然用「等等」一詞結束了筆記。後面還跟著一行字,字跡與前面的鏡像體筆記同樣認真工整,他在其中寫明了停筆的原因—「湯要涼了」。

這不僅是我們現有的李奧納多最後的親筆,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他最後的工作場景。最後還有一份文件。1519年4月23日,李奧納多過完六十歲生日八天後,一直抱病的他六號以自己末日將近,於是在昂兩點瓦斯讓一位公證員起草了他的遺囑,公證員見證並籤署了這份遺囑。

在遺囑中,李奧納多將他的靈魂「交託我們的主,萬能的上帝和榮耀的聖母馬利亞」,但這似乎只是一種文學修辭。他遺囑的前面幾項都是關於葬禮的安排。他的遺體將由教士送到昂布瓦斯的教堂。他明確要求,「由熱帶和副熱帶舉行三場大彌撒,同日在聖格雷戈裡教堂舉辦三十場小彌撒。」他想要「六十個貧民秉燭六十支,並給予他們酬金。」

為他做湯的廚娘瑪麗娜得到了他遺贈的「一件有毛皮襯裡的上等黑色呢絨大氅」和兩個達克特金幣。

弗朗切斯特·梅爾奇不僅是李奧納多事實上的養子和繼承人,他們的收養關係可能早已獲得法律認可。梅爾奇被指定為遺囑的執行人,而且還繼承了大部分遺產。對於新近僱用的僕人兼伴侶巴蒂斯塔·德·維拉尼斯,李奧納多留給他在米蘭得到的用水權,還有餐多維科·斯福爾扎給他的葡萄園的一半。

現在該輪到薩萊了—他得到了另一半葡萄園。隨著梅爾奇在李奧納多生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以及巴蒂斯塔的到來,薩萊與李奧納多之間的關係顯然變得日漸疏遠。當李奧納多立下遺囑的時候,薩萊已經不在他的身邊了。

「一日充實,一夜安眠。」李奧納多在三十年前寫道,「因此,一生充實,含笑安息。」1519年5月2日,他迎來了自己安息的時刻,那時距離他過完六十七歲生日還不到三周。

瓦薩裡在李奧納多的傳記中描述的最後一幕就像他寫的很多內容一樣,將事實和自己一廂情願的想像混為一談。他寫道,李奧納多「感到自己時日無多,努力地想要獲天主教的教義,想更多了解人生正道和神聖的基督教;然後,在痛苦的呻吟中,他因悔悟而懺悔;儘管他已無力站立,還是在友人和僕人的攙扶下,虔誠地領受了聖餐」。

因為瓦薩裡不在現場,這種臨終懺悔的描寫更像是由他杜撰的,或者至少是添枝加葉的結果。

他接著講到了弗朗西斯一世,「他經常來親切地看望李奧納多」,在牧師做完臨終禱告正要離開時,國王走進了李奧納多的房間。於是,李奧納多用盡氣力坐起來,向國王訴說了自己的病情和症狀。在瓦薩裡全部的臨終記述中,這一點最令人信服。

「隨即病情突然惡化,這是死亡的前兆」,瓦薩裡寫道,「國王站起來,抬起李奧納多的頭,想要扶助他,給予他最後的恩寵,希望這能減輕他的痛苦。靈性非凡的李奧納多意識到,能在國王的懷抱裡停止呼吸將是莫大的榮耀。」

李奧納多被安葬在昂布瓦斯城堡的教堂裡,但是他遺骨的具體所在位置現存依然是個謎。李奧納多的一切都被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他的藝術、他的人生、他的出生地,甚至連他的死都是如此。走近他人生的最佳方式正是他走近這個世界的方式:對這的無窮奇蹟充滿好奇和欣賞。

後記

這是一本很厚的傳記,接觸它是在一次偶然的聽書機會中。說書者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勾起了我對李奧納多濃濃的興趣。當天我就下單買了這本書。

在此之前,我讀過的傳記,都猶如魚的記憶一般,隔幾天就忘記了。為了留住自己對這本書的印象,我在這裡摘抄了書裡我認為可以貫穿並記住的內容。

在這過程中,我一度想要放棄,因為它實在是太厚了,一天四章足以耗費我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摘抄它。但我又不願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決心。

畢業後就再沒有正兒八經地寫過什麼,文採這一詞似乎已經把我拋棄了。剩下的都是平淡無奇的詞藻,連排比都變得生疏。

回到這本書,吸引我的不是我對她的傳統理解,而是作者對他的稱呼—李奧納多,而非達文西。他既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同時又不僅僅是畫家,他對自然的觀察和類比,對洪水的痴迷和對慶典的熱愛,都超出了我對他的認知。

又一次,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無所事從,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沒文化」,我甚至覺得自己「無知」得可笑。

書中大篇幅的描述了他的手稿和作品,不摻雜過多的評論和個人情感。留給讀者的似乎就是一段又一段平靜的敘述。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說實話,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一度希望它快點結束,因為有太多的專業詞彙我看不懂,也有太多的藝術描述我不感興趣(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聽書更吸引我的原因)。但我還是說服自己看完了。最在剛剛,在我讀到李奧納多去世的這一章,我居然有了一絲希望自己並沒有這麼快看到結尾的念頭。這有點像在追劇,想快點看到結局,卻又不希望太快點看到結局。

當我讀到李奧納多在最喜愛他的法國國王懷裡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時候,我的心不由地咯噔一下,一代大師,就這樣離開了。留下了無數的珍寶,卻也終歸逃不過只是一杯黃土的結局。

我想我會繼續用這樣的方式,讀書,然後,記書。期待下一本分享......

相關焦點

  •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 教會你創造自己的密碼
    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李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美國著名傳記作家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同時著有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
  •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 沒有接受過正統教育的跨界奇才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封面有人說歷史上的偉大傑出人物一般是在真>《李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美國著名傳記作家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同時著有暢銷書《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
  •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我們都知道達·文西(1452—1519)是繪畫大師,殊不知他還一個科學發明家。科學與藝術的深度「對話」,讓達·文西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想像力。傳記作品《李奧納多·達·文西傳》從科學維度解讀其成功密碼,別有新意。
  • 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繪畫大師對科學創造的貢獻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 汪冰 譯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傳記作品《李奧納多·達·文西傳》從科學維度解讀其成功密碼,別有新意。  作者艾薩克森是美國著名傳記作家,除了本書,他所著《史蒂夫·賈伯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等也備受關注。  繪畫只是達·文西人生亮點之一,他在工程學、機械學、醫學、地質學、植物學、水利學、軍事學等領域都有深厚造詣和各種奇思妙想。他留存下的7200頁各類筆記手稿,是全面認識他的一扇窗戶。
  • 1424《李奧納多.達.達文西》
    內容簡介  · · · · ·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與科學家,是影響了世界500多年的「網紅」。帶著頑皮而執著的熱情,達·文西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新研究,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
  • 高新區書香驛站讀書分享沙龍活動——《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5月21日,高新區書香驛站開展了一起讀書分享沙龍活動,幹部職工一起去追尋這位偉大又極其有趣的人物——李奧納多·達·文西。隨後大家共同觀看了樊登老師精講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了解達文西的一生及相關人物與歷史事件,了解他的創新方法及其借鑑意義,了解他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了解他如何面對世界、解決人生問題;明白好奇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 羅浮宮特展 | 李奧納多-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所以這次隨羅浮宮特展來一覽文藝復興時期的全能天才:李奧納多-達-芬奇。此篇偏向學術性嚴肅總結梳理,文章篇幅較長。女子頭像,李奧納多-達-芬奇,1519年2019年是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在法國逝世500周年,這對於收藏世界上李奧納多作品最多的羅浮宮,也有著特殊意義。
  • 聽書《世界觀》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的感悟
    《李奧納多•達•芬奇傳》講述的是達文西一生的偉大貢獻。他的成就是非常之多的,而且拿了很多個第一。其實我對達文西也有一點點了解,不是特別的多。知道他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及一本寫他的書籍《達文西密碼》。
  • 從封面設計、敘述結構、人物特徵三方面解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聽到李奧納多·達·文西,你可能想到的是《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著名畫作,你也可能會想到小學課本裡那個被老師教育的畫了好多雞蛋的他,但他在給米蘭統治者寫的一封自薦信中,是這樣介紹自己的:「請您注意下我在軍事、建築、科學等方面的才能,都是十分突出的。」在信的最後,他才粗略地提到了一筆:「哦對了,我還會畫畫。」
  • 《李奧納多.達文西》樊登讀書
    作者閱遍七千二百多頁筆記,只為還原一個最為全面、客觀又極其有趣的李奧納多·達·文西。想了解這位文藝大師?你需要看看這本書!   閱 讀 收 獲   了解李奧納多·達·文西一生及相關人物與歷史事件。 了解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創新方法及其借鑑意義。
  • 文藝復興三傑之李奧納多·達·文西
    來源   設計之旅今年恰逢李奧納多·達·文西逝世500周年自畫像 1512年都靈Reale博物館藏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年輕時的達·文西就有意運用明暗法和顏色的漸變,使人物從背景中凸顯出來
  •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生活不易,人生需要愛與寬容
    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要不是走投無路,要不是連最後的希望——父母也指望不了,孤獨無助的孩子也只有絕望...與家人格格不入、未受過正規教育、身份模糊、左撇子、性向歧視...他的人生卻提醒我們:孩子因愛而生,因寬容而富有好奇心,才敢想、敢創新。就像任何時代的「異類」天才和創新者一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奧納多·達文西。
  • 歐美偉大的畫家、作家——之達·文西秘碼
    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作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和軍事工程師。
  • 達·文西筆記裡的人生密碼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作者:(美)沃爾特·艾薩克森 譯者:汪冰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7月達·文西筆記中的一頁李奧納多·達·文西,一生製作了兩萬多頁關於創作、研究和生活的筆記。在筆記中他鮮少披露自我,只有隻言片語,這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解讀空間。
  • 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之間的趣事
    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各自被後人稱為是都是文藝時期的後三傑之一。足見,他們在藝術領域的影響力。他們之間又有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一天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在街上相遇,當時李奧納多·達·文西已經50多歲了,米開朗琪羅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 推薦閱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傳》
    推薦書籍:《李奧納多·達文西傳》是我2020年讀完的第五本書,這本書改變了我對人類潛能的認知。記得在五年前,我讀了丹·布朗的經典作品《達文西密碼》,那時我覺得,還有比這本書更好的偵探小說嗎?讀完《列奧納·多達文西傳》這本書,我很想重複之前的話,還有比這本書更好的傳記嗎?
  • 《達·文西傳》| 私生子、同性戀、全能藝術家,你真懂他嗎?
    我很詫異,八九歲的我,實在是孤陋寡聞,大概也就知道達文西畫蛋的故事,其他的,只能搖頭了。後來,還是她帶著那一幅神往的表情,繪聲繪色地和我大談了達文西的多才多藝,我才知道,達文西不僅是個厲害的畫家,還是個全能選手,一個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人物。從此之後,我的童年生活裡便多了一個敬佩的人。
  • 畫家、雕塑家、解剖學家,「全能天才」達·文西
    在這個時代中,產生過多少偉大的文學藝術家、政治思想家和科學家啊,而且這些偉大人物都是那麼多才多藝、學識淵博,全是多學科的專家。如達·文西(1452—1519),喬爾喬·瓦薩裡就稱他「無論從事什麼,都出類拔萃……是上帝的特殊施予,而非人類力量所能創造的奇才」。
  • 畫家、雕塑家、解剖學家……「全能天才」達·文西
    在這個時代中,產生過多少偉大的文學藝術家、政治思想家和科學家啊,而且這些偉大人物都是那麼多才多藝、學識淵博,全是多學科的專家。如達·文西(1452—1519),喬爾喬·瓦薩裡就稱他「無論從事什麼,都出類拔萃……是上帝的特殊施予,而非人類力量所能創造的奇才」。
  • 李奧納多·達·文西
    李奧納多·達·文西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探望臨終的達·文西,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繪於18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