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傳承與發展是文化遺產最大的利用

2020-12-19 騰訊網

【解說】12月10日,「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出席活動時表示,敦煌與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他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領會「一帶一路」的文化意義,進一步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同時也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作出積極的貢獻。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長 趙聲良

現在我們把敦煌的東西帶到海南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文化通過兩條線,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一條陸上(絲綢之路),在不斷地跟國外進行交往。這點就是體現中華文化最大的一個特點,我們中華文化向來就是以非常廣博的胸襟,廣泛地吸收外來的東西,讓自己強大起來。但是有一點我們堅持自己的傳統,我想這個傳統我們應該繼承發揚。

【解說】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營造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藝術寶窟。在旅遊旺季時,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到訪,對石窟保護造成較大壓力。趙聲良在談到如何保護與利用敦煌文化遺產時表示,研究院一直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未來敦煌還將打造更全面的數位化博物館,觀眾可以通過數位化實體展覽、網際網路線上展覽、手機APP等方式,在對敦煌藝術的本體不造成破壞的同時,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長 趙聲良

其實保護與利用這個關係,這個利用這方面不僅僅是旅遊,我覺得利用這一點更多的是要讓我們中國人從中去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更多的搞藝術,搞設計的人從敦煌藝術當中獲取靈感,同時他能夠創作出新的藝術,真正地把敦煌藝術就利用起來。為我們這個社會服務。我們講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才是最真正的,最大的一種利用。

【解說】此次藝術展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通過八個篇章,100餘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的複製洞窟,全方位呈現了敦煌石窟的千年營造歷史、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講述「敦煌藝術的傳承創新」
    本期邀請了敦煌藝術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博士帶來題為「敦煌藝術的傳承創新」的講座,本次講座在嗶哩嗶哩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不少敦煌藝術的粉絲圍觀。改革開放以後,科學保護工作迅速發展起來。通過國際合作,在保護科技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國際合作的敦煌學研究也蓬勃展開,在研究的基礎上,在國內外舉辦敦煌藝術展,把敦煌藝術介紹到世界各地。石窟保護進入國際合作保護文化遺產的新時代,如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合作保護莫高窟第194窟、53窟,與美國梅龍基金會合作進行數位化敦煌項目等。
  • 敦煌研究院迎來新掌門!趙聲良任院長
    該《通知》內容顯示,甘肅省政府決定:趙聲良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免去:王旭東的敦煌研究院院長職務。此前,4月8日,原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的王旭東接替退休的單霽翔,出任文旅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故宮博物院院長。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主題講座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主題講座 2020-06-17 0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打造數字石窟博物館滿足更多遊客觀賞需要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展覽中向嘉賓介紹石窟藝術。 駱雲飛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0日電 (記者 王子謙)「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談到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時說,敦煌研究院將堅持保護優先原則,通過打造數位化石窟博物館讓遊客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營造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藝術寶窟。在旅遊旺季時,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到訪,對石窟保護造成較大壓力。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打造數字石窟博物館滿足更多遊客觀賞需要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展覽中向嘉賓介紹石窟藝術。駱雲飛攝中新網海口12月10日電 (記者 王子謙)「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談到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時說,敦煌研究院將堅持保護優先原則,通過打造數位化石窟博物館讓遊客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 對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一切為了石窟的永久保存與利用
    在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石窟文物研究與保護等方面,敦煌研究院都是舉足輕重的研究與保護力量,結合近日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絲路文物數字復原關鍵技術研發」與藏經洞發現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接受澎湃新聞對話時表示,經過幾代中國學者的不懈努力,中國敦煌學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使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通過運用科學技術與數位化真實、完整、
  • 2020年遺產日|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將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省文物局將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文博主會場活動。屆時,將邀請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專題講座,新華網在線直播。
  • 專訪丨敦煌石窟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要處理好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文物保護在文化的發展、傳承上具有重要意義。」10月20日,敦煌石窟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接受河南日報採訪時說:「文物保護、研究、弘揚三個方面,保護是第一位的。
  • 四方沙龍: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深圳關館開講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2020年「四方沙龍」於9月26日邀請敦煌研究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聲良館內現場開講。他以《敦煌藝術的傳承創新》為題,與現場及線上觀眾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現場分享四大內容開展敦煌藝術的傳承,就是在繼承傳統並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典範。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做客四方沙龍 敦煌藝術就是創新典範
    9月26日,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做客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帶來題為《敦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的學術講座,他認為,敦煌藝術,就是在繼承傳統並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典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家對敦煌藝術進行了持續的探索研究,並在繪畫、雕塑、裝飾等領域取得了創新的成果。
  • 雪中望莫高 澄淨入心田——訪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
    11月12日,在敦煌研究院一間會議室,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趙聲良1984年從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捨棄了家鄉雲南兩所高校的邀請,隻身赴敦煌工作。這一來,就是35年。「你是學中文的,就到《敦煌研究》編輯部吧。」當時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所長段文杰對趙聲良說。
  • 聚焦石窟寺保護利用和人才培養 推動發揮敦煌學社會效應 ——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專訪
    11月6日至11月10日,「2020敦煌論壇——紀念藏經洞發現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代表大會」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開。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接受了媒體採訪。下面,就請隨小編一起,聽聽趙院長對於熱點問題的解答吧!首先,趙院長向大家介紹了近幾年我國敦煌學研究開展情況和敦煌研究院在推動敦煌學研究和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
  • 四川博物院與敦煌研究院籤署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
    記者 吳曉鈴 薛唯睿8月19日,正值「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敦煌研究院召開之際,四川博物院與敦煌研究院籤訂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與四川博物院院長韋荃分別代表雙方籤署了協議。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深圳就像古代的敦煌,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互鑑
    來源:讀特9月10日下午,越眾歷史影像館在展廳現場舉辦了一場以「相X相」為題的對話,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與越眾歷史影像館館長、「移民——劉博智華人流散文化影像展」策展人黃麗平擔任對話嘉賓,圍繞兩個機構以及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之間的共通點,與觀眾分享「讀圖」的樂趣。
  • 「溫暖的迴響」,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敦煌召開
    8月19日,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文旅廳、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承辦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敦煌舉行,來自國內相關文博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文化遺產保護、敦煌學研究以及文化傳播領域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絲路重鎮,為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問診把脈,建言獻策。
  • 省政協理論大講堂特邀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講「莫高精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攝新甘肅客戶端蘭州6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省政協理論大講堂2020年第四講今天上午舉行,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應邀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的專題講座。講座中,趙聲良講述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紮根敦煌,秉持「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保護、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的生動故事,帶領大家感受真實的敦煌,體會別樣的人生。
  • 敦煌、雲岡、龍門三個石窟研究院院長與嘉賓齊聚洛陽 共話石窟保護...
    20日下午,敦煌、雲岡、龍門三個石窟研究院院長與嘉賓齊聚洛陽廣播電視臺2號演播廳,以學術沙龍的方式,共話石窟保護研究。  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要放第一位  去年8月和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前往敦煌和雲岡進行考察,並作出重要指示。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張焯說,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專程來到雲岡石窟並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 攜手發展,敦煌研究院與川博、蘭大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左)與四川博物院院長韋荃(右)代表雙方籤署協議。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8月19日,敦煌研究院與四川博物院籤署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雙方將在文物保護、研究、學術交流、展示、宣傳、文創開發和研學旅遊等領域加強合作,持續推進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共同推出系列文物保護和研究重點科研項目、文物資源活化利用重點示範項目,聯合搭建以絲路文化和造像藝術為標識的國內外展覽交流大平臺、以古道文化為底蘊的特色研學遊廊道和特色文創研銷主陣地,助力川甘兩省建設文物保護利用共同體、文物研究轉化聯合體和文化旅遊發展共同體。
  • 敦煌研究院:用匠心呵護遺產 以文化滋養社會
    「敦煌文化綿延千年,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更好地走進大眾,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一直在努力。」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表示。 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題中之義。多年來,敦煌研究院一直秉持著用匠心呵護遺產,以文化滋養社會的理念,為全面小康築牢文化根基。
  • 回顧|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 VS MoHI館長黃麗平
    回顧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 VS MoHI館長黃麗平 9月10日是「移民——劉博智華人流散文化影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