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2020-07-30 飄零章丘行

圖文/鄭中運

章丘大地長白山脈,綿延起伏伸向遠方,巴漏河水靜靜地流淌,在這山河懷抱中,有著美麗神奇傳說的鳴羊山下,有個秀麗的村莊,這就是千年歷史文化名村道流村。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說起道流村,大致可分為道流村遺址、原址及現在村址而言。在省歷史文化古村—博平村西500多米處,巴漏河畔北岸,明水街道官道店路口西,有塊章丘市政府於1998年立的道流村遺址石碑。上寫道流村遺址,章丘市人民政府立。據濟南市縣(市)區級文化保護單位名錄(章丘市共151處)中記載,道流村遺址起源於商周時期,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存,具體位置在章丘相公莊街道道流村西南四百米處,北至大溝,南、西至巴漏河岸,東至道(流)—官(道店)路。東北長約350米,南北長約500米。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這個地方恰好是明水、普集和相公三個街道接壤處,也被人們稱為三角地帶。地理位置優越,很適應人類居住。這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商周時期,道流村先人為了生存,擇水而居,選擇了這個地方,居住下來,繁衍生息,慢慢形成村落,也就形成了道流村的前身。從商周時期算起,距今己有三千四百多年的時間,說道流村為千年歷史文化名村,應該是實至名歸,毫無懸念了。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道流村現在村址,在相公莊街道東四公裡處,在道流村遺址北五百多米處。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道流村原名柏家莊,明隆慶年間,一五六七年,山洪將村莊衝毀,遷往村東高地建村,改名道流村,沿用至今。據此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明隆慶年間以前,道流村原名柏家莊的莊址,也可以稱為道流村原址,在現在村莊以西的地方。據村裡老人講,柏家莊址就在現在莊址西三百多米處。原先村裡共有圤姓和柏姓兩家。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又據從相公糧所退休,現己80多歲的鄭中名講,整修大寨田時期,從道流村原址柏家莊的地方,挖出過秦朝時期的刀幣和漢朝時期的制錢,也就是銅錢,當然,現在沒有實物證明這一點。但綜上所述,柏家莊確實存在,毋容置疑。那問題來了,從道流村遺址到原址的變遷,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變遷過程,誰也說不清,目前,也查不到任何歷史資料記載。如果說從道流村原址挖出過刀幣和漢錢,那只能說明從秦朝時期道流村先人就已經移居到原址。除此,沒有過多的解釋和佐證這一點,這也是至今難以解釋的一個迷。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從上面也可以看出,道流村前身柏家莊,從公元前246年到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共經歷了1800多年。柏家莊圤、柏兩姓,也許還有其他姓氏的生存及生活狀況一無所知。只聽人們說柏姓的祖墳在現在村址北二百米處,也就是村北的北溝北。目前,道流村尚有一戶圤姓,是唯一道流村老戶,也有的說是遷來的。兩種說法目前都無法證實。因此,柏家莊的當時狀況又是一個謎。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章丘地名志記載,現在的道流村址是在明隆慶年間,因山洪暴發衝毀了村莊,人們遷往村東高地重建新村,改名道流村沿用至今。說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改名叫道流村呢?村裡說詞不一,聽起來好像是水倒流,但是道不是倒,有的猜測是不是垂柳呢?這根本不靠譜。從字面上看,道是道路的道,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水從道路上流呢?筆者認為,隆慶年間的山洪可能來勢兇猛,導致把一個村莊摧毀,而飽受洪水之害的道流村先人,為了讓後人記住這一事件,才改名道流村。為了趨利避害,這才選擇了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有利洩洪的位置重建新村。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切合當時狀況。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從1567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450多年了。從現在的地理位置看,村址位置較高,村北有北溝,村南有南溝,再往南就是遺址處的巴漏河了。村址選的還算理想,因道流村飽受洪水之害,所以考慮到排水問題。據說,村北這條北溝還蠻有講究,一是排水順暢,一旦山洪水暴發,可沿這條溝順流而下。二是這條北溝還是風水寶地,這條溝寬五米,深二米,並彎彎曲曲自然形成了七道彎,據村裡老人講,這條溝七道彎出了個進士老爺,要是九道彎就出朝庭呢。是的,在道光年間,道流村鄭氏家族確實出了個恩科進士,這就是道光帝欽點的河南即用知縣鄭芳蘭。說起來這可能也是機緣湊巧吧。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莊南這條溝,其實不是溝,是條古官道。只是人們不經常走了,就形成了條溝,後來,人們也就習慣稱為南溝。不過這條溝還能起到洩洪排水的作用呢。這條古官道,據說起源於淄博市的周村,經章丘博平、官道店、道流村和繡惠而直通濟南。這也是條經濟、文化、商務的大動脈呢,當時拉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說起來,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去年,區政協文史辦協同濟南電視臺有么說么故事欄目組來道流村採訪拍攝古官道節目。並對道流村鄭氏家族一門十官、一門十聖旨的故事進行採訪,並以古官道上的古村落為題做了專題報導。

濟南章丘有個千年古村道流村,村子歷史演變竟然可追溯到商周年代

綜上所述,道流村村址的一波三折與溯源,因年已久遠,查不到更加詳細的資料,村裡流傳下來的說法也極少。那麼,明隆慶年間道流村重建新村後,又有哪些故事呢?

相關焦點

  • 尋訪千年古村 博平村
    尋訪千年古村 博平村尋訪千年古村 博平村布建忠(小布丁)舉步悠閒探古村,黃花翹首抱籬門。 注1:博平村位於濟南章丘區普集街道駐地西北4公裡處,村子始建於公元513,是一個距今1500歷史的地地道道的千年古村,過去為博平縣的治所,即博平城,是一個僑置縣。
  • 濟南章丘這個千年古村裡,有個300多年歷史的石獅子,傳說挺神奇
    圖文/劉清蒲博平村位於章丘區普集街道駐地西北4公裡處,村南濱東巴漏河,是一個距今1500歷史的地地道道的千年古村,是從東面的周村穿過章丘進入濟南的必經之路。村內分布著眾多年代久遠的傳統民居,2014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 「復聖」顏回後裔居然在濟南章丘這座古村
    據《章丘地名志》記載:「明初,齊姓遷此建村,名齊家寨。後顏、張、袁、石等姓相繼遷入。因村在鳴羊山西側,改名為鳴羊山莊。清嘉慶年間,建復聖(孔子大弟子顏淵)廟,更名為顏家莊」。村裡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復聖廟,現在剩有大門尚保存完好,有碑刻一塊,可惜字跡由於年代久遠,已漫漶不清。
  • 繼「南鳳凰 北平遙」後崛起的又一文旅名城竟然是章丘!
    2017年,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國家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公布全國100個「千年古縣」名單,章丘位列其中!章丘是全國第55個「千年古縣」,也是山東省第六個,是濟南第一個躋身全國前100名的「千年古縣」。
  • 繼「南鳳凰 北平遙」後崛起的又一文旅名城竟然是章丘
    2017年,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國家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公布全國100個「千年古縣」名單,章丘位列其中!章丘是全國第55個「千年古縣」,也是山東省第六個,是濟南第一個躋身全國前100名的「千年古縣」。
  • 濟南章丘有個郝莊村,是戰國時期陰陽學家鄒衍的故鄉
    濟南章丘相公莊街道有一個郝莊村,位於相公莊街道駐地正北6公裡,在長白山腳下,村北與豆辛、梭莊接壤,村西與王莊村相鄰。有一條筆直的柏油公路從相公莊通到了郝莊村頭(相郝公路),今年的5月18日,開通了相公莊到梭莊的214公交從村頭路過,村民出行非常方便。
  • 探訪濟南「最老」古村 「2000多歲」的石頭房在歌唱
    古村藏在長清區孝裡鎮西側,距濟南中心城區有60公裡。傳統民居為魯中山區獨具特色的「平頂石頭房」,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為了保護那一抹鄉愁,近日濟南市規劃局專門為「2000多歲」的濟南孝裡古村制定了保護發展規劃。要說這個古村,許多濟南本地人都不知道。她藏在長清區孝裡鎮西側,距濟南中心城區有60公裡,也是濟南為數不多的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她的傳統民居為魯中山區獨具特色的「平頂石頭房」,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 探尋濟南章丘鄭家大院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蹤跡,看時家村古井
    最後,通過已退休的教師,負責編寫時家村志,現已六十多歲的時玉山老師,聯繫到了鄭氏家族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時廣遠的後人—時序智老人。時序智老人,現年八十二歲,濟南藥材站退休職工。最近剛從濟南回村幫孩子忙秋,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仍步履矯健,頭腦清晰,反應敏捷。他的家坐落在村南頭路北,是一座新蓋的四合院,嶄新的大門,格外氣派。見到我們,很是熱情地迎到家裡。
  • 濟南章丘相公莊:傳承歷史文化,擦亮金字招牌
    圖文/宋潔濟南章丘相公莊是「名相故裡」、「鐵匠之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省級非物質文化「章丘鐵匠」、章丘老字號相公醋等優秀的文化載體。2020年,相公莊街道提出緊緊圍繞「傳承千年文化,建設大美相公」這條主線,聚力鄉村振興,深入挖掘相公莊獨特厚重的歷史文化,弘揚鐵匠文化,在傳承中堅守,在創新中發展,講好相公莊故事。
  • 章丘這個千年古村裡一個老大門匾額上有四個字,你看看啥意思
    外出採風,在章丘相公莊千年古村——梭莊村裡,看到一個老大門,看樣子屬於清朝建築風格,有一定歷史了。整所房子看起來已很破舊,院牆是大小不一的方石頭壘砌的。大門上鎖沒有人居住,看樣子閒置已久。老宅子兩邊都是新翻蓋的房子,更顯得房子的滄桑與厚重。
  • 因泉水而靈的濟南,有一所最美的村莊,一股「不老泉」湧流於此
    每年秋天是最美的季節,美麗的泉城濟南,因泉水而得名,因泉水之美而吸引著無數遊客,然而,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濟南的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名勝上,濟南南部的高山險峻的山峰上,隱藏著許多傳統的古村,一個陌生的名字叫泉,是一個小村莊,裡面有許多傳統的古村。
  • 安徽有座千年古村,被譽為徽派木雕藝術寶庫,是最大胡氏居住村
    安徽省是一個具有豐富地方文化特色的省份,安徽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造就了安徽省內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安徽不僅有聞名世界的黃山風景區和宏村等等,同時也藏有一些非常小眾的並且非常有特色的古村落,其中坐落在安徽皖南地區的龍川古村,就是一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落。
  • 繼「南鳳凰 北平遙」後,崛起的文旅名城將是濟南章丘?
    山東流傳著一句話,說的是「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平陵城,指的就是章丘龍山境地。章丘有9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聞名的「千年古縣」。因而,章丘不缺歷史。章丘具有龍山文化、泉水文化、清照文化、儒商文化、鐵匠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章丘文化人才眾多,王莽、房玄齡、李清照、張養浩、孟洛川等一批歷史名人出自章丘。
  • 章丘:不僅有青山秀水的景色,也有瓷器文化代表之一的龍山黑陶
    說起旅行不得不提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層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濟南。隨著社會的發展濟南已經退掉了昔日的寧靜,到處車水馬龍。讓遊客大失所望,而和濟南相伴的章丘這座小縣城卻保留著濟南曾經的幽靜和美麗。這裡坐落著濟南的大學城,又給這座小城市增添了現代的文化氣息和朝氣。今天我帶大家領略章丘的風土人情吧!
  • 到「世界絲綢之源」,探千年古村,走宋代古橋
    在湖州城南有一個千年古村落,這裡發掘了錢山漾文化遺址,從而被認證為「世界絲綢之源」,今天就帶大家探千年古村,走宋代古橋。這個村子叫潞村,光是聽村子的名字就很有水鄉的味道,路臨著水,水就是路,路水相連。村子裡面一條潞溪穿流而過。
  • 濟南唯一!梭莊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已有1300年歷史
    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日前正式公布。在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名單中,山東省的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街道梭莊村、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村、招遠市張星鎮徐家村、昌邑市龍池鎮齊西村、鄒城市石牆鎮上九山村、巨野縣核桃園鎮前王莊村入圍。其中,濟南市唯一入選的章丘區梭莊村,是一個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村,早在2011年獲授「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稱號,也是當年唯一入選。
  • 「三品」認證總數達200個左右,位列濟南市第一,章丘品牌農業發展...
    「基地實行統一購苗、統一栽種等『六統一』種植管理模式,執行省質監局備案技術操作規程,建立起原料生產、加工包裝、檢測檢驗、質量追溯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從土地到餐桌全程管控。」王恆亮說,基地年銷售大蔥540萬噸以上,富硒大蔥產銷量列全省第一位。
  • 濟南不只有趵突泉,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泉水,就在章丘!
    提到濟南,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濟南的趵突泉和大明湖,但是濟南不只有這幾處景點可以遊覽,就像是濟南市的一個區:章丘,就有著很值得去一覽美景的景點。說起章丘,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縣城,人們可能會首先想到著名的章丘大蔥,或者被炒得炙手可熱的手工鐵鍋,或者朱家峪——《闖關東》的出發地。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章丘作為泉城濟南的一部分,也有一個景點叫——百脈泉景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跟濟南趵突泉地位並列的百脈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色吧!百脈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 濟南章丘: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打造城市「金名片」
    戰國末期,逐漸成為中國「冶鐵」中心,章丘鐵匠名傳天下,製作的寶劍,在2000年前就是名產品,皇帝用於賞賜公卿重臣,而歐洲人用炒鋼法冶煉熟鐵的技術,直到18世紀中葉才出現,漢武帝時有鑑於鐵的重要地位,下令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全國設鐵官48處,山東就有12處,其中一處就在章丘境內東平陵(今龍山街道辦事處)。《山東通志》載:「唐時鐵器章丘最盛。」  章丘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古縣。
  • 濟南章丘有個普集,它的名字是這麼來的,你知道嗎
    唐萊蕪縣有普濟渠,當以斯渠得名,唐為萊蕪縣地。」這是「普濟」得名唯一見諸文字的記載。普濟渠早已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沒有了絲毫的蹤跡,也沒有留下其它的文字記載,因而無法去考證其位置。《續山東考古錄》中也只是用了「當以斯渠得名」的非肯定語。普濟鎮的得名,在當地民間則另有說法。傳說,在古道旁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廟,名「普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