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濟南章丘鄭家大院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蹤跡,看時家村古井

2020-12-06 飄零鄉間行

圖文/鄭中運

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道流村鄭氏家族十二世代表人物鄭文玉北京獻寶,和乾隆帝結為金蘭之好,又給老太后看好了眼疾,被賜予了半朝鑾駕和山東大部分鹽務。這個故事一直被鄭氏家族作為榮耀一代代流傳下來。

在同治年間,皇封武功將軍鄭紹甲後人的一張議單中,一句寧陽鹽引和平原鹽引證實了鄭氏家族省府鹽務的真實性。那麼,鄭氏家族的省府鹽務還有沒有其他佐證呢?

據鄭氏家族第十九世孫,現己八十多歲的鄭中名提供的資料來看,鄭氏家族省府鹽務在濟南濼源大街辦事處的東綱公所,最後一名任職師爺是相公莊時家村人,名叫時廣遠,字桃溪,為人忠厚老實,先在鄭氏家族教書,後被聘為師爺。為了解事情的真相,日前,我與朋友驅車前往時家村一探究竟。

時家村,隸屬章丘相公莊街道辦事處,坐落在長白山腳下。據《時氏祖譜》記載,明末,時英通的三個兒子從刁鎮時家莊逃荒來此,後逐漸發展成村,仍用原村名時家莊,以示不忘本。從相公莊街道駐地出發,東行六公裡就是。整個村莊呈不規則南北長方形,在南北走向的拐彎處,有個小廣場,村委會的二層小樓就坐落在這裡。因國慶節將近,樓頂上飄揚著一面國旗,格外鮮豔奪目。

進村後,看到時書記正忙著張貼標語。說明來意後,他熱情地幫我們聯繫詢問有關知情人士。最後,通過已退休的教師,負責編寫時家村志,現已六十多歲的時玉山老師,聯繫到了鄭氏家族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時廣遠的後人—時序智老人。

時序智老人,現年八十二歲,濟南藥材站退休職工。最近剛從濟南回村幫孩子忙秋,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仍步履矯健,頭腦清晰,反應敏捷。他的家坐落在村南頭路北,是一座新蓋的四合院,嶄新的大門,格外氣派。見到我們,很是熱情地迎到家裡。落坐後,時序智老伴連忙衝茶倒水,我過意不去,連忙接替,她說啥也不放手,笑著說:「你是客人,坐著就行。」茉莉花茶的香味瀰漫著客廳,茶水香甜可口,令人神清氣爽。我問道:「這茶水咋這麼好喝」老人說:「茶是特級茉莉,水是村裡千年老井的水,只有客人來,才衝這茶。」對老人的熱情款待,很是感動。心想,趁這次來,走時說啥也要看一下具有神秘色彩的千年老井。

我們和老人說明了來意,並拿出鄭中名寫的省府鹽務的資料讓老人看。當他看到時廣遠的名字,很是激動,他說,時廣遠是他曾祖父,桃溪是他的號,這一點都不錯。小時候,光聽父親講,曾祖父曾在下坡子教書,具體在哪裡,什麼情況就不知道了。他所說的下坡子,指的是山下的村莊。實際上就是在道流村。而時家村,相對來說,就是山上了。時序智老人常年在濟南,對家中情況不是很了解,又把他七十三歲的弟弟時序勇叫了來,倆人共同回憶父輩講的時廣遠的情況,說曾祖父年輕時在外,老了後又在本村教書。曾祖父大概生於一八七六年,一九五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三歲。一生老實本分,為人厚道,學識淵博,受人尊重。

根據時序智老人所講,一八七六年為清朝光緒二年,光緒在位三十四年,也就是說時廣遠在光緒年代,風華正茂時就在道流村鄭家大院任職了。先是在鄭芳蘭府邸東跨院廳房教書,後被聘為省府鹽務任師爺。師爺,現在講就是參謀,顧問。舊時,師爺被稱為幕僚,受顧於幕主。幕主,也叫東翁,東家。實際上師爺專為幕主出主意,代筆寫文章及來往公文。除此外,也陪主人談天說地、吟詩作畫、遊山玩水等娛樂活動。從中可以看出時廣遠在鄭家大院的地位,是倍受信任和尊重的。時廣遠任鄭家大院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得到了證實,和鄭中名提供的資料說詞吻合,大家都很高興。而鄭氏家族省府鹽務這一說詞,也就更加得到了佐證,並不是空穴來風。據時序智老人講,本支時氏族譜和家中敬老軸毀於一場運動,提供不出更多的情況,甚是可惜。實際上,這些材料就足夠了。對老人的熱情接待,對時家村領導的支持,我們深表感謝。臨走,時序智老人把我們送出門外,並提議合影留念。

我們辭別了時序智老人,前行看時家村古蹟—千年老井。這口老井,坐落在村東南山坡上,一米多深,井中的泉水從巖山層中涓涓流出,水清冽見底,常年不幹。水質甘甜可口且無雜質。這口千年老井素有「先有孟氏井,後有時家村」之說。

據說,隋朝未年,時家村西有個河灘村,村裡有個叫杜伏威的人,不滿隋朝的統治,率領農民揭竿起義。起義軍南徵北戰,打了無數勝仗。杜伏威手下有個姓孟的將軍,尤其勇猛。一次,他率領的軍隊打了勝仗歸來,途經時家村東南山坡處,士兵非常睏乏,又饑渴難耐,孟將軍見狀甚是焦急,又毫無辦法,順手將手中長矛往下猛的一插,說也神奇,一般清澈的水流隨之滲出。孟將軍見狀大喜,令將士們鑿井取水。從此也就有了孟氏井之說。人們擇水而居,既然此處有了水源,慢慢就有了人煙。明末,時英通三個兒子來此後定居,慢慢就形成了村落。這就是時家村。先有孟氏井,後有時家村之說也就一代代流傳下來。

現在,為了方便群眾用水,村裡又打了幾眼深井,家家用上了自來水。但是,村裡一些老人,對這口千年老井情有獨鍾,還是有人上山到老井取水飲用沏茶。人們說,老井的水就是好喝,難怪時序智老人專門用這口老井的水給我們沏茶呢!

相關焦點

  • 消失的鄭家大院之痛
    鄭家為顯示自己的財富和權勢,便建起了這座大宅子。宅子其實為兩座,鄭緯剛、鄭緯舉各住一邊,格局相同,均為三進兩廂,兩宅相通形成一個大院,門口樹立兩根高高的桅杆。  「以前我們都從來沒聽說過鄭家大院,我2003年到磨家鎮當書記時,專門梳理轄區文化資源時才發現了它。」磨家鎮黨委書記羅軍告訴記者,「如果要修復,非投巨資不可。」  有關人士認為,有關部門文物保護不力是鄭家大院逐步被毀的重要原因。
  • 鄭家大院的磚雕
    可宅子蓋到一半的時候,鄭家主人怎麼看磚雕就是不對眼。老大得知這個消息後上前和鄭家主人說如果您信得過我,我就幫您找一個雕刻師包您滿意。鄭家主人同意並詢問是哪裡的師傅,老大笑而不語只說了這位師傅擅長花鳥雕刻而已。師傅來到鄭府問過主家要求後,便開始著手精心設計各種圖案。
  • 鄭家大院刻有鄭板橋書畫 林則徐曾為主人寫墓志銘
    ▲鄭宅第二進庭院▲廂房小庭院裡的古井  但是,擁有數百年文化底蘊的文川裡,除了可園外,還有許許多多建工優美、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厝,或許它們將躲不過被拆除的命運,從今天起,導報記者將跟隨多位漳州知名學者、專家的步履,一起探尋文川裡的歷史古蹟,記錄她們人生中最後的時光。  文川裡136號,鏽跡斑斑的鐵門上方,掛著「漳州市第22號文物點」的藍色鐵牌。
  • 百年古宅鄭家大院
    大院雖然歷經了幾個世紀滄桑風雨,但它仍然傲立於泗渡河畔,頑強地展示著迷人的風採。歷甲屆稀齡,瑞護金獲虔祝寶婺千年煥」———這是留在廳堂裡唯一的一副刻在木柱上的對聯。 在巴東縣野三關鎮美麗的泗渡河村,有一座百年古宅———鄭家大院。前有潺潺流水,後有蔥蔥群山。
  • 濟南章丘有個普集,它的名字是這麼來的,你知道嗎
    圖文/於夫普集位於章丘東部,與淄博市毗鄰接壤。膠濟鐵路、濟青公路自鎮南、鎮中平行穿過,連接著大海之濱與省府濟南。在地理環境上,普集鎮南面是逶迤起伏的泰沂山脈,北面是高聳入雲的長白山脈。普濟渠早已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沒有了絲毫的蹤跡,也沒有留下其它的文字記載,因而無法去考證其位置。《續山東考古錄》中也只是用了「當以斯渠得名」的非肯定語。普濟鎮的得名,在當地民間則另有說法。傳說,在古道旁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廟,名「普濟寺」。後因在寺廟旁蓋起了房子,有了居民,漸漸發展形成了一個小村,村便以寺為名,叫普濟村了。
  • 徐州有個鄭家大院,值得一去!
    徐州有個鄭家大院,值得一去! 鄭家大院中金色的植物。鄭家大院裡植物的顏色很美麗!不要在往事上糾纏,失敗讓我們收穫經驗,成功讓我們重拾信心。只要一直往前,就會收穫滿滿。鄭家大院裡的紅燈籠。學會愛自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 走進戶部山鄭家大院,尋找名門之後、以醬菜起家的鄭家的昔日繁華
    深秋時節,萬裡晴空,走進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鄭家大院,這座位於戶部山上的鄭家大院,大門位於戶部山東部的狀元街上,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來往的行人絡繹不絕,行色匆匆,如果不注意,很難注意到這座深宅大院。鄭家大院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分期建造,佔地1600多平方米。今天我們走進這座深宅大院,試圖尋找鄭家的昔日繁華。據史書記載,鄭家祖上源自西周時期的鄭國,鄭國滅亡後,分成幾支,直到唐朝滅亡,鄭家一共出了九個宰相、八個駙馬、二十二個進士。
  • 新政龍神埡鄭家大院
    一號院    在我縣新政鎮龍神埡村有一座鄭家大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351.16平方米,建築面積776.51平方米,該建築由兩個三合院構成,均為穿鬥結構,單簷懸山項,上覆小青瓦。1號院正房臺基用條石圍砌,臺基高0.7米,進深6.4米,六架椽屋分心用五柱,簷高4.05米,通高6.2米。
  • 大沽鐵鐘、鄭家大院……傾聽津城寶藏動人往事
    而在以海下「江南水鄉」著稱的葛沽鎮,當地老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標鄭家大院如今已啟動修繕計劃。作為這一帶幾乎僅存的不可移動文物,建成時間超過100年的鄭家大院從家宅、被佔作為司令部再到葛沽學校的變遷,承載著的是這個地區百餘年的風貌歷史,儘可能恢復老屋原貌,也是對過去歲月的一份傳承。
  • 章丘民間流傳600多年的章丘八景之一的「黌塘夜雪」,原來是這裡
    1492年(明弘治五年)《章丘縣誌》記載:黌山,在縣(筆者註:舊章丘城)東二十五裡,一名黌堂嶺,淄川、鄒平二縣界。《三齊略》雲,鄭玄注書於此。上有古井,生草似薤,人謂鄭公書帶草。山下有堂,範仲淹嘗遊學於此。
  • 濟南章丘控股集團成立
    本報10月29日訊(記者 戴升寶 通訊員 陳濤)為了更好地整合國有資源、國有資產、國有資金、國有資本,強力推動交通、生態、產業、城鎮四大提升工程實施,濟南章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10月28日正式成立。
  • 濟南汽車東站開通至辛寨(K922)、水寨(K923)公交,發車時間、站點看...
    隨著章丘撤縣設區等系列政策的導向,章丘與市區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和高頻次。為進一步發揮城市公共運輸引領城市發展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作用,山東交運濟南長途汽車東站根據旅客出行需要,10月24日,正式開通至辛寨K922、水寨K923兩條公交線路。
  • 繼「南鳳凰 北平遙」後,崛起的文旅名城將是濟南章丘?
    如今,濟南章丘的明水古城、繡惠古城正在規劃建設中。有分析人士認為,繼「南鳳凰 北平遙」後 ,崛起的文旅名城將是章丘。那麼,章丘到底蘊藏著什麼潛能,它的價值一直以來都被低估了?壹 丨 古城涅槃在章丘,老城區建築群落的「城門文化」別具特色。
  • 章丘這個65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有古橋古井古樹古泉,處處有故事
    長白山橫亙於山東章丘東北部,是章丘和濱州鄒平的界山。在起伏連綿的山東部有一小莊叫西山村,她南、西、北三面依偎山脈,一年四季綠蔭幽幽,風情別致。特別是瓦屋水庫猶如明鏡鑲嵌在村東,造就了西山村依山傍水的原始生態,形成了古樸典雅的優美。
  • 濟南章丘: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打造城市「金名片」
    手握裝滿百脈泉水的彩陶杯,緩緩澆灌出「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的厚重與靈動……5月16日,以「我,就是章丘;我,想去章丘」為主題的濟南章丘城市區域品牌新聞發布會舉行,以「中國龍山 泉韻章丘」為核心,以新時代闖關東精神、新時代鐵匠精神、新時代儒商精神「三大硬核」精神為支撐,以視覺識別、聽覺識別、行為識別「三大系統」為傳播渠道的城市區域品牌戰略體系強勢推出
  • 濟南章丘非遺之嘉靖才子李開先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嗎?
    章丘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是一個歷史承續久遠、文化積澱厚重、自然景觀優美的千年古縣。歷代先輩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我們在全區範圍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搜集、挖掘和整理,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民俗等78項。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山東省級非遺項目8項;濟南市級非遺項目32項;章丘區級非遺項目78項。
  • 濟南章丘相公莊:傳承歷史文化,擦亮金字招牌
    圖文/宋潔濟南章丘相公莊是「名相故裡」、「鐵匠之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省級非物質文化「章丘鐵匠」、章丘老字號相公醋等優秀的文化載體。為發掘好相公莊的歷史文化,擦亮「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這塊金字招牌,3月2日,街道黨工委書記竇廣平到河莊牛祺聖鐵匠鋪、相公醋廠進行了調研,現場查看鐵匠工藝、釀醋工藝,與章丘鐵匠傳承人牛祺聖、相公醋廠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深入了解了章丘鐵匠的歷史發展和傳承以及相公醋廠的發展沿革,為下一步將非遺文化、老字號文化發揚傳承、做大做強夯實基礎。
  • 章丘何以多「藍天」?濟南真得多學學了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讓濟南小夥伴們引以為傲的跑馬嶺點位,前三季度的良好以上天數還不足章丘的一半,因為前三季章丘有243個「藍天」。   省城前三季度僅84個「藍天」  近日,山東省環保廳公布的前三季度17市「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中提到,濟南有84個「藍天」,也就是說前三季度,濟南有84天空氣品質達到良好以上。
  • 濟南不只有趵突泉,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泉水,就在章丘!
    提到濟南,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濟南的趵突泉和大明湖,但是濟南不只有這幾處景點可以遊覽,就像是濟南市的一個區:章丘,就有著很值得去一覽美景的景點。說起章丘,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縣城,人們可能會首先想到著名的章丘大蔥,或者被炒得炙手可熱的手工鐵鍋,或者朱家峪——《闖關東》的出發地。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章丘作為泉城濟南的一部分,也有一個景點叫——百脈泉景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跟濟南趵突泉地位並列的百脈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色吧!百脈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 濟南鼎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你們了解章丘特產
    章丘位於濟南東部,濟南五大泉群之一的百脈泉便在其境內,因此章丘又有「小泉城」之稱。除了眾多旅遊景點之外, 章丘的美食和特產也絕對值得你走這一遭兒:豪爽的章丘人離不開大蔥,章丘的大蔥青白分明,鮮嫩多汁,還有股淡淡的甜味,吃起來特別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