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鄭中運
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道流村鄭氏家族十二世代表人物鄭文玉北京獻寶,和乾隆帝結為金蘭之好,又給老太后看好了眼疾,被賜予了半朝鑾駕和山東大部分鹽務。這個故事一直被鄭氏家族作為榮耀一代代流傳下來。
在同治年間,皇封武功將軍鄭紹甲後人的一張議單中,一句寧陽鹽引和平原鹽引證實了鄭氏家族省府鹽務的真實性。那麼,鄭氏家族的省府鹽務還有沒有其他佐證呢?
據鄭氏家族第十九世孫,現己八十多歲的鄭中名提供的資料來看,鄭氏家族省府鹽務在濟南濼源大街辦事處的東綱公所,最後一名任職師爺是相公莊時家村人,名叫時廣遠,字桃溪,為人忠厚老實,先在鄭氏家族教書,後被聘為師爺。為了解事情的真相,日前,我與朋友驅車前往時家村一探究竟。
時家村,隸屬章丘相公莊街道辦事處,坐落在長白山腳下。據《時氏祖譜》記載,明末,時英通的三個兒子從刁鎮時家莊逃荒來此,後逐漸發展成村,仍用原村名時家莊,以示不忘本。從相公莊街道駐地出發,東行六公裡就是。整個村莊呈不規則南北長方形,在南北走向的拐彎處,有個小廣場,村委會的二層小樓就坐落在這裡。因國慶節將近,樓頂上飄揚著一面國旗,格外鮮豔奪目。
進村後,看到時書記正忙著張貼標語。說明來意後,他熱情地幫我們聯繫詢問有關知情人士。最後,通過已退休的教師,負責編寫時家村志,現已六十多歲的時玉山老師,聯繫到了鄭氏家族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時廣遠的後人—時序智老人。
時序智老人,現年八十二歲,濟南藥材站退休職工。最近剛從濟南回村幫孩子忙秋,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仍步履矯健,頭腦清晰,反應敏捷。他的家坐落在村南頭路北,是一座新蓋的四合院,嶄新的大門,格外氣派。見到我們,很是熱情地迎到家裡。落坐後,時序智老伴連忙衝茶倒水,我過意不去,連忙接替,她說啥也不放手,笑著說:「你是客人,坐著就行。」茉莉花茶的香味瀰漫著客廳,茶水香甜可口,令人神清氣爽。我問道:「這茶水咋這麼好喝」老人說:「茶是特級茉莉,水是村裡千年老井的水,只有客人來,才衝這茶。」對老人的熱情款待,很是感動。心想,趁這次來,走時說啥也要看一下具有神秘色彩的千年老井。
我們和老人說明了來意,並拿出鄭中名寫的省府鹽務的資料讓老人看。當他看到時廣遠的名字,很是激動,他說,時廣遠是他曾祖父,桃溪是他的號,這一點都不錯。小時候,光聽父親講,曾祖父曾在下坡子教書,具體在哪裡,什麼情況就不知道了。他所說的下坡子,指的是山下的村莊。實際上就是在道流村。而時家村,相對來說,就是山上了。時序智老人常年在濟南,對家中情況不是很了解,又把他七十三歲的弟弟時序勇叫了來,倆人共同回憶父輩講的時廣遠的情況,說曾祖父年輕時在外,老了後又在本村教書。曾祖父大概生於一八七六年,一九五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三歲。一生老實本分,為人厚道,學識淵博,受人尊重。
根據時序智老人所講,一八七六年為清朝光緒二年,光緒在位三十四年,也就是說時廣遠在光緒年代,風華正茂時就在道流村鄭家大院任職了。先是在鄭芳蘭府邸東跨院廳房教書,後被聘為省府鹽務任師爺。師爺,現在講就是參謀,顧問。舊時,師爺被稱為幕僚,受顧於幕主。幕主,也叫東翁,東家。實際上師爺專為幕主出主意,代筆寫文章及來往公文。除此外,也陪主人談天說地、吟詩作畫、遊山玩水等娛樂活動。從中可以看出時廣遠在鄭家大院的地位,是倍受信任和尊重的。時廣遠任鄭家大院省府鹽務最後一名師爺,得到了證實,和鄭中名提供的資料說詞吻合,大家都很高興。而鄭氏家族省府鹽務這一說詞,也就更加得到了佐證,並不是空穴來風。據時序智老人講,本支時氏族譜和家中敬老軸毀於一場運動,提供不出更多的情況,甚是可惜。實際上,這些材料就足夠了。對老人的熱情接待,對時家村領導的支持,我們深表感謝。臨走,時序智老人把我們送出門外,並提議合影留念。
我們辭別了時序智老人,前行看時家村古蹟—千年老井。這口老井,坐落在村東南山坡上,一米多深,井中的泉水從巖山層中涓涓流出,水清冽見底,常年不幹。水質甘甜可口且無雜質。這口千年老井素有「先有孟氏井,後有時家村」之說。
據說,隋朝未年,時家村西有個河灘村,村裡有個叫杜伏威的人,不滿隋朝的統治,率領農民揭竿起義。起義軍南徵北戰,打了無數勝仗。杜伏威手下有個姓孟的將軍,尤其勇猛。一次,他率領的軍隊打了勝仗歸來,途經時家村東南山坡處,士兵非常睏乏,又饑渴難耐,孟將軍見狀甚是焦急,又毫無辦法,順手將手中長矛往下猛的一插,說也神奇,一般清澈的水流隨之滲出。孟將軍見狀大喜,令將士們鑿井取水。從此也就有了孟氏井之說。人們擇水而居,既然此處有了水源,慢慢就有了人煙。明末,時英通三個兒子來此後定居,慢慢就形成了村落。這就是時家村。先有孟氏井,後有時家村之說也就一代代流傳下來。
現在,為了方便群眾用水,村裡又打了幾眼深井,家家用上了自來水。但是,村裡一些老人,對這口千年老井情有獨鍾,還是有人上山到老井取水飲用沏茶。人們說,老井的水就是好喝,難怪時序智老人專門用這口老井的水給我們沏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