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也是一種美麗的境遇

2020-12-11 花不語的芳菲菲

童年時期的我們害拍孤單,總是迷戀著父母給予的陪伴。年輕時我們害怕「不合群」,總是馬不停蹄地趕赴一場場的熱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腳步的匆匆,方才漸漸明白:獨處,也是一種美麗的境遇,也是明月清風。

獨處就是放慢腳步,環顧自己心靈的需要。如果你熱愛音樂,獨處時光可以把音樂摟得更緊,一首喜歡的曲子,可以循環播放;如果你熱愛藝術,可以在博物館、藝術展館像王一樣靜靜地巡視;如果你喜歡無聊,你就可以看看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土地;如果你喜歡喝咖啡,你就可以品著咖啡,讓時光慢慢流過;如果你什麼都不想,你就可以盡情去冥想。

如果你有品味相投的老友,也可以在一起獨處,可以開個小party,在一起關照心靈的需要。團隊為了可持續發展,也有必要在前進的路上停頓下來,開啟靜靜思考的時光。

獨處的曼妙之處就是一個人或一群夥伴或一個團隊能透過一首音樂、一杯咖啡……能有機會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能找到可持續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獨處可以是一個人的「內視」,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內視」。

真正的獨處與其說是一種環境,不如說是一種心態。即使身處鬧市,使你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只要你「心中修籬種菊」,依然可以獨處。

獨處是我們的成長時光,也是沉澱和緩衝時光。 獨處可以讓我們超脫凡俗小事,短暫的獨處可以讓我們從容地去邁過下一個匆忙。

但是,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網絡世界,人人處在一個無時無刻不與他人連接的「持續在線」時代,有多少人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處呢?

獨處面臨的最大挑戰應該是來自於各種各樣觸手可及的光亮的屏幕。即便是一個人,周圍沒有任何喧囂,我們都處在各種密集的屏幕之中。

很多成年人只要是一個人的時候,絕大部份時間都是機不離手,手機已經成了許多人的第六器官。雪莉·特克爾在她的著作《群體性孤獨》中描述了這樣一種場景:「家人在一起, 不是交心, 而是各自看電腦和手機;朋友聚會, 不是敘舊, 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課堂上, 老師在講, 學生在網上聊天;會議上, 別人在報告, 聽眾在收發信息。」

對兒童來說,繁重學業之餘的「喘息時間」就是發光的屏幕。對這些孩子來說,她們的獨處時光就是上網時光。在網絡下成長的新一代很難尋覓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般的獨處。

奔流不息的時光裡,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獨處能力呢?

讓我們所處的環境更美好。簡潔、明淨的環境讓人更有思考力,能讓生活或工作於此的人,更能詩意般地棲居。

誇美紐斯:「學校本身應當是一個所,校內外看上去都應當負有吸引力。在校內,房屋應當光亮清潔,牆上應當是受人崇拜的人物照片,地圖、歷史圖表,或別種裝飾。在校外應該有一個空曠的地點散步和遊戲,並且還應當附屬一個花園,在那裡欣賞樹林、花草、植物。」

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裡,人會更多轉向凝視自己,享受獨處時光。家裡也是如此。

放慢腳步,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與自己內心溫柔相處,深情以待。

重拾生活,就讓我們回到真正的詩意般的獨處吧!哪怕是瞬間!

初冬綿綿陰雨的早晨,

打開紫色的百葉窗,

紫藍色天空是那麼迷人!

這裡是百家號花不語的芳菲菲。本文系作者原創,引用請註明出處。如您喜愛此文,請在文章右上方加關注、轉發、收藏和點讚。感謝您一路陪伴和鼓勵。喜歡此文,記得關注該百家號哈!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榮耀
    不需要別人陪的人,不會感覺到無聊,反而給自己創造了欣賞環境的機會,並能真切地感受到獨處是一種享受,可以與陌生的人攀談建立信任,也可以走走停停不必走的快,想去哪就去哪。學著獨處,就是學會獨立生活,讓自己來作主,就像吃飯一樣,沒人陪也得吃,穿衣也是如此,沒人陪該買的也得買,人不可能總處在喧譁和熱鬧之中,總得習慣有一個人的時候。
  • 學會與自己獨處也是一種境界
    學會與自己獨處,是基於對知識的學習,理解,運用,領悟。只有讓自己真正的心靜下來,才能感知自我,明知自我,修正自我……獨處不是一個人拒絕生活中的熱鬧,拒絕社交,也不是找一個山洞閉關修煉。獨處是人生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高度保持自我。
  • 安心也孤獨,獨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一些朋友說:我們變得越來越喜歡獨處,因為獨處時不用強顏歡笑,獨處時可以隨心所欲,獨處時可以垂頭喪氣,獨處時可以不再壓抑自己。 不難看出,對於他們來說,獨處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是踏入社會這個大染缸之後的社會環境。
  • 有一種自由叫獨處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麼他也就是不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才是自由的」。人生最灑脫、飄逸的,並非是物質的富有;不是他能夠遠足到哪些地方去;也不是浪跡天涯海角;而是一種行為的自由,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心靈的舒爽,精神的歡愉。呂巖詩云:獨處乾坤萬象中,從頭歷歷運元功。
  • 獨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青春懵懂到渴望戀愛的感覺,從喜歡兩個人到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經歷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什麼傾訴,什麼放縱,有很多人都嘗試過,但大多數人還是回到了一個狀態,那就是獨處。網上流行這一句話曾經刷爆朋友圈,直到現在也被很多人認同,那就是「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無非就是太多人認清了現實,酒肉朋友再多,喝再多酒,抽再多煙,也解不了自己內心的煩惱,曾經我們失戀了會大醉一次,靠酒精麻痺自己,然而醒來之後照舊,以為對別人傾訴會讓自己心態變好,其實那也只是一時的,唯有自己內心的對話,才能讓自己懂得很多
  • 獨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人生的過往都會慢慢沉澱下來,變成一種記憶,藏在心底,但不會很累,也會一點一點忘記。獨處的時候,不是寂寞難耐,反而是快樂的,是在享受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年輕的時候,總是害怕獨處,喜歡追逐熱鬧。從農村搬到了城市,然後還希望從小城市搬到大城市居住。工作也換了好幾個,但還是嫌棄賺錢太少了,心有不甘,一邊上班一邊尋找更高的平臺。
  • 獨處,是一種境界!
    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 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在這鬧騰的世間,讓心尋得一塊靜地,安放心靈。
  • 怎麼做到高質量的獨處
    都說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高質量獨處呢?當你獨處一個人時,不用網絡跟其他人保持聯絡,並不會感到空虛和無聊,能從容淡定地跟自己的內心相處,擁有足夠的安全感。首先,你要讓自己克服獨處的恐懼。告訴自己獨處並不是被拋棄,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提升自我的能力,告訴自己這樣的獨處能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其次,你可以適當地讓自己有一些獨處的機會,通過多次的嘗試來獲得獨處的能力。
  • 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尋得一個人的清歡。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 獨處,也是人生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習慣了這種意境,也習慣這樣獨處,一個人獨處,可以遠離城市的喧鬧,任憑心靈放飛思緒,靜而易思,思而易悟,剎那間會有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一個人獨處,可以回憶流年往事,有一份靜然心態,面對悲歡,不甘就此沉淪。一個人獨處,靜美油然而生,隨之而來,清靈俊秀,溫馨怡人;一個人獨處,哪怕貧窮也富有,寂寞中透著溫柔。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人到中年,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
    與其在一群人當中狂歡感到寂寞,不如一個人的時候獨處收穫驚喜。 盧梭說:「我常常想,若是把我囚在巴士底獄或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室裡,我也仍然可以悠悠幻想。」 對盧梭而言,獨處是一種難得的奢侈。一個人的獨處,就是給自己一個遠離喧囂的機會。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 獨處,是一種幽靜的美
    獨處,顯得分外重要。獨處,是一種美,一種幽靜的美,在安靜中領悟人生,領悟人生的跌宕起伏,在紛亂之中還心靈一片純潔。如果你願意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機會,找一些時間獨處,這最易證明你心靈的成熟。01.獨處,能讓心靜下來,讓自己更加清醒當你感覺生活陷入困頓,陷入蒼白與麻木的時候,請給自己留一點品味生活的時間。
  • 擦肩而過也是一種美麗
    想念是一種澀澀的味道吧!今日的雨,又是為誰下?誰的心又在風雨中哭泣!分明的落在我臉上的是澀澀的鹹鹹的淚!   戴上耳麥,耳畔響起了優美的歌聲,聽一首《擦肩而過》,喚起了太多的回憶。世上太多的人,太多的擦肩而過,熟悉的、陌生的,記住的,忘記的,步履匆匆,沒有太多的停留,卻也留下了擦肩而過的美麗!
  • 獨處而不孤獨是一種修養
    那麼,能做到獨處而不孤獨的人,都是有夢想的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並把自己的目標付諸於實踐,每天有條不紊地打理自己的生活。不強求把自己融入某個圈子中,而是獨自面對風雨,強大自己。獨處而不孤獨是一種境界。繁華落盡,歸於沉寂。閒看雲月,靜聽風雨。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亦是人世的一種修行
    這些年,我時常也是一個人外出散步,看喜歡的風景,拍喜歡的照片,也遇靈魂相似的人。你若問我這是孤僻嗎?不,我只能說,我很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那一路上的風景我只會和聊得來的朋友一起前行去看,而不是因為孤單一人為了找個伴同行而結伴,那樣一路上為了避免尷尬而找話題的精力,真的會讓人感覺很累。
  •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然而時光流逝,年齡增長,卻越來越喜歡獨處了,獨處不是孤獨內向,是一種輕鬆,是一種靜靜的美。曾經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有一些所謂的無關痛癢的朋友,猜著那些無聊的酒令,然後喝得酩酊大醉,真是既傷了身子又浪費了光陰。獨處是自我剖析的時刻, 反照自己的不足,獨處可以沉澱自己的內心,獨處也是輕鬆的充實。是一個人映照自我的清歡。
  • 長大後,獨處是一種求而不得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不習慣獨處,小孩總是粘著媽媽,後來沒幾個小夥伴陪著總是不習慣,等慢慢長大,很多親人離你而去,很多事情只能由你自己面對,老師也好,父母也好,朋友也罷,只能默默看著你獨自向前。年輕的時候努力學習獨處,而長大後,我們對獨處求而不得。早上一睜眼,要叫孩子起床,然後收拾早餐,自己去上班。上班了,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
  • 如何學會自己一個人獨處?學會自愛,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感情
    這樣的一個感情以及更多的因素都造成了大家對於一個人獨處時候的測試,所以說一個人真正的獨處,對待自己的終身大事,對待自己的好朋友,都是一個很好的指導因素,而且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辦法發展一些額外的興趣,因為在現在時代大家都有手機,在一個人的時候大家都喜歡瀏覽網上的消息,把自己的時間都割成一個一個的碎片化的時間了,他這些空閒的時間全部被一些手機佔有的時候,等到忙起來的時候
  • 享受獨處的美妙
    獨處,沒有人打擾,沒有人幹涉,獨享這份寧靜,把一切繁忙瑣事全都拋開,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羈絆,不必掩飾,不必約束,不必警惕。 獨處時,自己就是自己,或許享受,或許痛楚,總在滋潤著生命。 獨處,是一種精神的充分自由,是一種心靈的淋漓釋放。
  • 享受獨處,讓安靜成為一種修養
    安靜是一種文化,喜歡安靜的人,經常喜歡獨處。獨處,不受環境幹擾,不受他人控制。讓心情飄蕩,讓思緒飛揚。用一個閒暇的詞是對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獨處,他或她的心靈一定是空虛的。安靜,悠閒。一首流行音樂好聽。經常被某一個詞所感動,與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