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0-12-14 小時光剪劇

看到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不想談戀愛,不想去主動認識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對於感情婚姻也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有時候甚至想一個人過餘生」,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也有同樣的想法,但沒有想過要一個人過餘生,卻是真實的獨來獨往。

這個世界很大,似乎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會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人最怕看懂一句話,聽懂一首歌,看懂一部電影,而總有人全都做到了,看懂了是經歷,看不懂是幸運,多希望我們都能夠不懂;那些能夠看懂那些話的人,一定是經歷了很多吧。

生活中我們習慣性的給人貼上各種的標籤,會根據一個人的行為言談來,給人貼上性格內向或者外向的標籤,而這一切都是一個人展現在外人面前的東西,而對於一個人真正的了解,可能只有自己,另一個就是感同身受的人。

不知不覺90後已經到了被催婚的年紀,回想那些年,總覺得被催婚是不可能的事情,總覺得別人的事情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也對未來做了無數的想像,只是生活就是不能預知的,似乎戀愛,分手,被催婚成為80後和90後的相似經歷。

無數的90後有著共同的感受,同齡人已經結婚生子甚至離婚,而自己還是單身,其實也不是不想找對象,只是太多的事情,讓自己變得不再那麼渴望,卻也不得不發愁,因為父母,因為身邊的人和事,因為環境,對於父母和自己都同樣壓力巨大,卻有時很無奈,談起那些一瞬間就會流淚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

從青春懵懂到渴望戀愛的感覺,從喜歡兩個人到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經歷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什麼傾訴,什麼放縱,有很多人都嘗試過,但大多數人還是回到了一個狀態,那就是獨處。

網上流行這一句話曾經刷爆朋友圈,直到現在也被很多人認同,那就是「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無非就是太多人認清了現實,酒肉朋友再多,喝再多酒,抽再多煙,也解不了自己內心的煩惱,曾經我們失戀了會大醉一次,靠酒精麻痺自己,然而醒來之後照舊,以為對別人傾訴會讓自己心態變好,其實那也只是一時的,唯有自己內心的對話,才能讓自己懂得很多。

不得不說,有很多人在經歷了很多事情後,始終會發現自己已經悄悄改變了,不是賺錢多了,也不是變好看了,讓誰後悔了,而是,學會獨處了!不再怕一群人在一起會格格不入,甚至討厭這樣的場合,更喜歡一個人相處,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旅行,等等....被很多人稱為是獨孤。

肯定有人問,現在還有不抽菸不喝酒的男生嗎?我說有的,並且太多了,年輕的時候我們把抽菸喝酒當做青春,中年人人說抽菸喝酒是排遣壓力,從沒有人知道,那些不抽菸不喝酒的人,有壓力的時候都是做什麼。

其實很多人都不喜歡孤獨,但總是置身孤獨之中,想逃離孤獨其實很簡單,去酒吧去認識新朋友,都可以擺脫表面的孤獨,但內心的孤獨往往是回到家的時候,一個人面對一切的時候,所以那些所謂的朋友並不能讓你不孤獨。

想要告別孤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喜歡一個人可以拒絕,但很多事情不喜歡不一定要去拒絕,要學會去接受和享受它,享受孤獨就是很好的一件事,在一個人的時候,去旅行,去健身運動,去做自己想吃的食物,去期待和遇見對的人,大概就是高質量的獨處。

無論生活對你多殘酷,都應該去微笑面對,一無所有的總是身外之物,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笑而不語,想起那句話:我已經一無所有了,除了笑還能做什麼,想想挺無奈,其實也非常值得人佩服啊!

相關焦點

  • 安心也孤獨,獨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無奈的獨處最後會變得以為這種生活狀況就是這樣子的,想想看,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他說首先不能說愛獨處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其次,不能說獨處的人都不擅長交際。再次,不能說獨處的人,不夠自信。 恰恰相反,他說,他覺得他很自信,不需要別人的肯定,獨處只是在減少無效社交,並不是不社交,也不是不擅長社交,需要社交的時候,依然會大大方方。獨處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人的選擇方式,選擇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愉悅的方式而已。
  • 獨處,也是一種美麗的境遇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腳步的匆匆,方才漸漸明白:獨處,也是一種美麗的境遇,也是明月清風。獨處就是放慢腳步,環顧自己心靈的需要。獨處的曼妙之處就是一個人或一群夥伴或一個團隊能透過一首音樂、一杯咖啡……能有機會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能找到可持續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獨處可以是一個人的「內視」,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內視」。真正的獨處與其說是一種環境,不如說是一種心態。即使身處鬧市,使你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只要你「心中修籬種菊」,依然可以獨處。
  • 一個人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榮耀
    不需要別人陪的人,不會感覺到無聊,反而給自己創造了欣賞環境的機會,並能真切地感受到獨處是一種享受,可以與陌生的人攀談建立信任,也可以走走停停不必走的快,想去哪就去哪。學著獨處,就是學會獨立生活,讓自己來作主,就像吃飯一樣,沒人陪也得吃,穿衣也是如此,沒人陪該買的也得買,人不可能總處在喧譁和熱鬧之中,總得習慣有一個人的時候。
  • 學會與自己獨處也是一種境界
    學會與自己獨處,是基於對知識的學習,理解,運用,領悟。只有讓自己真正的心靜下來,才能感知自我,明知自我,修正自我……獨處不是一個人拒絕生活中的熱鬧,拒絕社交,也不是找一個山洞閉關修煉。獨處是人生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高度保持自我。
  • 獨處,是一種境界!
    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 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在這鬧騰的世間,讓心尋得一塊靜地,安放心靈。
  • 正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正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打坐、靜坐、冥想、正念,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打坐是出家人的修行,冥想是與印度瑜伽相關,正念是觀自在,大同小異。正念,也是一種安靜的力量,也是一種修身養性。達到靜的狀態,內心就會變得舒暢、恬靜、坦蕩、澄澈,忘卻愁苦與煩惱。
  • 獨處,是一種境界(經典!)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尋得一個人的清歡。有的人,身處鬧市被人群包圍,卻內心一片孤獨;有的人,遠離人群一個人獨處,卻感覺生活非常的快樂。獨處,並不是寂寞;狂歡,並不是合群;正所謂,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
  • 人到中年,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
    與其在一群人當中狂歡感到寂寞,不如一個人的時候獨處收穫驚喜。 盧梭說:「我常常想,若是把我囚在巴士底獄或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室裡,我也仍然可以悠悠幻想。」 對盧梭而言,獨處是一種難得的奢侈。一個人的獨處,就是給自己一個遠離喧囂的機會。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 獨處,也是人生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習慣了這種意境,也習慣這樣獨處,一個人獨處,可以遠離城市的喧鬧,任憑心靈放飛思緒,靜而易思,思而易悟,剎那間會有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一個人獨處,可以回憶流年往事,有一份靜然心態,面對悲歡,不甘就此沉淪。一個人獨處,靜美油然而生,隨之而來,清靈俊秀,溫馨怡人;一個人獨處,哪怕貧窮也富有,寂寞中透著溫柔。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有一種自由叫獨處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麼他也就是不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才是自由的」。人生最灑脫、飄逸的,並非是物質的富有;不是他能夠遠足到哪些地方去;也不是浪跡天涯海角;而是一種行為的自由,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心靈的舒爽,精神的歡愉。呂巖詩云:獨處乾坤萬象中,從頭歷歷運元功。
  • 如何學會自己一個人獨處?學會自愛,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感情
    這樣的一個感情以及更多的因素都造成了大家對於一個人獨處時候的測試,所以說一個人真正的獨處,對待自己的終身大事,對待自己的好朋友,都是一個很好的指導因素,而且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辦法發展一些額外的興趣,因為在現在時代大家都有手機,在一個人的時候大家都喜歡瀏覽網上的消息,把自己的時間都割成一個一個的碎片化的時間了,他這些空閒的時間全部被一些手機佔有的時候,等到忙起來的時候
  • 最好的獨處方式:閱讀和寫作
    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不是自我否定,而是獨處。你需要通過獨處,來與自己進行一場對話:「你是因為熱愛而寫作嗎?」「既然熱愛,又何必在意你是新手還是大咖?」而最好的獨處方式,便是:閱讀與寫作。有人說:「我已經靈感枯竭了,還如何寫作?」我說:「你當然可以寫作,當你不再為了流量,不再為了粉絲,只為了書寫自己內心最真實情感的時候,你一定是有東西可寫的,即使它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你可以任意揮灑筆墨,任意點綴內心波瀾,肆意抒發情感。
  • 獨處,是一種幽靜的美
    文/獨逸小舟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裡,內心的浮躁總是莫名地生出,快的生活節奏總能讓我們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煩惱、壓抑和失落會一一滋生。靈魂和內心需要一片純淨的空間,一片安詳寧靜的聖地。獨處,顯得分外重要。獨處,是一種美,一種幽靜的美,在安靜中領悟人生,領悟人生的跌宕起伏,在紛亂之中還心靈一片純潔。
  • 生活中如何一個人優雅的獨處
    現在生活的這個社會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大部分時間中是一個人度過的。首先我們要明白獨處不意味著孤獨,它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那麼就有人詢問,真的有人可以一直長時間獨處而不感到孤獨嗎?答案是肯定有的。這類人不是天生愛宅,只是他們都習慣了這種方式。獨處的人尊重自己的內心,不會因外界的幹擾而去輕易改變。他們一個人讀書、一個人聽音樂、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去旅途,這是他們的處世態度,為了在有限的生命裡生活不再毫無意義。1)作息規律。善於獨處的人一定會掌控好自己的時間,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不會有人去敦促你去做,一定是自然而然的就已完成了。
  • 獨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人生的過往都會慢慢沉澱下來,變成一種記憶,藏在心底,但不會很累,也會一點一點忘記。獨處的時候,不是寂寞難耐,反而是快樂的,是在享受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年輕的時候,總是害怕獨處,喜歡追逐熱鬧。從農村搬到了城市,然後還希望從小城市搬到大城市居住。工作也換了好幾個,但還是嫌棄賺錢太少了,心有不甘,一邊上班一邊尋找更高的平臺。
  • 獨處而不孤獨是一種修養
    (他獨自生活,但是並不感到孤獨。)現在體會這句話,當一個人獨自生活,卻不感到孤獨時,那麼這個人就有了強大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精神生活。我們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長大後成家立業,有愛人孩子的陪伴。工作時,和領導、同事共處。生活在各種社會關係中,看似熱鬧,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孤獨的靈魂。你的想法,你的思慮,有時候連你最親近的人也不理解。
  • 文珍評張新穎:像洗牌一樣洗夢,一種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原創 文珍 文學報張新穎Poems New and Collected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詩歌新作《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收錄其近三年的詩歌新作,緣起日常,捕捉著生活中的情緒閃現,平靜中又有著力量,有獨自的審視,是回望也是展望
  • 新東方託福寫作語料庫:獨處是最好的放鬆方式
    獨處是最好的放鬆方式語料庫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Spending time alone is the best way to reduce the stress?是否同意獨處是最佳的緩解壓力的方式?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亦是人世的一種修行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絕對,當然也沒有非得要分個誰對誰錯,任何一種人生,任何一種思想,任何一種生活,只要適合自己就好,保留自己的見解,亦不貶低他人的思想,不強迫別人認同自己,微微一笑便是對彼此的一種尊重。
  • 一個人與自己獨處,養成這三種習慣,有利於養成高質量的生活方式
    一個人與自己獨處,養成這三種習慣,有利於養成高質量的生活方式!人是群居動物,當人們習慣了在群體之中生活,卻偏偏忘了怎麼與自己相處。雖然在群體生活中有很多好處,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卻導致如今很多的人卻害怕一個人呆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與群體生活想比,一個人顯得更加的空虛,沒有了喧囂,一個人呆著反而更多的不適,無所適從,於是選擇逃避,為了填補這空虛感交很多的朋友,可是卻忘了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朋友不會永遠的陪在左右,所以,學著與自己獨處顯得尤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