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畫小可和大家聊一聊藝術史上有名的中西方藝術碰撞小故事。
一位是西方繪畫的標誌性人物畢卡索,另一位是我國近代了不起的國畫大師張大千
看似毫無關係的倆人,卻來了一場史詩般的會晤,可以說是中西藝術史的一次大碰撞:
01
畢卡索和張大千的相聚
故事發生在1956年的春天。
57歲的張大千偕夫人應邀去法國巴黎舉辦了「敦煌畫展」和「張大千近作展」。
借著這個機會,他拜訪了旅居法國75歲的畢卡索。
畢卡索熱情的接待了張大千,並給張大千展示了自己200多幅仿齊白石的畫作,並真誠地向張大千指教。
張大千直率地說:「中國畫十分注重筆墨,而這些畫作的墨色分得不好。毛筆蘸墨是依靠水分多少來控制深淺的,從而形成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
在指教一番後,畢卡索的請求張大千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當張大千寫下自己的名字後,畢卡索贊口不絕~
當然,除了這件事,還有一件事廣為流傳:
在兩人一起討論各種繪畫有關的事情時,畢卡索還有點不解地和張大千說:
我最弄不懂的,就是你們許多中國人,為什麼都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當時張大千還以為翻譯搞錯了,經證實原話如此。
接著畢卡索更加激動地說:配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其次是日本人,而日本的藝術又源自於中國;第三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人根本就沒有藝術!
如果把東西方繪畫比作一塊精美的麵包,那麼,西方的不過是麵包的碎屑罷了。
接著畢卡索和張大千互贈了畫作:
左:畢卡索的《西班牙牧神像》
右:張大千的《墨竹》
最後還一起互相拍照留念(據說畢卡索平生最不喜歡別人給他拍照片,但是這回破例高高興興同客人一道合影留念)。
事後,張大千與畢卡索的交往互相都很有好感,對雙方均有很高的評價。
之後大家把他們倆相聚的這段曠世佳話稱為
【東張西畢】
如果你還不了解他們倆,那不妨讓畫小可大概介紹一下他們倆:
02
畢卡索和他的作品
畢卡索是一位是抽象派的藝術家,他是西方現代繪畫的標誌性人物,以畫作和雕塑聞名於世。
他的一生極富傳奇和浪漫色彩,其藝術上天馬行空、有著讓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成就,在他小時候就可見一斑:
這些作品很難想像出自於一個孩子之手,可謂是寫實派的天才畫家。
難怪畢卡索會說: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原來他沒有在吹牛,而是真的很厲害。
在這之後畢卡索的畫作都往抽象的方向發展了~
在他20來歲時,經歷了好朋友自殺導致的絕望憂鬱深沉的藍色時期以及之後遇見初戀開啟了玫瑰時期:
之後就是讓畢卡索所出名的立體主義作品了,他的立體主義被大家認定為傳統主義與現代藝術的分水嶺:
這說明了他的畫風變化很大,一直在嘗試,體現了畢卡索不斷探索的精神。
想要徹底了解畢卡索還是挺難的,因為他的所有作品需要參考各個地區的藝術,可以說,他的畫作就是一個藝術文化的大融合~
03
張大千和他的作品
張大千,是我國的近代最了不起的國畫大師:
張大千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均無一不精
尤其是他的山水畫中的潑墨和潑彩手法開啟了中國畫的新世界~
山水畫:
仕女圖:
花鳥畫:
臨摹的敦煌壁畫:
看完了兩位中西方泰鬥畢卡索和張大千的小故事後,大家有沒有拉近與藝術家之間的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