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為何對張大千說:真正的藝術在中國?

2020-12-02 騰訊網

作為東西方藝術界在20世紀頗有代表性的兩位藝術家,畢卡索和張大千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一次零距離交流引發了廣泛關注。最為國人津津樂道的事,莫過於張大千對於中國繪畫藝術的嘆服。對此,有人認為畢卡索是由衷的感慨,有人卻認為他不過是自謙罷了,莫衷一是。

如果網上流傳甚廣的這句畢卡索的話屬實的話,那還是很令人驚訝的:「如果這個世界談到藝術,首先是中國的藝術,然後是日本的藝術,而日本的藝術則來自中國,其次是非洲的藝術。而白種人根本沒有藝術,所以我很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人要來巴黎學藝術?」

從傳統底蘊來說,區區幾百年歷史的西方油畫藝術自然很難與數千年傳承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相提並論。作為一位在世界上極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畢卡索希望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汲取養料、開闊視野,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由此就讓畢卡索全盤否定他畢生追求並功成名就的西方繪畫藝術,如果不是以訛傳訛,或者斷章取義的話,的確讓人很難理解。

事實上,西方油畫的藝術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世界上影響最為廣泛、最受歡迎的繪畫形式。當年徐悲鴻、林風眠和劉海粟他們留學歐洲,並將西方繪畫引入到中國,目的是想藉此改良中國的繪畫藝術。儘管這幾位藝術家的藝術理念大相逕庭,但是他們對於西方繪畫藝術的認可卻是一致的。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歐美的各大博物館和展覽館去看看,近距離感受一下那些西方繪畫大師的經典作品,一定會對西方的繪畫藝術有一種全新的體會。那個時候,你可能會懷疑畢卡索說過的那段話是否屬實。或者只是在嘆服於中國繪畫的博大精深時,一種藝術家習慣性的誇張表達方式罷了。

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需要文化自信,卻不需要夜郎自大,厚此而薄彼。國畫和油畫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從繪畫工具到美學理念都大相逕庭,卻也有諸多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從徐悲鴻、林風眠到吳冠中、趙無極、陳逸飛等藝術家,都在這方面有過很好的嘗試和探索,並且得到了藝術界很大程度上的認可。

隨著數字圖像技術的突飛猛進,寫實風格的油畫藝術的確受到了極大衝擊。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寫實風格的油畫創作在攝影技術面前,的確很難再有什麼優勢可言。就連寫實主義油畫名家靳尚誼先生也承認這一點,並建議年輕人可以多去學習國畫。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說油畫的藝術價值就不存在了。就算有一天油畫藝術真的被攝影和數字圖像技術所淘汰了,仍然掩蓋不了那些經典油畫作品所展現出來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相關焦點

  • 張大千拜訪畢卡索,畢卡索:西方沒有藝術可言,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其三,他打破了所有套路,可以說他沒有明確的老師,也沒有具體的弟子,他一個人在藝術世界裡精心地創造,他走過的路都是不可複製的。其四,畢卡索的戀愛關係非常複雜,多變的愛情是他被人詬病之處,但一定也給予他畫作很好的靈感。這就是畢卡索,一個嚴肅深沉地凝視眾人的畢卡索。
  • 畢卡索對張大千說:我最不懂的就是中國人為何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然而,中外朋友卻眾口一詞予以勸阻,他們認為,畢卡索天馬行空、心高氣傲、個性張狂、舉止怪誕,總是拒人千裡,讓人難以捉摸。當時留法的中國畫家常玉、趙無極、潘玉良皆直言不願牽線聯繫,喬治·薩爾館長也表示愛莫能助。一身江湖作派的張大千心有不甘,一番周折後,畢卡索答應在他的別墅會面。
  • 張大千登門請教畢卡索,而畢卡索的一段話,讓張大千沉默……
    大家好,我是阿亮,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張大千登門求教畢卡索的一件小故事,中國近現代畫史上,張大千絕對是前三的人選,而畢卡索,更是世界畫壇的巨匠,這兩人還曾有過一番這樣的交集。張大千沒有在乎這些繁文縟節,藝術家的執著個性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為何非要託人?直接登門拜訪也是很好啊。於是,他前往尼斯城,踏上了見畢卡索的道路。到了後,他先打電話預約了畢卡索,等了幾天後,等到了畢卡索的回電,邀請他去他的城堡見面。
  • 畢卡索對張大千說了一句話,令眾多中國藝術家深思
    憑自己直覺猜測,這位畢先生也許同中國繪畫有著某種聯繫,不然他何以專程前來觀展拍照呢?憑畢氏的名氣和地位,與中國畫家做一番交流當然不是難事,他為何又要悄然離去不留痕跡呢?這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嗎?工作人員看出中國畫家的遺憾,便不以為然地告訴他,人人都知道畢卡索先生是個怪人,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既然張先生想見他為什麼不去找他呢?
  • 畢卡索對張大千說,如果談藝術,你們中國人第一
    1956年,當時還客居巴西的張大千,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第一次前往歐洲各國參觀訪問,並且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舉行個人畫展。張大千名震遐邇,但親攜作品在歐洲展覽,尚屬首次,故此引起了歐洲藝術界人士的轟動,許多知名人土紛紛前往他的旅邸拜晤。
  • 張大千與畢卡索的相遇,東西方藝術的碰撞!
    曾經張大千去日本,後又到美國,他沒感到中國繪畫是弱的,要向西方學習,在從容中形成了他獨特的面貌。這種自信也體現在張大千的著裝上。李永翹說,「張大千不管何地,都是一身長衫,腳穿布鞋,頭戴東坡帽,表明他是堂堂中國畫家」。張大千自己則說,「我就是靠手中的筆玩弄乾坤,為中國藝術在海外打天下」。
  • 畢卡索與張大千
    畢卡索饒有興趣地問張大千:「張先生看這些畫畫得怎麼樣?」畢卡索接著說:「這些畫都是我畫的,我最近對中國畫畫法很感興趣,正在學習,請您指教一下。」  張大千思忖了一下,然後說:「我們中國畫不求形似但重寫意,畢卡索先生還是很得中國畫的神韻精神啊。」
  • 張大千拜訪畢卡索,畢卡索說有了齊白石,我不敢去中國!
    1956年6月,張大千拜訪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三次而不得接見。張大千是一個不達 目的不罷休的畫家,最後還是設法見到了畢卡索。原以為,畢卡索作為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備受西方畫壇頂禮膜拜,所以架子很大,倨傲而不可接近。
  • 畢卡索與張大千 後代在中國相見
    兩人手中的照片,是半個多世紀前畢卡索與張大千在巴黎相會時的留影。畢卡索作品《作畫的克勞德、弗朗索瓦絲和帕洛瑪》(1954年)。畫中帕洛瑪和弟弟在地上埋頭作畫,身後是媽媽弗朗索瓦絲。55年前,西方藝術大師畢卡索和中國藝術家張大千在巴黎相會,彼此交換作品,相談甚歡。此事成為中國藝術家張大千終身難忘的會面,不僅僅在各種公開場合談及與畢卡索的會面,也常常在兒女面前提及慨嘆。
  • 畢卡索:西方沒有藝術,中國藝術是第一
    主客用過午餐後,畢卡索將張大千迎進大畫室,捧出5大本畫冊,每冊約有30多張畫,誠懇地對張大千說:「這些都是我畫的。畫水墨畫應該用中國的毛筆,依靠含水的多少來控制乾濕濃淡,體現出『墨分五色』。我們中國畫不求形似而重寫意,素有詩、書、畫融合的特色……」說完,當場寫下「張大千」三個大字,墨色深淺有致,筆力蒼勁雄厚,畢卡索不禁嘆為觀止。
  • 張大千與畢卡索的故事
    1956年5至7月,應巴黎現代藝術館館長喬治薩勒的邀請,57歲的張大千偕夫人訪問巴黎。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期間,拜訪了旅居法國的75歲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張大千        在畢卡索的畫室,200多幅仿齊白石畫作立即吸引了張大千的眼睛。
  • 張大千拜訪畢卡索,畢卡索卻說:西方沒有藝術,我佩服齊白石!
    畢卡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這是畢卡索13歲時候畫的素描石膏作品,也就初一學生的年齡,水平已經超過很多的美術專業大學生了,至於後來變換風格,是他追求自己的藝術道路。
  • 【東張西畢】張大千與畢卡索是怎麼認識的?
    (此當代大畫家畢卡索與爰在其別墅所攝)與畢卡索合影畫壇有「東張西畢」之說,就是:西有畢卡索,東有張大千。這件事起因於張大千1956年對畢卡索的一次拜訪,在張大千的傳記裡這麼記載:張大千在加利福尼亞別墅與畢卡索會晤,畢卡索對張大千說:「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首先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於你們中國,第三是非洲的黑種人有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
  • 張大千拜訪畢卡索,畢卡索說: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麼來西方學藝術!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早年張大千拜訪畢卡索,簡短的一下午會晤,畢卡索卻說,他最欣賞齊白石,這讓所有人很驚訝,畢卡索抬起頭盯住張大千的眼睛,認真地說:「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何以要跑到巴黎來學習藝術!」張大千一驚,以為自己聽錯了,連忙示意趙翻譯。
  • 張大千法國「追星」畢卡索,感嘆畢卡索也是只猴子!互贈天價作品
    其中,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追星」畢卡索的事跡廣為流傳。我們常常認為,把人比作猴子是侮辱之舉。然而,說出「畢卡索也是只猴子「此等言語的,卻又是身為「粉絲」的張大千本人,這又是為何呢?在國內,他已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等人交流了許多,但海外新穎而璀璨的藝術對他而言是極其陌生的。於是,1950年左右,他跨出國門,週遊世界,在博採眾長的同時也將中國傳統藝術宣揚出去。正因如此,即使是在西方他也有著「東方神筆「的盛譽。
  • 藝術大師|中西方最有名的碰撞:當畢卡索遇見張大千!
    一位是西方繪畫的標誌性人物畢卡索,另一位是我國近代了不起的國畫大師張大千看似毫無關係的倆人,卻來了一場史詩般的會晤,可以說是中西藝術史的一次大碰撞:01畢卡索和張大千的相聚故事發生在57歲的張大千偕夫人應邀去法國巴黎舉辦了「敦煌畫展」和「張大千近作展」。借著這個機會,他拜訪了旅居法國75歲的畢卡索。畢卡索熱情的接待了張大千,並給張大千展示了自己200多幅仿齊白石的畫作,並真誠地向張大千指教。
  • 藝術大師 | 中西方最有名的碰撞:畢卡索遇見張大千
    一位是西方繪畫的標誌性人物畢卡索,另一位是我國近代了不起的國畫大師張大千(OS:看到結尾,有小彩蛋哦~)看似毫無關係的倆人,卻來了一場史詩般的會晤,可以說是中西藝術史的一次大碰撞:當然,除了這件事,還有一件事廣為流傳:在兩人一起討論各種繪畫有關的事情時,畢卡索還有點不解地和張大千說:我最弄不懂的,就是你們許多中國人,為什麼都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 你喜歡張大千還是畢卡索?
    張大千與畢卡索的對話,毫無疑問是中西繪畫藝朮的一次高峰論壇。如果說畢卡索是西方繪畫藝術的代表,那麼,張大千就是東方藝術的代表。每一個站在峰巔的藝術家,都是思想家,都會進行東西文化比較,都會站在世界的視野思考自己如何落筆。就如華山論劍的武林高人,都有一種「獨孤求敗」的精神,而不會滿足於自己已經獲得的藝術成就。
  • 美術研究|畢卡索:西方沒有藝術,中國藝術是世界第一
    然而,中外朋友卻眾口一詞予以勸阻,他們認為,畢卡索天馬行空、心高氣傲、個性張狂、舉止怪誕,總是拒人千裡,讓人難以捉摸。當時留法的中國畫家常玉、趙無極、潘玉良皆直言不願牽線聯繫,喬治·薩爾館長也表示愛莫能助。一身江湖作派的張大千心有不甘,一番周折後,畢卡索答應在他的別墅會面。
  • 張大千與畢卡索不得不說的故事
    果然還沒等張大千回答,畢卡索便接著說:「這些畫都是我畫的,我最近對中國畫畫法很感興趣,正在學習,請您指教一下。」張大千思忖了一下,然後說:「我們中國畫不求形似但重寫意,畢卡索先生還是很得中國畫的神韻精神啊。」以張大千一貫謙和的待人之道,當然得先對畢卡索畫中國畫的認真態度加以充分肯定,然後才能去挑毛病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