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創始人CEO王興曾說: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願意做任何事情的」,這句話很殘酷,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願意做任何事情的。
特別是娛樂至死的時代,很多節目就是要娛樂至死,我們陷入沉迷其中,就沒有了自己思考,更沒了深入的思考。這樣,我們智商很容易變得像一頭頭白白胖胖的二師兄。
特別是現在,信息流更快地在各個網際網路平臺傳播,我們更加需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讓流言止於智者。
其實,我們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能力的。
有時候,我們不能這麼浮躁,需要靜下心來,安靜下來,多深入思考,很多事情我們可能處理的更好的。
對於如果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我最近看了名為《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給大家我分享一些我所閱讀的一些內容與體會。
作者是日本人平井孝志,稱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他根據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理論,提出了真正解決問題的深度思考法。作者結合各行各業中存在的現象,深入淺出介紹了深度思考法的兩大關鍵——現象背後的模型及動力機制,即事物的根本結構和發展變化的動因。
所以,我們在分析事物的時候,可以去抽象影響一個事物發展的模型,並且去思考影響這個事物的動因是什麼。
書中還提到,我們如果有長遠宏大的歷史觀,我們可以更好地深入思考:
書中還介紹,我們可以從媒體中的標題開始進行聯想,提高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
從報紙雜誌的標題開始聯想
不看報導,推測其內容。
首先介紹一個每天早上花5分鐘就能完成的簡單訓練法。在看報紙雜誌時,嘗試從標題推測其內容結構。
假如有一則報導的標題是《A公司利潤創新高》,就嘗試在閱讀之前先自己推測一下內容。這其實就是捕捉模型及動力機制的大致輪廓,然後以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首先,在聯想模型時,要從5個要素及層次結構的角度思考「為什麼利潤創新高」「輸入到輸出之間存在怎樣的因果關係」「所處競爭環境如何,合作夥伴是誰」,從而推導出一個自己感覺合理的利潤創新高的模型。
接下來思考動力機制,想想「這個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10年、20年後會怎樣呢」「以現在為節點,利潤還能再創新高嗎」,儘可能向故事的終點延伸思維。
根據自己的想像,為A公司10年後的報導起個標題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最後閱讀報導內容,並與自己所推想的故事做比較。重要的不是看有多少情節與自己的思考相符,而是要留意報導中的視角。如果報導中有自己沒想到的內容,就反省一下推導過程中遺漏了什麼,並留心學習這一視角。
如果自己的思想比實際報導更廣泛且深入本質,就說明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不依賴於外界信息的思維方式,只要拿出自信就可以了。
因此,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事,或者網上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進入深度思考?
比如,什麼公司可以顛覆騰訊?什麼公司可以超越阿里巴巴?
比如,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們該買保險嗎?
比如,工作中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比如,你看好一家公司,思考他未來十年成長會怎樣?他的公司的股票值得購買嗎?
比如,如何在這次疫情中,將如何深刻影響經濟,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如何深刻地影響我們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
懶惰者,不值得學習,
抱怨者更加值得警惕,因為抱怨解決不了問題。
我們需要成為深度思考者。
悲觀者永遠正確,
但是,我們要成為深度思考者,在危機中看到機會,在危機中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