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7-115-54959-4
作者:曹雪敏 著
定價:49.8元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曹雪敏,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門薩會員。
上海市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復旦科技園發展研究院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科技園進修學院特聘講師。
新世相《出軌心理學課》講師。
她是中國新生代諮詢師,累計諮詢11年,幫助來訪者1000多人,諮詢時長超過5000小時。同時也是果殼在行百單行家,心理類評分排名第一。主要採用存在主義視角,偏向CBT療法和ACT療法,精於個人成長和親密關係實務領域。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
曹雪敏多次在《南方周末》、《中歐商業評論》、《Cosmo時尚》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多次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清華大學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等心理學行業大會。她始終活躍在轉化心理科學為實際應用的道路上,對專業內發展心理科學,對專業外應用心理科學。
曹雪敏
除了愛,更關鍵的是「自我」。在關於愛情的話題上,我們總是把關注點落在「愛」上。 當感情關係走向破裂(分手、出軌、出現嫌隙、逃避、開始冷暴力等)時,我們的疑問也常常是:是不是不愛了?是不是不夠愛?
當我們這麼問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愛你」 中 的「我」 和「你」 才是最關鍵的,只有當「我」 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當感情破裂、親密關係中的愛消失時,曾經堅信的「自我」也在隨之破裂。於是,我們總能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在經歷了一段異常痛苦的感情關係後,再也不相信愛了,他們變得克制、變得小心翼翼,甚至變得冷漠和遊戲愛情。這其實是受傷的、破裂的自我沒有得到重建的表現。
因為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親密關係。很多感情關係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愛」,而在於「自我」。因為自我不夠真實和完整,所以無法真正地相愛;因為自我無法平和地享受獨立,所以強迫性地苛求親密、卻無法擁有真正的親密。
這本《分手心理學》會提到分手、冷漠、出軌、感情消失等是怎麼發生的,但更會集中於「自我」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比如說,當感情發生變化時,你和他,你們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這段時期極為關鍵,因為這是人生的脆弱期,也是重塑你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的時期——當感情破裂,你對自我、愛和有關人生最深的渴望與意義也都會浮現。所以越是在這樣痛苦的時期,你越需要思考。而好的思考既需要知識,也需要借鑑其他人的經驗。尤其是知識,知識客觀而有溫度,知識和經驗會協助你在「重塑理解」和「重建自我」的這段時期走得更安穩、也更有效率,讓你在重建自我之後變得更自在、更完整、也更強大。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
希望這本《分手心理學》能帶給你更好的思考,讓你在讀完以後對親密關係擁有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讓你的自我更加完整和堅韌。
這本書包含 5 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是重建自我的一步。 第一步和第二步是應急的兩步,好比受傷後的緊急包紮。第三步是包紮後的康復期,這期間我會帶著你重新認識這段破裂的關係。而第四步和第五步,是重新建設自我和認識親密關係的兩步,這兩步需要更多、更深的思考,也是和你整個人生相關的兩步。
我強烈建議你按順序學習每一步,在每小節的最後,我都有為你總結這一節的要點和行動指南,你可以在生活中按指南去思考和行動,改變會在思考和行動中發生。
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重建自我?
這是一本讓你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你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對方和關係。避免錯誤的理解和做法,活出真正的自己,擁有持久的愛與親密。 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這本書會引導你了解自我、強大自我。
在這些工具的引導下,你的思考會更有效,也會更容易找到真相,解決問題,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學會愛自己、愛他人,蛻變後再從容出發!
這本書提供了你在這個階段亟需的心理學知識、理論和在實踐中被證明有效的方法。當親密關係出現波折時,也正是我們看見自我、重建自我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