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2020-12-19 李二姐談情說愛

作者:李二姐

同學小麗漂亮、賢惠、能幹,是個女強人,可是卻遭遇了婚變。她自己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到底哪裡不好,為什麼丈夫就背叛了自己?

同學聚會上,她一直情緒低落,深陷離婚的傷痛中。

她說離婚讓她的整個世界坍塌了,感情的破裂使她體會到了傷筋動骨的疼痛。

她不相信,更不明白自己怎麼會遭到背叛。這令她充滿了深深的挫敗感,她開始自我懷疑,感覺自己再也不會相信愛情了。

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對經歷過的人來說,除了是苦痛的回憶,更應該多一份成長。

心理諮詢師陳海賢老師說:

"親密關係是一場值得的冒險。所有的冒險故事裡都有危險,但這些危險不是重點,主人公藉由這些危險獲得的成長,才是重點。"

每一段經歷都是命運饋贈的禮物,就算是分手的苦痛,也同樣有獨特的價值。

只是,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

這本書的作者將引領讀者分五個步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讓讀者在自我認知和親密關係方面不斷重建自我,進而走出傷痛,真正明白:

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親密。

第一步,從崩潰中爬起來

分手後,人的心理往往很脆弱。

對很多人來說,分手帶來的羞恥感會一直困擾在心頭,人們會想要傷害自己,心中充滿怨恨和悔恨。

分手後的憤怒最容易讓人傷害自己,而這種憤怒不僅包括對他人的憤怒,還有對自己的憤怒。

因為分手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特別是當自己付出很多時,對方提出分手,不僅否定了這段感情,還否定了自己。同時,這種否定背後還有自己感受到的不公平和不甘心,於是產生雙重憤怒。

那麼,怎樣應對這種憤怒的情緒呢?

曹雪敏博士給出了兩點專業的建議。

一是使用空椅子療法(在眼前放上一把椅子,想像對面正坐著和自己分手的那個人,對著空椅子把想說的話一股腦兒地都說出來,不要修飾,也不要欲言又止,全都說出來),說出自己憤怒的話語,以平復自己的心境;

二是敘事療法中的日記療法,把自己想說的話都寫下來,留下"憤怒",這樣不僅不被憤怒控制,還有機會使用自己的憤怒。

分手後,除了情緒崩潰外,人的身體也在承受著痛苦。

如何讓身體走出痛苦?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給了我們切實可行的辦法,比如,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製造陌生感、出去曬曬太陽、做些有氧運動、注意飲食、看自己喜歡看的影視劇等等,總之就是讓自己身體舒服,進而緩解心靈上的痛。

重建自我第一步小結:

重建自我的第一步,主要是管理好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讓情緒放鬆下來,不做過激行為;

身體上的痛苦逐漸減少,以讓身心重新獲得活力和掌控力的感覺。

第二步,繼續生活

就算是情感世界經歷了驚濤駭浪,只要是天還沒塌下來,日子還得過下去。人要學著接受這一切,慢慢尋找自己的真心,重整旗鼓。

儘管現實殘酷,自我已經破碎不堪,但我們要知道,這段時間極為關鍵,因為這是人生的脆弱期,也是重塑自己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時期。

讓生活繼續下去,降低感情破裂造成的幹擾,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用"坦白、捨棄和啟動"進行時間管理。

比方說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告訴自己,要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必須做的事情上,放棄對自己的高期待;試著找到每一件小事的"最小啟動',以緩解自己內心的壓力。

這個低迷時期的時間管理,就是本著"開始做了"就好,懂得先捨棄再啟動,更重要的是,這是在重整自我。

第二件事,用"主動放手"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

分手後,我們很容易想起前任,關注前任,甚至為此"感到困擾"。

其實,這種關注前任的行為,一方面是因為懷念,還有一個原因是想通過過去的戀情來認識自己,目的還是為了重整破碎的自我。

第三件事,用權力視角重新決定要不要複合。

千萬不要放棄對平等關係的追求,不要哀求對方複合,因為"求"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愛。

當我們做好上述三件事後,就會意識到,生活只要在繼續,未來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美好和愛。

重建自我第二步小結:

重建自我的第二步關鍵在於放下這段經歷,繼續生活下去。

過去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讓過去對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引領我們繼續探尋,獲得真正的親密和幸福。

第三步,尋找真正的真相

這一步的真正價值在於自我審視

蘇格拉底說過: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個人成長的源泉。

分手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契機,只有對這段逝去的感情進行仔細的審視,才能實現重塑自我的目的。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視角,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幫我們重新審視了那段關係

第一點,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他為什麼要離開你或出軌"。

對方為什麼會提出分手,或出軌,是這個人本身有問題,還是這一段關係有問題,還是他所處的環境有問題。

弄清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明白,在今後親密關係的經營中,是應該增強自己的識人能力,還是應該改進維繫親密關係的能力,其實這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第二點,認清現實—"感情的裂縫是怎樣產生的"。

一段關係由親密走向破裂,無外乎"變化盲視"和"背叛盲視"

也就是說,伴侶之間分手,和彼此都沒有看到"變化"和"背叛"有關。

變化,實際上發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人的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自然為感情的破裂埋下隱患。

背叛,並非單指出軌的行為,而是包括所有故意背離幸福和親密的行為,比如,假裝看不到對方的難過、拒絕表達和溝通、忽視對方的付出和努力等等,這些行為都是背叛。

重建第三步小結:

分手的原因未必是兩個人完全不愛了,但一定和需求的變化有關。

只有了解了人的需求變化,才能理清分手的原因,發現真相。

這一步其實正是在審視自我,通過一段關係來加深對自己的理解,為以後重塑自我做好準備。

第四步,看見自己,重建自我

分手後帶來的傷痛,有時候可以隨著時間漸漸淡去,但是有些卻會長期纏繞在心頭。

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見自己,而這一步,是重塑自我最為關鍵的一步。

怎樣才能看見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做到自我接納。

曹雪敏博士告訴我們:

"無條件接納的對象從來不是行為,無條件接納對象的是你的感受。"

自我接納,也就意味著,要看見受傷的自己。

對於自己難過和傷心的感受要做到不壓抑、不排斥,也不評價,而是試著找到這些感受正在告訴自己什麼,同時找到感受對自己和生活的啟示。

正如作者曹雪敏博士說的:

"感受其實是一個探照燈,既照亮那些快樂和幸福,也會提醒你關注自己內在警覺和受傷的那部分,提醒你做出行動來改變。"

怎樣才能重建自我?

重建自我意味著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4個步驟:

其一,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價值,比如工作中希望自己很傑出、生活中希望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親密關係中希望自己獲得支持和愛等等;

其二,設定一個立刻就能做的小目標,比如看5頁書等等;

其三,設立一個中短期目標,比如前面說的"小目標"計劃堅持多久等等;

其四,設立長期目標。問問自己,希望5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或10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等等。

如果我們按照上述步驟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重建自我第四步小結:

重塑自我的目的,就是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做出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五步,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再次出發

能夠用嶄新的視角看待愛和親密關係,意味著自我在成長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強調:

"人們會在關係中認識自我,關係就好比人們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

而我們重塑自我,就是通過破裂的關係來認識自我,讓自己重新看待愛和親密關係,以再次出發。

曹雪敏博士通過"尋找相似性"和完成"修正模仿"練習,讓我們做出改變,逐漸走出原生家庭的桎梏,超越原生家庭。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

在再次出發之前,我們一定要試著無條件地愛自己。

無條件的愛,只有一個地方存在,那就是對自己的愛。

也就是說,我們要對自己無條件地愛,包括接納自己的所有感受,然後根據感受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再之後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想要的東西上

在真實地愛自己,才能夠真正地熱愛身邊的這個世界,

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親密之愛。

結束語

在感情世界裡,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

要想享受感情的甜蜜果實,必須得悉心經營,這當然離不開每一天的努力和不斷學習。

不過就算一段感情關係結束,現在分手了,我們也要明白:「分離」並不全是生活的災難,每一次喪失都是自我覺醒最好的時機。

覺醒之後,人們將迎來更有能量、更自在的生命體驗。

一段關係的結束,也是下一段關係的開始。在破裂的關係中更容易發現真實的自我,並真正發展出擁有親密關係的能力。

我們要始終相信:愛依然在,好的親密關係也在

《分手心理學》用理性的智慧傳達出關於自我成長的科學理念和實戰方法,想獲得更多精彩而實用內容,不妨一讀。

李再見,哲學碩士,曾做過教師、編輯。

終生學習踐行者,關注兩性關係和女性自我成長。

給人撫慰心靈的溫暖和力量,歡迎關注,歡迎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這是一本讓你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你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對方和關係。避免錯誤的理解和做法,活出真正的自己,擁有持久的愛與親密。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尤其是知識,知識客觀而有溫度,知識和經驗會協助你在「重塑理解」和「重建自我」的這段時期走得更安穩、也更有效率,讓你在重建自我之後變得更自在、更完整、也更強大。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 希望這本《分手心理學》能帶給你更好的思考,讓你在讀完以後對親密關係擁有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讓你的自我更加完整和堅韌。
  • 《分手心理學》:療愈受傷的心靈,帶你走出情感沼澤,重建自我
    明明傾盡了全身的力氣去愛、去付出,卻被分手,被家暴,被棄之如敝履。相信每一個經歷過分手傷痛的人都知道,心瞬間支離破碎的感覺。有人為此憤怒,有人為此沉淪,更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如何才能走出感情的沼澤,重建內心秩序,活出內在安寧,找回那個曾經朝氣蓬勃的自己呢?
  • 《分手心理學》:重塑自我是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必經之路
    也讓我在重塑自我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其實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成長,而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真正有用的東西。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一書中說:人生的這段脆弱期,是重塑你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的時期。
  • 分手之後,我們要學會自我療愈,做好心靈重建
    當你面對失去的傷痛時,如何做好心靈的重建?當傷痛來襲,面對傷痛才能接受,你要知道人生本來就是一次一次失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我們不應該被痛苦所綁架,而應該為愛而走出來。傷痛的五個階段(心理學共識)1.否認2.生氣3.掙扎4.鬱悶或者抑鬱
  • 走出失戀、離婚、死亡的傷痛,《心的重建》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可當這些失去和傷痛出現時,我們往往都會做出同樣的事情,要麼沉迷傷痛中無法自拔,要麼想著如何逃避痛苦。以前我自認為這樣的做法是無懈可擊的,直到遇到《心的重建》這本書,我才發現之前的那些做法,對自己想走出傷痛並沒帶來什麼實際上的幫助。不得不說的是,這本書很反思維,它通過真實貼切的案例告訴你,經歷傷痛才是拯救靈魂的解藥。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再理智的人,面對分手這件事,都難逃痛苦這一劫,就算你是提出分手的那個人。為什麼分手會讓人那麼痛苦?面對分手後的傷痛,我們是該交給時間慢慢恢復,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應對措施讓我們更快走出失戀的陰影,從容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戀情?
  • 《分手心理學》:在傷痛中成長,需要時間,但更需要方法
    我很慶幸,等到了我的藥:《分手心理學》。《分手心理學》,書如其名,這是一本教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人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對方和關係,避免錯誤的解讀和處理、活出自己,為迷茫中急切尋找答案的人帶來理性之光。這本書的作者,曹雪敏女士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上海市區心理學會成員,從事心理諮詢工作11年。
  • 《分手心理學》:感情破裂不可怕,重新認識自我,才能有未來幸福
    在《分手心理學》一書中就指出,愛情不該忽略更重要的東西「你」、「我」。只有兩個人是做真實的自己,才能讓愛繼續持久下去。所以,當感情出現危機時,那個曾經堅信的「自我」也才隨之破裂。失去愛的人,開始變得傷痛不已,又小心翼翼,甚至對以後的愛情變得冷漠,或者當做遊戲。
  • 分手心理學解讀:《愛的釐米》徐秀蘭為什麼會誤解丈夫整整30年?
    在情感生活中,遇到分手、誤解如何解開心結,走出傷痛,擁抱下一站的幸福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之一。《分手心理學》是作者曹雪敏新近出版的一本書籍,剛出版就受到不少讀者的好評。這本書被喻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愛人,更要學會如何從一段失敗的情感中走出來,重建更好的自我。
  •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是分手時,人生最精彩的時候,是走出後
    這本《分手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也旨在幫助那些在愛情中被傷害的人如何更迅速地走出,找回原來更優秀的自己。我們要想擁有自己的幸福,找到正確的愛情觀和屬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必須學會走出傷痛。《分手心理學》講到的: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愛情!
  • 樊登讀書會《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也許是你主動提出分手,也許你只接到了一個電話,就被告知分手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從戀情結束的痛苦中恢復,並走過這段艱辛的旅途呢?本書就是一本細緻入微的情感療愈指南!作 者 簡 介布魯斯·費希爾 教育學博士,美國離婚與家庭治療協會臨床會員,從業三十餘年,開創了「離婚後心理重建模型」。
  • 12生肖中這些分手後,用新歡讓自己走出傷痛,典型的「渣女」
    很少有人的愛情能夠一帆風順,分手也是人們生活中必須要修煉的一個課題,所以如何在分手後走出傷痛,就成了許多人要面臨的困難。在十二生肖中以下四個生肖分手後,讓自己走出傷痛的方法就是趕緊另尋新歡,讓自己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屬鼠:轉移注意、屬鼠人其實是非常專情的一類人,只要他們認定的愛情就不會主動提分手。所以屬鼠人每次感情破裂,都是對方的原因。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
    文/學乃身之寶分手,是痛苦的,無論是提出分手的一方,還是被分手那一方。因為結束一段親密關係,本身就帶著傷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於有些人來說,分手就像被刀子割傷一樣,帶著傷痛生活,但這時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那就是自我傷害,因為太不值得。
  • 分手心理學:再難過也得說再見,再不舍也要大步向前走
    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有一段,千頌伊被分手後,她的情緒經歷了五個階段:憤怒——否定現實——妥協——憂鬱——接受。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的生活秩序很難不受到影響,於是乎就出現了許多搞笑的畫面。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真的不正常嗎?
  • 失戀分手後很痛苦,學會這4種方法,讓你走出陰霾
    我重點和你說說4個方法,下面一一說明:01 第一個方法:走出悲傷,了解悲傷的5個階段,更好地走出陰霾伊莉莎白·庫布勒·羅斯在《論死亡與臨終》中提出了庫布勒-羅斯模型,即「悲傷的五個階段」。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蒂給出了11個步驟,讓你獲得更高水平的自尊,變得更加自信。第1步,你必須下定決心要改變。情感能量的內在源泉可以促進潛能的發展,你需要找到它,並且傾聽它的聲音。不管這種能量,以怎樣的名稱出現,只要你找到了它,你就能夠改變,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 分手後情感的重建,先克服孤獨,再去尋找新的精神寄託
    分手後的重建模塊四:孤獨。第四個階段就是你要面對孤獨,分手以後難免會孤獨,因為原本是兩個人,現在是你一個人住會孤獨。但是你要知道一點,很多人是有很嚴重的,婚內孤獨,婚內孤獨就是結了婚反倒覺得很孤獨。人們在孤獨的時候一般會面臨三個階段的蛻變,第一個階段叫退縮哪兒就是哪兒也不去,不參加活動,周末一個人縮在沙發上看電視,一邊看一邊哭,這是第一個階段叫退縮。然後第二個階段叫做忙碌狂。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別忙碌,到處參加活動,到處做各種各樣的事,然後安排各種工作,把自己搞得很忙,讓自己感覺充實起來。
  • 分手後,如何放下對他的執念?這4點帶你走出困境
    其實,分手後想起對方是一種常態,就如小孩一樣,丟失了一個心儀的玩具也總會傷心難過一陣,更何況是丟了一個心裡那麼愛的人。分手後,如何才能放下對他的執念呢?希望下面這四點能讓你走出失戀的陰霾。這種結果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暗示」。分手後會想起前任,是大腦不由自主的一種條件反射,如果此時你逼迫自己去忘記,很大程度會讓你越發難以忘懷,久而久之便會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強迫忘記雖然是你主觀的意願,但客觀上來說,反而讓你的記憶更加深刻了。
  • 清華教授:心理學研究發現,男女分手後各自的心理差異
    但我後來發現,元好問其實是個風流才子,到處留情,緋聞不斷。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如此多情的才子,怎麼能寫下如此專情的詩篇呢?我們常說「言為心聲」,能夠有這樣深切感受的人,一定是有過特殊的心理體驗,才會讓他發出如此悽美的聲音。這種矛盾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家又是如何解釋某些花心男人,對自己真正喜愛的女人也會傾注如此長久的思戀呢?
  • 分手會讓自我破碎? | 當你分手時,失去了什麼
    因為分手可能伴隨著強烈的心理反應:無法抑制地在腦海中想像 TA 和別人在一起的快樂畫面,同時,我們失去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和一個親密的他人。失去一段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像是自己的一部分丟失了——至少感覺上像是,而這種失去可能會威脅到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從而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