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猴子的唐僧,那個你不太了解自帶主角光環的唐玄奘

2020-12-20 語老施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經典小說之一,也是一本家喻戶曉的神志小說。小說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去正經普度眾生的故事,相信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大家最喜歡的角色都應該是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吧!至於擁有金蟬子、唐王御弟、大唐高僧等等稱號的唐玄奘,我想很多人對他並不喜歡。而他屢次不聽孫悟空的勸言,甚至趕走孫悟空時更是讓人感到生氣。讀過《西遊記》的人更是知道,原著中的唐僧是一個非常不堪的人,但是歷史上的唐玄奘你了解嗎?

當你知道後你就會發現小說終究還是小說,且容我細細道來。

一、千裡取經,只為「教材」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受觀音大士點撥後指派到西天拜佛求經,而歷史上的唐玄奘家鄉在河南,本名叫陳禕(yī)。因為小的時候家境不好,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就看破了世間紅塵,隨後遁入空門。

當時的唐朝佛教可謂是非常火熱的教派,許多人一想不開便想入教(調侃胡謅的),唐玄奘入了佛門後如魚得水,很快變成了有名的高僧。但是當時東土的佛教有點「亂」,因為當時的佛經是從印度傳來的,在傳經過程中由於經過了許多人之手,翻譯時便出了許多的岔子,所以佛經的內容就存在比較嚴重的失真。故支撐唐玄奘千裡迢迢去印度取經的動力,不是來自觀音的勸導,而是想要一本正宗的佛經「教材」。

二、「情深義重」別大唐,出門即是無人煙

在電視劇裡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僧臨走時候,不僅送金缽和白馬更是親自送別,可謂是對唐僧「情深義重」。但是歷史上當時的大唐要打仗了,唐太宗下令封鎖國門閉關,不管是誰都不能往西走。故所以唐僧當時根本不可能正大光明地走出唐朝的,而是偷渡出的唐朝。

除此之外,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名氣太大了,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被認出來。不過作為西行主角,每次都能度過難關。因為有許多人都幫助他,這些人有地方官吏、富紳,甚至連外國人都要幫助他。而這個外國人叫石磐陀,孫悟空的靈感也來源於此處,不過這個人就非常不靠譜了,還沒有出大唐就自己先跑路了。

好不容易出了大唐,在《西遊記》裡這時候就該是九九八十一妖怪登場了,可是現實中他出去後連只鳥都沒有看見,荒無人煙,更糟糕的是連食物和水都沒有,因此差點餓死、渴死在路上。

三、主角光環一路保,千難萬險至佛教

一路上唐僧可謂是充分發揮了主角光環的作用,下面就介紹一下。

1. 在路上由於沒有補給,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居然硬生生扛了四天五夜。

2. 在他即將死去的時候,在他眼前突然出現了「生命的綠」。

3. 唐僧遇到一心向佛的高昌國王,想把唐僧留在國內,如果不肯便威脅要將他送回大唐。可是唐僧根本不怕,絕食明志。無奈之下國王只能放行,除此外還好心贊助了唐僧,給他一幫子手下和一大筆路費。

4. 四年後唐僧終於到了印度的那爛陀寺,在那他遇見一名叫做戒賢的禪師,並跟隨他學習佛經解開了許多困惑。幾年後他便將當地許多的佛經帶回了大唐。唐太宗一看唐玄奘帶回這麼多的寶貝,便給他修了大雁塔。此後玄奘便在此塔中翻譯佛經。

這便是歷史中真正的大唐高僧唐玄奘,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唐僧原型是唐玄奘,孫悟空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原型是唐玄奘,孫悟空原型是?《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已經在中國大地四散開來,在國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故事中唐僧的原型來自唐朝的玄奘法師,這一點沒有絲毫爭論,因為有一本《大唐西域記》流傳於世,記述了他西行的經過。
  • 《西遊記》|聖僧玄奘成不了主角,為何一隻猴子卻成了最大贏家?
    孫悟空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猴子出身的孫悟空,怎麼就成為了《西遊記》的主角以及眾多讀者的偶像呢?《雜劇》裡的孫行者獨具風採,既神通廣大又活潑好動,其機智和勇敢的風採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已經頗為相似了,唐僧的形象反而遭到弱化,玄奘取經的英雄色彩逐漸被世俗特性給掩埋了。到了《西遊記》構築的文學世界裡,猴子孫悟空已經完完全全成為大男主,唐僧悄無聲息地隱退到二線,成為了一個陪襯的角色來襯託出孫悟空的英雄氣概以及自我成就的過程。
  • 當歷史中的高僧唐玄奘遇到《西遊記》中聒噪的唐僧
    歷史上的唐玄奘最終累死在了翻譯經文的路上,而神話中的唐僧,在接引佛祖的無底破船上脫胎換骨,修身成佛。歷史和演義的唐僧,本質上都來源於一個有血有肉的唐代高僧,而弘揚了中華佛教文化的玄奘法師,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形象趨於模糊;而那個西天取經的三藏大師,只是從出生到取到真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就成了佛,而這個佛卻沒有高高在上,而是生根在每個喜歡西遊人的心中。
  • 唐玄奘引天雷劈靈吉菩薩,如來佛祖電話求情,道教大能偏袒唐玄奘
    現在激怒對方全力出手無非就是想驗證一個猜想罷了,也就是那個「約定」,某些神仙想要追殺自己並不能親自動手,只能假借人界妖怪或者自己的坐騎只手。所幸,唐玄奘猜對了,在靈吉菩薩憤然出手時,天雷降臨,把靈吉劈了個火花帶閃電。靈吉失算,唐玄奘自然地盤問一番,雖然自從穿越到「邪遊記」世界後已經了解了很多東西,但對於那個所謂的約定跟天界的事情還是了解甚少,所以現在的逼問,是必須的。
  • 每隻猴子最後都會變成唐僧
    唐玄奘,原是金蟬子,因為在佛法大會上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於是被放逐,入六道輪迴。而在人世的唐玄奘,因為依然堅持自我而被孤立和排斥。孫悟空,一隻由石頭中衍生出的猴子,本性純良。而那些高貴的神卻原來個個殘酷無情、虛偽狡猾,卻原來連猴子都不如!然後就是這群連猴子都不如的神靈個體,卻是三界主宰!他們所達成的共識是任何人都不可觸犯的天規。神仙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天規是冷酷無情的,是不可質疑的,是不可挑戰的!
  • 唐玄奘所經歷的第九九八十一難:過春風十裡,把你藏在經文裡
    玄奘:「阿彌陀佛,我本佛門弟子,怎麼可以不念經呢?」 默念:「別……又來了!老實告訴你吧,你這次修煉精進了一層,和那些什麼鳥經一銅錢關係也沒有。只不過你自己人生感悟深了,就自然悟到了這一層而已。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樣的臺詞唐玄奘自然是沒有說出口,因為他直到死,也沒有再見過那個女孩一次。
  • 唐玄奘絕非你在《西遊記》中所了解那樣
    今天,我必須告訴你,歷史上的真實的唐玄奘比《西遊記》中的唐僧優秀千萬倍。憑什麼這麼結論呢?因為《西遊記》中的唐僧有三頭六臂的孫悟空護駕,還有那滿身武功卻不受待見的二師兄和沙師弟作陪,最終取回真經;但是,歷史上的唐玄奘,憑藉一己之力,步行五萬裡,背回來500部真經。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 還原玄奘取經真過程,唐僧是和尚,但不姓唐,玄天而藏,奘經緣佛
    但是因為受神話故事和電視劇的影響,大多對真實的唐玄奘不太了解,今天就還原真實的唐僧取經過程。一、 唐僧是和尚,但是不姓唐。故而名為玄奘。因為是唐朝的一個僧人,簡稱為唐僧。唐僧在不斷的研究佛教,當時大唐佛教中的大量佛教都是傳教士翻譯而來,唐僧發現了好多的錯誤,發現源自於他的勤學,玄奘對於佛教經典中的三藏,也就是小乘經了如指掌,銘記在心,時常給別人宣講,名聲傳遍四野,小有名氣。
  • 《西遊記》裡唐僧徒弟的真實身份,個個都來頭很大
    不同之處在於,後一幅壁畫中的玄奘頭部周圍繪有光環,身後的馬背上馱著蓮花臺,上面還放有一個散發祥光的包裹。在榆林窟建成的二三十年後,福建的泉州開元寺,也出現了同樣主題的浮雕——群雕中有玄奘、猴行者,還有東海龍太子。兩處藝術作品,創作時間相隔不遠,但地理位置卻相隔甚遠,這說明公元12-13世紀,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已經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
  • 玄奘西行不似西遊記玄幻卻也多重磨難,西行之初發生了哪些故事?
    看到標題,大家都應該知道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什麼了吧,以前有位姓唐的和尚,為了取一樣東西,不遠千裡、跋山涉水跑到印度去,只為了弘揚佛法。但是不要以為我們就是講四大名著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西遊記裡面的唐僧,而是歷史上唐僧的原型—玄奘。
  • 經常被抓去吃肉的那個唐僧,他的一生經歷,你了解多少?
    《西遊記》這本小說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被拍成電視劇版本的作品也成為許多人童年的回憶,那個時候我們天天在電視機前,就看者孫悟空用各種炫酷的技能去營救被妖怪抓走的時候,就在唐僧快要被吃掉的那一刻,孫悟空總能及時的出現。
  • 唐玄奘出境,僅僅渡個「流沙河」就已九死一生
    在《西遊記》裡,唐僧要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各路妖怪早早等著唐僧到來,準備吃他的肉,以得到長生不老。實際上玄奘確實人還未出境,已聲聞西域各國。玄奘在涼州這個地方,面對戈壁沙漠,無法前行,滯留一個多月。涼州是河西走廊重要的都會,控制著西域各國往來的交通要道,商旅往來不絕。每逢玄奘講經說法的日子,就會有很多商人前來,並施捨珍寶十分禮敬。
  • 你了解《倚天屠龍記》嗎?張無忌主角光環太強,主角其實另有其人
    如果你看過《倚天屠龍記》的原著,說明你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在那個年代,好看的武俠類小說層出不窮,書店經常會有排隊的現象發生,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看紙質書籍了,除了需要考試看的課本。其實再過一段時間,說不定在課堂上都全面科技化了。
  • 唐玄奘走通的路,王玄策繼續走,可惜知唐僧多,鮮知玄策
    唐玄奘俗家姓陳,他是陳太丘的後人,就是初中課文中《陳太丘與友期》中的陳太丘。他從小聰慧不凡,後來為求佛法一路西行到達天竺,歷行十多年,據《大唐新語》的說法是走過一百一十一國,得到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佛舍利並佛像甚多。玄奘一路西行所受的苦難也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想像的,比現在的徒步西藏,新疆遊不知難上多少倍。玄奘大師的那一份毅力絕對值得我們敬佩。
  • 唐僧和玄奘不是同一人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第三屆玄奘國際研討會即將在成都召開,而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也陸續趕來。對於本次研討會的主角「玄奘」,專家們一致表示,玄奘長途跋涉17年,從印度帶回了佛典,回國以後,終身致力於佛典翻譯工作,創作了《大唐西域記》,並創立了中國佛教的法相唯識宗。可以說,歷史上的玄奘是一個偉大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
  • 「猴哥」孫悟空的原型不是只猴子?和唐僧一樣,也是一位唐代高僧
    任何故事中都不會有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也許孫悟空的原型就是玄奘法師前往天竺時的一個伴侶或者下人呢?當然,這只是在「孫悟空原型」問題上給大家提供的一種思路。那麼唐僧在取經路上究竟有沒有別人跟隨呢?唐僧去印度取經,並不是像小說裡說的那樣,其實並沒有獲得唐太宗的支持。
  • 為何世人愛凡人的玄奘多過終成佛的唐僧?
    然而不同於西遊記中唐太宗對唐僧的親厚與支持,當時初定天下的李世民對唐玄奘去往他國的行為頗為不滿。然而這些唐玄奘通通沒有,不僅沒有支持者、護衛者,一路上更是風餐露宿,幾經生死。原本沒有通關文牒的他,更是憑藉著自己對佛法的虔誠精神折服了諸多戍守邊疆的戰士,從而闖出自己的天地。一路孤行的唐玄奘所能依靠的從來都只有自己。能將他從饑寒交迫以及病痛纏身的痛苦裡解救出來的也只有心中的信仰。
  • 《西遊記》取經故事中玄奘的形象是如何慢慢演變成唐僧的
    而且每一次的變動,唐僧都逐漸偏離歷史事實而走向文學虛構,雖然演繹的仍然是玄奘取經的故事,但實際上他已經不再是歷史中的那個高僧,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徵。玄奘像西遊故事本就是由玄奘取經故事的演變,演變的過程中,無論是西行磨難還是人物形象都與原始故事大不一樣,唯一不變的是玄奘始終是故事中的主角
  • 《大唐玄奘》南京首映 「唐僧」缺席「悟空」頂上
    講述1300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遠赴印度求學的傳奇史詩巨製《大唐玄奘》即將於4月29日全國上映。今天下午(28日),影片在南京舉行了首映新聞發布會,導演霍建起,主演蒲巴甲、樓佳悅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