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之廿二(朱耷山水作品)
在中國古典山水畫史上,出現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清初四王與清初四僧。與清初四王擬古風格恰恰相反,同時代的清初四僧(朱耷,石濤,弘仁,髡殘)提倡個性發揮,反對復古,追求寫意筆墨,重個性心理解放與創新,不拘泥於細節的疊置與刻畫,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大筆,至今影響著山水畫壇。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之二十(清初王原祁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今天繼續臨摹清初四王之王原祁的山水作品,選一幅他的《仿黃鶴山樵(王蒙)山水圖》為例。此幅作品構圖為古典三段式結構,近景怪石嶙峋,松繁枝茂,中景房舍儼然,水光瀲灩,遠景山峰突兀,氣象萬千。在用鋼筆臨摹之前,應先把各元素細節讀懂,讀明白,以免造成誤判。特別是在巖石結合處及樹叢結合處,如不仔細很容易岀現理解錯誤,而使前期畫線與後邊景物無法結合。本人在臨摹過程中,不止一次出現過這種情況,而鋼筆線條又無法更改,使臨摹作品出現瑕疵,甚為遺憾。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廿八(清初四僧之石濤山水作品)
2020-12-01 08:11:54 來源: 年華似流水 舉報 今天臨摹清初四僧之石濤的山水作品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二十一(清初王翬《夏山欲雨圖》)
今天鋼筆臨摹清初四王之王翬的山水作品《夏山欲雨圖》。王翬這幅山水亦不是原創,仍然是仿元人吳鎮(梅花道人)的作品。王翬在清初四王中,繪畫成就是最高的一位,他廣博各代古人繪畫之長,融南北宗之精華,創造出自己獨特風格。由於其畫風筆法嚴謹,構圖複雜,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所以選擇適合鋼筆臨摹的作品較少。選擇這幅《夏山欲雨圖》,相對來說構圖簡單些,線條適合鋼筆畫來表現。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五
從今天起,進入臨摹清代畫家的山水作品。說到清代山水畫,清初四王是有著重要影響的山水大家,雖然他們都主張復古,較少創新,但他們都把山水畫的筆墨技法,發揮到了極致,使後人無法超越。 今天首先選四王之一王時敏的一幅《仿黃鶴山樵(王蒙)》山水圖來臨摹。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四
今天臨摹明代畫家董其昌的另一幅山水作品《赤日清涼圖》。在用鋼筆筆法臨摹時,一是線條不亂,用心提會其走勢,二是皴擦虛實相間,使之有潤墨的韻味。如上篇所述,董其昌追求文人畫空靈的意境,他的畫作中極少出現點景人物,他認為最好的山水畫就是沒有人間煙火氣,這與元代倪瓚觀點如出一轍。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五
今天用鋼筆臨摹古典山水畫,仍然選擇明代畫家藍瑛的一幅作品。選擇此幅作品,一是畫面比較清晰,二是多用線條構圖,便於用鋼筆臨摹。但同時畫面元素比較多,構圖複雜,增加了臨摹難度先 。先畫左下角一組山石,然後畫山石上的小樹木,仔細觀察原作,樹木雖小,但畫的很有生機,臨摹時,要用鋼筆畫出線條的彈性,使小樹顯得有活力。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七
今天臨摹一幅明代畫家唐伯虎的《騎驢歸思圖》山水畫。 唐伯虎名唐寅,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山水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
-
鋼筆臨摹古典山水畫之三
今天選明代戴進的一幅山水畫進行鋼筆畫臨摹。戴進是明代初年的山水畫大家,花鳥人物也畫的神態兼備,對當時畫壇及後世很有影響,始稱浙派畫鼻祖。即使歷史發展,後人名家輩出,就風雨表現之景,戴進這幅《風雨歸舟圖》也是穩居頭牌。近代畫家傅抱石亦有《風雨歸舟》之作,大概也是取自此圖靈感吧。所以,用鋼筆臨摹古典山水,一定要選適合自己能力的,先簡單後複雜,循環漸進。經過比較,選一幅戴進的《溪堂詩意圖》進行臨摹。
-
鋼筆臨摹古典山水畫
嘗試用鋼筆畫的技法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大致有了點進展。 首先要去選臨摹的古典山水作品,剛開始選簡單一些的,等有些順手了,再選複雜的。本次選一幅南宋李唐的紅樹秋山圖作為臨摹的樣本,屬於中等難度。
-
鋼筆臨摹古典山水畫之二
今天選一幅北宋範寬的山水畫廬山圖來臨摹,這幅也不是範寬的原作,而是宋人江參臨摹的,還算比較清晰。用鋼筆臨摹,難度稍有些大。 在用鋼筆臨摹前,還是用鉛筆大致勾出位置的輪廓來。此畫原作點景人物較多,可適當捨去一些,減少難度。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六
今天繼續臨摹清初四王畫家之一王時敏的山水作品,《仿倪雲林筆意》如上篇所述,四王是清初正統畫家,也是文人畫家,他們以擬古作為作畫宗旨。此幅作品,就是王時敏臨摹元人倪瓚的筆意。雖在構圖上照本宣科,毫無新意,但在筆墨的運用上,更加技法嫻熟,略勝先人一籌。畫柳畫樹枝垂絲,用鋼筆線條顯的得心應手,也來的流暢有韻味。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之十九(清初王原祁《溪山清音圖》)
今天臨摹清初四王之王原祁的一幅山水作品《溪山清音圖》。在臨摹前仔細觀察原作,就可看到用線猶如刀刻,無一筆拖泥帶水。用鋼筆臨摹,也要講究用線乾淨利索,少用復筆及重筆,在一處反覆塗抹,造成明顯的印記。山石刻畫亦是如此,輪廓用筆重些,然後皴擦出山石的紋理,使之更有質感。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七
今日臨摹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鑑的山水作品《仿巨然浮煙遠岫圖》。王鑑在清初四王中,繪畫風格是最多變的,他在家鄉隱居不仕四十多年,潛心研究古人作品,特別是對明代吳門畫派,從中汲取其精華,並在技法上注入自己新的理解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九
今天用鋼筆臨摹明代畫家仇英的一幅山水作品。而且他的山水畫中,一般是人物眾多,不是作為點景而是作為場景出現,人物形態刻畫細膩。山水畫中廟宇多用界畫表現,結構嚴謹。這些就為用鋼筆畫手法臨摹增加了難度,從眾多仇英的山水畫中,選此幅作為鋼筆臨摹作品,也是為了化繁就簡,化難為易,此幅山水無人物及場景,適合用鋼筆手法表現。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之十八
今天繼續臨摹清初四王之一王鑑的山水作品,選一幅《仿雪松溪山仙館圖》為例。這幅圖面較為複雜,特別是畫面前的兩組松樹,枝枒盤錯,給人以凌亂的感覺,不好下筆。清初四王都是臨仿宋元古畫的高手,他們以古人為師,畫作都飽滿細膩,儘可能的增加一些細節,整體追求恢弘大氣之美,筆墨技法嫻熟超人。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二
今天仍然選明代畫家沈周的一幅山水畫臨摹,此幅山水畫較上幅作品,筆法表現更加細膩,線條較少,呈現一派煙雨迷濛的效果。仔細分折原畫作,用鋼筆臨摹時,也要少用線條,而多用皴擦,樹木除主幹外,各種枝葉分別按章法點出,做到有交叉但繁而不亂。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十一
今天用鋼筆臨摹明代畫家沈周的一幅山水畫。沈周是明代中期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也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文徵明的老師。他的畫根據筆法有粗沈細沈之分,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廬山高》山水畫軸,我們今天選的是一幅細沈格調的山水作品臨摹。
-
清初「四僧」筆下的傳世經典山水冊頁
清初「四僧」是指石濤(原濟)、八大山人(朱耷)、石溪(髡殘)、弘仁(漸江)。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他們衝破當時畫壇摹古的樊籬,標新立異,創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採的畫風,振興了當時畫壇,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
鋼筆臨摹中國古典山水畫之四
的用筆,這在下面的臨摹過程中,你就能體會到。然後畫前面的兩棵主樹,樹幹畫好後,用鋼筆橫掃畫出樹冠。這就充分突出了用鋼筆臨摹山水的特點,排筆橫掃,可輕可重,山石樹冠非常的有韻味。此時,聽鋼筆在紙上掃出的刷刷聲,看一株株頗有生機的樹木在眼前展現,更非常享受鋼筆臨摹古典山水畫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