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2020-12-10 騰訊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大宗祠位於閩江上遊主要河流沙溪的西岸。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在貢川古鎮城南,過會清橋,穿過這片翠竹林,即可見到大宗祠門前廣場的大儒裡坊。

貢川鎮古稱「大儒裡」,為宋高宗皇帝所賜。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高宗賜準在這裡建「大儒裡」坊,石坊從宋代一直保存到1966年。遺憾的是石坊在文(格)中被毀,現石坊為後期按原樣子補建,為三門四柱沖天式石坊。

大儒裡坊的一側即為陳氏大宗祠,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三年(1605),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大宗祠門樓為重簷歇山頂,鬥拱結構,雄偉壯觀。門首上鎏金的「陳氏大宗祠」五個大字遒勁有力。

清代光緒年間雕刻的一對石獅雄踞大門兩側。

貢川陳氏淵源於河南穎川。始祖陳雍,字月銘,是太丘陳實的第十九世孫,生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世居吳興。陳雍自幼好學,知識淵博,二十歲官居郡守,為官清正,才華橫溢,後升至中丞之職。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八十高齡的陳雍率次子陳野南下入閩,卜居固發衝(即今貢川),啟創家聲,綿亙世族。兩宋時期,貢川陳姓家族就出了陳瓘、陳淵兩位理學家。延至八世陳文餘,人文鵲起,九子一婿,皆大儒名宦,故有朱熹題贈:「一門雙理學,九子十科名」楹聯。門樓還有楹聯:「南閩理學無雙仕,北宋忠貞第一家。」

門樓內,高懸「德星長聚」匾額。門樓雕梁畫棟,飛簷翹角,精美絕侖。有楹聯:「追循祖訓明如指路天中月,遠裕孫謀永示為人昨右銘。」

陳門歷代科甲蟬聯,賢能輩出,陳世卿、陳灌、陳淵、陳君舉、陳儼、陳文龍、陳君用等數百名狀元、進士、文官、武將,文韜武略,為人景仰,故有「半壁官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歸」,名噪八閩。

而今,陳雍世系宗枝遍及八閩大地、東南各省及臺港澳地區,還有旅居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各國,堪稱福建的名門望族。每逢農曆二月初十和八月初十,為貢川陳氏宗祠春秋祭祖日。近幾十年來,各地陳氏後裔,均會雲集此地仰篤先公之恩德。

陳氏大宗祠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180平方米。建築造型古樸典雅,結構厚實,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處處顯示中國古建築的風格和藝術品味。

大宗祠二進為石構華表,六柱式結構,飛簷翹角,古色古香。

華表正面刻「世承天寵」四個,內側刻「璧耀」二字。

門內聯:「千載紫氣籠斯宇,萬裡靈光耀此門。」外聯:「派衍貢川繼往開來弘懋德,祠稱追遠光前裕後薈精英。」

華表兩側立有「修復大宗祠記碑」及「皇祖有訓碑」。皇祖有訓:汝曹事親以孝,事君以忠,為吏以廉,立身以學。學也者學乎?忠孝廉而已也。世世子孫固守勿墜,克振家聲。謙美德也,過謙者多懷詐,默懿行也;過默者多藏奸,慎之。一日之計在寅,一年之計在春,一生之計在少,當髫(幼兒)味之。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之賊,立業不思積德,如眼前之花。汝曹勉之,聿修厥德,克紹前光,於此勳焉。

華表兩側共22間廂房,布局合理有序,祠左為接待室及廚房、雜物間等,右邊為鄰近各縣自建廳,或以縣命名,或以祖諱命名,作為後裔歷年祭祀回祖祠休憩之所。

大宗祠的正堂為追遠堂,單層宋制官廳磚木結構,門前設香爐。

大廳結構肅穆高雅。有楹聯:「德功餘慶垂千古,道學源流萃一堂。」、「圃柏蔭高臺百世本支喬木地,冠裳藏後寢累朝袍笏曲江春。」還有:「星聚壁奎常煥彩,花聯棣萼每生輝。」

正廳高懸「追遠堂」匾額,為福建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奮武書寫,蒼勁雄渾。「狀元及第」、「探花及弟」、「七十九位進士」等金匾高懸於大廳上方。自唐開元二十九年陳雍攜子南遷至貢川,距今已有1270多年的歷史,這期間,陳氏家族興旺、科甲蟬聯、名臣輩出。立柱上的楹聯「半壁宮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歸」,就是宋代理學家楊龜山先生描述陳氏當時之盛況的故事。相傳當年陳家的九個兒子和一個女婿都考中進士,皇帝宴請時,見探花提著錫壺倒酒,而一個三甲進士卻坐在大位上喝酒,覺得奇怪。一問才知,這家人座次不按功名,論家族輩份。因為功名大的是侄子輩,小的卻是叔伯輩,才有如此「不成體統」!第二天早朝後,皇帝遊至陳氏一官員家中,發現牙笏橫七豎八堆滿床,不禁龍顏大怒!卻又無可奈何,因為這家人當官的實在是太多了!

正廳金碧輝煌的神龕裡,奉祀唐入閩始祖雍公既妣鄭氏夫人及一至七代神主牌位,並塑有始祖及夫人神像,兩側分別奉祀各地開基祖神主牌。

大堂四周牆壁的掛圖,繪的是陳氏「九子十登科」的故事。據陳氏族譜記載,陳雍第十代陳文餘生下九子一女,九子為宋文、慎思、世則、可法、弩郎、先諧、世卿、世昆、世隆,女招婿卓,九子一婿先後中舉人進士,分赴各地為官,造福百姓,至今傳為美談。

廳左奉祀福德進神,廳右奉文魁星君。兩廂各塑有二至十三世祖神像,造型逼真,神採奕奕,塑像後刻有其生平簡介。

祠內保存著從宋至清三十餘幅對聯,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如楊時、朱熹、王十朋、毛炳、龔之怡等等。「翠竹是吾家門徑清光渾似舊,碧雲依我室詩書遺訓自如斯。」「 尊堯集義正辭嚴斯文不墜,大儒村地靈人傑祖武宜繩。」「祖本潁川一脈延綿百世長祧光祖德,宗枝漳土雲礽昌盛千秋久衍緬宗功。」「家乘炳烺名宦績,廟堂雍肅大儒風。」

大廳還懸有蔣中正題「令德孔昭」、陳儀題「群英」、陳肇英題「積厚流光」、陳丕顯贈「敦宗愛國」等匾額。

陳氏大宗祠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珍藏著一部共48卷清代光緒十六年撰修刊印的《陳氏宗譜》,門類齊全,內容十分豐富。還珍藏有宋探花瓘公著《忠肅公文集》等歷史資料。

相關焦點

  • 這裡是永安貢川古鎮!
    ▲宗祠是莊嚴的地方,沒議事時,大門一般都是緊閉的。陳氏大宗祠:據說是福建陳氏的發源地,由開發桃源洞的明代通判陳源湛邀請漳泉二府的陳氏進士發起興建,其始祖就是最早定居並開發貢川的陳雍。▲陳氏大宗祠幸運的是,我們過去的時候剛好趕上每年農曆八月初十的秋季祭祖典禮。祠堂內外,來自全省各地的陳氏宗親不約而同,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 北流獨竹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是陳氏族權和神權交織中心,它傳承著家族文化,維繫著家族情感,代表著陳氏家族的地位和榮耀,是無與倫比的家族聖殿。要光大門楣,必積德累善;要子孫孝賢,必崇本報先,為了重建北流陳氏大宗祠,新陳人慷慨捐出祖地和私人舊宅和水塘共計4000多平方米,作為永久性祠址。在北流陳氏「兩會」領導的領銜組織下,20萬陳氏宗親殷然期盼,翹首以待。
  • 臺灣陳氏大宗祠
    臺灣陳氏大宗祠2008-06-02 14:54     來源:陳氏宗親網     編輯:賀晨曦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創建年代,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祠堂地址,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二十七號,由臺北後火車站步入大圓環,再順寧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萊國小前右轉進到平陽街,左首即為陳氏大宗祠
  • 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做有價值的陳氏文化傳播者 陳氏在線與您一路同行 臺北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位於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廿七號。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203/長汀縣陳氏大宗祠204/上杭縣舊縣敦本堂205/武平縣玉京公祠206/漳平市和平太常戶克昌堂207/漳平市永福陳氏大宗祠種玉堂209/連城縣隔川陳氏宗祠298/普寧市安仁陳氏宗祠300/普寧市大長隴陳氏家廟303/普寧市光南陳氏宗祠304/普寧市交丙壇陳氏祖祠305/普寧市新壇村陳氏宗祠306/惠來縣葵潭陳氏大宗祠
  • 羅木匠修復雲嶺陳氏宗祠
    徐曉毛微信版第417期新四軍軍部大會堂舊址,原為雲嶺陳氏祠堂。作為陳氏宗祠,是昔日陳家宗族聚會、議事、開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1938年8月新四軍進駐雲嶺後,開明的陳氏族人,將祠堂成為新四軍大禮堂,從此陳氏宗祠為抗戰作出了貢獻,為中國革命的書寫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如今這裡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因此參觀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軍部大會堂是必須要去瞻仰的革命紀念場所。陳氏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規模宏大、壯觀,建築面積佔地2221平方米。
  • 全國兩大國寶級的「陳氏宗祠」一座在廣州,一座在這裡!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離廣州幾千公裡外的雲南省石屏縣,也有一個國寶級別的「陳氏宗祠」。這就是號稱雲南第一村的石屏鄭營「陳氏宗祠」。石屏陳氏宗祠▲雲南石屏陳氏宗祠位於石屏縣城西約十公裡的寶秀鎮鄭營,為清末進士、主持修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雲南實業家陳鈞
  • 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
    2018年10月13日,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在這金風送爽,碩果飄香的日子裡,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紀念文昌市陳氏大宗祠建祠245周年慶典大會。這表明我們陳氏子裔尊宗敬祖的情懷,也體現了吾族興旺發達,文明昌盛的景象。我們這次慶典大會,既是文昌陳氏的盛會,也是海南陳氏的盛會。值此之際,讓我代表文昌市陳氏理事會向前來參加這次大會的全體嘉賓和宗親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永春仙夾林柄陳氏宗祠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舜帝傳芳,巨族世裔興海宇;潁川衍派,小岵宗枝遍神州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為了更好的弘揚陳氏文化,展現各地陳氏家族的精神面貌,從2018年10月1日以來,我們收集了三百多座陳氏宗祠並整理成專輯,向全球陳氏宗親展示各地陳氏宗祠的風採。雲浮市雲安區都楊鎮村頭(書山裡)陳氏宗祠 浙江省溫州永嘉縣梨村陳氏宗祠
  • 你好,我叫陳氏,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人口:9000萬子孫:陳完支系;陳留支系;陳衍支系;陳湣公支系;陳亢支系,潁川陳氏,南朝陳氏,義門陳氏;陳潤宗系;開漳聖王派、伯萬公派,柳溪派、玉湖陳氏、贄公派......等等。兄弟姐妹:姚、虞、胡、田、孫、袁、王、陸等七十餘姓。
  •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天柱山下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廣東之行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它處於一封閉長形小盆地中,所倚之龍脈就是棉洋最有名的天柱山。天柱山是棉洋的象徵;是五華縣的名山,主峰海拔590多米,巍峨險峻。
  • 三水白坭陳氏大宗祠:既一姓之所系 亦時代之印記
    「聽說陳氏大宗祠有不得不看的三大寶?」「你們的宗譜從南宋末年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是第32代共700多年了?」一連串問題的答案,陳達榮早已爛熟於心。今年65歲的陳達榮,是白坭陳氏的第25代後人。8年前他與一眾族人一起扛起重建大宗祠的重擔,如今,從小愛讀史書的他,又成了這裡的義務守祠人與講說員,給每一位來客詳細介紹陳氏先賢的故事。
  • 陳氏宗祠,末代皇帝帝師的家族榮耀
    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傳承最好的存在方式。從古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樣的宗祠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尤其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宗祠也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宗祠,也是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福州螺州的陳氏祠堂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歷史有特色的一個祠堂,是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祠堂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州陳家自清道光年間任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始,世代簪纓,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之榮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兄弟6人,三進士,三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授予南院陳氏宗祠先進集體
    ,副會長兼秘書長 常委陳鼎凌,副會長 常委陳氏委員會書畫院院長陳小丁,副會長 常委陳國豪,副會長辦公室副主任陳建欽,副會長陳常青,副會長陳生華,副會長陳天樵,副秘書長兼省陳寶琛文化研究院秘書長陳建斌等赴青口東臺南院陳氏宗祠調研受副會長東臺南院會長陳德貴等各位理事會成員熱情接待,大家為發揚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 陳氏宗祠: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在陽穀城北陳集村,有一座古老的祠堂——陳氏宗祠,它是陽穀城北僅存的一座保存完整的家族祠堂,但也不免荒草叢生,人跡寥寥。相傳明嘉靖年間,陳氏祖先由河北河間遷居此地,披荊斬棘幾百年來,陳氏族人人丁繁茂,形成了附近九個村落。子孫多有在外為官作宦、奔波經商者,為追思祖上創家守業之艱難,處理紛擾的家族事務,建立了這座祠堂。
  • 大良南湧陳氏大宗祠修繕竣工
    陳氏先祖,河南汴梁人,隨宋高宗南渡,後遷於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 南湧陳氏大宗祠由
  • 遇見 · 遵義|陳氏宗祠,一座老宅的百年守望
    陳氏宗祠坐落在務川自治縣涪洋鎮前進村陳家灣組,建築面積約150餘平方米,佔地約500平方米。作為務川自治縣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的周邊保留著足夠的空地,顯得十分空曠。宗祠建築為瓦木結構,整座木樓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之上,顯得大氣端莊,古樸美觀。
  • 陳氏大祠堂
    乾塘陳氏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陳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中文名乾塘陳氏大宗祠建築面積837.1平方米修建時間元朝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地理位置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所屬城市福建省永安市所屬國家中國簡介
  • 祝賀廣西賀州市裡松青鳳陳氏宗祠落成慶典暨青鳳陳氏聯誼會成立!
    10月4日,農曆八月十八,廣西賀州市裡松鎮青鳳陳氏宗祠落成慶典暨青鳳村陳氏宗親聯誼會成立、陳氏優秀學子頒獎大會隆重舉行!賀州市市陳氏聯誼會、鐘山陳氏聯誼會、富川縣聯誼會及周邊各鄉鎮的陳氏宗親代表,鐘山英家、黃田長龍醒獅隊,陳氏外嫁姐妹以及親朋好友和嘉賓一千多人參加了這場銘記族史的盛會!市聯誼會常務副會長陳靈標帶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