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2020-12-09 騰訊網

做有價值的陳氏文化傳播者

陳氏在線與您路同行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蹟眾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為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省的政治中心。

臺北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位於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廿七號。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當時,舉人陳維英於掌教宜蘭「仰山」、及艋舺「學海」兩書院之餘,每念臺灣本島缺少陳氏宗祠,祭拜無所,譜牒不修,恐有數典忘祖之虞,乃思在其私宅──大龍峒老師府,奉祀陳姓先祖三神位。光緒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族人捐錢出力,鳩工於舊臺北城內文武街文武廟之東鄰,興建德興堂一座,這就是陳氏大宗祠之肇始。

陳德興堂佔地二千二百餘坪,是四合院式建築,左右加蓋外護各一排,堂皇巍峨,光復之後,在大埕上又添建照牆和大門,以壯觀瞻,堂內保有之匾額楹聯,多出自遜清先賢裔孫手跡,古色古香,嘆為觀止,誠屬固有文化之寶藏。

陳德星堂為臺北地區陳氏大宗祠,為臺灣著名匠師陳應彬設計建造,其前殿的重簷歇山式屋頂、木結構及鬥拱精美,屋簷及屋脊曲線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前殿石雕雙龍柱,被認為是近代臺灣較早出現「一柱雙龍」之例,對後來的寺廟興建有深遠的影響;正殿內神龕尺寸巨大,木雕豐富,以精雕的鉤欄為其特點;龕前的錫制祭具與仙人燭臺保存完整,造型精湛,為臺灣罕見之例。

散居各地的陳氏宗人,深深體念「服雖盡而長幼自如,屬雖疏而宗盟不改」之義,都能踴躍前來祠堂,參加春冬祭典。春祭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冬祭則為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屆時只要是陳家一份子,不分男女老少,也不論籍貫宗派,大家聚集一堂,頂禮膜拜,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尊宗敬祖、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誠如德星堂右邊門聯所說「萬派眉源,千枝一本」,到了祠堂,頂著子孫登鬥大的「陳」字,大家都算是一家親。

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已成為海內外陳姓宗親之精神堡壘,「舜帝殿」建祠歷史悠久,已被政府明令列為三級古蹟。

相關焦點

  • 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宗親尋親連結我們也會實時轉發,希望有信息的可以直接聯繫他們,也可以把資料由我們轉達,謝謝!!!無論您身在何處,無論您走到哪裡,只要你是「陳」氏子孫,就可以加入宗親行列,加入到中華陳氏一家親這個大家庭。為傳承陳氏文化、弘揚家族精神、凝聚宗親力量,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創陳氏輝煌!
  • 臺灣陳氏大宗祠
    臺灣陳氏大宗祠德星堂創建年代,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祠堂地址,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二十七號,由臺北後火車站步入大圓環,再順寧夏路方向走去,在蓬萊國小前右轉進到平陽街,左首即為陳氏大宗祠      臺灣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即共同奉祀上述列祖其夫人。如:潁川始祖陳實暨德配荀夫人,開漳聖王陳元光暨德配種夫人,忠順王陳邕暨德配趙夫人等神位。
  • 北流獨竹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是陳氏族權和神權交織中心,它傳承著家族文化,維繫著家族情感,代表著陳氏家族的地位和榮耀,是無與倫比的家族聖殿。要光大門楣,必積德累善;要子孫孝賢,必崇本報先,為了重建北流陳氏大宗祠,新陳人慷慨捐出祖地和私人舊宅和水塘共計4000多平方米,作為永久性祠址。在北流陳氏「兩會」領導的領銜組織下,20萬陳氏宗親殷然期盼,翹首以待。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203/長汀縣陳氏大宗祠204/上杭縣舊縣敦本堂205/武平縣玉京公祠206/漳平市和平太常戶克昌堂207/漳平市永福陳氏大宗祠種玉堂209/連城縣隔川陳氏宗祠238/福鼎市太姥山陳氏宗祠239/屏南縣古廈陳氏宗祠240/霞浦縣陳氏宗祠241/周寧縣陳氏宗祠242/古田縣官蘇陳氏宗祠臺灣卷243/臺北市陳氏宗祠德星堂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陳氏的郡望、堂號與圖.陳姓的你知道嗎
    " 加入陳氏大家庭!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常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號,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誌,是尋根意識和祖先崇拜的體現。陳姓最著名堂號:潁川堂,義門堂,德星堂,德聚堂,三恪堂。
  • 羅木匠修復雲嶺陳氏宗祠
    徐曉毛微信版第417期新四軍軍部大會堂舊址,原為雲嶺陳氏祠堂。作為陳氏宗祠,是昔日陳家宗族聚會、議事、開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1938年8月新四軍進駐雲嶺後,開明的陳氏族人,將祠堂成為新四軍大禮堂,從此陳氏宗祠為抗戰作出了貢獻,為中國革命的書寫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如今這裡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因此參觀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軍部大會堂是必須要去瞻仰的革命紀念場所。陳氏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規模宏大、壯觀,建築面積佔地2221平方米。
  • 廣東陳氏堂號,看看有你家的嗎?
    ,只要您姓「陳」,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陳氏天下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陳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肇慶市高要區大灣鎮金桂村光裕堂湛江市貽慶堂湛江市吳江帝相堂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茅陂山仔村勝開堂汕尾市海豐縣平東鎮茅陂山仔村培祿堂潮州市饒平縣錢東鎮灰寨村陳氏宗祠
  • 全國兩大國寶級的「陳氏宗祠」一座在廣州,一座在這裡!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離廣州幾千公裡外的雲南省石屏縣,也有一個國寶級別的「陳氏宗祠」。這就是號稱雲南第一村的石屏鄭營「陳氏宗祠」。石屏陳氏宗祠▲雲南石屏陳氏宗祠位於石屏縣城西約十公裡的寶秀鎮鄭營,為清末進士、主持修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雲南實業家陳鈞
  • 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
    2018年10月13日,海南(文昌)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245年慶典活動。在這金風送爽,碩果飄香的日子裡,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紀念文昌市陳氏大宗祠建祠245周年慶典大會。這表明我們陳氏子裔尊宗敬祖的情懷,也體現了吾族興旺發達,文明昌盛的景象。我們這次慶典大會,既是文昌陳氏的盛會,也是海南陳氏的盛會。值此之際,讓我代表文昌市陳氏理事會向前來參加這次大會的全體嘉賓和宗親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祝賀汕尾市紅海灣陳氏大宗祠(德聚堂)己亥年冬祭典禮圓滿成功!
    為緬懷祖德、報本思源、慎終追遠、增進宗情,2019年12月21日(農曆己亥年十一月廿六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的冬祭典禮在汕尾市陳氏大宗祠隆重舉行。陳氏大宗祠(德聚堂)己亥年冬祭典禮由美金宗親主持,在道銘、胡如候、德興三位主祭宗長的引領下,全體宗親在陳氏大宗祠沐手上香、虔誠敬拜,各地宗親代表向德聚堂上歷代祖宗敬獻花籃,主祭道銘行三拜禮和酹酒禮、主祭德興誦讀祭文,胡勝潤、木林、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永春仙夾林柄陳氏宗祠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舜帝傳芳,巨族世裔興海宇;潁川衍派,小岵宗枝遍神州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紀中舊址和陳氏宗祠群入選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紀中舊址和陳氏宗祠群入選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於5月3日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南朗鎮的茶東陳氏宗祠群和中山紀念中學舊址榜上有名,南朗鎮的茶東陳氏宗祠群屬「古建築」類別,紀中舊址則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至此,加上之前已經入選的孫中山故居,中山市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至3處。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為了更好的弘揚陳氏文化,展現各地陳氏家族的精神面貌,從2018年10月1日以來,我們收集了三百多座陳氏宗祠並整理成專輯,向全球陳氏宗親展示各地陳氏宗祠的風採。雲浮市雲安區都楊鎮村頭(書山裡)陳氏宗祠 浙江省溫州永嘉縣梨村陳氏宗祠
  • 臺灣第一大姓陳姓大多是陳元光後裔 來源於固始
    福建漳州市檀林村1000餘人都是陳姓,自稱是陳元光的後裔 陳志偉/供圖  福建、臺灣等地的陳姓人,與河南固始縣的陳姓人都供奉著共同的遠祖—「開漳聖王」陳元光。位於固始縣陳集鄉的陳氏將軍祠,與遍布臺灣、漳州等地的陳元光廟,都是歷經千年,香火不斷。
  •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天柱山下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廣東之行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它處於一封閉長形小盆地中,所倚之龍脈就是棉洋最有名的天柱山。天柱山是棉洋的象徵;是五華縣的名山,主峰海拔590多米,巍峨險峻。
  • 三水白坭陳氏大宗祠:既一姓之所系 亦時代之印記
    「聽說陳氏大宗祠有不得不看的三大寶?」「你們的宗譜從南宋末年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是第32代共700多年了?」一連串問題的答案,陳達榮早已爛熟於心。今年65歲的陳達榮,是白坭陳氏的第25代後人。8年前他與一眾族人一起扛起重建大宗祠的重擔,如今,從小愛讀史書的他,又成了這裡的義務守祠人與講說員,給每一位來客詳細介紹陳氏先賢的故事。
  • 兩岸宗親共同出力同安陳氏祖厝重修落成
    臺海網1月3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昨日上午,廈門同安蓮花鎮水洋村蓋集美昌德堂陳氏宗祠舉辦重修落成慶典,臺北丙洲陳氏聯誼會與廈門丙洲陳氏宗親一同到場慶賀,為宗祠送上「同根同源」牌匾。據了解,蓋集美原名葛藤尾,是個偏僻的小山村,並與安溪為臨。
  • 陳氏宗祠,末代皇帝帝師的家族榮耀
    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傳承最好的存在方式。從古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樣的宗祠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尤其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宗祠也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地位和榮耀。宗祠,也是維繫家族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福州螺州的陳氏祠堂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歷史有特色的一個祠堂,是清代刑部尚書陳若霖出資倡建。祠堂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福州地方特色。螺州陳家自清道光年間任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始,世代簪纓,有兄弟父子叔侄同榜進士之榮華,清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陳寶琛兄弟6人,三進士,三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陳氏委員會授予南院陳氏宗祠先進集體
    ,副會長兼秘書長 常委陳鼎凌,副會長 常委陳氏委員會書畫院院長陳小丁,副會長 常委陳國豪,副會長辦公室副主任陳建欽,副會長陳常青,副會長陳生華,副會長陳天樵,副秘書長兼省陳寶琛文化研究院秘書長陳建斌等赴青口東臺南院陳氏宗祠調研受副會長東臺南院會長陳德貴等各位理事會成員熱情接待,大家為發揚弘揚中華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