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和白居易的微雨詩對決,都不出現一個「雨」字,卻都很經典

2020-12-06 美詩美文

白居易比李商隱大了41歲,算得上是一對忘年交了。白居易曾放言死後要當李商隱的兒子,可見兩人的關係曾有多好。論詩風,兩人其實是不具可比性的。白居易寫詩通俗易懂,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說的就是他的《長恨歌》小孩子都能聽得懂。而李商隱恰恰相反,他的詩朦朧絕美,《錦瑟》至今仍是詩壇最難懂的詩之一。

不過頗為心有靈犀的是,兩人都寫過一首無雨字的微雨詩。雖然到底是誰先寫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否有借鑑的嫌疑,但這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而且都寫的是夜雨,算得上是一場微雨詩的對決了。讓我們先來看白居易的詩:

《微雨夜行》唐.白居易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

白居易這首詩寫的是自己微雨中夜行的事,初讀雖不算驚豔,但卻令人百讀不厭。全詩語句清麗,意境幽然,是一首詠雨佳作。詩的前兩句連用兩組疊字,讓整首詩變得充滿節奏感。秋雲並不濃厚,只是淡淡的一點;天氣也並不太冷,只是透著一絲寒氣。看得出來這場秋雨並沒有影響詩人的心情,在夜雨中獨行的他內心似乎找到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感覺。

後兩句詩人開始細寫雨。因為雨不大,還達不到溼衣的效果,下起來也沒有任何聲音。因為這10個字的描述,讓這場雨充滿了禪意,這一句與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縱觀這首詩,詩人的情緒沒有直接道明,但一切景語皆有情,可謂相當高明了。

再來看李商隱的《微雨》:

《微雨》唐.李商隱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與白居易的詩相比,李商隱的這首詩是屬於看一眼就驚豔的作品。詩人用虛實相結的手法,對微雨進行了多層次的描寫,將這場夜雨寫得十分傳神。

詩的前兩句寫微雨在林間時有時無的樣子,因為太小所以它就像空中的霧氣一樣浮動著,雖然不明顯但那一絲絲涼意還是讓人感覺到了它的存在。這10個字既有視覺又有感覺,言簡義豐,不得不說李商隱在遣詞上的功力是極強的。

後兩句更是妙筆。微雨雖在窗外,但涼意卻隔著窗都能感受得到,連那燭燈也似乎是冰涼的。人靠近窗戶,就能聽到空蕩蕩的院子裡傳來了淅淅瀝瀝的雨聲音。「窗迥侵燈冷」顯然只是詩人的錯覺,燈是不會冷的,只是詩人內心受到了夜雨的影響,這是一句虛寫。而「近水聞」則是寫實,通過聽覺感受微雨的真實存在。這兩句一虛一實,相得益彰。

通讀這兩首微雨詩,通篇都無一個「雨」字,但卻都寫出了微雨的神韻,都一樣經典。論遣詞,李商隱的詩顯然要更高明些;但論意境,白居易的詩則頗具禪意。大家覺得哪首詩寫得更好,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雨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種自然現象是由於地面的水蒸氣升騰到了空中,然後冷凝成雲,使得雲層中的小水滴逐漸會增大,最終承受不住擠壓,無法在空中漂浮,從而形成了雨。一年四季都會下雨,但是每個季節的雨又不一樣,春天是那種淅淅瀝瀝的小雨,夏季則是經常伴隨著狂風,秋冬時節的雨又是寒冷刺骨,總之每一個季節都不同,下的雨自然也就不一樣。
  • 多年好友李商隱和杜牧各寫首詠雨詩,都無一雨字,這次我站李商隱
    古往今來,雨都是文人筆下時常描寫的意象,它在詩人筆下既能表達「久幹逢甘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式的欣喜,也能表達「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式的憂愁。一首首經典詠雨詩,讓我們見識了詩人們的浪漫和令人羨慕的想像力。
  • 李商隱一首經典的詠雨詩,通篇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
    雨是很尋常的一種自然現象,每個季節都會下雨,而雨的形成過程,是由於地面的水蒸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後凝固成小雨滴,當這種小雨滴越聚越多,最終形成了雨,會在某個時刻從天而降。所以雨的形成需要一個漸變的過程,並不是直接來自天空,而是由地面的水蒸氣轉化而來。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那麼唐詩裡就有很多經典的詠雨名篇,譬如李商隱的這首《微雨》,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正是在雨天,看到了外面淅淅瀝瀝的雨,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那麼我從這麼一首作品中,除了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對於雨細膩的描寫,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悲痛之苦;另外這首詩寫得也是很絕,通篇都是在寫雨,但卻又沒有寫一個雨字,可謂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雨便是古詩詞中一種普遍而不尋常的意象,無論是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雨,還是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中「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愁雨,它都牽動著我們的思緒。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微雨》,便是古詩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李商隱的這首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詩人之所以為詩人,往往是因為他們能感知這個世界上最細微之處的美,一花一草,一煙一雲,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帶來美的感受。李商隱內心敏感,常常能捕捉到細小纖柔的事物的美,寫下許多經典的詠物詩。這首《細雨》,在劉學鍇餘恕誠《李商隱詩歌集解》中未編年,也就不知道此詩的寫作背景,不過這並不影響對這首詩的理解。首聯「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寫遠望細雨的悽清迷濛之狀。蕭灑,悽清的樣子。回汀是曲折的洲渚。 依微是隱約不清晰的意思。細雨悽清地飄飛在汀洲之上,隱隱約約飄過短亭。
  • 李商隱最有詩意寫雨唐詩,全文無一「雨」字,20字卻句句有雨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的《微雨》,寫的是雨,但是全文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全文20個字都是從詩人主觀化的體驗的角度,來描摹眼前看到的景色。詩人在其中浸透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追求,使得詩歌的審美富有韻味。這首古詩寫於公元829年,當時的李商隱只有16歲。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李商隱的這首《細雨》,寫得靈活而新鮮,通篇寫雨沒有一個雨字!
    唐詩裡也是有很多描寫雨的作品,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成為了千古名篇,譬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那是一種帶有美好願望的雨,畢竟到了春天,有了一場雨世間萬物,便是可以快速地生動,人間也就有變得更加美好。然而有一些詩人筆下的雨卻又是別具一格,往往充滿了一種憂愁之感,尤其是李商隱的這首《細雨》,更是一首傷感的作品,詩作中的雨也是無比悲情。《細雨》唐代:李商隱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 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
  • 16歲的李商隱高水平之作,僅20個字無一雨字,卻寫出一場絕美微雨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場煙雨讓世人品盡了東坡的灑脫;更有人喜歡韓愈的那場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如酥的不只是天街小雨,還有那一年的好春景。以上詠雨作,首首經典,堪稱千古絕唱。與它們相比,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李商隱的《微雨》雖知名度不大,但卻是高水平之作。一場微雨後李商隱寫下了這首詩,短短20個字無一雨字卻句句是雨,流傳了千年。
  • 16歲的李商隱寫下平生得意之作,句句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令狐楚對他極為欣賞,請他到幕府裡擔任巡官,這對於一位少年來說,那是一種幸運,要知道當時的令狐楚可是宰相,大家都知道他是要培養李商隱,想讓他成為手下的得力幹將。,在這一年他接連為世人貢獻了許多的優美名篇,其中要以這首《細雨》最為大家所熟知,整首詩意境唯美,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每一句都寫出了新意。
  • 16歲的李商隱寫下平生得意之作,句句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當然除了收穫了愛情之外,還有就是他當時獲得了考取進士的資格,只是由於沒有背景,初試失敗,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結識了令狐楚,由於李商隱才華橫溢,令狐楚對他極為欣賞,請他到幕府裡擔任巡官,這對於一位少年來說,那是一種幸運,要知道當時的令狐楚可是宰相,大家都知道他是要培養李商隱,想讓他成為手下的得力幹將。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片:下雨劇照一、其一李商隱擅長詠物詩,能從細微的角度將要表述之物呈現出來,而且以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賦予物象別致的神韻,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第一首詠雨詩:《微雨》,一個「微」字讓我們知道了雨的態勢,是微弱的,不易察覺,那麼李商隱是怎麼傳達出微雨神韻的呢?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雨」字,卻在句句寫雨
    而在唐詩諸多意象中,讓人涵詠不盡的是多姿多態的「雨」的意象。無論是韓愈筆下的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是杜甫筆下的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亦或是王維筆下的新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都具有雋永的審美意味,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 李商隱有首寫雨的詩,詩中沒有雨字卻句句講雨,寥寥數語令人叫絕
    例如雨,就是古詩中最常見但又不尋常的意向,例如杜甫的「潤物細無聲」中的喜雨,溫庭筠的「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中的愁雨,都很好地牽動著我們的情緒。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詩名叫《微雨》,是一首很經典的雨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寫,是一首五言絕句。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最近到處都在下雨,南方更是部分地區出現了洪災總之,在唐詩作品中,雨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象,在我們翻看唐詩作品時,就仿佛在耳邊有滴滴答答的雨聲不停地下著。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白居易和李商隱的忘年交
    當時的白居易已經是詩壇大佬了,追捧他的人不在少數。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名叫葛青的人對於白居易詩作的喜歡,幾乎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地步。光是記住偶像的詩句對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表達對偶像的崇拜之情,葛青硬是將自己脖子以下全都紋了白居易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