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2020-12-06 慶餘說詩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精神力量。古詩詞的成功與獨特性,離不開眾多優美的意象。雨便是古詩詞中一種普遍而不尋常的意象,無論是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雨,還是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中「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愁雨,它都牽動著我們的思緒。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微雨》,便是古詩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當時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初試失敗,正在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幕府擔任巡官,在遇到一場雨後,便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

《微雨》這首詩身為一首詠物詩,經過李商隱的摹寫入微,它不僅體物工切,還傳達出了微雨這一物象的內在神韻。在寫法上,李商隱這首詩無一雨字,只是藉助了周遭相關的事物和他的主觀感受,卻在每一句中都反映出了微雨帶給人的不同感覺。可謂是全文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短短4句令人叫絕。

《微雨》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詩的開篇兩句「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李商隱主要對傍晚前後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進行了描寫。它的意思是說,當微雨初下的時候,我只覺得它像林中霧氣一樣浮動在空中;而伴隨著夜幕的降臨,微雨卻分得了夜的絲絲涼意。「林靄」,指林中的霧氣。也就是說,當微雨剛下的時候,人的視覺效果,會出現分不清是霧還是雨的情形。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夜幕的降臨,再想用肉眼再去觀察微雨是不現實的。所以李商隱在這裡,便從虛處著筆,沒有從正面去寫雨的形態,而是借自己對微雨時氣溫的感受作側面烘託,來表現微雨的內在神韻。並且,即便是虛處著筆,李商隱也選取了人們很容易接受和感知到的夜涼,來凸顯微雨的內在神韻,不得不說精妙絕倫。

最後兩句「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則是李商隱對夜深微雨落久後的情景描寫。它的意思是說,夜間微雨久久不停,氣溫也隨之下降,窗外的寒氣仿佛透窗入戶讓燈火閃爍不定,即便我離窗很遠也能感覺到它的涼意,細細傾聽還能感覺到從空曠的院子裡傳來的微雨輕輕的淅瀝聲。

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李商隱所採用的依然是從虛處著筆,來表現微雨的內在神韻。在前兩句詩中,李商隱便用「稍共夜涼分」,凸顯了微雨的涼意。而在後兩句詩中,很明顯久久不停的微雨,涼意更深,並且還具有了重量感。如此才會使得屋裡的李商隱,感受到侵入而來的寒意,以及屋外傳來的微弱的淅瀝聲。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無疑沒有一個雨字,但他卻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等物象,傳達出了微雨所帶給人的不同感覺。可見李商隱的摹寫入微,以及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底。總的來說,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短短4句令人叫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雨」字,卻在句句寫雨
    而在唐詩諸多意象中,讓人涵詠不盡的是多姿多態的「雨」的意象。無論是韓愈筆下的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是杜甫筆下的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亦或是王維筆下的新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都具有雋永的審美意味,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人們在暑熱中心情煩躁,急切地等著一場秋雨,更期待著遍野金黃、豐收在望。 但有時又是秋雨綿綿,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心情愁悶時,倚樓聽雨,那種撩人心炫的聲音,縹緲而又空幻,令人倍感傷感。而心緒舒暢時,卻覺得那雨打芭蕉的節奏,又好像美麗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竟引得潺潺的溪水也為其伴奏。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總之,在唐詩作品中,雨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象,在我們翻看唐詩作品時,就仿佛在耳邊有滴滴答答的雨聲不停地下著。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
  • 全唐詩中最好的詠雨詩,但全文並無一個「雨」字
    雨在唐詩之中是一個常見的意象,詩人們借雨來渲染一種冷清、悲涼的氛圍。當然,雨還可潤澤大地,所以詩人看到綿綿的細雨,也會偶發喜悅之感。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曾寫過一首詠雨的詩,被後世稱為全唐詩中最好的一篇詠雨詩。
  • 李商隱最有詩意寫雨唐詩,全文無一「雨」字,20字卻句句有雨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的《微雨》,寫的是雨,但是全文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全文20個字都是從詩人主觀化的體驗的角度,來描摹眼前看到的景色。詩人在其中浸透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追求,使得詩歌的審美富有韻味。這首古詩寫於公元829年,當時的李商隱只有16歲。
  • 李商隱有首寫雨的詩,詩中沒有雨字卻句句講雨,寥寥數語令人叫絕
    例如雨,就是古詩中最常見但又不尋常的意向,例如杜甫的「潤物細無聲」中的喜雨,溫庭筠的「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中的愁雨,都很好地牽動著我們的情緒。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詩名叫《微雨》,是一首很經典的雨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寫,是一首五言絕句。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雖然不及李杜,但其詩文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留下來的古詩與眾不同,總給人獨特的美感,例如,李商隱曾寫下兩首詠雨的詩詞,但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倍感震驚!各位,你們知道這兩首詠雨的詩名分別是什麼嗎?
  • 一首出人意料的詠雨詩,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
    雨是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詩歌中最普遍的一種題材。從南北朝何遜的「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到唐代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再到宋代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可見歷代文人的筆下,不乏與雨有關的詩歌佳作。
  • 落榜才子輾轉難眠寫首詞,無一「雨」字句句寫雨,成詠雨千古絕唱
    在普通人眼中平常不過,甚至被很多人厭惡的雨滴在詩人眼中也會充滿詩意,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詠雨佳作。想要將雨描寫得又美又有詩意並不是一件簡單卻又不會複雜到極致的事情。不管是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還是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詠雨詩,因此想要超越這些經典做出更優秀的詩作並不容易,但是有一位北宋詞人卻做到了。
  • 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雨的詩意,遇到了文人的筆,就成了一首首經典詠雨作。但要寫出雨的意境,不但要夠美,還要不落俗套,難度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
  • 李商隱的這首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李商隱內心敏感,常常能捕捉到細小纖柔的事物的美,寫下許多經典的詠物詩。此前我給大家推薦過一首他寫細雨的五絕,今天我們再欣賞一首他寫細雨的五律。細雨李商隱蕭灑傍回汀,依微過短亭。氣涼先動竹,點細未開萍。細雨的雨點出是非常輕微的,池水中的浮萍,萍葉是鋪展在水面上的,如果雨點大,就會將萍葉打翻,即詩中「開萍」,細雨雨點輕微,不能打翻池萍,只能微微地打在萍葉上。第三聯「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螢」。地的:明亮的樣子。梁簡文帝詩:「朧朧月色上,的的夜螢飛。」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兩宋文壇詞手如雲,要找到其中的高手,其實有個最簡單的辦法:讀一讀他們寫雨的詩詞。雨是古詩詞中最典型、最能考驗筆力的意象之一,唐詩中的雨一般都寫得頗為大氣和傳神,而宋代文壇中的雨則別具一番柔腸之氣。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
  • 宋代一首詞寫雨,全文卻無一個「雨」字,作者的名字很有特點
    尤其是自然界中的雨水,像是一串串的音符,彈奏起動人的音樂;又像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舞蹈家,催促著世間萬物的生長。而到了詩人的筆下,風雨顯然被賦予了更多的靈魂。尤其詩人們在夜間聽到雨聲的時候,更是止不住在筆尖流露出太多的詩意。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 多年好友李商隱和杜牧各寫首詠雨詩,都無一雨字,這次我站李商隱
    古往今來,雨都是文人筆下時常描寫的意象,它在詩人筆下既能表達「久幹逢甘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式的欣喜,也能表達「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式的憂愁。一首首經典詠雨詩,讓我們見識了詩人們的浪漫和令人羨慕的想像力。
  • 落榜詩人寫下一詞,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令人讚不絕口
    如北宋万俟詠的詞《長相思·雨》,便是唐宋此類詩詞中的傑出作品之一。雖然對於我們來說,万俟詠在群星璀璨的唐宋時期並不知名,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冷門,但是在万俟詠生活的時代,他可是「每出一詞,次日即盛傳都下」。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詞,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令人讚不絕口!
    首先,《長相思·雨》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即詞中的雨不僅僅是自然現象中的雨,它還是作者心中的情思,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雖然與雨緊密相連,通篇卻又無一「雨」字。由此可見,万俟詠高超的功力,令人讚不絕口。然後,詞的開篇「一聲聲,一更更」,先是連用兩個疊字,對雨聲進行了描寫,即窗外的雨斷斷續續下個不停,直到深夜都難以入眠。
  • 才子在旅館裡賞雨時寫下名作,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紅了600多年
    古詩詞中也從來不乏對於雨這一經典意象的描寫,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筆下就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宋代大才女李清照也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不過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經典寫雨詩詞,大都是唐宋年間文人寫就,似乎說起古典文學大家都將目光聚焦在唐詩宋詞上,但實際上元曲也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便是一首詠雨的元曲名篇。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