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2020-12-12 美詩美文

雨的詩意,遇到了文人的筆,就成了一首首經典詠雨作。但要寫出雨的意境,不但要夠美,還要不落俗套,難度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然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宋小詞人万俟詠卻做到了。

万俟詠,字雅言,自號詞隱,生卒年不詳,是南宋初的一位詞人。他寫詞學柳永,平生存詞27首,早先只是位名氣不大的小詞人,但卻憑著這首《長相思·雨》一詞成名。寫此詞時,万俟詠屢試不第,在一個雨夜這個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了這首詞。全詞句句悽美,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一首詠雨詞絕唱。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長相思》宋.万俟詠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在万俟詠這首詞中確實能找到點柳永詞的影子,但相比之下他的語句更為淡雅。詞的上片開篇6個字就驚豔了,詞人連用「聲聲」和「更更」兩組疊字,令全詞充滿著韻律。雨一直下,打在芭蕉葉上,發出沙沙的響聲,聲聲入耳。而此時的詞人正在窗內燈前,萬般悽苦油然而生。在這上片中,詞人並沒有寫雨之形,而是全從聽覺來寫,這細雨哪裡是滴到芭蕉葉上,分明是滴入了詞人的心中,令他更加惆悵。

詞的下片由寫景轉為抒情,起句「夢難成,恨難平」連用兩個「難」字,讓上片中的「無恨情」落地。可是雨畢竟是無情的,它不管屋內的愁人愛不愛聽,只顧自己不停地飄落,就這樣一點點滴下直到天明才肯停。這一句其實是一語雙關的,詞人看似由聽雨變成了怨雨,因為雨吵得他難眠;其實更深層的意思因怨仕途不順和天涯羈旅,生出萬般愁思。詞人用「空階滴到明」落筆,雨不停愁不斷,而人更難眠,短短5個字就將詞人的愁與一夜的雨融為一體,可謂神來之筆。

縱觀全詞,從上片的聽雨到下片的怨雨,全詞並沒有出現一個雨字,但雨卻成功地貫穿了全篇,這是全詞的明線。而事實上,全詞還有一條暗線,這就是如雨般不停歇的愁。詞人的愁最開始只是一聲聲一更更的,而後則因為雨聲變成了「恨難平」,最後這股恨意變成了對雨的遷怒和不滿。最好的抒情詞,往往需要寄情於景,這首詞不但做到了,而且將情與景完美地融合,一點不顯生硬,不可謂不高明,這也是此詞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落榜才子輾轉難眠寫首詞,無一「雨」字句句寫雨,成詠雨千古絕唱
    在文人才子的眼中,相同的景物總是能被賦予不同的意境。在普通人眼中平常不過,甚至被很多人厭惡的雨滴在詩人眼中也會充滿詩意,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詠雨佳作。想要將雨描寫得又美又有詩意並不是一件簡單卻又不會複雜到極致的事情。
  • 落榜詩人寫下一詞,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令人讚不絕口
    如北宋万俟詠的詞《長相思·雨》,便是唐宋此類詩詞中的傑出作品之一。雖然對於我們來說,万俟詠在群星璀璨的唐宋時期並不知名,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冷門,但是在万俟詠生活的時代,他可是「每出一詞,次日即盛傳都下」。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詞,無一雨字卻句句有雨,令人讚不絕口!
    但比較可惜的是,万俟詠屢試不第,不得不羈旅異鄉。《長相思·雨》這首詞便是他落榜後,又恰逢陰雨,在徹夜難眠的處境下有感而作。或許很多人會說古代詩人太多愁善感,一遇到風風雨雨就寫詩作詞。但事實上,隨著我們年齡和經歷的不斷增長,便愈發明白諸如「雨」之類的自然現象是很影響心情的。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万俟詠的《長相思·雨》: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讀了志南和李清照的兩個名句,我們就能發現要寫好雨,最重要的是寫出雨中的情。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經典詠雨詞,詞名《長相思·雨》。這首詞的作者名叫万俟詠,本來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小文人,多年不第半生落魄,他平生存詞共27首,這首《長相思》正是其一詞成名之作。
  • 落榜才子雨夜寫下這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更成為其成名作!
    在雨詩中尤以杜甫和李商隱的詩最為出名: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在杜甫的詩中有「雨」存在的就有246篇,而李商隱詩中有關「雨」的意象也有73篇之多。除此之外,但凡是談到「雨」詩,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與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一首寫雨的詞,全詞無一雨字,雨卻無處不在,淅淅瀝瀝下了千百年
    万俟詠就灰心苦悶,聽到淅淅瀝瀝的秋雨,更是難以入眠,就這樣,他躺在旅館的床上,聽了一夜雨,於是寫了一首《長相思》: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詠雨詩,全文無一個雨字,卻句句有雨
    這首詩寫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當時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初試失敗,正在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幕府擔任巡官,在遇到一場雨後,便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微雨》這首詩身為一首詠物詩,經過李商隱的摹寫入微,它不僅體物工切,還傳達出了微雨這一物象的內在神韻。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雖然不及李杜,但其詩文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留下來的古詩與眾不同,總給人獨特的美感,例如,李商隱曾寫下兩首詠雨的詩詞,但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倍感震驚!各位,你們知道這兩首詠雨的詩名分別是什麼嗎?
  • 多年好友李商隱和杜牧各寫首詠雨詩,都無一雨字,這次我站李商隱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兩首詩,正是唐代兩位著名詩人在雨夜中寫下的絕美詩篇,兩首詩都通篇不著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卻都成為了詠雨名篇。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兩首詩。《微雨》唐李商隱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 才子在旅館裡賞雨時寫下名作,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紅了600多年
    尤其是下雨更是如此,似乎對於那些文人墨客來說,那一滴滴雨水並不是由天空落向大地,而是由天空直接落進他們的心湖,激蕩起陣陣漣漪。古詩詞中也從來不乏對於雨這一經典意象的描寫,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筆下就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宋代大才女李清照也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古詩詞中最愁的一場雨,無一愁字卻句句是愁,最後11字千古名句!
    雨,是古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對於這種自然現象,詩人的感情卻是複雜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表達的是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雨給人帶來的喜悅,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訴說的卻是在愁苦之上又添新愁的煩惱。概括來說,即雨所蘊含的人類文化情感,分為喜雨和愁雨兩種。
  • 雨菲菲,霧茫茫,徹夜難眠,遂記此篇
    雨菲菲, 霧茫茫,思念難抑,嫣影縈迴,徹夜輾轉難眠, 遂記此篇。佇立窗前,眺目凝瞰。雨在風中斜斜落下,帶著幾分寥落,紛飛飄落在玻璃上,滑泛起冗雜密集的形痕,似若道道傷口結痂時。濛濛細雨,淅淅瀝瀝,滴答成一段段婉轉悅耳的曲調。傾聽雨的足音,細數這美妙的旋律。鏡花水月中豆蔻年華的少女隨著雨的節奏欣然起舞。緊閉的心扉,悄然半開。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雨」字,卻在句句寫雨
    而在唐詩諸多意象中,讓人涵詠不盡的是多姿多態的「雨」的意象。無論是韓愈筆下的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是杜甫筆下的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亦或是王維筆下的新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都具有雋永的審美意味,讓人讀後回味無窮。
  • 李商隱最有詩意寫雨唐詩,全文無一「雨」字,20字卻句句有雨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的《微雨》,寫的是雨,但是全文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全文20個字都是從詩人主觀化的體驗的角度,來描摹眼前看到的景色。詩人在其中浸透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追求,使得詩歌的審美富有韻味。這首古詩寫於公元829年,當時的李商隱只有16歲。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堪稱經典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万俟詠「長相思 雨」賞析
    万俟詠一聲聲,一更更。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徹夜難眠!全詞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聲,愁人之情見於言外,極盡含蓄蘊藉、深沉委婉之致,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聽雨之人屋內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而雨打芭蕉,又使雨聲更加響亮。雨擊窗外芭蕉,呼應「聲聲」字 ;「窗裡燈」點「夜」,體現「更更」意。雨不斷絕,失眠者側耳傾聽、長夜難熬的意態就暗示出來了。「 此時無限情」亦因雨而發,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人究竟為何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總之,在唐詩作品中,雨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象,在我們翻看唐詩作品時,就仿佛在耳邊有滴滴答答的雨聲不停地下著。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
  • 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導言:一首經典的詠雨詩,全詩無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古人或悲或喜都能夠很好的利用詩詞來抒發出來,簡短而又富有節奏的詩詞老幼皆宜,深受後世之喜愛。自古以來,文人多悲秋,而雨作為陪襯,自然也走入了文人的視野當中。
  • 老和尚冒雨登山寫下首詠雨詩,看似通篇犯寫詩忌諱,卻流傳了千年
    千年文壇,最不缺的就是詠雨詩詞了。雨對於文人來說,意味著浪漫、相思、悽情、鄉愁、羈旅漂泊,種種情懷都可以被寫進一首首詠雨講詩詞中。而且頗有意思的是,對於高手們來說,只寫雨之形似乎不能體現他們的高明之處,所以文壇便出現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詠雨「神作」。
  • 老和尚冒雨登山寫下首詠雨詩,看似通篇犯寫詩忌諱,卻流傳了千年
    千年文壇,最不缺的就是詠雨詩詞了。雨對於文人來說,意味著浪漫、相思、悽情、鄉愁、羈旅漂泊,種種情懷都可以被寫進一首首詠雨講詩詞中。而且頗有意思的是,對於高手們來說,只寫雨之形似乎不能體現他們的高明之處,所以文壇便出現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詠雨「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