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泛讀,系統地了解知識和掌握學習的方法;再精度——選擇你最感興趣或最需要掌握的地方學。
關於英語精讀和泛讀的一篇文章
掌握英語,快速,是現在我要做的。投入時間和精力,要求每天有收穫,一周,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持之以恆。一年以後,詞彙量,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的表達和語音,語法,都要明顯的進步,達到非學術類水平的精通英語的地步,就是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譯的精通水平。
看了這篇文章,泛讀還好,但是精度有些麻煩,因為不在學校了,我要一邊自學語法,一邊找到一個有效學習詞彙的辦法。在這之前,每天先保證一小時泛讀。
如何正確地精讀和泛讀?
(一)閱讀的兩種類型
精讀是一種英語教學法。即通過對較小的英語範本(即語料)的深入分析、理解和記憶,準確地掌握英語基本知識和使用規則,再通過演繹法對所學過的知識加以反覆操練,提高熟巧程度,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它的特點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高度依賴學習者的意識活動和主動性。靜心苦讀和強記強練是它的行為特徵。
精讀重在精確理解詞彙、語法、習慣表達和英文思維模式。詞彙學習重點在體會詞語在文章背景中的含義,推薦英漢雙解辭典,因為中英詞彙有時無法一一對應,造成中文釋義有時無法精確傳遞英文單詞的含義,而中英對照更容易精確學習單詞。語法學習重點觀察重點語法現象在文章中的應用。習慣表達指英文中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比如用「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盧)表達成語「四面楚歌」。我們閱讀時碰到單詞認識,語法理解,就是句子不理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不熟悉某些習慣表達。很多詞彙、語法基礎非常好的同學,說寫英語卻不夠地道就是因為不熟悉習慣表達(即所謂的「語感」不強)。習慣表達和詞彙一樣需要積累,而閱讀是最好的積累途徑。英文思維模式的學習要揣摩閱讀文章中作者提出和展開觀點的方式。
泛讀是一種迅速、廣泛地接受文學信息的讀書方法。其學習理念是通過大量的英語接觸,發揮人的語言習得機制的自發力量,自然習得英語語言能力。它不要求學習者死記硬背,也不要求學習者精研細讀,只需了解讀物的性質、涉及的範圍和大致內容。這是一種很有實用價值的閱讀方法。它要求學習者培養對英語的愛好,養成每天學習英語、接觸英語的習慣。
泛讀重在積累詞彙和習慣表達,了解英美文化。泛讀中反覆出現的詞彙和習慣表達會自然而然的在頭腦中生根發芽,尤其是在感興趣的特定領域中廣泛閱讀,能迅速擴充專業詞彙,喜歡音樂的同學一定不會對R&B (Rhythm and Blues:節奏布魯斯)或OST(Original Soundtrack:電影原聲大碟) 這樣的縮寫表達感到陌生,探其原委,拜平日經常涉獵英文音樂文章所賜。泛讀不用字典相伴,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應隨時記錄優美的英文表達,並「學而時習之」。如前所述,課外泛讀是了解英美文化的窗口。如果說英文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豐富的英美文化則是海面下十分之九的巨大冰體。地道的英文表達,只有洞悉其背後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阿甘正傳》中的臺詞「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bu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如果不知道在美國,一盒巧克力中每塊味道都不同,又怎能理解話中深義呢?
在現實的學習中,有些學生走入「泛而不精」的誤區,把全部精力放在課外閱讀上;而有些學生則精讀有餘,泛讀不足。因此很多學習英語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精讀與泛讀到底哪一個更重要呢?其實,儘管精讀和泛讀作用不同,卻一樣重要。精讀重「質」,泛讀重「量」,各有重點,不可偏廢。所以要想學好英語,我們應該清楚的了解如何正確地進行精讀和泛讀。
(二)如何正確地精讀
1.從「單詞」入手:學習單詞,不僅要知道它的漢語解釋,還要掌握它的英語定義及用法,尤其是單詞在文章中的用法,它有無巧妙之處,是否有特定的意義等。
2.從 「語法」入手:這裡所說的「語法」不僅指句子的主、謂、賓成份及句子主幹,更重要的是指對各種語法現象在思想表達方面的作用及相應的結構形式。當然,在開始階段需對某些語法結構複雜的句子進行分析。(即:好,好在何處;作者為什麼用了這種語法結構,而不用另一種,我應如何用。)
3.「句型」入手:英語教學中有一個「句型學派」,就是把句型作為英語教學的最主要部分。儘管這種教學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確說明了「句型」在英語中的重要性。因此,精讀時,一定要學習各種好的句型,並模仿造句。同時,對於一些長句要進行分析並學習模仿。
4.「文章邏輯」入手:理清作者思想發展的脈絡。提煉各個段落的內容,清楚各個段落如何組成了文章有機整體,理解作者運用的事例與他所闡述問題觀點之間的聯繫,明確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如講故事,列舉數據,引經據典)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
精讀可以使你對文章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理解,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從語言到思想。精讀對指導你如何使用英語是任何其它方面的訓練都不可替代的。通過精讀,你可以:
(1)靈活運用精讀中出現的單詞和句型造句。
(2)靈活運用不同的語法結構,使語言形式活潑多樣。
(3)模仿作家的語言風格,從而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4)運用作家組織文章的結構,發展自己表達思想的邏輯模式。
(5)培養歸納自己的觀點的能力,表達自己觀點的技能。
(三)如何正確地泛讀?
在加拿大,孩子從上小學起就要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每個星期從學校帶一兩本書回家讀。每個學期,每個年級都是如此。到了中學他們就開始讀名著,起初讀節選的,後來再讀原著。也就是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都經過大量的閱讀,所以語言表達功底深厚。同樣,我們能說好、用好漢語,與我們進行過大量漢語閱讀也是緊密相關的。因此,要想學好英語,沒有量做基礎,不進行大量的泛讀是不行的。
泛讀是強調理解的快速閱讀,是為了理解大意而進行的閱讀活動。中國學生學不好英語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足夠數量的泛讀。泛讀只局限在課堂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泛讀課堂上的講解只是閱讀方法的指導,小段落的講解,是激發對閱讀英語文章的興趣的過程。課堂上只講應該如何進行泛讀,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讀,而真正的「修煉」還在於個人,必須做大量的英語閱讀。從簡易讀物開始過渡到讀英語文學的原著。還應該大量地讀英文的報紙雜誌、歷史、傳記、偵探小說、帶文字的漫畫書。總之,泛讀就是吸收知識、思想和信息的活動。
1. 選擇合適起點的讀物:從你的實際水平開始。適合你的起點的意思主要是指你讀起來覺得沒有很多的生詞,比如每頁生詞不應超過三四個,句子結構也比較簡單,講的內容易懂。打好基本功。由於人類自身的惰性,在使用語言時,人們往往使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所以在初級水平上要進行更大量的閱讀,以熟練地掌握簡單英語,打好基本功。讀簡易讀物最容易培養語感,這也要求你大量地讀。一旦培養起語感,高級英語也就不難學了。
2. 各閱讀等級間的過渡不要太快:英語學習過程中,有一個「點-線-面」 關係。而英語的任何一級水平,都不是「點」的接觸,或「線」的貼近,而是「面」的到達。一個「水平」就是一個「面」,因此你在進行不同階段的英語學習的時候,都要在這個階段有足夠「量」的積累,無論在初級、中級還是高級都是這樣。過渡到更高一級的水平不能過渡得太快。慢慢地過渡,英語學習就容易形成平緩的坡度,你就會堅持到底。
3.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催化劑,沒有興趣,英語學習很難持續快速進行。在閱讀時可供選擇的範圍是很廣的,有文學作品、科技讀物、報紙雜誌、教科書等,還有Internet上豐富的資料。選擇時,應首先確定自己喜歡的大方向,如文學作品,然後進一步從中找出感興趣的讀。
4. 閱讀時應該有計劃
由於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經過提煉的,是優美的;而文學作品本身又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你就能迅速汲取人類文化的結晶。因此,我們從文學作品開始讀。閱讀要立計劃,比如說,讀20-40本簡易讀物。聽上去這個數字讓人害怕,但當你真正下決心去做它的時候,就會發現事情其實很容易,畢竟它們都是簡易讀物。在這些簡易讀物中你又要進行初、中、高級的分層閱讀,這個層次的劃分可以根據詞彙量進行。比如可以把用400-800詞寫的作為一級,把用800-1500詞寫的作為一級,再把用1500-3000詞寫的作為一級。當閱讀簡易讀物達到一定數量,閱讀達到一定程度,詞彙積累到六七千的時候你就可以讀英語的原著、報紙、雜誌了。「萬事開頭難」,在閱讀初期,你一定有讀不懂,感到費力的地方,但你若能堅持下去,告訴自己「我很快就能讀懂了」,在毅力中樹立信心,保持積極樂觀豁達的情緒,你就真的能夠渡過各種閱讀中的難關,從而攻破英語閱讀關。
總而言之,精讀和泛讀要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泛讀是補充,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精讀是基礎,泛讀是應用。學習者應該將兩種閱讀方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並注意各自的特點,採取正確的方式方法。另外,精讀與泛讀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初學階段精讀是很重要的,是基礎,而到了中高級階段,就要求學習者在泛讀的廣闊天地裡,把在精讀裡所學到的東西,加以反覆檢驗,加以鞏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精泛並舉,循序漸進,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愛情是燈,友情是影子,當燈滅了,你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後可以給你力量的人。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strength at last.
英語學習者十句經典名言
1、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for communication.
(語言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一些人認為它是用來操練語法規則和一大堆單詞——而且越長越好。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語言是用來交換思想,進行交流溝通的!)
2、Th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practice speaking it as often as possible.
(學習一門語言的方法就是要儘量多地練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