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和能力上,有很多家長的確非常用心。他們在孩子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培養親子共讀、創造家庭閱讀環境、建立孩子的閱讀意識。有些小學生非常厲害,我們對書本的好奇,不用去模仿閱讀行為,而是發自內心地去探索,養成閱讀習慣。這是我們對閱讀培養的最終目的。而且在小學階段,閱讀並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通過閱讀,我們給孩子們建立起學習的方法。在利用這些閱讀方法、學習技巧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閱讀,也影響了語文學習。
然而有家長會問,在閱讀這個「大學問」裡,確實家長要做的引導有很多,不光是給孩子買書,而是在閱讀技巧的教導過程中,我們怎麼才能讓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常說,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方法都是需要配合唯一的閱讀技巧,但是在大的閱讀方向上,閱讀是可以分成泛讀和精讀的。我們不強求孩子在閱讀練習中,以閱讀了多少本來評判閱讀能力是否進步,而是看泛讀和精讀的技巧孩子是否能掌握。於是有家長問了:怎麼才能區分精讀和泛讀呢?
01泛讀不是看得快,隨便翻翻
家長們理解的泛讀以為就是泛泛而讀,快速把一本書大概翻一翻。泛讀並不是這樣的閱讀方式,而是對閱讀的內容,整體性的一個閱讀。我們通過閱讀文字,了解大概的故事內容,對情節和段落進行部分重點理解。泛泛而讀就是隨便翻翻,可能你只看了一個開頭和結尾,或者是一個故事梗概。但是泛讀是有學習的目的,通過閱讀來搜集書中的精彩部分、好詞好句、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發展的邏輯。對於小學生來說,為什麼語文老師會強調泛讀呢?因為泛讀可以培養語感,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泛讀對培養閱讀興趣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家長常對興趣的培養有些誤解,認為我要求孩子看什麼書,孩子才能看什麼書。而孩子自己選擇的閱讀物,是影響學習的。比如漫畫、繪本等等,文字少的書都不利於語文學習。這才是把成績和閱讀進行了捆綁。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閱讀物,才能發揮對語文學習的最大效益。我們在擴大孩子知識量的閱讀目的中,一定是離不開泛讀的。也只有泛讀才能做到既保持興趣又能提高閱讀能力。
02精讀不是死讀一本書,別的書都不看
精讀,並不是死讀書。我們家長常覺得,孩子的閱讀有問題,是沒有了解精讀的意義,認為孩子反反覆覆只看一本他們喜歡的故事書,其實是在逃避閱讀行為,別的書都不看,可能在某一個階段,孩子就只看一本書,這個行為我們也可以理解是孩子在自覺進行泛讀。通過反覆閱讀一個文字內容,理解並對文章中的精彩部分進行了記憶,不管閱讀了多少遍,精讀的意義就在於理解,對內容在縱向和橫向上都進行了閱讀拓展,這樣的閱讀行為,是對語文學習最有益的。
通俗點說,就是孩子把書看進去了,真正做到了沉浸式閱讀。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在反覆閱讀一本書,並且讀得津津有味,每讀一遍都能有新發現,還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不必要求孩子必須去博看群書,家長要理解,精讀就是反覆誦讀,並挖掘深意。
03如何來選擇泛讀和精讀的閱讀物
區別了精讀和泛讀,那麼什麼類型的閱讀物適合精讀?我們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泛讀內容呢?掌握了3點閱讀規律,我們對選擇泛讀和精讀的內容有一個原則,那就是語文課本是要精讀的,能引入課文的內容都需要仔細反覆閱讀,因為那裡處處是寶藏,都是考試的考點。語文老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也會分享精讀的內容。家長可以和老師多溝通,來選擇和課文學習相結合的閱讀內容來引導孩子進行精讀。
泛讀培養的是我們的閱讀速度,也能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所以泛讀是閱讀的基礎,精讀是閱讀的提高。泛讀的內容比較廣泛,只要孩子喜歡,內容質量沒有問題,一些科學類、知識類的書籍其實都可以作為泛讀的內容。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泛讀和精讀是同樣重要的,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對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從教學的角度,泛讀對小學生而言,每天都可以利用30分鐘進行泛讀練習。精讀也在30分鐘左右,一周可以有2次精讀練習。關於如何做好精讀和泛讀,家長們有所了解了嗎?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實踐中,你遇到哪些問題和困惑,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