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家長掌握3點規律,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020-12-19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和能力上,有很多家長的確非常用心。他們在孩子還沒有上學的時候,就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培養親子共讀、創造家庭閱讀環境、建立孩子的閱讀意識。有些小學生非常厲害,我們對書本的好奇,不用去模仿閱讀行為,而是發自內心地去探索,養成閱讀習慣。這是我們對閱讀培養的最終目的。而且在小學階段,閱讀並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通過閱讀,我們給孩子們建立起學習的方法。在利用這些閱讀方法、學習技巧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閱讀,也影響了語文學習。

然而有家長會問,在閱讀這個「大學問」裡,確實家長要做的引導有很多,不光是給孩子買書,而是在閱讀技巧的教導過程中,我們怎麼才能讓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老師常說,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方法都是需要配合唯一的閱讀技巧,但是在大的閱讀方向上,閱讀是可以分成泛讀和精讀的。我們不強求孩子在閱讀練習中,以閱讀了多少本來評判閱讀能力是否進步,而是看泛讀和精讀的技巧孩子是否能掌握。於是有家長問了:怎麼才能區分精讀和泛讀呢?

01泛讀不是看得快,隨便翻翻

家長們理解的泛讀以為就是泛泛而讀,快速把一本書大概翻一翻。泛讀並不是這樣的閱讀方式,而是對閱讀的內容,整體性的一個閱讀。我們通過閱讀文字,了解大概的故事內容,對情節和段落進行部分重點理解。泛泛而讀就是隨便翻翻,可能你只看了一個開頭和結尾,或者是一個故事梗概。但是泛讀是有學習的目的,通過閱讀來搜集書中的精彩部分、好詞好句、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發展的邏輯。對於小學生來說,為什麼語文老師會強調泛讀呢?因為泛讀可以培養語感,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泛讀對培養閱讀興趣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家長常對興趣的培養有些誤解,認為我要求孩子看什麼書,孩子才能看什麼書。而孩子自己選擇的閱讀物,是影響學習的。比如漫畫、繪本等等,文字少的書都不利於語文學習。這才是把成績和閱讀進行了捆綁。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閱讀物,才能發揮對語文學習的最大效益。我們在擴大孩子知識量的閱讀目的中,一定是離不開泛讀的。也只有泛讀才能做到既保持興趣又能提高閱讀能力。

02精讀不是死讀一本書,別的書都不看

精讀,並不是死讀書。我們家長常覺得,孩子的閱讀有問題,是沒有了解精讀的意義,認為孩子反反覆覆只看一本他們喜歡的故事書,其實是在逃避閱讀行為,別的書都不看,可能在某一個階段,孩子就只看一本書,這個行為我們也可以理解是孩子在自覺進行泛讀。通過反覆閱讀一個文字內容,理解並對文章中的精彩部分進行了記憶,不管閱讀了多少遍,精讀的意義就在於理解,對內容在縱向和橫向上都進行了閱讀拓展,這樣的閱讀行為,是對語文學習最有益的。

通俗點說,就是孩子把書看進去了,真正做到了沉浸式閱讀。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在反覆閱讀一本書,並且讀得津津有味,每讀一遍都能有新發現,還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不必要求孩子必須去博看群書,家長要理解,精讀就是反覆誦讀,並挖掘深意。

03如何來選擇泛讀和精讀的閱讀物

區別了精讀和泛讀,那麼什麼類型的閱讀物適合精讀?我們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泛讀內容呢?掌握了3點閱讀規律,我們對選擇泛讀和精讀的內容有一個原則,那就是語文課本是要精讀的,能引入課文的內容都需要仔細反覆閱讀,因為那裡處處是寶藏,都是考試的考點。語文老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也會分享精讀的內容。家長可以和老師多溝通,來選擇和課文學習相結合的閱讀內容來引導孩子進行精讀。

泛讀培養的是我們的閱讀速度,也能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所以泛讀是閱讀的基礎,精讀是閱讀的提高。泛讀的內容比較廣泛,只要孩子喜歡,內容質量沒有問題,一些科學類、知識類的書籍其實都可以作為泛讀的內容。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泛讀和精讀是同樣重要的,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對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從教學的角度,泛讀對小學生而言,每天都可以利用30分鐘進行泛讀練習。精讀也在30分鐘左右,一周可以有2次精讀練習。關於如何做好精讀和泛讀,家長們有所了解了嗎?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實踐中,你遇到哪些問題和困惑,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

相關焦點

  • 區分精讀和泛讀,才能做到「其義自現」
    實際上,在閱讀這個問題上的討論一直存在,到底是讀的多更好還是讀的少更好,二者沒有明顯的區分,更沒有優勝略汰的情況。這是因為,在閱讀中泛讀和精讀的差異,超過了讀父母讀少的意義。為什麼孩子看了這麼多書,成績還是不高?
  • 閱讀快但抓不住重點?培養孩子「精讀」習慣,可嘗試CROWD提問法
    周末我們幾個經常討論育兒經驗的媽媽約在一起見面,我們聊到了孩子的閱讀習慣的話題。隨著社會對閱讀的重視,很多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有很多家長越來越捨得在孩子的"閱讀"上投入資金。
  • 精讀與泛讀哪個重要
    先泛讀,系統地了解知識和掌握學習的方法;再精度——選擇你最感興趣或最需要掌握的地方學。關於英語精讀和泛讀的一篇文章掌握英語,快速,是現在我要做的。投入時間和精力,要求每天有收穫,一周,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持之以恆。
  • 精讀or泛讀?孩子的英語閱讀該如何規劃?
    在孩子的英語閱讀之路上,不管選擇什麼閱讀材料都避不開「精讀」和「泛讀」的規劃,這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對英語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鯨寶就和大家聊聊精讀泛讀的那些事兒。精讀和泛讀,孰輕孰重?在很多家長看來,精讀比泛讀更難、更重要。
  • 2019考研英語閱讀:泛讀+精讀
    備考閱讀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閱讀最能檢測考生的功底:詞彙辨析、長難句解析、邏輯關係、題型分析能力以及篇章分析能力,所以時間和精力都要有意識地投入到閱讀中來。從閱讀理解的英文翻譯「Reading Comprehension」便可看出「讀」在攻克閱讀中的重要性。本文針對「泛讀」和「精讀」給考生提出備考建議。一、 泛讀讀什麼?
  • 英語閱讀如何入手?泛讀為輔,精讀為主
    想要學好、學會英語,必須要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正確的引導下,才能夠讓自己少走彎路。學習英語,並非一蹴而就,非一日之功,靠的是長期的堅持和努力。英語閱讀如何入手?進行英語閱讀,要記得「閱」和「讀」一起而行,「閱」指代的便是目見,「讀」指代的就是口讀,缺一不可。進行英語閱讀,應該以泛讀為輔,精讀為主。
  • 暑假英語學習計劃:做好英語精讀和泛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暑假英語學習計劃:做好英語精讀和泛讀 2015-07-24 14:0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快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相信學習英語的人都知道,這一類是必考的題類。從小學到大學,從單元測試到高考,逢考是必出的題目,也是必考的題型。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是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度不斷提高。從小學的了了幾句到高考的大篇幅再到大學的超大篇幅,對很多學生來說,英語閱讀理解是考點也是一大難點。英語閱讀理解涉及的內容廣泛,句型句式複雜,單詞眾多,專業名詞更多。面對一大篇的閱讀理解,大部分學生都感覺頭痛不已。畢竟考試時間是有限的閱讀理解的篇幅過長,往往很多學生都不夠時間完成。
  • 適合小學三四年級同學的精讀法,掌握3個批註能力,閱讀不再發愁
    關注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我們不是光讓學生看書,而是在閱讀中去體會學習方法和規律。語文學習不能全部依賴閱讀,但又和閱讀是分不開的。在低年級階段,我們注重培養的是閱讀的習慣。也就是讓孩子習慣閱讀、對閱讀產生興趣,但不少家長常把閱讀培養的順序搞混了,閱讀要和語文成績掛鈎,在啟蒙階段,就要求孩子必須進行閱讀過程的轉化,所獲得的一切知識都要建立在如何提高考試成績上,孩子閱讀的能力提高就很慢。
  • 適合小學三四年級同學的精讀法,掌握3個批註技能,終身閱讀受益
    關注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我們不是光讓學生看書,而是在閱讀中去體會學習方法和規律。語文學習不能全部依賴閱讀,但又和閱讀是分不開的。在低年級階段,我們注重培養的是閱讀的習慣。也就是讓孩子習慣閱讀、對閱讀產生興趣,但不少家長常把閱讀培養的順序搞混了,閱讀要和語文成績掛鈎,在啟蒙階段,就要求孩子必須進行閱讀過程的轉化,所獲得的一切知識都要建立在如何提高考試成績上,孩子閱讀的能力提高就很慢。閱讀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每個階段對閱讀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樣。
  •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很多家長都知道這個時代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會是一個潛在的差生,但是自己小時候沒有被培養過閱讀習慣,也不會閱讀,現在呢,工作很忙,讓我陪著孩子一起讀書吧我做不到,可又不想錯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機會,那我該怎麼做呢?
  • 寒假閱讀無需書單,掌握3個閱讀方法,圖書館裡也能提高閱讀能力
    掌握了閱讀方法,不管讀什麼書,你都能從中獲得知識點的積累。寒假期間,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不需要按照所謂的書單去選擇書籍,只要讓孩子在小說、散文、熱銷書籍的書架前,自由選擇他們喜歡的書閱讀。在圖書館呆1-2個小時,比在家埋頭苦學的效果要好。只是在公共場合閱讀,我們需要掌握3個閱讀的方法,才能保證選對書,正確閱讀。
  • 孩子為啥不喜歡閱讀?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網際網路時代,學生閱讀時間更少,利用網際網路閱讀的學生很少,即使閱讀也是淺層次泛讀,沒有精讀、細讀。還有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作品帶著孩子偏離閱讀初衷軌跡,嚴重影響著孩子身心健康。或許家長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對於培養閱讀習慣而言是不利的,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對於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建議家長從以下五方面入手培養閱讀習慣1、增加閱讀儀式感,每天定時定點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 3個辦法,幫助孩子建立「精讀」好習慣
    那要如何識別孩子是在泛讀還是精讀呢?泛讀,顧名思義,就是廣泛的、泛泛的閱讀,指一般性的瀏覽。如果一個孩子,閱讀速度不快;對內容的掌握上,能體會到很多細節的描述,理解上也會比較深入,那就可以判定是在精讀。
  • 什麼是「精讀」?怎樣才能讓孩子也學會?
    水心老師:「精讀」,即精細深入的閱讀,是一種為了達到對讀物的充分理解而進行的閱讀。簡單地說,就是以掌握閱讀方法、發展閱讀能力、提升認知水平為目的的讀書方法。可不只是機械地「逐字」讀或「仔細」讀。遠川君:這聽起來有點深奧,不明覺厲啊!
  • 閱讀有三種方式:泛讀、精讀和常規閱讀
    說到閱讀,有很多技巧。這裡我們主要談三種閱讀方式:粗讀、精讀和常規閱讀。粗略閱讀是指粗略的閱讀。哪些書適合廣泛閱讀?一些增加知識和常識的書,比如《十萬個為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是增加相關知識,你可以選擇粗略閱讀。你也可以仔細閱讀好的內容。
  • 泛讀比精讀更有助於理解?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學生年代,老師總是教導:閱讀要字斟句酌才能深入理解。但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中,我發現很多時候泛讀比精讀更有助於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1.思路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我們的大腦更喜歡完整和連續的東西。
  • 培養學生「深閱讀」習慣 南開中學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
    重慶南開中學相關負責人解釋,現在學生的閱讀往往是碎片化的,難以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而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需要積澱,「整本書閱讀」便是有效途徑。  「高一年級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從閱讀《鄉土中國》開始。我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來,是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的滋養,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就在這裡
    ,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祁智:讀書,首先要自己讀,自己領悟,再看閱讀指導。不要輕易得出結論,感悟會隨年齡、閱歷而變化和深化。精讀、泛讀、快讀、滿讀、關聯閱讀、比照閱讀、延伸閱讀,這些方法都可以藉助。讀書能給孩子寫作文提供範文,能提高孩子的閱讀品位,但不是說讀得多就寫得好。這裡面有誤區,為什麼孩子讀了不少書,作文寫不好?因為讀書和作文,是兩個體系。
  • 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別急,做好鋪墊很重要!
    泛讀,泛泛地讀,廣泛地讀,也就是廣泛地通讀。精讀就是仔細地讀,通過精讀了解書籍的內容和思想,更高層次的表現就是通過精讀一本書還激發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在精讀的過程中,應該在對書籍有了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鎖定重點,反反覆覆,琢琢磨磨,甚至咬文嚼字。書籍的第一遍閱讀絕大多數不是精讀的狀態,從第二遍閱讀開始才有可能找重點,細品味。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精讀。一篇小文章或一本書都可以有泛讀與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