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磊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中科院上海分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一批重大合作項目、高層次科研團隊、最新創新成果,先後在素有「小上海」之稱的江蘇省無錫市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基地成功落地。
6月18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主辦的2020無錫(上海)科技合作洽談會上,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亞光說,「這些體量大、帶大性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與成果,將成為推動無錫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帶領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
「大上海」始終是無錫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
「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城市』,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無錫市人民政府市長杜小剛說,無錫與上海一地之隔、水陸相通、文化相近、產業相容,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礎和優勢。全方位對接上海、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始終是無錫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
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的一大批「星期天工程師」,就幫助無錫鄉鎮和企業建工廠、搞技改、上新品,使無錫成為中國鄉鎮工業重要的發源地和我國紡織服裝、通訊電子等產業重要的出口基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蘇南模式」。有的企業成為「單打冠軍」,有的進入中國500強。
近年來,無錫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及《無錫市科技創新券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積極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券探索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融入長三角創新一體化發展。
如今,無錫在462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集聚了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更擁有省部級科研院所20家。到去年底,無錫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8%,連續7年位居全省設區市第一。「十三五」以來,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4項。
「無錫作為我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之一,正加快打造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16個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是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外溢的理想承接之地。」杜小剛說,尤其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密集施工、全速推進的新階段,無錫與上海對接合作的空間得到了極大拓展。
全面開啟新一輪錫滬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
在無錫市委政府領導眼裡,上海是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因此,無論是「上海研發、無錫製造」還是「兩地協同、攜手創新」,雙方合作都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今年,無錫全面開啟錫滬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
在無錫科技局局長孫海東看來,通過幾年努力,無錫已走出發展的「瓶頸期」,初步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位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體系,無錫產業呈現「體格」變壯、「體型」』變優、「體質」變好、「體能」變強的良好態勢。
記者了解到,無錫物聯網產業經過10年發展,集聚物聯網相關企業超2000家,牽頭或參與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12項、國家標準49項。連續舉辦四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傾力打造鴻山、雪浪、慧海灣等3個物聯網特色小鎮,成為國家物聯網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
無錫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南方微電子工業基地和國家科技部批准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經過40年發展,已形成從材料、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完整產業鏈,2019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產值117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
無錫在生物醫藥產業上,布局建設馬山生命科技園、新吳區生命科技園、惠山生命園和江陰生物醫藥產業園等4大專業化園區,擁有阿斯利康、輝瑞製藥、華瑞製藥、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祥生醫療等一批龍頭企業。去年,實現產值突破800億元。
此次無錫(上海)科技合作洽談會上,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無錫市科學技術局籤署了《關於共建共享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戰略合作協議》,將促進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支撐區域產業技術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緊扣打造長三角技術創新先導區的目標定位,圍繞儀器共享、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科技金融、創新孵化及科技諮詢等領域,協調建設和運行無錫市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孫海東說,截至目前,已整合相關科學儀器3200臺(套)、儀器原值達20億元。(攝影:餘磊)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