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逝世170年保留下的動物漫畫作品

2020-12-03 a時尚奶奶

《櫻與鷹》,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動物是繪畫中長盛不衰的題材,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年,也曾留下了大量相關作品,表現手法根據描繪對象的性格多樣變化,有治癒人心的可愛、精密的寫實、還有出人意表的獨特風格等。

《富嶽三十六景》之「駿州大野新田」,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三體畫譜》,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本展介紹葛飾北齋和他的弟子們筆下的各種動物,包括玩具和道具中的動物元素、物語傳記中順帶涉及的動物、虛構的動物等。

《富嶽百景》二編,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北齋漫畫》三編,江戶時代,葛飾北齋

《略畫早指南》,江戶時代,葛飾北齋

《南瓜花群蟲圖》,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北齋漫畫》草筆之部,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相關焦點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在日本江戶時代時期的繪畫
  • 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原標題:葛飾北齋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影響了後來的整個歐洲畫壇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葛飾北齋: 日本浮世繪的「巨浪」
    >若提起日本江戶時代的繪畫,"浮世繪"幾乎是它的代名詞,而在這段風雲迭起的時期裡,日本浮世繪三大家之一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則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名字。1760年9月生於江戶(現東京)的他,1849年4月卒於淺草。他自號「畫狂人」,一生留下了超過3萬件的作品,甚至連梵·高、德彪西等印象派藝術家、音樂家都在他的繪畫面前,找到了前所未有的靈感。
  • 葛飾北齋逝世170年,重走通往富士之路
    2019年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年。
  • 葛飾北齋逝世170年:看貫穿他一生的「通向富士山之路」
    2019年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年,日本東京太田紀念美術館正在舉行的「北齋:通向富士山之路」紀念畫展,以富士畫為線索,展現北齋如何描繪貫穿一生的「富士山」這一題材。澎湃新聞獲悉,展覽分為前期(4月4日-4月29日)與後期(5月3日-5月26日),總計超過200件展品,前後展品將有所更換。
  • 日本浮世繪狂魔葛飾北齋,梵谷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日本浮世繪狂魔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梵谷、莫奈的老師,居然是日本人?浮世繪的藝術魅力在何處?
    浮世繪三傑都有誰?除了著名的「巨浪」《神奈川沖浪裏》,風靡全球的浮世繪你知道多少?以下20幅經典浮世繪作品不可不看。浮世繪,不僅僅這一幅「巨浪」,還有很多有魅力的元素,它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那麼,浮世繪」是怎樣誕生的?為何能對歐洲先驅藝術家們產生深遠影響,讓梵谷、莫奈都臨摹過日本浮世繪。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兩個展覽讓觀眾可以通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及其作品,直觀地了解17世紀至19世紀日本浮世繪的風格門類與發展歷史,進而領略浮世繪風靡一時的魅力。毫不誇張地說,四五月暮春的大阪藝術,應該屬於浮世繪。其中,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作品無疑是本場的亮點。「浮世繪三傑」葛飾北齋(共11張,主要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3件人物畫)、歌川廣重(共19張,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和名所江戶百景系列)、喜多川歌麿(共2張)版畫作品全部成交,且溢價頗高。
  •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與富嶽三十六景
    這一時期江戶地區的人家,包括大量的商賈、武士及其家族,都熱切地投入到世俗的城市生活之中,沉浸於單純的官能滿足與各種喧囂的娛樂,其中不乏文學、音樂和其他藝術的愛好者。這一複雜而反主流的亞文化孕育了廣為人知的「浮世繪」。存在於「浮世繪」一詞背後的,是人生與物質世界都轉瞬即逝的思想。這類繪畫,尤其是版畫,絕大部分都來自娛樂場所,如吉源青樓和大眾戲院。
  • 日本畫魂,浮世繪的大師-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畫對後世畫壇影響巨大。德加,梵谷等西方繪畫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畫作。他是葛飾派的創始人。這幅作品是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把大海浪花的氣勢磅礴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追求形式的美感,他所畫的浪花繪畫中都有一座小富士山,葛飾北齋對富士山的情感可見一斑。葛飾北齋的畫吸收了中國畫的優點,山石和樹木的形態與中國畫有相似之處。河流線條流暢,使人心曠神怡。葛飾北齋的畫不僅大氣磅礴,同時也表現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
  • 尋常北齋——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其人其事(下)
    本文接著講述這之後的故事,看看這位畫家如何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挑戰,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情,不斷嘗試新的風格和題材,直至與這個世界告別,留下身後名。特別提示:喜歡本文嗎?作者賣萌打滾求捧場--請拖到文末,打賞作者~!1799年,蔦屋耕書堂為葛飾北齋出版狂歌畫集《東遊》,畫作一經面世即獲好評,成為北齋奠定其藝匠身份的重要作品。
  • 傑出的日本浮世繪大師:喜多川歌磨、歌川廣重、葛飾北齋
    浮世繪 美人繪浮世繪,又稱江戶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風俗版畫。它通過手繪、木刻等表現手段,以市井百態與社會萬象為主題,多描繪日常生活、各類人物和風景名勝,尤其善於表現以歌伎為代表的女性之美,富有濃烈的市民階層趣味,被喻為「江戶時代大百科全書」。
  • 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原版浮世繪在滬亮相,被譽為江戶時代「百科...
    「浮世物語——日本浮世繪巨匠原版版畫展」將於9月8日至17日亮相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展出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東洲齋寫樂、歌川國貞等浮世繪巨匠的48件原版版畫。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東洲齋寫樂原版版畫在國內的首次亮相。
  • 品讀|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美女
    中國美術館在疫情之後最重要的典藏活化大展《異域同繪》雖然僅用一百餘件作品介紹了清代木版年畫到日本浮世繪藝術流變的淵源,但已將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繪六位大家作品悉數出展,作為觀眾真是一種美好的文化享受,一直有三個重要的女性主題,它們分別是平安時代描繪貴族女人的繪卷,德川時代初期描繪京都平民女人的風俗畫,再有就是描繪江戶遊女和商人女子的浮世繪,其中江戶時代從1603年到1868年曆時265年,浮世繪、歌舞伎、相撲皆是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日本重要文化遺產,並稱江戶三絕,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可以有多美?它在19世紀風靡歐洲,讓莫奈、梵谷和眾多印象派大師為之傾倒,競相效仿。其中,梵谷可能是受浮世繪影響很深的人。他不僅臨摹過不下30幅浮世繪作品,並且以歌川廣重、溪齋英泉等日本畫家的浮世繪作品為參考,繪製出了東西方藝術相遇的經典之作。
  • 日本浮世繪 |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浮世繪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些,它是日本的一種民間版畫藝術,它出現下日本江戶時代,大概是在1603年到1867年之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那「浮世」是什麼意思呢?所以浮世繪大部分描繪的都是明天日常的生活狀態,一種生活情趣。浮世繪一般用的是版畫的形式,就是木版畫,也出現過手繪的形式,但是比較少。浮世繪剛出現的時候比較單一,只有美人繪和役者繪兩種,美人繪大家都知道就是美女,役者繪指的是戲曲人物,一種戲曲人物畫,後來才出現了風景、花鳥等題材。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最著名的畫:《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1831年,71歲的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畫出了《神奈川沖浪裏》,這幅畫也成為史上最著名的日本畫之一。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 神奈川沖浪裏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夏日炎炎,海浪衝擊下的神奈川,清涼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