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世界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9日晚在德國法蘭克福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今年是法蘭克福書展「70大壽」,共吸引102個國家的7300多家參展商,以及1萬名全球記者,將舉辦各類活動4000餘場。「2018年書展是一個轉折點。」德國書商協會會長裡特米勒這樣形容本屆書展。最大的變化是,書展的政治味道越來越濃。
多年來政治味最濃厚的一次
在疑歐派勢力日益高漲的氛圍下,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也罕見出現在書展,為歐盟文化宣傳。她在開幕式上致辭稱,「多樣性是歐洲文化的真正力量。」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法蘭克福館與比利時著名作家史蒂芬·赫特曼斯等知名人士,一起就「開放:在動蕩不安的時代如何保護自由」展開主題座談。
本屆書展還與聯合國等機構一道慶祝《世界人權宣言》籤署70周年。德國電視一臺、二臺、《明鏡》周刊等共同組織聯署活動,邀請致力於維護人權的書商和個人參加慶祝活動。曾在土耳其被拘留的德國《世界報》記者德尼茨·於切爾等人出席討論會。
「是時候讓男人閱讀女性的作品了!」奈及利亞最著名的女作家奇馬曼達·南戈齊·阿迪奇在書展中發出強有力的聲音。她認為,男性傾聽女性故事,是婦女提高社會地位的象徵。與此同時,美國知名女作家梅格·沃利策爾和黑人作家保羅·比第也將參加談論川普時代的女性主義和種族的話題,總結「#MeToo」運動一年來的狀況。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兼總裁尤根·布斯指出,「對於今天我們社會面臨的各種緊迫問題,法蘭克福書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公共討論平臺。」書展也引來德國極右翼出版商。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也有多名議員出席書展。德國電視一臺評論說,「法蘭克福書展正從書籍版權交易演變為綜合性活動」。
主賓國更像「旅遊推銷」
從1976年開始,法蘭克福書展設立主賓國。今年書展的主賓國喬治亞帶來了該國出版的數百種喬治亞書籍,包括該國著名作家阿卡·膜西拉德茨的《卡拉巴赫之旅》等。喬治亞展館的活動更像旅遊營銷。館內每天晚上安排派對活動,在流行DJ演繹的音樂聲中,賓客們可以暢飲喬治亞的葡萄酒和食品,同時送上該國的書籍。喬治亞展館的主管達妮莉婭對記者表示,他們希望借這一難得機會展現國家文化。
本屆書展上也出現不少中國作家身影。書展開幕當晚,主辦方為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舉辦「麥家之夜」,重磅發布其長篇小說《風聲》的國際版權,吸引了來自歐美20多個國家、近百位出版人。這是法蘭克福書展首次為中國作家舉辦個人主題活動。經過激烈角逐,《風聲》英譯本發行權被有著「英國最佳獨立出版社」之稱的英國「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出版社拿下,該出版社曾成功推出《三體》英文版。除英文版權,《風聲》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芬蘭語版權在活動現場已確定籤約。法蘭克福媒體認為,該小說是「了解中國人民族性格的窗口」。《風聲》的英文譯者米歐敏表示,麥家小說中很多都是被深深傷害過且有缺陷的個體,但他們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獲得了讓人驚嘆的東西。法蘭克福書展還將邀請麥家登上書展的「世界思想論壇」。
曾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也將出席本屆書展。2016年,《三體》(第一部)德文版出版,並獲得科幻作品大獎Kurd Lasswitz Preis的最佳翻譯小說獎。一位書評家曾在德國電視一臺的節目中霸氣推薦:聽我的沒錯,讀《三體》吧!《法蘭克福匯報》稱它「引領了當代幻想文學的發展方向」。《斯圖加特報》稱《三體》呈現出的宏大視角將現代科學與中國歷史、人類的面臨的深淵與純粹的烏託邦結合起來。本屆書展,劉慈欣將帶著《三體·黑暗森林》德文版與讀者見面。劉慈欣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由《三體》《三體·黑暗森林》《三體·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一些德國書迷已經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表示,要來書展親自與劉慈欣交流。
央視主持人董卿攜《朗讀者》現身法蘭克福,出席該書多語種版權籤約儀式。作為《朗讀者》節目創始人、同名圖書主編,董卿表示,《朗讀者》的海外版本在圖書第一輯94篇朗讀文本中精選了14位中國現當代作家的經典篇章。老舍、賈平凹、麥家、阿來……這些文字能讓世界讀者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國人的思想和情感。
從《三體》《射鵰英雄傳》,到《解密》《風聲》,中國的大IP類型小說紛紛進入英國出版社的視野,透露出英國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近年來,尤其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中國文學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獲得的關注度不斷升高。法蘭克福大學文化學者託斯滕·羅格爾認為,這是中國崛起的符號,中國書籍也成為中國軟實力的象徵。
「讓圖書重新回到人們手中」
書展方特別強調,今年參展商比上年增長近3%。不過,德國《每日鏡報》稱,書展籠罩著陰影。圖書業正處於危機之中。德國書商協會公布的報告顯示,德國買書人數2012年至2016年減少600多萬。去年,10歲以上的德國人中,只有44%到實體書店買過書,這一比例比4年前減少18%。該報稱,流媒體Netflix的系列連續劇,通常比小說更吸引民眾。而社交媒體也佔據了人們的注意力和閱讀時間。 德國書商協會會長裡特米勒在書展上表示,「社交媒體和各種娛樂活動讓人們閱讀圖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出版商和書商正努力『讓圖書重新回到人們手中』。」圖書行業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創意產業。就收入而言,甚至超過了電影、音樂和遊戲行業的總和。全球出版產業年度營業總值約1200億美元。
在採訪中,《環球時報》記者也感受到出版界和閱讀的新趨勢。幾乎所有出版商在展會上都推出各種增值產品。比如一本書籍,已經不是僅僅出版紙質書,還需專門的推介網頁、App端書籍、各種衍生產品等,需要複合出版。尤其是App書籍,不僅有圖片、視頻,還有各種背景知識的連結,讀者還可以記錄感想和評論,與其他讀者互動交流。
法蘭克福書展今年還發起「慢閱讀」運動。所謂慢閱讀,是指用足夠的時間沉潛在一本書中,「慢慢欣賞」書中精彩內容。在德國,很多作家都參與「慢閱讀」運動。他們認為,僅僅要求讀者「慢閱讀」不現實,作家必須多舉行朗讀會,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德國書店、圖書館等也開闢各種場所,讓讀者安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