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洛倮姆:西南絲綢之路漢武開疆通達盛世的轉折之城

2020-12-14 珠穆朗瑪網

前沿時報記者 李才武

貴州赫章是時代楷模文朝榮的故鄉,以「苦甲天下」而聞名於世。1985年5月29日,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因一次探索之旅,闖進了赫章縣海雀村。而這一闖,為海雀、為赫章、為畢節帶來了改革、發展與希望。「當時,海雀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死氣沉沉。」劉子富回憶說。「我在村裡連續走訪了2個組11戶人家,家家戶戶缺糧斷炊。揭開飯甑一看,一塊塊木板已經開裂發黴了!」他走進苗族大娘安美珍家裡,老人的模樣十分怕人:「三根筋挑著一個腦袋,似乎風大點就會把她會吹倒。」她家4口人,丈夫、兩個兒子和她,窮得只有3個碗,全家終年不見油腥,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已經斷糧5天……1988年,由海雀村而來,中國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成立。幾十年來,在各級各部門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赫章縣發揮畢節試驗區精神,克難攻堅,戰貧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成功打造世界唯一的雲上花海以來,正在大力發展以歷史文化興縣的赫章,愈加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1988年以來,作為畢節試驗區發祥地,赫章縣構築了以文朝榮精神為代表的赫章精神。目前,赫章正在舉全縣之力,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向」擺脫貧困的最後一公裡衝刺」。如何在構建了精神高地之後,再構建文化智慧的高地?任誰也想不到,在我國歷史上,赫章作為彝語記載的「柯洛倮姆」,西南地區的中央大城,曾是深重影響到西漢王朝開闢南方古絲綢之路,漢武盛世宏篇謀定之後決定夜郎命運的轉折之城,在西南絲綢之路上西漢王朝特意開置的經濟特區。「柯洛倮姆」富甲天下。漢唐盛世後隨著絲路沒落。昔日富甲天下的「柯洛倮姆」也沒落了,夜郎故裡赫章也成為中國南方「苦甲天下」的地方。

歷史煙雲變幻。夜郎故裡從昔日「富甲天下」到畢節試驗區成立之前「苦甲天下」。在發生巨大變化的基礎上,新時代的赫章也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當前,國家正在實施「一帶一路」偉大戰略,赫章縣應如何融入民族復興的新絲路戰略,重振夜郎故裡雄風?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贏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中國經歷春秋戰國時期,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專制國家。經過長期的戰爭,國力很是薄弱。秦王贏政稱帝後,秦始皇發動戰爭,擴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但由於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大興土木,修築阿房宮和驪山陵墓,以及長城,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破壞了正常的農業生產。繁重的賦稅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酷的刑法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秦朝統一後,秦始皇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匈奴,是威脅秦的最強力對手。

可樂彝族苗族鄉老百姓家攝到的秦磚。劉廣軍攝

秦暴政。漢滅秦後,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到了漢武帝時,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中央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想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控制著西域的大部分地區的匈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沒有達到,但增進了對西域的大部分地區的了解,探明了路線。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到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匈奴各國擺脫了匈奴的統治,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增進漢王朝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這次出使西域受到了各國的歡迎,中原的絲綢、瓷器等物品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傳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馬、香料及水果等特產傳到了中原,西域各國紛紛譴使來漢,開始了廣泛交流。漢武帝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在可樂彝族苗族鄉,秦磚,是一道歷史遺留得風景。劉廣軍攝

應該看到的是,漢高祖時百廢待興,經濟上無明顯起色,駕崩後惠帝即位,但是呂后專權,惠帝實際是傀儡,等文帝即位後崇尚節儉,開始休養生息,之後是景帝,即所謂的「文景之治」。漢武帝時開始大規模的和匈奴開戰,文景之治幾十年積攢的財富在漢武帝朝全都打光,所以到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對於西漢王朝來說,和西域做生意,是天大的事。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但之前後,漢武政權一直想做的事,是要改變北有匈奴虎視眈眈,南有南越伺機而動這個局面。

秦磚。劉廣軍攝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派使者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的招待宴席上,唐蒙吃到了一種名為「枸醬」的小吃,頗為好奇。唐蒙對於蜀地的物產能夠跨越重重山水運到南越之地感到不解,便特地向南越王詢問貨物運輸的路線,南越王告訴唐蒙:「道西北戕牁(今北盤江),戕牁廣數裡,出番禺城下」。唐蒙回到長安以後就急忙向漢武帝報告了他的「新發現」,同時建議漢武帝發兵攻打南越,唐蒙設計的行軍路線就是由巴蜀進入戕牁江畔的夜郎地區,然後沿戕牁江南下,打南越一個措手不及。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拜唐蒙為中郎將,出使夜郎。唐蒙智取夜郎,在夜郎設置郡縣,唐蒙親自鎮守柯洛倮姆。後漢武帝借夜郎之兵,徵服南越(囊括今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越南北部在內。)這樣,從長安(今西安)開始,經川蜀地之成都、重慶,到今貴州境橫江河谷地帶的可樂,再沿昆明到大理。西漢王朝開闢出了早於北方絲綢之路200多年的西南絲綢之路。而沿彝族古文獻所指勒姑倮姆(成都)、儲奇倮姆(重慶)、柯洛倮姆(今貴州省赫章縣可樂彝族苗族鄉)勒波倮姆(昆明),這幾大倮姆中,柯洛倮姆被稱作中央大城,是當時幾大倮姆中最大的倮姆(彝語所稱大城市)。

赫章可樂考古出土文物。摘自網絡

公元前135年,夜郎君長多同接受封侯,稱「夜郎侯」。積極配合西漢中央政府修建國道(五尺道)——蜀身毒道,使夜郎成為中國西南大通道。多同接受封侯後,夜郎故地與西漢政權完全融合,經歷一個較長時期,公元前111年,多同應詔赴長安,接受封王,稱「夜郎王」。公元前111年,西漢完全平定夜郎後,發兵徵服南越。西漢武帝年間,以夜郎王多同為代表的各部族首領,在「大一統」精神的感召下,順應歷史潮流,向化從風,歸服中央王朝;嗣後,多同又應詔親赴長安,接受漢武帝敕封、授印,使夜郎這塊蠻荒、僻遠之地,走上了與主流文化會合的道路,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裡,發展了夜郎文化。西漢王朝開闢西南絲綢之路,唐蒙的智慧、多同的明智,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執政時期,漢武帝兵不血刃收服夜郎,一棋定乾坤,夜郎「柯洛倮姆」成為轉折之城我國歷史上出現了最早的西南絲綢之路。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看到了對外貿易的前景。漢武帝在北有匈奴虎視眈眈,南有南越伺機而動,且多年爭戰國力大耗這樣一個國情下,採用先打匈奴,後擊南越的戰略,出奇不意智取夜郎,立穩腳跟後,兵出夜郎,徵服南越,從而既達到開疆拓土,廣開貿易源流的目的,使西漢武時期,達到漢武盛世的景況。可以這樣說,漢武帝在夜郎問題的處理上,是深謀遠慮的,漢武帝採用了攻心為上的策略,給夜郎候多同以厚待,設置柯洛倮姆,其時的漢陽縣,可以看作是當時西漢王朝在夜郎設置的經濟特區。這是我國歷史上運用文化智慧的一個經典之作。

相關焦點

  • 夜郎之大:「漢源七尺界、黔根九重淵」
    所幸國家可樂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建設,赫章可樂這個歷史上的「柯洛倮姆」在西南古絲綢之路上所起到的「轉折之城」的重大價值被找到後,終於使赫章人看到發展夜郎旅遊的曙光——原來,赫章可樂竟然是西漢時期「富甲天下」的夜郎老大!王志綱「小看」赫章 柯洛倮姆「暈死」據報導,2015年,王志綱在實地考察和聽取情況介紹後指出,赫章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具有發展旅遊產業的後發優勢。
  • 《中華和諧盛世圖》輝映絲綢之路(2)
    《盛世毫情——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薈聚錢紹武、姚志華、李寶林、沈學仁、唐勇力、李乃宙等數十位當代書畫名家的精品力作,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整體具有極高的藝術格調和學術水準。
  • 「絲綢之路」你知道幾條?
    」的所在地「草原絲綢之路」所經之處多是無邊的草原這是一條天然的通道與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相比它分布的領域更為廣闊其中一支重要的媒介就是沿阿爾泰山脈生活和活動的斯基泰人西南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長約3000公裡
  • 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的春秋,西南竟藏匿一席盛世樂府
    毗有肚臍的含義,穿過新都的毗河恰如大地上的血脈,吐納著古蜀往復的萬象更新,沒有新都的聚和邑,哪有成都的城與郭!新都為成都開啟的不僅是形態,而且唱和出禮樂文明。被孔子感嘆「禮崩樂壞」的春秋,在西南一隅的新都竟然藏匿著一席盛世樂府。
  • 《絲綢之路新史》:音樂之城、西域佛國,絲路上的明珠——龜茲
    名者,實之賓也,先有其實後有其名。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國》,把中國與中亞、印度以絲綢為交易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耳目一新的概念很快得到學術界的響應與認可。
  • 重慶記憶:黃葛古道,古西南「絲綢之路」的歲月之路
    如此,山的味城的味,才能充分體會。黃葛古道,是全重慶保存最為完整的驛站古道,距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始於唐朝,興於宋元,盛於明清,屬巴渝十二景之一。幽幽南山上,黃葛古道來。青青石板路,商賈馬蹄響。綠綠樹蔭間,清風拂面爽。濃濃老街味,散發古色香。
  • 葛劍雄 | 絲綢之路與西南歷史交通地理
    二、西南歷史交通的獨特性在古代交通有關的史料和研究中,除絲綢之路外,有關西南古代對外交通的很少,但通過對這些史料的分析,恰恰能證明西南的情況與絲綢之路完全不同,是當地人主動的。如《史記·大宛列傳》載:「(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
  • 重慶定位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
    將重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向西南打通與雲南的聯繫,使長江經濟帶與中印孟緬經濟走廊連接起來,可為這一通道提供源源不斷的貨物需求,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持,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重慶具備啥優勢區位優勢 鐵路口岸 航運中心 產業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黃奇帆介紹,重慶代表團提出的全團建議,是基於重慶的四大優勢。
  • 西南絲綢之路首見於唐代,學術界對於這在唐以後的存在並無爭議
    西南絲綢之路(即蜀身毒道、滇緬道)具體路線首見於唐代,學術界對於這條國際通道在唐以後的存在並無爭議。早期西南絲綢之路是指漢代的蜀身毒道,對此道的存在與否,贊成和否定的意見歷來一直並存,兩派都各說各的,成為平行線,沒有交集。
  • 「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華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綜述
    一 南方絲綢之路文獻整理與研究孫少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司馬相如〈天子遊獵賦〉的文本抒寫與南方絲綢之路之關係》認為,《天子遊獵賦》中記載的珍奇異物,既有可能來自傳統的「絲綢之路」,也有可能來自南方絲綢之路。
  • 千裡江山,錦繡西南|西南東原共創三城四季之禮致獻城市
    千裡江山,自然饋贈,一衣帶水的西南三城,孕育多元的城市風貌,迥異的四季美食,綻放相同的熱愛歡欣。七月,西南東原探尋城市的風味,攜手業主、青年藝術家執筆共創年度城市禮物——《錦繡西南 三城四季》,用大自然饋贈的淳樸風味,致獻萬千城市建設者。
  • 黑井古鎮守護西南絲綢之路
    西南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以及古道上那聲聲陣陣的馬幫駝鈴聲,把黑井出產的鹽與外面廣袤的世界緊緊相連。古鎮上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鹽井、鹽坊及畫棟雕梁的深宅大院,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黑井昔日的輝煌。  兩街一江環繞的古鹽都  與麗江古城的小橋、流水不同,黑井古鎮多了幾分古之悠悠,情之綿綿。
  • 四川新聞 |《對話綠色先鋒》達州篇:通達之城的綠色蛻變
    繼續來關注由省生態環境廳和四川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大型訪談節目《對話綠色先鋒》,明天第四季就將收官,最後一集我們走進川東北明珠:達州,看看這座通達之城的綠色蛻變訪談中,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郭亨孝從「通達」、「達優」、「興達」三個方面,生動闡述了近年來這座老工業城市是如何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利用優勢資源,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蛻變之路。
  • 來自絲綢之路的寶花立獅 曾在大唐盛世流行
    這一期,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幾片稀有的織錦殘片上一睹那千餘年前的盛世榮光。和現在Burberry的方格、LV的經典LOGO和愛馬仕的橘色一樣,千餘年前的大唐,也有紅極一時的流行元素。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一件館藏品上就有一個這樣的圖案:繁花叢中站立著一隻小獅子。
  • 海上絲綢之路與十四至十八世紀 阿瑜陀耶城的國際化
    伴隨著15世紀前期鄭和下西洋以及後期葡萄牙的遠洋航海活動,越來越多的東西方商船匯聚於東南亞海域開展國際貿易活動,促成了此後幾個世紀阿瑜陀耶城等港口城市的繁榮。研究阿瑜陀耶城的興衰,對於我們了解中世紀後期和近代早期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阿瑜陀耶城由於其顯著的地理位置優勢,國際化特徵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城市居民的國際化。
  • 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議程
    許傑(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絲路研究的新視野:讀「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有感下午分論壇討論 第一分論壇四川與絲綢之路 任振宇(四川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天府之國商業貿易與絲綢之路 4.
  • 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印記
    廈門 借力金馬澎落地籤 據史書記載,明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為了抵禦倭寇侵擾,江夏侯周德興奉命在鷺嶼建造城堡,命名廈門城,取大陸如華夏,鷺嶼即門戶,堅守門戶保大廈之意。同時,在鷺嶼東面的浯洲嶼築城,命名金門城,取金湯永固,雄鎮海門的意思。從此就稱為廈門、金門兩島。
  • 貴州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轉折之城和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
    1、遵義市遵義古稱播州,位於貴州省的北部,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1935年在此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赤水丹霞遵義是中國名酒茅臺酒的故鄉,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
  • 城事|西安:眾關之中,盛世漢唐
    從今天開始,「城事」專欄將以我國西安、北京、洛陽等古都,以及曲阜、邯鄲、銀川等歷史文化名城為載體,回顧它們在我國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每座古城的獨特文化魅力,也從中揭秘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動力源泉。說起西安,你可能會想到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被視為古都西安象徵的大雁塔,還有著名的華清池、碑林、乾陵,等等。
  • 一文了解絲綢之路沿線中國境內古都建都情況
    【導讀:本文摘自《絲綢之路上的中國古都城文化》,該文主要講述絲綢之路沿線中國境內的中國古都分布情況、沿線主要古都的建都情況,以及沿線這些古都具有的文化意義。此文為2020年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店之夜的主題講演活動之一。對於希望了解中國古代建都情況的讀者,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