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文化課堂」玉門關上話唐詩

2020-10-03 紹興抽屜

  作者:霍志軍(天水師範學院教授、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

  玉門關既是絲路重要關隘,也是唐代邊塞詩的重要題材和各種文化傳播的集散地。唐代有關玉門關題材的詩歌達百餘首,這些詩作具有獨特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玉門關題材詩歌豐富了唐詩表現天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地理空間。玉門關在地理位置上勾連中原與西域,既是著名的軍事要塞,也是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和多民族文化的交匯點,見證著唐與西域乃至域外諸國交往的多樣化形態。唐代玉門關題材詩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表現戰爭的詩歌;二是描寫唐與西域民族交流融合的詩歌;三是表現西北邊塞風光的詩歌;四是反映邊患給社會民生帶來深廣影響的詩歌。上述四方面都是唐前中國詩學涉之不深或未涉及的內容。如描寫西北大漠風光的詩歌,唐代以前雖有樂府詩涉及,但多為虛寫。有唐一代,巍巍雄關確保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許多詩人以探險家的心態遠赴塞外,大西北遼闊蒼涼的山川、乾旱嚴寒的氣候,讓來自中原的詩人獲得一種「陌生化」的驚奇體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以一種還原現場的方式再現了玉門關的地貌特徵。雪山、天山、青海、陰山、狼居胥山等西域山川,樓蘭、吐谷渾、匈奴、吐蕃、西戎等西域國度,胡雁、葡萄、汗血馬、琵琶、羌笛、氍毹、酡酥等西域物產,大量出現在玉門關題材詩歌中。它們生動展現了玉門雄關的遼闊之景和西域的豐富物產、獨特民俗,可視為民族志和民族文學的文本,無疑豐富了唐詩的表現內容,將中國文學地圖向西北邊疆拓展。

  玉門關題材詩歌有力地提升了唐詩的剛健氣度。首先,唐詩的剛健氣度得益於巍峨雄關的激蕩。唐王朝國力強大,玉門雄關是中原王朝開疆拓土與對外開放的堅強後盾,也滋養著盛唐詩人剛健向上、彪悍勇武的精神力量:「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他們遠赴玉關,效命沙場,不僅極大地改變了自己的詩歌風貌,更使唐詩在對大漠雄關的歌唱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同時,玉門關、陽關、鐵門關等雄關峙立,構築起以長城為核心的邊防體系,保障著絲路暢通,大量域外文明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原。粗獷胡風的浸潤,成為唐詩剛健氣質形成的另一重要動因。「玉關西路出臨洮,風卷邊沙入馬毛。寺寺院中無竹樹,家家壁上有弓刀。」(朱慶餘《自蕭關望臨洮》)玉門關裹挾著大西北的彪悍、蒼涼、尚武的胡化氣息,在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相互激蕩中有力地提升了唐詩的剛健氣度。其次,唐詩的批判精神離不開邊疆戰事的砥礪。千古玉門關既催發了唐詩的英雄主義激情,又使唐詩在譴責窮兵黷武、抒發久戍邊關的幽怨中注目著人間滄桑。「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點出了全詩批判的矛頭所指。在中晚唐詩人的玉門關題材詩歌中批判更為集中痛切:「良人徵絕域,一去不言還。百戰攻胡虜,三冬阻玉關。」(趙嘏《昔昔鹽》)此類振聾發聵的詩句,在直陳民族爭戰引發巨大瘡痍的同時,也較好發揚了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

  玉門關將民族自信刻入中國文學的書寫之中。作為護衛中原王朝的戰略屏障,玉門關扼西域之咽喉,張漢家之臂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之所在。初盛唐時期,戰無不勝的雄關精神支撐起唐代朝野極大的民族自信:「都護徵兵日,將軍破虜時。揚鞭玉關道,回首望旌旗。」(李華《奉使朔方贈郭都護》)唐人的民族自信躍然紙上。「漢家未得燕支山,徵戍年年沙朔間。塞下長驅汗血馬,雲中恆閉玉門關。」(李昂《從軍行》)敘寫躍馬祁連的豪情壯志,民族自信氣度撲面而來。大曆以後,唐詩氣骨頓衰。「大曆之詩,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漸入晚唐矣。」(《滄浪詩話·詩評》)客觀地指出了當時作品仍然具有民族自信心的實際情況。之所以有此,玉門關及其勇敢尚武品格乃是其力量之源。試看戴叔倫《塞上曲》其二:「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戎昱《塞下曲》:「漢將歸來虜塞空,旌旗初下玉關東。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均明顯地體現出一種橫戈馬上、徵戰玉關的自信氣度。即使在晚唐日暮途窮的國運中,唐彥謙「百戰沙場汗流血,夢魂猶在玉門關」的歌唱,仍流淌著一腔激情銳氣。

  玉門關粗獷、荒涼、原始、壯美的邊塞之景,最適於表現唐代詩人豪放闊大、激情澎湃的人生理想。玉門關地處邊陲,地勢高峻、地形複雜、氣候惡劣,加之周圍茫茫黃沙、大漠戈壁、蜿蜒長城、亭障烽燧、西域胡風,構成了一幅幅遼闊、粗獷、荒涼、壯美的邊塞圖景,具有一種「巨大的、野蠻的、粗獷的氣魄」(狄德羅語),恰好與唐代詩人昂揚豪邁的人生理想相合拍。「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明月、天山、雲海、玉關,意象極為闊大壯觀,語言極富張力,給人以壯美遼闊之感。這些帶有原始性、異質性、不同文明交流融合而特有的雄健氣度,「就可能給中原文學輸進一些新鮮的、不同於原來文明的新因子」(楊義《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玉門關題材詩歌獨特的審美價值由此而獲得呈現。

  玉門關的文化傳播功能值得重視。中國古代交通史上,關隘具有「封鎖」與「疏通」的雙重功能。唐釋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云:「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古人由於從軍、出使、商貿等原因,常在關隘停留補充,玉門關遂成為各種文化的薈萃之地,其文化傳播功能不容小視。中原文化、生產技術、文學經典等通過玉門關而流傳至西域,今吐魯番文書中出土的大量漢文經典即是明證。外來文化、藝術等先經玉門關而後流行於中原,並在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互滲中生發出新的文化因子,改變了漢文學的發展方向。如西域佛教戲劇與中國古代戲劇的發展就是一例。

  玉門關題材詩歌孕育出一方山川形勝,並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淬鍊出民族精神。玉門關作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險關絕隘,歷代文人多登臨題詩、競相吟詠,遂孕育出一方山川形勝。玉門關因之名聞天下,成為永恆。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產物,玉門關早已成為歷史陳跡,但其所彰顯的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抗敵禦侮的堅強意志,卻代代相傳,綿延不息。「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楊昌浚《恭誦左公西行甘棠》)清末愛國志士的詩作,說明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淬鍊出的民族精神,早就在冥冥之中嵌入國人心靈深處,走向未來。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1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玉門關上話唐詩
    玉門關上話唐詩玉門關既是絲路重要關隘,也是唐代邊塞詩的重要題材和各種文化傳播的集散地。唐代有關玉門關題材的詩歌達百餘首,這些詩作具有獨特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玉門關題材詩歌豐富了唐詩表現天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地理空間。玉門關在地理位置上勾連中原與西域,既是著名的軍事要塞,也是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和多民族文化的交匯點,見證著唐與西域乃至域外諸國交往的多樣化形態。
  • 玉門關上話唐詩
    玉門關題材詩歌豐富了唐詩表現天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地理空間。玉門關在地理位置上勾連中原與西域,既是著名的軍事要塞,也是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和多民族文化的交匯點,見證著唐與西域乃至域外諸國交往的多樣化形態。
  • 玉門關上話唐詩
    玉門關既是絲路重要關隘,也是唐代邊塞詩的重要題材和各種文化傳播的集散地。唐代有關玉門關題材的詩歌達百餘首,這些詩作具有獨特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玉門關題材詩歌豐富了唐詩表現天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地理空間。
  • 春風不度玉門關,為什麼玉門關在唐詩裡出現頻率這麼高?
    我們都熟知的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玉門關是哪呢?它在今天的甘肅省敦煌市西北80公裡的戈壁灘上。今天的玉門關看上去可不怎麼起眼,只剩下一座小小的建築遺址,但在詩歌中,玉門關可不僅是一個現實中邊關哨卡的名字,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 薛天緯:絲綢之路訪唐詩·玉門關
    作為一個符號化了的意象,玉門關(或稱玉關)無數次地出現在詩人筆下,被反覆詠唱。唐詩寫玉門關,最著名的自然是盛唐詩人王之渙那首千古絕唱《涼州詞》:黃沙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然而他憑藉想像描寫玉門關景色,卻真切得如同親歷親見一樣。這首詩的首句,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以《唐才子傳》為代表的「黃沙遠上白雲間」,另一個是以《唐詩三百首》為代表的「黃河遠上白雲間」。因為《唐詩三百首》在後世影響獨大,「黃河」又是人們十分熟悉的語詞,所以,一般讀者往往把首句記誦為「黃河」。但黃河確實距離玉門關很遠,而「黃沙」正是玉門關的真實背景。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將徵夫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玉門關成為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3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
  •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為什麼會如此荒涼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名作《涼州詞》,傳唱千古,經久不衰,還被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收入。王之渙是與岑參、高適、王昌齡齊名的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一。
  • 甘肅玉門關景點簡介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米,西北各開一門。
  • 「CFM」新版本:春風不度玉門關,火麒麟新皮膚夢回盛唐!
    【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這款皮膚名為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光看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大氣的感覺,皮膚介紹也很有意思,直接用上了盛朝詩人王之渙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
    9月13日,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舉行在市民中心舉行,來自國內的七十餘名專家學者及嘉賓出席研討會。李琳娜、姚秀紅、李宗良等市上領導出席開幕式。
  • 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楊棋焜 周歡 柴源)近日,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玉門市舉辦。這是時隔三年後玉門市舉辦的又一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辦。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0多所大學和科學研究機構的學者和玉門社會各界共70餘人參加了此次文化盛會。
  • 「城市故事館」陽關和玉門關,當初為什麼要建在敦煌?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唐詩裡流傳千百年的詩句,像&34;,&34;等等。相信很多人,或許都是通過這樣的詩句,因而認識了敦煌的陽關和玉門關。關於它們的歷史,應該說已經很久遠了,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斷瓦殘垣,都是一些歷史遺蹟了。不過,陽關和玉門關的名氣,早早地就流傳來了,而且在當地已經被納入到了&34;。這一點相信沒有去過敦煌的人們,就很少知道了。
  • 玉門關在哪裡 玉門關在什麼地方
    對於「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肯定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對於這首詩中的「玉門關」是在哪裡,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就來看看玉門關在哪裡吧!玉門關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現存城牆高9.7米,上寬約3米,牆基最寬處5米。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漢張騫「鑿空」,出使西域以來,通過玉門關這座海關,中原的絲綢和茶葉等物品源源不斷地輸向西方各國。而西域諸國的葡萄瓜果等名優特產和宗教文化相繼傳入中原。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西北之旅走進敦煌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裡處的一個沙石崗上。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關玉門的話語
    當時,電影中的一個角色,紅軍政委朗誦了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絕句很好背,看了電影,找到一本舊的《唐詩三百首》幾分鐘就背熟了,感覺很美。尤其是「春風不度玉門關」。可是,這個玉門和玉門關有關係嗎?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玉門關究竟在什麼地方?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悲壯蒼涼的《涼州詞》傳誦了千年,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記住了玉門關這座古老的關塞。玉門關究竟身處何處?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1000多年前,絲綢之路最繁忙的年代,玉門關就靜靜矗立在關外。那時,玉門關是一個繁華的邊關,處於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
  • 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明天開幕
    為深入挖掘玉門、玉門關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打好玉門歷史文化品牌,促進文化旅遊創新融合發展,第二屆玉門•玉門關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將於明天在市民中心開幕。本屆研討會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辦,這是繼2017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後時隔三年舉辦的又一次玉門歷史文化學術研討盛會
  • 敦煌縣陽關之謎玉門關
    龍勒境內有兩座軍事 重鎮,一座是玉門關,另E便是陽關,從長安出發「由敦煌;出玉 門關,經伊吾、』鄢善、龜茲*中亞到小亞細亜半島,是為天山北路「 出陽關*蟲嬌羌、且末、於闔,越蔥嶺、波斯到小亞細亞半島,是為 天由南路。這便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七由於陽關、玉門關 分掘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所以它們在漢代均為都尉治所,設兵駐守。
  • 玉門關為何稱為「鬱悶關」?一首唐詩曾名揚四海,如今卻變了模樣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眾所周知,敦煌位於甘肅西北部,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諸多景點都非常火爆,鳴沙山月牙泉沙丘環繞,夕陽西下,唯美日落心生嚮往,莫高窟更是歷經千年,古文化氣息十足,擁有的石窟、壁畫讓喜歡古代文化的遊客們絡繹不絕,可以說,敦煌這幾年的崛起是有硬實力存在的。
  • 長城的12個關口-玉門關和陽關(三)
    嘉峪關往西,還有兩個著名的長城關口,玉門關和陽關,這是我們從唐詩中熟悉的兩個漢朝的關口。漢武帝大敗匈奴,在河西走廊上設置了河西四郡,敦煌是最西邊的那一郡。漢朝時長城修到了敦煌,在那裡設立了玉門關和陽關。其中,西域玉石進入中國的那個關口,叫做玉門關。玉門關南邊的那個關口,叫陽關。絲綢之路從東而來,到敦煌後分為兩路,一路經玉門關往北,一路出陽關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