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12-22 新福建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2月21日訊(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林偉犖)21日上午,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的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華教受聘擔任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據介紹,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後,將以繼續深化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研究為主線,以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為視角,整合各方創新資源,推進協同攻關,打造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考古發掘、文物展示、智庫服務」五位一體的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建成有特色、國際化、全國一流的文化遺產研究新高地,成為泉州文化遺產研究和戰略決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助力提升泉州城市形象和泉州文化遺產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

來源:新福建

相關焦點

  • 助力「申遺」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新網泉州12月21日電 (吳冠標)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建籤約暨揭牌儀式21日在泉州師範學院舉行。該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將以「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研究為主線,建成有特色、國際化、全國一流的文化遺產研究新高地。
  • 北大與泉州共建文化遺產研究平臺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21日,北京大學與泉州探索共建的兩大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分別在泉州師範學院和安溪正式成立,並進行共建籤約。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成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儀式。馬佔富 攝中新網太原7月30日電 (楊傑英)記者30日從山西省應縣縣委宣傳部獲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29日正式揭牌成立。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木塔建於遼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塔高67.31米。全塔無釘無鉚、精巧絕倫。木塔共使用鬥栱54種、480朵,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使用鬥拱之最,堪稱「鬥栱博物館」。
  • 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 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
    來源:泉州網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北大與泉州共建文化遺產研究平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同日成立共同推動文化遺產學研究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
  • 泉州這裡將建全國一流的文化遺產研究新高地
    閩南網12月21日訊(閩南網記者 曾小琴)今日,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建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泉州師範學院舉行。該研究院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華教授,擔任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 泉州師範學院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6月14日上午,泉州師範學院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中華閩南姓氏文化論壇在泉州師範學院圖書館舉行。  儀式上,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長蔡幹豪介紹,為深入研究閩南姓氏文化,傳承保護家族文化遺產,建成全球閩南族裔的尋根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泉州師範學院和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決定成立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並聯合眾多海內外姓氏研究組織共同倡議發起籌建「閩南族譜館」,廣泛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共同傳承與弘揚閩南傳統文化。
  • 華夏企業文化研究院在廣東潮州揭牌成立
    華夏雁翔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文化藝術委員會暨中國絲路文化促進中心華夏企業文化研究院在廣東潮州揭牌成立【牧野】9月20日,華夏企業文化研究院的揭牌成立儀式在位於廣東省潮州市的廣東統用廚衛設 備有限公司盛大舉行。
  • 漯河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海方 通訊員 衛永強以弘揚漯河本土文化為主旨的漯河文化研究院11月29日在漯河市揭牌。據介紹,這是我省首家由地方政府與高校聯手成立的地方文化研究機構。漯河位於中原之中,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例如,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雛形;東漢許慎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世界上首部漢字字典,等等。
  • 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津大學揭牌成立
    中新社天津9月15日電 (張道正 焦德芳)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15日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津大學揭牌成立。天津大學是中國國內較早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高校。早在上世紀40年代,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前身就為紫禁城建築留下寶貴測繪資料。
  • 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在泉州師院揭牌 有便全球閩南族裔尋根
    ­  6月14日上午,泉州師範學院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中華閩南姓氏文化論壇,在泉州師範學院圖書館舉行。­  據主辦方介紹,為深入研究閩南姓氏文化,傳承保護家族文化遺產,建成全球閩南族裔的尋根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泉州師範學院和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成立閩南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並聯合眾多海內外姓氏研究組織共同倡議發起籌建「閩南族譜館」,廣泛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共同傳承與弘揚閩南傳統文化。
  • 北京語言大學光明文學遺產研究院成立
    本報訊(記者陳香)近日,北京語言大學光明文學遺產研究院在北語揭牌成立,標誌著北京語言大學與光明日報社的戰略合作關係邁上更高水平,該舉也成為大學與媒體在基礎人文學科開展合作的創新舉措。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和光明日報副總編李春林為研究院揭牌,並受聘為研究院院長。
  •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明日開館
    ③  李堯寶刻紙真跡《春夏秋冬》、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明清泉州錫器……這些平常難得一見的民間寶貝,6月11日你可以一次看個夠。昨日,記者獲悉,6月11日中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當天,籌備歷時兩年之久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將正式揭牌開館,市民可免費參觀。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位於泉州市藝術館五樓,開館後初定每周將免費開放3天。在泉州非遺博物館裡,你可以欣賞到眾多珍寶級「非遺」展品。
  • 福建省閭山道教文化研究院在福州揭牌成立
    交流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東南網8月6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近日,閭山道•2018陳靖姑文化交流會暨福建省閭山道教文化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在福州召開本次會議以傳承和弘揚閭山道陳靖姑傳統信俗文化為載體,從人文環境、宗教文化、旅遊產業、傳統藝術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陳靖姑文化未來發展的走向,以及在國家倡導文化「中國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創出一套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新路子,讓古老的閩都文明繼續屹立經久不衰。
  • 薩滿文化研究院在吉林長春成立
    美好的9月是收穫的季節,在這樣的日子裡,吉林省民俗學會薩滿文化研究院正式在長春市綠園區嶽家大街混元宮落成,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藝術起到重要作用。薩滿文化因「薩滿」而得名,其涵義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薩滿文化產生於原始氏族社會,它最突出的特徵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 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
    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田進 攝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田進 攝中新網西安8月21日電 (記者 田進)21日,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在陝西文物科技大廈舉行成立儀式。經陝西省文物局黨組研究決定,成立陝西省黃河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心辦公室設在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該中心由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美術學院、西安工程大學5所高校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3家文博系統科研院所,在強強聯合、精誠合作的框架下共同組建而成,作為綜合性的黃河文化遺產研究組織是首家。
  • 「缽水齋山水畫研究院」揭牌成立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程良壽 記者 江躍中)近日,上海淵雷文化藝術基金會旗下的「缽水齋山水畫研究院」在上海朵雲軒揭牌成立。圖說:「缽水齋山水畫研究院」揭牌。主辦單位供圖儀式上,淵雷基金會名譽會長蘇春生教授向王漪先生頒發聘書,聘請其為缽水齋山水畫研究院首任院長。蘇春生感慨道,他從事山水畫創作與教學已經60年了,一直鍾情於它,從未改變。
  • 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揭牌成立
    12月1日,由廣東金融學院、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藝術品行業規範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品鑑定網和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等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掛牌儀式暨藝術品財產創新體系發展報告會」在廣東金融學院成功舉行。
  • 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天大揭牌 依託天大科研力量 服務京津冀文化遺產保護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大揭牌成立。據悉,天津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的高校,目前已形成由建築、計算機、建工、精儀、材料等多學科聯合的遺產保護科研團隊,實力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原標題: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 信陽農林學院舉行「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
    12月15日下午,信陽農林學院與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共建的「大別山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圖書館六樓報告廳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徵,校長邢勇,校黨委副書記劉光生,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冬梅,黨組成員、副局長顧先彬出席揭牌儀式。參加本次揭牌儀式的還有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科室及信陽農林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的師生代表。揭牌儀式由文學藝術學院院長黃炎軍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