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黃綺鈮 通訊員/張潤東)12月1日,由廣東金融學院、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藝術品行業規範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品鑑定網和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等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掛牌儀式暨藝術品財產創新體系發展報告會」在廣東金融學院成功舉行。
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為我國藝術品行業和市場健康發展提出使命擔當。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眾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藝術品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基礎。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當前,中國的文化產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品行業也隨之快速發展。金融是經濟增長和行業發展的催化劑,藝術品行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同樣離不開與金融領域更有效的對接。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將「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為藝術品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造了機遇。從國際上看,藝術品已成為金融機構為高端客戶提供的一項重要理財服務,也是面向機構收藏者較為成熟的投資品種。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已具有了相應的規模和程度,走向金融化是大勢所趨,更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支持,藝術品金融時代即將到來。由廣東金融學院、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藝術品行業規範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品鑑定網 、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等聯合發起成立「廣東金融學院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旨在填補國內藝術品金融研究領域的空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推動藝術品鑑真、藝術品評估、藝術品金融標準制定、人才的培養培訓、藝術品金融產品開發,推動藝術品行業的規範、健康發展。
與會領導和專家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作為灣區首個藝術品金融研究機構,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需充分發揮大灣區政策和區位優勢,在藝術品金融理論研究與實踐、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建設,使藝術品金融實現規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報告會上首次向全社會公布了由廣東金融學院、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有關專家共同編撰的《新經濟藍皮書:藝術品財產創新體系發展報告》。該《藍皮書》是基於對藝術品金融化理論的研究和在多年具體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藝術品財產創新體系」這一概念,確立了「確真+估值+承保+確權」的藝術品財產化模式,為藝術品金融創新發展給出了可供實踐參考的藍本。與會專家強調,將藝術品財產創新體系納入國家文化產業與金融結合發展框架中,將有效激活中華優秀文化遺產,並在行業規範化、標準化支撐下,通過藝術品財產運營再創國家新經濟發展突破口。
廣東金融學院校領導、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藝術品行業規範工作委員會、中國藝術品鑑定網 、廣州市藝術品鑑定協會領導、文化藝術界專家代表、金融界代表、媒體代表、相關專業大學生15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共同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專家指導委員會」和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專家委員區」聘書頒發儀式。相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品金融研究院的成立,相關研究成果和創新實踐將為推動我國藝術品金融化進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