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布的人類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部分)示意 圖TP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 新發布的人類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部分)示意 圖TP

本報訊 (記者 張炯強)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團隊昨天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將給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該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度量人類大腦各個區域的動態相互作用模式,從而首次繪製了腦功能網絡的動態圖譜。研究發現,大腦功能網絡的動態變化與人類智能高度相關。根據這一發現,未來將有可能通過賦予人工智慧系統內部各部件動態相互作用的模式,使機器人真正產生人類的思維方式。

該論文被全球頂尖學術刊物Brain(《大腦》)推薦為當期封面論文,《英國每日郵報》等海外幾十家媒體給予焦點報導。

馮建峰介紹,這項研究工作最初是從理解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等的大腦動態變化機制和疾病診斷出發,卻意外地在解析人類智力上有了發現:人腦中與學習、記憶緊密關聯的腦區表現出高度的「可變性」。另一方面,與智力相關性小的區域,包括視覺區、聽覺區和感覺運動區,皆表現出了低「可變性」和低「適應性」。大腦「可變性」越強或越靈活,個體的智力及創造力也就越高。

目前,人工智慧系統並不具備「可變性」和「適應性」。大腦網絡動態圖譜的繪製,未來可被應用於構造更先進的人工神經網絡,使計算機具備學習、成長和自適應的能力。這一研究成果還在腦重大疾病的診療上帶來重大發現,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腦默認網絡中,都可以觀察到「可變性」的狀態變異。也即,大多數精神疾病源自大腦「可變性」的改變,這一認識可使科學家們能夠更有效地治療甚至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發布:人類大腦細胞結構的三維概率圖譜
    圖譜的概念是動態的,例如,隨著映射方面的進展而不斷調整,公開支持健康受試者和患者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以及建模、仿真和交互操作,以連接其他的圖譜和資源。 Julich腦圖譜是基於23個人死後大腦的組織學切片獲得的。經過41個項目,繪製出了人類大腦的248個細胞結構區域圖(圖1)。
  • 心理所等建立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圖譜
    ,建立了人類大腦皮層多尺度功能分區圖譜。  這項大型國際合作研究將局部梯度算法和全局相似性算法通過馬爾科夫隨機場結合,實現了對人類大腦皮層內在架構的功能等級圖譜劃分(見下圖)。通過與細胞構築學圖譜、視覺拓撲圖譜、任務功能圖譜、腦連接圖譜的系統比較,展示了人腦多尺度圖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 「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
    南京腦觀象臺的落成正式後,「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也隨之啟動,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黃鍔、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蘭等科學家共同參與了大科學計劃啟動儀式
  • 星環科技發布新一代高性能全場景知識圖譜解決方案
    5月15日,星環科技發布了知識圖譜全場景解決方案,包含知識圖譜組件SophonKG,圖資料庫StellarDB,全文檢索資料庫,以及時空資料庫,實現高性能全場景應用。發布會上,介紹了幾個組件產品的新特性。
  • 從經驗到理論、從數據到網絡——腦科學研究的四次範式轉移
    圖1.大腦的電生理湧現示意2. 腦科學腦科學,狹義地講為神經科學,研究腦和心智兩部分。籠統地可以概述為以結構功能為基礎的腦以及與認知科學相結合的心智兩部分。研究方法上採用以演繹法為主,不局限於描述經驗事實來進行科學研究,人們用染色法、腦功能成像技術來認識大腦與神經網絡。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人類進入計算科學階段。5. 計算科學/模擬範式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人類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和艾克特。
  • 腦科學日報|比人腦更出色的可穿戴異質突觸;COVID-19免疫反應圖
    1,Nat Med:醫生繪製了人體的COVID-19免疫反應圖來源:細胞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已經繪製出人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反應圖譜,這是對抗這種全球殺手的一個潛在突破。4,麻省總醫院發現腸道酶IAP可防止衰老和體弱來源:生物通科學家們腸道屏障功能障礙和腸道源性慢性炎症在人類衰老中起作用,但是如何調節這一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謎。
  • 大腦網絡的朋友圈三定律
    這些腦功能圖譜在人腦網絡研究以及神經內外科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圖1)。這些腦圖譜實際上只勾畫出了大腦網絡中朋友圈組成的大致情況,只要大腦還在活動,這個朋友圈的連接圖就會一直在變化中,正如你每天要結交新朋友,刪除舊朋友一樣。在這看似紛繁無序的變化中,有哪些原則是不變的呢?
  • 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圖」: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正在誕生
    撰文 | 邸利會(《知識分子》主筆)責編 | 李曉明在蘇州,有一群科研人員正在繪製一張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圖」——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其中每根神經纖維,每一條血管都清晰可見。他們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駱清銘領導的「全腦網絡可視化」的研究團隊。
  • 綜述:全面介紹腦連接研究的方法學
    本文以神經生理的角度評價分析了目前研究「人腦圖譜」的方法。最近幾年,新出現了一種評價人腦解剖和功能連接的多模態研究方法,它能利用神經生物學中易計算的方法用來定義和分類神經網路。在國際神經生理聯盟(IFCN)的支持下,多位學者受邀參與本文撰寫,內容涵蓋對人腦解剖-功能連接的認識,包括最常用的結構和功能核磁共振,腦電圖、腦磁圖、非侵襲神經調控技術和評價局部及整體腦網絡連接方法。
  • 人類第一個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
    2000年6月2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與美國總統柯林頓通過衛星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圖譜已經繪製完成,與此同時,中、法、日等國科學家也宣布了這一消息,最後的基因圖將於2003年向世人公布。   基因只佔人類DNA的很小一部分,但卻代表著人類基因組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腦連接組學(connectomics)的發展也使分析腦功能相關的複雜迴路成為可能。 2019年4月,92歲的分子生物學家Sydeney Brenner去世。 為了應用新型工具加深對大腦迴路的理解,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在Brain Intiative 2.0計劃中將「小鼠全腦連接圖譜」確立為變革性項目。
  • 高精度全腦血管圖譜揭示阿爾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腦內血管損傷
    近期,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題為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brain vasculature and its impairment in the hippocampus of Alzheimer’s disease mic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個轉基因AD模型小鼠的高精度全腦血管網絡圖譜
  • 腦科學日報: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全腦突觸圖譜;刻意微笑會快樂嗎?
    1,Science | 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全腦突觸圖譜來源:BioArt圖註:海馬區兩種突出後支架蛋白在輻射方向梯度與切線方向的梯度分布人類大腦皮層中包含超過2,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來源:王曉群課題組圖註:人大腦皮層不同空間區域及腦橋的時空發育特徵8月21日,王曉群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合作在
  •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
    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以封面文章刊登了美國貝勒醫學院、萊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聯合科研團隊的重要成果:他們為基因組在細胞核內摺疊成環狀結構繪製出高清4D圖譜。新研究提供的視頻可動態跟蹤完整基因組在不同時間內的環狀摺疊,將幫助科學家以全新視角研究癌症等遺傳疾病。
  • 當代腦計劃研究進展
    此研究中他們首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共包含31000個神經元和3700萬個神經突觸的大鼠神經網絡。 2018年,歐盟腦計劃再次獲得階段性進展,推出了首張小鼠大腦中每個細胞的數字3D圖譜,為神經科學家提供全部737個腦區中主要細胞類型、數目和位置等先前無法獲得的信息,極大地加快了腦科學的進展。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她創建人類細胞圖譜,繪製人體超37萬億細胞的3D圖
    泰克曼是人類細胞圖譜(Human Cell Atlas)項目的先驅者,這個項目旨在繪製出人體內所有細胞的3D圖。作為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Sanger Institute)細胞遺傳學負責人,泰克曼表示,整理這些生命基本單位的目錄將為研究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能力,幫助我們了解和治療人類疾病,並「為新時代的精準醫學奠定基礎」。
  • 人類基因組指導手冊發布:生成了詳細基因組圖譜
    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層次,不光是野生動植物物種如此,人類也是如此。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工作顧問Fred Dubee先生分享了一則來自人類基因組的全球前沿進展。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2020年8月15日發布的消息:一項歷時17年的研究計劃,如今已經成功的繪製出了一份詳細的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數十萬個潛在調控區域的位置,這一資源將有助於所有人類生物學研究向前發展。在人類基因組的30億個鹼基對中,只有2%編碼構建和維持我們身體的蛋白質。
  • 浙大林愛福團隊建立細胞器非編碼RNA圖譜,並解析其功能
    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等多種細胞器組成的結構相對獨立、功能緊密聯繫的細胞內膜系統,高效支撐了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功能。細胞內膜系統失調導致細胞代謝穩態失衡,胞內信號網絡調節異常,造成不可控的細胞惡性調控,促使腫瘤等惡性疾病發生。不同細胞器具有各自獨特的核酸、蛋白、代謝物質組成,促進了各類生化反應的高效運轉,支持其各自獨特能量代謝等功能。
  • Science:發布首個全解析度的人類基因組遺傳圖譜
    2019年1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冰島基因解碼公司(deCODE genetics)、冰島大學和雷克雅未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首個使用全基因組序列數據開發出來的全解析度人類基因組遺傳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