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

2020-12-15 騰訊網

12月10日下午,南京腦觀象臺揭牌儀式暨江北新區腦科學高端論壇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現場,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共同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作為「2020世界生命健康大會」的分論壇,本場活動吸引了100餘位海內外腦科學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共同探討科技新知。據了解,「南京腦觀象臺」是江北新區聚焦腦成像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依託新區新型研發機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布局打造的高端科研平臺。目前,「南京腦觀象臺」已匯集我國科學家原創獨有的三大高精尖成像裝備,將「立足江北,面向國內,服務全球」,為腦科學研究者們提供技術交流與融合平臺,為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提供腦科學領域的尖端創新支撐。

南京腦觀象臺的落成正式後,「神經調質系統介觀腦功能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也隨之啟動,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黃鍔、中國科學院院士馬蘭等科學家共同參與了大科學計劃啟動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大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院長、「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首席科學家程和平向參會嘉賓詳細介紹了該計劃的實施背景和願景目標。

在之後進行的江北新區腦科學高端論壇中,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蒲慕明院士、靈譯腦科技(上海)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錢卓教授等7位腦科學領域重量級專家學者分別發表了學術演講並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南京腦觀象臺簡介

2019年1月,南京江北新區公布15條提升創新首位度政策,並宣布啟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產業技術創新計劃。江北新區已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腦成像技術。中科院院士、「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首席科學家程和平,將在新區建立腦成像平臺,進行新一代腦成像裝備和腦成像大數據集成技術研發。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將加入新區腦科學研究聯盟。

南京腦觀象臺(Nanjing Brain Observatory, NBO)宗旨是圍繞全球腦科學計劃的重大需求,傾力打造「自由行為動物腦成像」的核心能力,大規模獲取腦動態圖譜數據,推動重大原創發現,助力腦疾病臨床新藥創製,並啟迪類腦與人工智慧研究。

NBO匯集了創建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雙光子成像系統(FHIRM-TPM)、超靈敏結構光超分辨顯微鏡及高速三維掃描螢光成像系統(VISoR)等先進獨有裝備,構建從突觸、神經元集群,到神經環路,再到全腦水平的全景式腦功能成像體系。同時,NBO技術員與工程師團隊集成從動物手術、載體表達,到行為訓練、組織切片,再到圖像大數據處理、分析與可視化等多學科技術,將研究者從繁瑣高難的技術細節中解放出來,成十倍、成百倍地加速從設想到發現的進程。建成後,NBO具備每年開展上百個研究課題及承接大型國際腦科學合作項目的能力,為全球客戶與合作者提供「高通量、定製化、一站式」的科技服務,並為全球腦科學的研究者們提供一個絕佳的技術交流與融合平臺。

關於微型化雙光子成像系統(FHIRM-TPM)的更多介紹,可以查看程和平院士團隊在Neuroscience Bulletin 2020年第10期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的題為:Miniatur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Imaging Brain Activity in Freely-Behaving Animals的綜述。

南京腦觀象臺內部什麼樣?此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對其進行了報導。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通過高科技的成像技術,可以更細微地觀察到大腦神經元的變化,這也是全球首次實現了在動物自由行為條件下觀測大腦神經元和突觸的活動。目前研究院已經通過這一技術對睡眠、記憶、痴呆等問題的展開研究,為研究人類精神疾病等打下更好的基礎。

南京腦觀象臺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江蘇省腦科學實力

江蘇省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是以南通大學為依託單位組建的科技創新基地,以神經再生為研究重點,圍繞組織工程與神經再生、神經再生的分子機制、中醫中藥與神經再生三個方向進行研究,旨在針對神經科學領域中的熱點進行創新性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神經再生研究的水平,促進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的開發與利用,為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實驗室於1999年被交通部認定為分子神經生物學部級重點實驗室,2004年被列為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2016年被列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目前擁有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基礎醫學、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教授

2018年5月,東南大學宣布成立「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通過整合東南大學現有腦科學研究力量,並與美國艾倫腦研究所等多家著名機構合作,定位腦科學前沿領域,為全世界提供腦科學大數據資源, 將腦智能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8年9月,南京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成立。南京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是南京大學橫跨醫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和心理學等理工醫文多學科、多院系的交叉整合和創新研究平臺,是目前校內最大的一個多學科交叉前沿課題聯合體。成立該研究機構,將更好地推動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及其相關學科的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

2019年5月,南京醫科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成立。它將整合基礎研究和南京腦科醫院臨床資源,重點攻克抑鬱症、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肌理和診治,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腫瘤等神經系統疾病做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以及類腦和人工智慧系統。沈洪兵校長介紹,腦科學研究院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進行布局:一是抑鬱症、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機理與診治;二是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變性病、腦血管病和腦腫瘤等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三是類腦及人工智慧系統。

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坐落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畔。面向國際腦空間信息研究的前沿,適應國家腦科學研究發展戰略,以發展世界領先的、面向全腦連接圖譜測繪研究的腦空間信息技術為目標,發展了以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MOST)系列技術為核心,涵蓋全腦樣本標記和處理、全腦光學成像、海量腦圖像處理和分析等多學科交叉的全腦網絡可視化完備技術體系。力爭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腦科學研究基地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腦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建設具有明確時空尺度和位置信息的神經元類型、神經環路和網絡、血管網絡等三維精細腦結構與功能大資料庫,提取跨層次、多尺度的腦連接時空特徵,在認識腦、模擬腦、保護腦方面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破譯腦功能與腦疾病, 並推動類腦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江蘇省「重大神經精神疾病診療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是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建設和管理的省級研究機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成立於2013年8月,依託蘇州大學醫學部藥學院、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和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聯合臨床醫學、藥學、有機合成、放射醫學等省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建設而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重大神經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綜合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是嚴重影響我國人口健康的重大腦疾病。在國家創新轉型戰略及人口與健康國策需求下,提升我國重大神經精神疾病診療和防治研究的綜合創新能力,提高診療技術水平,促進相關新藥研發和轉化是一個迫切的社會需求。

此前,以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MOST)系列技術為核心的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被譽為國內一座「腦科學工廠」。現在,南京腦觀象臺的成立,可以說是又一座「腦科學工廠」

我們期待它們未來在中國腦科學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brainnews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小科學?滴水湖畔看神仙打架
    圖說: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過去一個世紀,大家耳熟能詳的生物進展:X射線、抗生素、無創影像、基因工程等,並不是來自所謂的大科學計劃,而是個人的努力。」他呼籲大家能更多關注「小科學」。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戴維·格羅斯在圓桌對話環節亮明觀點:「當然,最初的想法一定是一兩個人碰撞出的。但我們所說的『大科學計劃』,更多是指的大工具、大設備。例如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項目,擁有十億美元規模的投入。它能帶我們了解空間與時間的關係,也為天文學帶來了變革。這是個人乃至單個實驗室無法完成的。」
  • 類腦智能,馬斯克、陳天橋都爭相投資的腦科學是什麼?|萬字研究
    因此,在介觀(處於宏觀和微觀之間的狀態)和微觀層面對大腦做進一步的探索,弄清楚大腦的聯接圖譜和結構圖譜,並在此基礎上製造出像人一樣智慧的機器,就成為當今腦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發展方向,腦科學也隨著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投入,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新產業。「腦科學包括哪些領域?」
  • 當代腦計劃研究進展
    為此,近年來,歐盟、日本、美國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紛紛開展腦科學研究,統稱為人類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HBP),以不斷增加人類對自身大腦的認知,深入地探索其運行機制,並試圖尋找解決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方法。本文針對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腦計劃進展情況進行綜述,並著重討論我國的腦計劃現狀。
  • AI如何助力腦科學產業化
    自2013年美國開啟腦計劃以來,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腦科學研究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已成為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被各國視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引領新科技的變革引擎。但到目前為止,人類關於大腦的研究目前還相當粗淺。
  • 腦科學的範式革命:呼之欲出的下一場,將在何處爆發?
    從心到腦,我們對「思考」的思考已經走過了幾個世紀。由於人腦的功能如此複雜,它的研究歷史中交織著心理學、生物學、計算科學、語言學等種種其他學科,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登場,更將其推至風雲激蕩、萬眾矚目的前沿地帶。今天的文章從科學史的角度梳理了腦研究歷經的範式革命,可為讀者釐清腦科學發展的路線;並提出了下一場、也是近在眼前的範式突破可能發生的方向。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教師節特刊|致敬最可愛的人:系統盤點神經(腦)科學的院士
    拓撲知覺理論在知覺基本表達的根本問題上,向近代佔統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質到大範圍性質」的理論提出挑戰,認為知覺過程是「由大範圍性質到局部性質」,以大範圍拓撲不變性質為基礎的各級幾何不變性質是圖形知覺的基本表達,從而為知覺組織研究提供了一個既有科學準確描述、又有生物學約束的不變性知覺的系統理論。
  • 【人物聚焦】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江實驗室腦...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腦科學和類腦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研究方向聚焦於腦科學與神經科學、腦相關疾病以及類腦人工智慧。 1994年,張旭獲得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博士學位後歸國從事神經領域的研究工作。2014年,中科院上海分院牽頭髮起了上海腦-智工程,張旭成為項目負責人。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即使之前使用了分子基因、光學顯微鏡和神經解剖學標記技術,兩萬五千個果蠅中央神經元細胞中仍有一半是未知的。電子顯微鏡重建(reconstrcuction)促成了細胞和亞細胞結構的無偏差渲染。蕈形體(mushroom body)、中央複合體(central complex)以及視覺系統的相關研究也由此展開。
  • 先畫一張腦數字圖譜
    一直以來,科學家最感興趣的是大腦究竟是如何實現認知功能。過去,我們僅知道在宏觀尺度上不同腦區的聯結與認識功能,比如腦核部分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腦緣系統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等。但是,微觀尺度的大腦工作機制則要複雜得多。
  • 歐盟人腦項目:有錢有大計劃,就能做出基礎科學突破性成果嗎?-虎嗅網
    馬克拉姆確實是在藍腦計劃的基礎之上,聯合了其他科學家提出人腦計劃的,但這依然是兩個不同的計劃,藍腦計劃也有自己獨立的官方網站,馬克拉姆現在的工作多以此計劃的名義發表[3]。以上僅僅是釐清一些基本的事實。本文的目標主要是想檢討一下馬克拉姆提出「用大科學計劃的形式實現人工全腦」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經驗教訓。
  • 香山科學會議:要想搞清人腦,得先搞清猴腦
    「利用我國在非人靈長類腦科學研究方面的領先優勢,率先建立一個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大型國際合作計劃,可以讓我國搶得先機。」在日前召開的第58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的一席話,讓與會專家異常興奮。
  • ■ 新發布的人類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部分)示意 圖TP
    原標題:■ 新發布的人類腦功能網絡動態圖譜(部分)示意 圖TP本報訊 (記者 張炯強)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團隊昨天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將給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該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度量人類大腦各個區域的動態相互作用模式,從而首次繪製了腦功能網絡的動態圖譜。研究發現,大腦功能網絡的動態變化與人類智能高度相關。
  • 浙大發布「雙腦計劃」,人工智慧+腦科學引領學科交叉會聚
    當前,學校正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啟動實施創新2030計劃,「雙腦計劃」作為其中首個啟動的專項計劃,將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探索推進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研究的會聚融合,同時帶動更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學科創新發展。浙江大學「雙腦計劃」的意義是什麼?
  • 我國在腦科學領域獲重大突破 解析人腦前額葉皮層
    4月12日從科技部獲悉,在97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繪製了人腦前額葉發育的單細胞圖譜並揭示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在腦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腦前額葉皮層是人類大腦高級功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與記憶形成、短期儲存以及調取功能、語言功能、情緒調節等功能。前額葉皮層的細胞組成是其形成神經網絡和執行豐富功能的生物學基礎。但是人腦前額葉皮層由哪些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是如何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這些關鍵科學問題之前研究較少。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姐姐比妹妹大10天,除了個頭略有差異,「姐妹」倆幾無分別。 「姐妹」倆的基因,來自同一個流產的雌性獼猴胎兒。科研人員提取了這個獼猴胎兒的部分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結果產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 1 克隆猴有啥價值?疾病研究、新藥測試將大幅提速 克隆猴的誕生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