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整版丨南潯繪就「綠富美」錦繡畫卷

2020-12-15 浙報融媒體

夢裡水鄉,湖州南潯,自古就有「湖絲之源、魚米之鄉」的美譽,綠桑成蔭,魚塘連片,星羅棋布的「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養魚生態農業模式,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在這裡孕育、生長、繁衍。

桑基魚塘 沈勇強 攝

讓鄉村靚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近年來,南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業大平臺、培育農業大產業、改善農村大環境,呈現了「十線十景十小鎮」全域覆蓋的美麗鄉村新格局。「以打造農業產值百億強區為目標,堅持全域美麗與產業升級雙管齊下,東部打造精品果蔬園區,西部打造漁業現代園區,中部打造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區,實現趕超發展。」南潯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在這片土地上,傳統農耕煥發新的生機,特色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南潯生態農業畫卷已繪成錦繡風景。

美麗鄉村 沈戰強 攝

十線十景十小鎮 美麗宜居全覆蓋

「百裡櫻花大道」成為南潯的新名片,花海石淙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融合剪紙、古村為特色的千金福蔭童心小鎮吸引遊客紛至沓來……在水鄉南潯,如今隨著「十線十景十小鎮」建設的全域推進,有了更多新風景。

「圍繞鄉村『大花園』建設目標,以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區為契機,加快打造『樂居、樂業、樂遊、樂活』的美麗鄉村升級版。」南潯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7年起,南潯重點推進美麗鄉村景觀線、美麗鄉村小鎮、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田園等建設,取得明顯突破,逐步形成「十線十景十小鎮」全域覆蓋的美麗鄉村新格局。

「十線十景」按照「交通順暢、特色鮮明、形象亮麗」的原則,通過填土整理、整治提升、綠化美化、產業發展、文化挖掘等手段,打造「一段一景觀、一路一風情」的美麗鄉村景觀線,包括桑基魚塘、田園花海、苕溪浮霞、潯烏枕水、絲綢之源、魚米之鄉、新城古驛、花卉盆景、三橋水晶等10條景觀線,涉及13條主幹道,總長160餘公裡,總投資預計10億元,串點成線,織線成面,促進和帶動全域美。

每到三四月份,一路櫻花綻放,如今南潯老百姓說起家門口的百裡櫻花大道讚不絕口,這條主要交通要道的綠化提升,就得益於南潯區「十線十景」的實施,從2017年起,南潯區以櫻花為景觀主題,在和菱線、牆莫線等幹道,種植了各式品種的櫻花幾萬株,形成了國內規模較大、品種豐富的道路櫻花景觀之一。

目前「十線十景」正在全面實施中,已基本建成7條景觀線,總長度超100公裡,累計完成投資達7億元,串聯63個美麗鄉村,已實現各鎮景觀線建設全覆蓋,其中西部景觀線圍繞「櫻花」綠化主題,已形成全長52公裡的「百裡櫻花大道」,東部景觀線圍繞「秋彩」綠化主題,已建成20公裡的「秋彩景觀大道」。

與此相得益彰的是沿線「十小鎮」的打造。「2017年,區裡提出的『十線十景十小鎮』建設,為我們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福蔭童心小鎮景區的建成,更是讓我們村成為了宜居宜遊的生態大花園。」千金鎮商墓村黨支部書記錢永安感慨地說,商墓村以「福蔭商墓、童心商墓、彩色商墓」為主題,圍繞海棠公園核心區域打造彩繪古村,建設剪紙文化館等,眼下已經完成全村土地流轉,引進了2個農業項目,2個旅遊項目,總投資1.8億元。

商墓村的轉型是南潯區「十小鎮」打造的生動實踐,目前,南潯各村莊特色亮點逐步顯現,息塘村以「慢樂息塘、人間水鄉」為主題,依託與南潯、烏鎮兩大古鎮較近的位置,打造區域特色,成功引進了「時光列車」「採菊東籬」等5個項目;石淙村以「田園花海、民俗文化」為主題,著力打造鄉村旅遊金名片,已創建為3A級景區村莊,已引進了餐飲類項目5個;荃步村以「報恩文化、水鄉人家」的主題,著力對報恩漾周邊村莊進行景區化打造,成功舉辦湖羊文化節、報恩旅遊節等。截至目前,南潯區已建成7個美麗鄉村小鎮,完成總投資達1.8億元,今年向陽村、荻港村、新荻村、竹墩村、後壩村5個美麗鄉村小鎮計劃於10月份完成,讓「十線十景十小鎮」全域覆蓋的美麗鄉村更加靚麗。

特色萬畝產業園 農民腰包鼓起來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綠色成為農業的主色調。近年來,南潯區全域布局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紅美人柑橘、跑道魚、太湖蟹、精品蔬菜、畜禽等6大萬畝產業園,著力推進傳統產業向高效生態現代農業轉變。

高速插秧

6月底,位於南潯區雙林鎮的稻蝦綜合種養基地裡,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高速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隨著小龍蝦的大量上市迎來豐收,單季晚稻也開始播種。「我們現在運用水稻基質旱育秧機插技術搶插水稻秧苗,一臺高速插秧機每天能插秧60畝左右,比普通插秧機效率提高了一倍。」南潯潯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泉方介紹,探索「稻蝦共生」綜合種養後,從最開始的200畝發展到如今的1200畝,無論是生態米還是龍蝦,品質越來越好,效益也越來越高,畝均能增收達3000元。

據悉,「生態稻米」和「小龍蝦」是南潯區特色農業「稻漁綜合種養」的品牌之一,這兩年來作為現代農業主導產業予以重點扶持,「稻蝦共養」實現「田面種稻,水體養蝦,蝦糞肥田,稻蝦共生」的生態種養,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帶動蝦農增收致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綠色農業,生態循環,如今正不斷地叩開百姓的致富之門。從2016年起,南潯區創新探索發展「跑道養魚」,菱湖鎮新廟裡村的盛江家庭農場就是湖州首家應用「跑道養魚」養殖技術的單位。「將傳統池塘養殖與工廠化養殖相結合,將魚類高密度養殖在養殖槽就是跑道中,以小池養魚、大塘養水的模式,有效改良水質,達到養殖尾水的零排放。」盛江家庭農場負責人介紹,這幾年的實踐讓他們對「跑道」養魚信心滿滿,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魚長得快,產量也高,收益提升50%以上。

截至目前,南潯區已建成現代漁業園區5個,推廣養殖跑道300條,美麗漁場28家,健康養殖示範戶300戶,完成漁業養殖尾水治理18萬畝,西部漁業園區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跑道」養魚之外,近年來南潯還加大特色果蔬的培育和發展力度,投資1.6億元新建「紅美人」柑橘精品示範基地3000畝,打造千畝優質蔬菜基地,建設省級美麗牧場18家等,不斷拓寬百姓增收致富的渠道。

此外,南潯區重點推進和孚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石淙鎮省級農業強鎮兩個農業強鎮的打造。今年4月,和孚鎮向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又邁近了一步,集中簽約的4個鄉村振興項目,涉及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休閒觀光農業、現代機械化養蠶等,總計投資達3.85億元,根據創建計劃,到2020年,該鎮將建成桑基魚塘系列農產品加工、休閒觀光基地1個,創建10個現代漁業示範園區,新增漁業生態養殖30000畝等,推動現代農業、全域旅遊、產城融合發展提檔升級,這些都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科技助力強保障 鄉村振興大可為

特色農業的發展,科技是關鍵要素,人才更不可或缺。南潯區全力發揮農業科技領軍能力,目前南太湖漁業科技創新研究院南潯分院常駐專家17人,全面服務西部現代漁業園區建設;外省+本省常駐專家7人,全面服務稻蝦綜合種養;浙江大學常駐專家團隊全面服務東部果蔬現代農業園區等,不斷凝聚科技力量,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從單純的養殖到如今的新型羊倌,湖州南潯世榮湖羊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謝瑩榮直感慨,這些年延伸湖羊產業鏈,多虧了浙大科技專家的「傳經送寶」。2016年他的農場面臨轉型,傳統養殖科技含量低、回報率小,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成了謝瑩榮當時面臨的難題。

「剛開始通過在羊肉包裝內放置紡織冰袋的方法延長保鮮期,但卻讓運輸成本增加了一倍。」謝瑩榮說,就在他苦於沒有更好的辦法時,湖州市科技特派員陳金權帶著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找到了他。

了解問題後,浙大的劉志強教授帶著團隊定向幫助世榮湖羊研製生物菌貯存技術。1年後,通過在不同季節的實驗和數據對比,生鮮羊肉貯存技術問世。「羊肉的保鮮期由原先的兩三天最多可延長至一周,這就為銷路打開了商業半徑。」謝瑩榮說,通過直接出售生熟羊肉,每隻羊能比以往多掙500元,如今農場生熟羊肉的訂單已遍及北京、陝西、四川等地,每年可讓農場多增收80多萬元。去年11月,湖州南潯世榮湖羊養殖家庭農場的柴火羊肉獲評省農博會金獎。

科技助農增收,也助力南潯農村人才引進邁上新臺階。據了解,南潯已經成立基層水產學會服務站,桑基魚塘院士工作站獲批省級院士工作站,相繼引進了息塘菊花博士工作站、石淙三零科技博士後流動站,藉助科研院校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為南潯提供全方位的技術諮詢服務與科研支持。

福蔭童心小鎮 沈戰強 攝

此外,今年,南潯區供銷社對重點龍頭農業企業開展「三服務」過程中,部分農業企業和基層單位普遍提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出現農業資金需求增長過快、涉農貸款供給不足和貸款利率過高等問題。南潯區農業農村局聯合南潯區供銷社,一方面與南潯銀行對接協商,推出了「兩美農合貸」,以低利率的方式破除了「貸款貴」難題;另一方面與區稅務局聯合,赴農業企業指導各項減免稅優惠政策,減輕企業壓力。截至目前,「兩美農合貸」已為該區農合聯會員經營主體擔保98筆,發放貸款7567.8萬元,為農戶減免利息約300餘萬元;農業企業減免所得稅47家,共計607萬元。

讓農業更綠,讓農村更美,讓農民更富。如今,昂首闊步在鄉村振興的徵程上,南潯農業繪就的這幅錦繡畫卷會越來越多姿多彩……

相關焦點

  • 用綠色畫筆,繪出大美江西「畫卷」
    近年來,「兩山」理念在江西生動實踐,英雄的江西人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大做強生態這篇大文章,用綠色畫筆,繪出「風景這邊獨好」大美江西「畫卷」。  用綠色畫筆,繪出江西最美「底色」。綠色是江西的「底色」,江西人民用綠色畫筆,把江西的「底色」繪得更美,讓「萬裡江西披錦繡,綠水青山帶笑顏」的優美畫卷永駐贛鄱大地。  用綠色畫筆,繪出民生福祉「暖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 浙報整版丨南潯打造品牌成校升級版 特色優勢「靚起來」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的影響,南潯成校進一步整合老年教育資源,推行「線上線下,養教結合」新模式,在深化實施老年遊學項目、規範提升老年學堂社團、組織老年參與社會治理等方面推出了有力的新舉措,得到了南潯中心區域5萬老年人的參與支持。
  • 武岡「兩長兩員」,繪就「美麗河湖」錦繡畫卷
    武岡市不斷完善深化河長制,並且在此基礎上推出「兩長兩員」管理機制,用實際行動繪就「美麗河湖」錦繡畫卷,值得讚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近年來,日漸富裕起來的人民大眾,對環境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他們希望生活生產地方的山更美、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下大力氣來治理河湖,讓每一個老百姓都生活在綠水青山、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當中,這對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是大有裨益的。繪就「美麗河湖」錦繡畫卷,制度要先行。
  • 今天,《浙江日報》整版點讚南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天《浙江日報》整版報導了南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原文如下▼沃野田疇織錦繡—南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白 楊 張 斌這段時間,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千畝山村省級糧食功能區內
  • 浙報整版解讀!嘉善推進浙滬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示範建設
    2018-06-22 07:24 | 浙江日報6月22日,《浙江日報》12版整版刊發《融合共贏路更寬 嘉善推進浙滬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示範建設》一文,以下是報導全文:雞鳴三省,鐘鳴六合。襟蘇帶滬的浙北小城嘉善,地域優勢獨具。
  • 浙報整版點讚!嘉興鄉村振興展開新畫卷
    6月24日,《浙江日報》今日嘉興版面整版刊發《嘉興鄉村振興展開新畫卷》,全文如下:南湖:挖掘本土文化 推進全域秀美引導村民清理房屋周邊堆放物,清理整治不規範的屋頂廣告、牆面廣告、店招燈箱……連日來,一場農村環境全域秀美行動在嘉興南湖區農村鋪開
  • 浙江電視臺浙江新視點快報報導-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國優秀教師名單,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的沈躍群老師就名列其中,今天跟隨欄目一起走進南潯錦繡實驗學校,一起來了解一下其辦學的獨特之處吧!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錦繡實驗學校創辦於2004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自主寄宿學校。
  • 繪就山清水秀的「百裡畫卷」
    原標題:繪就山清水秀的「百裡畫卷」   隨著十裡畫廊、西部長青、龍泉湖溼地、土門關驛道小鎮、抱犢寨美麗鄉村片區等一大批景區的建成,石家莊市鹿泉區成了省會市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 青山綠水鋪錦繡 富美新顏滿山川
    黔江區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加快綠色發展,把「綠色+」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奮力譜寫著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錦繡篇章。  造綠 綠脈交織鋪開生態網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行走在阿蓬江生態景觀帶,澄碧的江水猶如一條綠色的腰帶,兩岸林木蒼翠,風景怡人。
  •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這五年,我們這樣走過|繪就景美業旺民富人和的時代畫卷
    繪就景美業旺民富人和的時代畫卷——「十三五」我市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綜述記者 董戰軒農業有奔頭,農民有盼頭,農村有看頭……「十三五」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
  • 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
    原標題: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人民時評) ——從生活變化感受全面小康④   我們揮毫潑墨,書寫生態畫卷,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
  •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繪就綠富同興的八閩畫卷
    十裡荷塘,美了鄉村,富了鄉親。提起福建北部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的荷塘,鄉親們笑得樂呵呵。10年前,這裡卻是當地人的一塊「心病」。原來,外屯鄉十年九澇,低洼處稻田常被水淹,依靠種植水稻難以脫貧致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持續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放眼八閩大地,一幅幅農業更有奔頭、農民更有勁頭、農村更有看頭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 念活「土地經」 追逐「綠富美」 丨新區全域國土空間治理試點全面...
    念活「土地經」 追逐「綠富美」 丨新區全域國土空間治理試點全面鋪開 2021-01-05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報整版·長三角一體化「浙」一年丨安吉天荒坪鎮聚力高質量 織就...
    續繪藍圖,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天荒坪鎮持續做深「兩山」轉化文章,連通長三角大動作連連。2019年以來,重點工作「兩山」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如火如荼……搶抓機遇,把加快自身高質量發展與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結合起來。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且看這一年天荒坪鎮織就的錦繡風景。
  • 丹青妙筆繪就「大美滻灞」
    作為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和「美麗西安」的新樣本,滻灞生態區經過16年的砥礪前行和跨越式發展,繪就了人、城市、產業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的篆刻印章,舞臺上的水墨畫風捲軸緩緩展開,滻灞八景依次顯現,最終匯聚成「丹青畫西安·最美繪滻灞」幾個大字。
  • 最美浙警丨警醫伉儷,生命擔當
    最美浙警丨警醫伉儷,生命擔當 2020-12-17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尋味醉美南潯,小蓮莊探幽
    南潯江南美,美在小橋流水,美在雅韻園林。南潯小蓮莊是江南園林的精華之一。明清「南潯為吳興巨鎮」,「然吳興園林,今實萃於南潯,以一鎮之地,而擁有五園,且皆為巨構,實江南所僅見。」南潯五園,分別是宜園、東園、適園、劉園、覺園。有人說,江南古鎮之中,西塘是小家碧玉,烏鎮是大家閨秀,而南潯則是嫵媚風情的三姨太。
  • 令人陶醉的江南水鄉:南潯古鎮,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煙籠畫橋
    在眾多江南小鎮中,我最喜歡的是西塘,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南潯。南潯古鎮位於湖州,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豐富、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但南潯古鎮,與其他古鎮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即為百間樓。因為百間樓,南潯不難尋,也讓我對南潯留下深刻印象。百間樓河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總長度約400米,始建於明代萬曆(1573-1620)。夜雨下的百間樓,呈現出江南水鄉的溫婉與寧靜。
  • 原汁原味的南潯古鎮,到過才懂這裡的美
    南潯古鎮於南宋淳祐年間(1252年)建鎮,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純樸的南潯古鎮,自古是馳名中外的「輯裡湖絲」的故鄉,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罕見的巨富之鎮。熙熙攘攘之下,有號稱「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號稱「八牯牛」的大富之戶、號稱「七十二隻金黃狗」的豪門、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