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繪就綠富同興的八閩畫卷

2020-12-17 金臺資訊

十裡荷塘,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提起福建北部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的荷塘,鄉親們笑得樂呵呵。

10年前,這裡卻是當地人的一塊「心病」。原來,外屯鄉十年九澇,低洼處稻田常被水淹,依靠種植水稻難以脫貧致富。當地村民許仁壽牽頭成立蓮子專業合作社,2011年起流轉水田種蓮子,如今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帶動村民脫貧奔小康。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的稻田彩繪,描繪出當地百姓對「鄉村振興」的美麗願景。人民網 王銑攝

2019年,政和與另外五個縣,成為福建省內最後一批脫貧摘帽縣。此後,福建實行脫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持續給足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年來,福建上下大力弘揚、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推進扶貧開發的創新實踐和重要理念。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宏偉藍圖,福建持續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放眼八閩大地,一幅幅農業更有奔頭、農民更有勁頭、農村更有看頭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中國扶貧第一村」:挪了窮窩,拔了窮根

一根竹竿,撐起竹筏,撥開九鯉溪水,水波悠悠地向四周蕩去,驚起岸邊成群白鷺。

近年來,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圖為赤溪村九鯉溪竹筏漂流。人民網 王銑攝

竹筏上,遊客們歡聲笑語。

對於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來說,竹筏承載著特殊的記憶。

「昔日特困下山溪(赤溪村下轄自然村之一),山高路險鳥跡稀。早出挑柴換油鹽,晚歸家門日落西。」這首民謠講述了以往赤溪之苦。「老、少、邊、窮」曾是赤溪村的註腳,280多戶村民分散居住在12個「五不通」的偏遠畲族自然村。

杜家住回憶,「那時候,沒有路,物資來往就靠老百姓步行肩挑,或靠水路運輸,九鯉溪是我們的交通要道,竹筏是交通工具。」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一篇報導,反映了寧德福鼎市下山溪村的貧困狀況。人民日報並配發《關懷貧困地區》的評論員文章,號召全國人民關注貧困群眾,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同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全國性的扶貧攻堅工作由此拉開序幕。赤溪村因此有了「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稱號。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人民網 王銑攝

2016年2月1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調研期間與赤溪村視頻連線。聽取杜家住匯報赤溪村巨變後,習近平指出,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做到了,而且你們的實踐也印證了我們現在的方針,就是扶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總書記勉勵鄉親們,要不斷總結,不斷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努力。

赤溪村牢記總書記囑託,感恩奮進,幸福的生活越來越好。

如今,一灣九鯉溪與太姥山風景名勝區連成線。2019年,赤溪村共接待遊客27萬人次,旅遊相關產業收入超過2160萬元,佔到全村產業收入的半壁江山。

這個以扶貧封了「中國第一」的地方,以鄉村旅遊為主體,探索1 N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除了杜家堡古民居、漂流,赤溪村還建成高空玻璃棧道、滑草等旅遊項目。畲族風情表演在籌劃之中。食用菌產業園已經投產。

滄桑巨變,飲水思源。昔日「窮窩窩」變成今日「香餑餑」,離不開「挪窮窩」之舉。

上世紀90年代初,寧德在福建全省率先組織實施「連家船民」上岸和「茅草房」下山搬遷工程。正是源於此,居住在高山上的赤溪村村民遷到了中心村,從山上的茅草棚搬進了山下的磚瓦房。

以此為起點,福建的扶貧搬遷「造福工程」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1994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造福工程」列入每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大力推廣閩東做法。

26年間,福建省累計搬遷群眾170多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7300多個,建設各類集中安置區(點)3400多個。

挪了窮窩,還要拔窮根。關鍵是,因地制宜找準發展路子,發展產業。

龍巖市武平縣東留鎮因地制宜,發展芙蓉李種植激勵性扶貧項目。人民網 蘭志飛攝

「福建山多海闊,特色資源比較豐富,所以我們注重發揮資源優勢,集中力量發展了茶葉、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鄉村旅遊、鄉村物流等十大特色產業。2019年相關產業產值已經達到1.78萬億元,預計今年會達到2萬億元,為脫貧攻堅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扶貧開發工作處處長陸濤告訴人民網,福建打造形成了安溪鐵觀音、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光澤肉雞、連江水產等特色產業產值超百億的產業強縣和一大批產業強鎮、產業強村,強力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

「山海協作」:念好「山海經」,唱響「協作曲」

從閩東的寧德,到閩西的龍巖,幸福的故事一樣動聽。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這是毛主席的一句詩。革命老區長汀被稱為紅旗不倒的地方。

長汀縣河田鎮,人口6萬,可謂閩西第一大鎮。河田雞,是當地的地理標誌產品,遠近聞名。

河田鎮蘆竹村,綠蔭深處,雞鳴聲聲。

這裡的蘭秀養雞場,十裡八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主人蘭秀大姐,35年來堅持「養一隻雞」。從養殖200隻起步,如今,她的養雞場做到了年產仔雞苗100萬隻、肉雞5萬隻的規模,年產值達千萬元,帶動周邊10餘農戶就業。

長汀縣河田鎮因「河田雞」而聞名。蘭秀養了35年河田雞。人民網 蘭志飛攝

佔地500畝的養雞場,猶如一座花園,有的雞在林子裡跑,有的在樹上小憩。

很難想像,十幾年前,這是一片廢棄的稀土礦。2006年,蘭秀租下這片地,開始養雞、種樹。

「當時我覺得無論多大的廢棄場、多荒的地,我都能種出來。」蘭秀用雞苗換樹苗。無論走到哪裡賣雞苗,看到樹苗就買回來種。「油茶,毛竹,桂花樹,紅豆杉,羅漢松……只要是樹,我就種。」10多年的堅持,蘭秀給荒土披上了綠裝。

河田雞,讓蘭秀抓到了致富的「金鳳凰」。對於整個鎮來說,河田雞產業也是一個「聚寶盆」。

「除了河田雞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電商這整條產業鏈都有文章可作。」河田鎮黨委書記黃子華對於河田雞產業規劃,想得清楚。他還有更大的願景:把河田鎮打造成河田雞美食特色小鎮。

黃子華的底氣,來自「山海協作」。除了鎮黨委書記,他還兼著另外一個職務——晉江(長汀)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這個工業園區,誕生於福建的「山海協作」決策。

以海促山,加快產業發展是山海協作的應有之意。長汀縣「牽手」福建沿海經濟強縣晉江市。「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長汀精神,遇上「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晉江精神,激發了老區蘇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自山海協作以來,晉江市提供資金、技術、招商資源支持,重點發展長汀縣高端紡織、農副產品深加工,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山海協作,晉江籍企業家在長汀投資企業超百家,涉及紡織、皮革、機械、食品等10多個行業。

目前,晉江(長汀)工業園區共有30家企業落戶,其中包括11家規模以上企業。僅2019年一年,園區就近吸納了1600多人就業,為長汀人創造了大量「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晉江(長汀)工業園區為長汀人創造「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人民網 蘭志飛攝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黃端認為,「山海協作」這種橫向扶貧機制彌補了「垂直鏈條扶貧」的不足,是一種創新,在福建的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科技特派員:小康生活領路人

「高老師去一個地方,就帶動一個地方的農民致富。」

在素有「中國竹蓀之鄉」美稱的南平市順昌縣,「高老師」的名聲響噹噹。村民們口中的高老師,就是科技特派員高允旺。

南平市順昌縣科技特派員高允旺(左)在山上指導村民種植竹蓀。人民網 劉寧攝

2001年,高允旺主動請纓,當起特技特派員。19年來,他潛入深山老林,一紮根就沒有回頭。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被人們稱為「菌中皇后」。

針對順昌林地多、發展林下經濟條件好的優勢,高允旺率先研發林下栽培竹蓀技術。

把竹蓀放到林下種,不佔用農田,不需要建大棚,成本低了,畝產達35-40斤。

在高允旺指導下,謝五娣的竹蓀獲得豐收,今年收成了320斤。

「賣掉沒有?」高允旺關切地問。得到肯定答覆後,高允旺說,「賣掉了,我就高興。」

竹蓀產量高了,賣的錢多了,謝五娣一家供兩個孩子讀書綽綽有餘,生活很寬裕。

「我的技術,農民學到了,產量高,他們賺到了錢,這是我最開心的。」談起當科技特派員的感受,高允旺如是說。

行走在八閩大地鄉村土地上,有許許多多像高允旺這樣的科技特派員,他們踐行「把論文寫在田間」的精神,默默地為農民撒播科技的種子和脫貧致富的希望。

目前,南平市累計有近2000名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產業振興。而在福建走過21年曆程的科特派制度,已在全省、全國複製推廣。一批批科特派不斷湧現,為貧困群眾開出一張張精準的脫貧「良方」,指引著邁向小康之路。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綠了青山,富了林農

「這黃色部分是靈芝噴出來的孢子粉,是靈芝上最好的東西了。」在龍巖市武平縣萬安鎮的千畝靈芝基地,種植戶李廣軍摘下一朵紫靈芝,驕傲地對記者說:「漂亮吧?」

龍巖市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是「全國林改策源地」。圖為捷文村種植大戶李廣軍展示種植的紫靈芝。人民網 蘭志飛攝

李廣軍作為林下有機靈芝合作社四個股東之一,管理著1200多畝林地的紫靈芝。靠著天然氧吧的綠色優勢,李廣軍合作社的靈芝有著很好的銷路。

「原來我們這兒就是窮山溝,靠山吃山,村民的生活基本上要靠砍樹。這片林子是林改之後種的。」李廣軍所在的捷文村是「全國林改策源地」,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網紅村」。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到武平捷文村調研,作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重要指示,開啟了林改之路。

武平縣開始「養山」,保護生態,不砍樹了,那農民的收入怎麼辦?出路是搞林下經濟:林藥、林菌、林花、林畜、林禽、林蜂……

2017年,李廣軍從30畝林地開始,試種紫靈芝。第一年投入成本後,第二年就產生淨利潤了,收入可觀。

致富了的李廣軍,通過成立合作社,帶動30多位貧困戶脫貧。其中,就有捷文村村民謝春榮。

「現在生活不用愁了。很多親戚朋友挺替我驕傲的。」謝春榮忙著打理橙子樹,午後烈日下,碩大的汗珠從黝黑的臉頰滑落。因父母生病,弟弟殘疾,謝春榮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看人家林下養蜂蠻不錯,我就去學習,然後自己搞;看見他們種靈芝也不錯,我就去學,回來自己種。」謝春榮還種植紅菇、百香果、草珊瑚。夫妻兩吃苦耐勞,起早貪黑,靠著勤勞的雙手,成了脫貧戶裡的典型,年收入十多萬元。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多年來,福建持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極大地解放了林區林農的生產力,既綠了青山,又富了林農。

綠色,是福建的「底色」。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6.8%,長期保持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連續多年全優。

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福建同樣走在前列、闖在前頭。

作為「福建生態屏障」的南平市,通過「生態銀行」促進生態資源增值變現。人民網 王銑攝

位於閩北的南平市,坐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被稱為「福建生態屏障」。堅守生態優先,謀發展。近年來,南平市探索建設「生態銀行」。這一開創性做法,借鑑了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集中式輸出」的模式,對轄區內的生態資源所有者權益進行資本化運作,通過集中整合生態資源資產後,提質增信並與綠色產業實現順暢對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百姓富、生態美,沒有終點。

福建在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探索中,正是抓住「內生動力」這個關鍵,用活了機制、發展了產業,一個經濟高素質、生態高顏值的新福建正蓬勃發展,引領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

相關焦點

  • 繪就山清水秀的「百裡畫卷」
    原標題:繪就山清水秀的「百裡畫卷」   隨著十裡畫廊、西部長青、龍泉湖溼地、土門關驛道小鎮、抱犢寨美麗鄉村片區等一大批景區的建成,石家莊市鹿泉區成了省會市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 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 久久為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
    連日來,本報推出「弱鳥先飛 滴水穿石——寧德接續奮鬥舊貌換新顏」系列主題報導,在全省各地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踐行「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四下基層」等優良作風,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久久為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  「很榮幸作為參與者之一,見證了寧德30年來的變遷。」
  • 【地評線】漫評:久久為功,共繪水清岸綠景美的絢麗畫卷
    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顯示,長江中的哺乳動物江豚種群數量僅為1012頭。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長江水清「豚」先知。江豚作為指標性物種,生存狀況是長江水質好壞的一面鏡子。保護生物資源,修復生態環境。讓長江大保護的行動更加堅決,讓長江大保護的合唱更加嘹亮。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如今煥發新顏。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
  • 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
    原標題: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人民時評) ——從生活變化感受全面小康④   我們揮毫潑墨,書寫生態畫卷,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
  • 寧德九展堅守久久為功 十年研發為油茶綜合利用樹標杆
    相信看過《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都知道這麼一句話:為群眾辦實事,要扎紮實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那麼,究竟何為久久為功?做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為實現目標堅持滴水穿石精神,不輕易放棄,堅守信念並為之不懈奮鬥以達成目標,這便是久久為功。
  • 寧德九展堅守久久為功,十年研發為油茶綜合利用樹標杆
    相信看過《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都知道這麼一句話:為群眾辦實事,要扎紮實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那麼,究竟何為久久為功?做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為實現目標堅持滴水穿石精神,不輕易放棄,堅守信念並為之不懈奮鬥以達成目標,這便是久久為功。
  • 久久為功!老牌煤城變「傷疤」為綠肺
    被譽為「烏金之城」的淮北,曾在60年的時間裡,累計為國家貢獻超10億噸原煤,但其為華東地區以及中國工業的發展提供能源支持的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塊和南湖一樣大面積的沉陷土地和地下水降落漏鬥區。資源銳減、生態破壞,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最重「難題」和最大的民生「痛點」。
  • 破除急功近利心態 樹立久久為功意識
    久久為功的韌勁,馳而不息的精神,是幹事創業必備的品質,是成就事業必備的條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全省黨員幹部務必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態,樹立久久為功的意識,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決心,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持之以恆地抓實抓好。    沒有鍥而不捨的量變,就沒有水滴石穿的質變。為什麼一些地方科學長遠的發展目標總是難以實現?
  • 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人民時評)
    綠色在廣袤國土上不斷延伸,為小康生活鋪就幸福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藍天白雲遊,綠野無盡頭」的怡人美景、「青山綠水共為鄰」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 正心修身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
    張伯行歷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禮部尚書等職,為官二十餘年,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也不帶家眷赴任,始終以清廉剛直著稱。他去世後,朝廷賜予他「清恪」的諡號,意思是為官清廉,恪盡職守,精確地概括了張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這是對清官的最高褒獎,給我們留下的是永恆的敬仰。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內正其身,外正其容。」
  • 30年久久為功!老牌煤城變「傷疤」為綠肺
    對於淮北市民來說,由沉陷區治理衍生的一片片水域,是「擁湖發展」的美好未來,也是「開門即見綠,醒來聽鳥鳴」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長期煤炭開採造成的生態破壞,特別是採煤沉陷區面積大、分布廣,淮北市的綜合治理經過了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
  • 用綠色畫筆,繪出大美江西「畫卷」
    近年來,「兩山」理念在江西生動實踐,英雄的江西人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大做強生態這篇大文章,用綠色畫筆,繪出「風景這邊獨好」大美江西「畫卷」。  用綠色畫筆,繪出江西最美「底色」。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7個設區市空氣品質達國家二級標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督察工作實施辦法等6項制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啟動36個美麗宜居試點縣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怡人的「江西綠」成為人民群眾幸福感的重要來源。讓山更綠,讓水更清,讓天更藍,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江西用綠色畫筆,繪出民生福祉「暖色」圖。
  • 浙報整版丨南潯繪就「綠富美」錦繡畫卷
    桑基魚塘 沈勇強 攝讓鄉村靚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近年來,南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業大平臺、培育農業大產業、改善農村大環境,呈現了「十線十景十小鎮」全域覆蓋的美麗鄉村新格局。「以打造農業產值百億強區為目標,堅持全域美麗與產業升級雙管齊下,東部打造精品果蔬園區,西部打造漁業現代園區,中部打造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區,實現趕超發展。」南潯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如今,在這片土地上,傳統農耕煥發新的生機,特色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南潯生態農業畫卷已繪成錦繡風景。
  • 「十三五」福建掀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保水護土點綠成金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掀起新一輪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熱潮,提前超額完成任務,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居全國領先水平保水護土點綠成金在閩西老區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一帶的山頭,闊葉樹與馬尾松和諧共長,隨處可見的無患子滿樹黃葉……這裡,曾是寸草難長的紅壤荒山
  • 科學治理 久久為功(記者手記)
    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我國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分布著四大沙地及八大沙漠。作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幹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經過艱苦努力、不斷創新,防沙治沙取得顯著成效。
  • 《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引發強烈反響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福建寧德三十年間一張藍圖繪到底,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精彩篇章,生動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力量。光明日報的《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一文刊發後,在各地幹部群眾當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表示,當前正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滴水穿石的實幹精神,以捨我其誰的時代擔當,完成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這一壯舉。眼下,福建寧德赤溪村正忙著迎接旅遊旺季。
  •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祁縣打造「水、文、綠」鄉村振興融合廊帶 2020-11-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守正篤實 久久為功
    正是憑著這種不服輸、不信邪的精神,黃石在挑戰中奮進、在壓力中自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頂住重重壓力和質疑,不為經濟增速和排名短期下降而動搖,帶來轉型新黃石;  始終高舉「生態立市」大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韌勁,帶來生態新黃石;  放眼全局,推動城市格局從環磁湖向環大冶湖轉變,帶來全域新黃石。  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
  • 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推動總體謀劃落實
    廣大黨員幹部務必要正確把握總體謀劃與久久為功的關係,按照十九大確定的總體謀劃,發揚釘釘子精神,堅定不移、久久為功,一張藍圖幹到底。美妙樂章是總體謀劃,而「十個指頭」協同配合從樂章開頭彈到結尾就是久久為功。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何一項重大戰略工程、系統工程,都需要把握好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係。  馬克思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
  • 訴訟被駁回 同興藥業攪局「王老吉」落空
    在王老吉大健康與加多寶在多起訴訟中糾纏之時,同為兄弟公司的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老吉藥業」)則與同興藥業就該公司的未來生存展開了爭執。最新事件進展是,同興藥業訴廣藥集團未轉讓商標案一審遭駁回,同興藥業欲多種措施解散王老吉藥業的夢再度破碎。作為大股東之一的同興藥業迫切希望解散王老吉藥業,在行業人士看來有「商標夢」破碎的原因,更不排除暗藏另一涼茶巨頭加多寶幕後利益訴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