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無論是它的文學性,還是它的思想性,那都是令後世只能是高山仰止,而且唐詩也是極為豐富,各個流派,各種不同題材的類型,可謂是比比皆是。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只要一提起唐詩,那自然而然地能夠吟誦幾句,這也正是唐詩最具獨特魅力的一個地方,它可謂是深入人心,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更是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語。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一千多年來,唐詩它能夠始終為人們所喜愛的原因。
儘管後世還有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可是要論到影響力和人們的喜愛程度,沒有任何一種文學類型可與唐詩相媲美。那麼唐詩裡也有很多直擊人心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描寫孤獨的詩作,更是立馬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會偶爾會感動孤獨,也會為這種孤獨而傷感。
說到唐詩裡最孤獨的作品,那自然是柳宗元的《江雪》,這首作品你可以讀到不同的意境,可以是孤獨,也可以是悽美,總之無論如何去解讀,孤獨始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悽美而又孤獨的意境,更是沒有一個行人,猶如整個世界毀滅一斑。除了這首《江雪》之後,那麼還有馬戴的這首《灞上秋居》,同樣也是一首很孤獨的作品,這首詩的孤獨意境並不輸於《江雪》,通篇也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的意境。
《灞上秋居》唐代: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馬戴,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人氏,也就是今天陝西華陰縣,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雖然詩歌到了晚唐時期整體開始在走下坡路,但其中還有誕生了好幾位偉大的詩人,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便是有李商隱和杜牧,兩人更是被後世稱為「小李杜」,也就是說他們兩人的才華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那麼馬戴也正是這一時期的詩人,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描寫孤獨的內心,以及悲痛的處境,從而也使得他的詩作顯得很是孤獨。
第一二句詩人就營造出了一種悽美而又孤獨的意境,「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這兩句詩看似寫得很普通,但讀來卻是令人感傷不已;這灞原上的風雨剛剛停歇下來,到了傍晚時分,更是看到了一行大雁往南飛,而飛過了一群又來了一群。在這兩句中,詩人更是表達了一種感傷之懷。
第三四句更是此詩最經典的兩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詩人在這兩句中,更是直抒胸臆,直接描寫了內心的憂愁之感,我現在一個人生活在這異地他鄉,看到這樹上的黃葉紛紛飄落,更是令我傷感不已,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寒夜裡,只有一盞孤燈照亮我這個孤獨的人。
第五六句詩人又描寫了周圍的環境,這樣的一種描寫,也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更加的生動,「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院子裡的菜地裡,白露撒在上面,正在頻頻地往下掉,我現在所居住的隔壁,正好住了一位雲遊四海的野僧。這兩句看上去有些突兀,其實卻是更能夠增加那種孤獨之感。
第七八句詩人又進一步地描寫到了內心的那種孤獨之感,同時也描寫到了內心的那種痛苦,「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我一個人寄宿在這麼一個荒涼的小村子裡,由於時間太久了,以至於內心無比的孤獨,對於我來說只想要報效國家,可是又沒有這個機會,當真是令人悲痛。
馬戴所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描寫的很孤獨的作品就有十多首,而且大部分的詩作也都很感人,而他的這首《灞上秋居》,也是詩人眾多作品中,最為孤獨,也最為傷感的一首,通篇描寫的極為悽美,也無比的感傷,讀來更是令人立馬能夠感受到詩作中的那一份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