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2020-11-25 老張侃詩詞

在唐代詩人當中,馬戴的名氣比較一般。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

唐代詩人馬戴

但是實際上,馬戴的詩作很有味道,之前我們曾經賞析過他的詩作《灞上秋居》,對其中的名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進行了賞析。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

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馬戴·落日悵望

這首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和之前的《灞上秋居》一樣,這首詩也是一首五律,同樣表達的是思鄉之情。而且頸聯「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富有悠悠的意境之美,「臨水不敢照」更讓人體會到思鄉之痛!

這首詩一開始,寫的是秋日的黃昏景色。秋日最容易讓人有思鄉愁,而黃昏尤甚。馬戴選擇了秋日的黃昏,那麼思鄉之情的悲愴是顯而易見的。

當是時,詩人在這樣的季節和時辰中,遙望故鄉而不見,只看到「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詩人看不到家鄉,只看到天邊雲彩和歸鳥,而且它們也知道日近黃昏,都在回家的路上,速度奇快,「片時間」即可行程「千裡」。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內心難免悲傷,所以接下來頷聯,詩人進行了直觀的表達和抒情,「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離家千裡,詩人的思鄉之情根本不需構思,已經時刻充滿在內心。尤其看到天上孤雲與飛鳥,內心更是歸心似箭。

黃昏思鄉

接下來,詩人描寫的是夕陽下的景色,「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黃昏之時,夕陽在樹梢之後,漸漸失去了耀眼光彩;但是紅彤彤似火燒,天氣也陰涼了下來。看到太陽也下山回家了,詩人的內心又加重了一層鄉愁。

思鄉詩

嘆氣之時,詩人想到自己客中久滯,年華漸漸老去;而今日行走在水邊,甚至不敢照影,因為「恐驚平昔顏」,害怕因為思鄉導致自己的容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詩篇到此為止,詩人內心的悲愴可謂一覽無餘,更留下悠悠思鄉情,餘音嫋嫋。

夕陽下的思鄉詩,最有味道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在於情景分寫。中國古詩詞當中,講究寓情於景,景中有情,但是這首詩,首聯和頸聯寫景,頷聯和尾聯抒情,各自獨立的。但是這種寫法只是布局謀篇的一個手法,不但不影響情感的抒發,更使得詩篇的抒情留下了悠悠餘音,讓人回味。

也正是因為此,這首詩被後世評論家認為,「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被評「在晚唐中鶴立雞群」
    晚唐詩人馬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唐詩,晚唐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且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其中詩句「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已經很好地表達了這一主題。這首唐詩在後世有很高的評價,後世評論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認為這首唐詩「意格俱好」,「在晚唐中鶴立雞群」,可謂極力推崇。
  • 唐詩裡的「春日思鄉」,這3首詩寫盡!
    春思皆因其美好易逝,唐代詩人愛在春天裡思念故鄉,也因此留下不少春日思鄉的佳作。春來偏惹故鄉情!唐詩裡的春日思鄉,這3首詩寫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一讀。1、《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韋莊一首思鄉懷人詩,寫盡人生孤獨悲涼,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這首一首思鄉懷人詩,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全詩一氣呵成,感情真摯,幽怨清晰,感人至深。《章臺夜思》唐代:韋莊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賞析】章臺,即章華臺,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這是一首懷人思鄉之作。
  • 關於思鄉的詩有哪些 鄉愁思鄉的詩句
    當我們背井離鄉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時,總是會想念自己的家鄉,而古時候的人們也會有這種感受,並且會用詩詞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現在許多人都會引用詩人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那麼關於思鄉的詩有哪些呢?
  • 不著名詩人所寫的一首「思鄉」詩,全篇構思精妙,意境不輸名作
    關於思鄉的詩句我們或許能背出不少,但這些詩句大多都是出自著名詩人之筆,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以及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等。除此之外,有位不著名的詩人也曾寫下了一首思鄉的作品,全篇構思精妙,其中意境不輸名篇,現在我們不妨就一起來品讀這首詩。除夜有懷唐·崔塗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 韋莊的這首詩,一開篇便是不俗,道盡了思鄉愁緒!
    讀他的詩作,最好是能夠靜下心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他詩作中的意境,以及他詩作中所傳遞出來的美。個人是非常的喜歡他的詩作,每次讀他的詩,總是能夠有意外的收穫。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他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江外思鄉》,在這首詩中,充分地表達出了詩人對於故鄉的真切思念,以及對於故鄉的那一份愛,讀來真是令人讚嘆不已。
  • 命運多舛的李商隱鬱鬱寡歡,寫下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思鄉之苦
    ,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杜審言這首詩在春天郊遊時思鄉,在這個春天你會因為什麼思鄉?
    在杜審言這首詩一開頭就發出了不一樣的感慨之聲,不管遊子離開家鄉多久,對家鄉的感情還是依然如故。言外之意就是,他自己如果現在在自己家鄉的話也就不會產生這麼濃烈的思鄉之情了,因為他對自己家鄉的初春已經是見慣不怪了。這裡杜審言用「獨有」和「偏驚」二字,主要是為了強調自己此時在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首詩的開頭很有自己的特色,也是這首是別致的寫作之一。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這是最短的思鄉詩,中國沒有人不會背
    唐詩三百首在賞析了王維的5篇五絕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唐詩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在唐詩三百首的29首五絕當中,李白有兩首詩入選。一則是《怨情》,另外一個,則就是古詩詞當中最短的思鄉詩,除了牙牙學語的幼童,中國沒有人不會背。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這可能是最悲傷的思鄉詩,除夕夜吟出「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在之前所發的古詩詞賞析當中,涉及到思鄉詩的有很多。事實上,很多詩詞大家也都有不少的思鄉之作,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些思鄉詩,傳達了中國人的念家心理。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 日落時,鄉愁起,晚唐詩人馬戴這首日落詩寫法相當別致
    之前講到王維時,說他少年得志,在21歲最好的年華便早早中了狀元。事實上,古代詩人很多都沒有辦法像王維這般「才」「運」雙全,而今天講的晚唐詩人馬戴,早年多次考試都沒考上,一直到四十四五的年紀才終於登第。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人稱他是「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
  • 晚唐詩人這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傳,整首詩的意境你知道嗎
    唐詩宋詞有很多讓我們觸動心弦的詩篇,往往一兩句,就讓我們感同身受。詩詞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千載,瑰麗壯觀,我們總會對一首詩情有獨鍾,印在腦海中時常吟誦。有時我們隨口背出一首詩,朗朗上口,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何許人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詩詞的大意。
  • 唐詩三百首中最悲涼的思鄉詩,除夕之夜詩人寫出「孤燭異鄉人」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的思鄉詩。最簡單,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種情感早已經沉澱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每一個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人心中。而其中最悲涼的思鄉詩,莫過於除夕之夜無法和家人團聚而在外獨自吟唱的這些詩篇了,比如這首唐代詩人崔塗的《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 一首經典的思鄉之作,出自於一位隋朝詩人之手,寫盡了思鄉之苦!
    可是古人完全不一樣,他們思鄉故鄉顯然比我們要更為深刻,也更加的悲傷,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思鄉之作。唐詩裡就有很多的思鄉之作,一些經典的作品,它不僅深入人心,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譬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張籍的《秋思》等等,那都是思鄉之作裡的名篇。
  • 秋末霜冷日,思鄉歸家時,此時再讀這首詩,感覺會有不同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尤其是那些讓人耳熟能詳的詩篇,往往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比如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那「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比如那「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都是我們最熟悉的思鄉詩。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幾首古詩詞中感受古人的思鄉之情
    這是李白在揚州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抬頭仰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遂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詩。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首五律是杜甫身陷安史叛軍中所寫,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美好感情,「家書抵萬金」一句更是流傳千古之名言,被後人廣泛引用。
  • 王勃在重陽節寫下的詩,既表達了離別的悽涼,又描寫出思鄉的苦悶
    在這首詩裡,王維刻畫了一位思鄉、思親的旅人形象。又借重陽登高祈福的習俗,遙想兄弟們歡聚之時,獨缺一人的場面,在圓滿之中突出遺憾,寫就了千古傳唱的詩篇。在漫遊的旅途中,王勃遇到了一位好朋友,但很快又面臨分別,於是他們相約在重陽節這天,去玄武山登高遠望,寄託思鄉之情。正是在這次思鄉兼送客的告別宴上,王勃用他的「無情」打動了所有有情人。「九月九日望鄉臺」,詩篇開頭就直接點題,即交代了日期也交代了地點。
  • 杜甫一首思鄉詩,短短20字道盡家國憂思,感情真摯,成就偉大詩篇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篇便是詩人離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之時所創作的,具體的創作時間我們還有待考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好好的欣賞一下吧。我們可以看出,安史之亂以後,詩人杜甫羈旅蜀地,想要會回家但是卻很難,當事人正為這鄉情百般苦惱的時候,卻看到了成隊的大雁集體的向北邊的中原地帶飛去,因此詩人便聯想到了一年一度北飛的大雁,而自己卻只能一個人在異地孤獨的等待著,心中的思鄉便油然而生。在這首詩中寄託了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並順便的袒露出詩人對於朝廷以及國家大事的關心之情。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古代思鄉詩很多而在外地的他們,若志得意滿還能掩蓋離鄉千裡的鄉愁;若非如此,內心的羈旅思鄉之痛就會顯得格外強烈。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就像一張大網,先是勾起洛城之人的思鄉情,後將整個洛城思鄉的人一下子蓋住。第三句,「此夜曲中聞折柳」,漫漫春夜,詩人聽到曲中的折柳意味,內心不免感傷。古人折柳送別,詩人此時也想到離家時與親人告別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