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詩人當中,馬戴的名氣比較一般。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

但是實際上,馬戴的詩作很有味道,之前我們曾經賞析過他的詩作《灞上秋居》,對其中的名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進行了賞析。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
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
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這首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和之前的《灞上秋居》一樣,這首詩也是一首五律,同樣表達的是思鄉之情。而且頸聯「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富有悠悠的意境之美,「臨水不敢照」更讓人體會到思鄉之痛!
這首詩一開始,寫的是秋日的黃昏景色。秋日最容易讓人有思鄉愁,而黃昏尤甚。馬戴選擇了秋日的黃昏,那麼思鄉之情的悲愴是顯而易見的。
當是時,詩人在這樣的季節和時辰中,遙望故鄉而不見,只看到「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詩人看不到家鄉,只看到天邊雲彩和歸鳥,而且它們也知道日近黃昏,都在回家的路上,速度奇快,「片時間」即可行程「千裡」。

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內心難免悲傷,所以接下來頷聯,詩人進行了直觀的表達和抒情,「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離家千裡,詩人的思鄉之情根本不需構思,已經時刻充滿在內心。尤其看到天上孤雲與飛鳥,內心更是歸心似箭。

接下來,詩人描寫的是夕陽下的景色,「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黃昏之時,夕陽在樹梢之後,漸漸失去了耀眼光彩;但是紅彤彤似火燒,天氣也陰涼了下來。看到太陽也下山回家了,詩人的內心又加重了一層鄉愁。

嘆氣之時,詩人想到自己客中久滯,年華漸漸老去;而今日行走在水邊,甚至不敢照影,因為「恐驚平昔顏」,害怕因為思鄉導致自己的容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詩篇到此為止,詩人內心的悲愴可謂一覽無餘,更留下悠悠思鄉情,餘音嫋嫋。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在於情景分寫。中國古詩詞當中,講究寓情於景,景中有情,但是這首詩,首聯和頸聯寫景,頷聯和尾聯抒情,各自獨立的。但是這種寫法只是布局謀篇的一個手法,不但不影響情感的抒發,更使得詩篇的抒情留下了悠悠餘音,讓人回味。
也正是因為此,這首詩被後世評論家認為,「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