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時,鄉愁起,晚唐詩人馬戴這首日落詩寫法相當別致

2020-12-21 讀書燈下

之前講到王維時,說他少年得志,在21歲最好的年華便早早中了狀元。事實上,古代詩人很多都沒有辦法像王維這般「才」「運」雙全,而今天講的晚唐詩人馬戴,早年多次考試都沒考上,一直到四十四五的年紀才終於登第。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人稱他是「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

提起馬戴,許多人並不是那麼熟悉,但其實,他的詩才在晚唐詩壇中,還是比較突出的,這一點,由歷代對他的評價可以看出。《唐才子傳》寫其:「戴詩壯麗,居晚唐諸公之上」;而嚴羽《滄浪詩話》亦推其在晚唐諸人之上;紀曉嵐說他是晚唐詩人中「骨格」最高的(《瀛奎律髓刊誤》)。

詩人馬戴

馬戴擅長寫五律,詩中渾然沒有晚唐時期詩文的纖靡之氣。今天要說的這首《落日悵望》很有代表性,沈德潛先生《唐詩別裁》評此詩「意格俱好」,意境與格調都很好。

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釋義:日落時 鄉愁起 時光不居 年華老去

詩人在落日時分悵望,孤雲浮於天際,飛鳥歸於日暮,即便身在千裡,她們也能夠在片刻間到達。而我呢,為什麼卻還停留在這裡,離別家這麼長時間還未曾歸去?

孤雲與飛鳥

這四句,詩人由無翼而能飛的雲,與有翼而能翔的鳥,在日落時分都能「歸家」,襯託出自己獨在天涯的孤獨無依,寫其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再望去,眼見夕陽從高大的樹木上漸漸墜落,帶出的霞光遠遠地燃燒進秋山。時光倏忽流去啊,讓我徘徊在水邊,卻不敢看如鏡的水面,害怕看到不復往日的容顏。

後四句,再寫詩人落日悵望的主景「夕陽」,將太陽一點點落下,再到沒入地平線,霞光燃燒天際,漸漸黯淡的動態描寫得非常生動。而這一過程,又使詩人感嘆於時光的流逝。

日落西去

一情一景 情景交替

許多律詩,在寫法上,都講究情景交融,一般前半寫景,後半抒情,比如我們熟悉的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前四句詩人集中寫登高時所見之景,後四句寫抒情主體的處境與心態。不僅《登高》是這樣,我們所熟悉的大多律詩都喜歡這樣寫。

無邊落木蕭蕭下

而馬戴這首詩的寫法卻不一樣。他採取兩句寫景,兩句寫情,再寫景,再寫情的方式,將情與景交替書寫,一層層深入,讀來具有特別的層次感。

第一層遠眺的詩人見雲與鳥歸,令人想見陶淵明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日落時分,一天的事情都到了終結之時,自然萬物都知歸家,可我呢?為什麼偏偏滯留在這遠方無法歸去?強烈地抒寫了詩人的羈旅之思。

第二層又見夕陽落下,餘暉浸沒樹林,這由明及暗的過程,動態地寫出白晝即將隱沒,黑夜即將來臨的流逝感。每一天,時光都會像這般流去,這又很難不讓人生發出感時傷逝之情,而詩人在此寫不敢臨水,怕見到水中照見已生了變化的容顏,年華老去的感嘆便融於其中。

試著把二三聯調換順序,在閱讀上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在意境、情景與情感上,卻差之千裡。

夕陽晚景

讀書燈下記:

天上這一輪落日,古今多少詩人詞者競相詠嘆,李白想拴住馱日西去的六龍並且灌醉它們,李賀想要斬斷龍足,食其肉,以讓太陽永懸於天空,不復西垂。

可無論多少人挽留,太陽依舊自顧地東升又西落。這時節,這天地,是王績所寫的「山山唯落暉,樹樹皆秋色」,是王勃所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李商隱所寫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是馬戴在這首詩裡所寫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時光流去

時光荏苒,向西流去。「平林新月人歸後,獨立小橋風滿袖」,太陽落下,月華升起,遠遠的,人們都一一歸去了,我為什麼卻還獨自站立在這小橋上任來往的風灌滿衣袖?天邊孤雲,倦飛之鳥,自然萬物都有它們的歸宿,它們可以停歇的地方,可我為什麼還在這裡悵惘著落日眺望著家鄉呢?

這是詩人詞人語言中共通的情感,或許永遠也不會有答案,卻也是詩歌之所以感染人的力量之所在。

相關焦點

  • 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在唐代詩人當中,馬戴的名氣比較一般。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那一首詩,這兩句可謂是寫盡了思鄉之苦,在後世贏得了很高的評價。不過,除了那一首《灞上秋居》之外,馬戴還有一首著名的思鄉詩,情真意厚讓人想家,被後世評論為「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全篇如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 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評家點讚!
    【每日讀詩】馬戴的悵望:「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評家點讚!「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紀曉嵐贊他晚唐詩人中骨格最高!魏晉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又如,「何其壯哉!」滯:滯留,淹留。這裡指的是詩人久居他鄉,而功名難成,空耗時光。《南史》有「滯羽」一詞,以喻陷於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這正是詩人當前處境的真實寫照。
  • 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詩家點讚!
    【每日讀詩】馬戴的悵望:「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此人被贊為晚唐的王維,一首《落日悵望》,獲得幾朝評家點讚!「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紀曉嵐贊他晚唐詩人中骨格最高![原文]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 唐代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被評「在晚唐中鶴立雞群」
    晚唐詩人馬戴,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唐詩,晚唐詩人馬戴最知名的一首思鄉詩。且看: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其中詩句「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已經很好地表達了這一主題。這首唐詩在後世有很高的評價,後世評論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認為這首唐詩「意格俱好」,「在晚唐中鶴立雞群」,可謂極力推崇。
  • 晚唐詩人這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傳,整首詩的意境你知道嗎
    有時我們隨口背出一首詩,朗朗上口,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何許人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詩詞的大意。如「可憐天下父母心」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經常掛在嘴邊,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句竟出自慈禧太后的一首詩;還有人們以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羅貫中所作,其實這首詩是明代才子楊慎之手。
  • 馬戴這首詩也很孤獨,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意境不輸《江雪》
    說到唐詩裡最孤獨的作品,那自然是柳宗元的《江雪》,這首作品你可以讀到不同的意境,可以是孤獨,也可以是悽美,總之無論如何去解讀,孤獨始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整首詩營造出了一種悽美而又孤獨的意境,更是沒有一個行人,猶如整個世界毀滅一斑。
  • 晚唐詩人馬戴的代表作,為何真切感人?妙在感情反向鋪墊
    (全文共3200字,讀完大約需要10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晚唐詩人馬戴,可能您不太熟悉。不過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清朝文人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潔。」把馬戴和王維相提並論,足見他的詩歌成就。
  • 立秋之後秋風起,絲絲灑下思鄉愁,這首唐詩頷聯10個字值得品味
    沒曾想立秋之後一陣秋風起,氣溫迅速下降,真讓人感覺到了絲絲涼意。雖然距離秋風蕭瑟黃葉落的日子還有距離,但是思鄉愁已經開始在心底蔓延。而在此時,讀一下這首五言唐詩會很有感覺。立秋之後秋風起,絲絲灑下思鄉愁。
  • 詩「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行於晚唐,你知道整首詩的意境嗎
    有很多詩觸動我們的心,往往一兩句話,讓我們感同身受。詩歌文化在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波瀾壯闊、波瀾壯闊,我們對一首詩總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印在腦海中,經常吟誦。有時我們隨口背誦一首詩,卻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 唐詩155《楚江懷古》(馬戴)
    【評析】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首聯先點明薄暮時分;頷聯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點出人來,頸聯就山水兩方面寫夜景,「夾」字猶見凝練;尾聯才寫出「懷古」的主旨,為後兩首開題,而以悲愁作結。   全詩風格清麗婉約,感情細膩低徊。
  • 唐代詩人馬戴《灞上秋居》:秋風秋雨,長夜孤燈,客居他鄉
    馬戴,是今天這篇推文的主人公。他是唐代的一位詩人,估計不少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誰叫他置身於文星璀璨的唐詩世界呢,不為大家所熟知也算情有可原吧。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非著名詩人。馬戴(799—869),字虞臣,晚唐詩人,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也有說江蘇省東海縣或陝西省華縣人。馬戴年輕時屢試不第困於場屋,四處幹謁以圖進身仕途而不得。公元844年,他四十多歲終於中了進士,跟他一同登第的就有往期推文中那個寫下《江樓感舊》的詩人趙嘏。
  • 唐詩三百首 | 155馬戴《楚江懷古》
    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
  • 晚唐最後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一首詩道盡人生至苦,句句令人心碎
    杜荀鶴是一名唐代詩人,生在晚唐的他出生也並不是很好,從小就在寒門家長大,地位卑微,本身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依靠自己不屑的努力在中年時期考上進士,但是在這以後也並沒有走的一帆風順。考上進士以後並沒有當上即做朝廷的官員,因此內心失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
  • 馬戴 楚江懷古(其一)
    馬戴 楚江懷古(其一)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馬戴(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曲陽(今陝西華縣)人。曾參加科舉多次但皆落榜,唐武宗會昌四年(844)舉進士。
  • 這首蒼涼悽美的唐詩,令人感慨萬千
    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詩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來評價他。下面與大家一起欣賞他的《鹹陽城西樓晚眺》。
  • 白居易這首詩,每句都令人心醉,不愧為千古絕唱!
    古代沒有飛機高鐵,長途跋涉無怪乎騎馬坐車,從長安到杭州,白居易慢慢悠悠走了近3個月,一路山水一路詩,佔盡風流。於是就有了下面這首《暮江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離開朝廷後頓感輕鬆愜意,於是寫下此詩。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
  • 日落成詩【秦偃月】完!大結局
    研究顯示一般人傾聽的效率只有25%——這意味著我們讓很多東西一耳進一耳出了。然而,正如傾聽方面的專家保羅·薩科博士所講,日落成詩【秦偃月】講真正好的傾聽者和其他人區分開的,只有幾個簡單的習慣。保羅現在馬裡蘭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擔任助理教授。為簡單起見,日落成詩【秦偃月】這個計算假設每年的回報率在12%左右,而且不考慮納稅。So where do you start?
  • 馬戴的一首邊塞詩,造語精美,讀完大呼過癮
    古代連年徵戰,將士們在前方打仗,親人們在家鄉惦記,詩人們有感於此,創作了很多邊塞詩。唐代比較著名的邊塞詩人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等,他們的作品奔放不羈,描繪了邊塞風情,也抒發了詩人的豪放情懷。下面介紹馬戴的一首邊塞詩,造語精美,讀完大呼過癮。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馬戴《楚江懷古》
    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
  • 【每日詩詞】楚江懷古-馬戴(唐)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馬戴(799-869),唐代詩人。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西南)人。唐定州曲陽(今江蘇省東海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會昌(唐武宗年號,公元841-846年)進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書記,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尉。得赦回京,終太學博士。與賈島、姚合為詩友。擅長五律。《全唐詩》錄其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