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是今天這篇推文的主人公。他是唐代的一位詩人,估計不少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誰叫他置身於文星璀璨的唐詩世界呢,不為大家所熟知也算情有可原吧。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非著名詩人。
馬戴(799—869),字虞臣,晚唐詩人,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也有說江蘇省東海縣或陝西省華縣人。馬戴年輕時屢試不第困於場屋,四處幹謁以圖進身仕途而不得。公元844年,他四十多歲終於中了進士,跟他一同登第的就有往期推文中那個寫下《江樓感舊》的詩人趙嘏。馬戴雖說詩名不可與唐代一流大詩人相比,但是一個詩人名氣不夠大不能說他就沒有好的作品,比如馬戴的這一首《灞上秋居》,才情意境超凡脫俗,實屬上等佳作。
《 灞 上 秋 居 》
唐·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前面說了,馬戴四十多歲才登第步入仕途,此前苦苦尋覓進身之階而不得。這一首詩就是寫於他早年進身無門困居長安灞上之時。灞上風雨初定,急著趕路的雁陣頻頻飄過。秋風秋雨使得落葉凋零遍地,晚間孤燈如豆,他一個人獨自傷神。園中白露聚集滴下的聲音都可以聽到,他唯一的鄰居是一位僧人,這白露滴響更見寂靜,與無欲無求的孤僧為鄰愈加孤獨,此處是的的確確孤寂的住所。馬戴居灞上,遙望長安城的方向,不知道究竟何年何月的才能身登要路報效國家,憂心忡忡黯然傷神。
馬戴此詩的頷聯實在是絕妙,堪稱白描寫景之典範。落葉樹、他鄉人、寒燈、長夜、孤獨之客,他所用的這些意象都凝聚著世人所共有的情感,連續密集地使用而不讓人覺得擁擠堆砌,並且構成了韻味無窮宛如畫卷一般的詩境,同時又融合了自身的情感在其中,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十分精妙。
論相似情感與詩境的表達,恐怕只有往期文章中的唐代詩人司空曙可與之一較高下。司空曙「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之句同樣是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不知道馬戴是不是受到了司空曙的影響。若使他們兩個能跨越時空晤言一室之內,不知能有怎樣的佳話。
不知為何,非著名詩人的精妙之詩,更加地能讓我感到欣喜,讀來往往久久不能釋手,讚嘆連連其樂無窮。可能是被他們能從眾多名家之中突出重圍而在文學的世界中佔得一席之地的那一份幸運和難得打動了吧。馬戴,這個困居灞上的男子,憑此一首,無愧詩人之名。
本次文章就寫至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