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馬戴《灞上秋居》:秋風秋雨,長夜孤燈,客居他鄉

2020-12-12 老愚公的文學世界

馬戴,是今天這篇推文的主人公。他是唐代的一位詩人,估計不少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誰叫他置身於文星璀璨的唐詩世界呢,不為大家所熟知也算情有可原吧。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非著名詩人。

馬戴(799—869),字虞臣,晚唐詩人,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也有說江蘇省東海縣或陝西省華縣人。馬戴年輕時屢試不第困於場屋,四處幹謁以圖進身仕途而不得。公元844年,他四十多歲終於中了進士,跟他一同登第的就有往期推文中那個寫下《江樓感舊》的詩人趙嘏。馬戴雖說詩名不可與唐代一流大詩人相比,但是一個詩人名氣不夠大不能說他就沒有好的作品,比如馬戴的這一首《灞上秋居》,才情意境超凡脫俗,實屬上等佳作。

《 灞 上 秋 居 》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前面說了,馬戴四十多歲才登第步入仕途,此前苦苦尋覓進身之階而不得。這一首詩就是寫於他早年進身無門困居長安灞上之時。灞上風雨初定,急著趕路的雁陣頻頻飄過。秋風秋雨使得落葉凋零遍地,晚間孤燈如豆,他一個人獨自傷神。園中白露聚集滴下的聲音都可以聽到,他唯一的鄰居是一位僧人,這白露滴響更見寂靜,與無欲無求的孤僧為鄰愈加孤獨,此處是的的確確孤寂的住所。馬戴居灞上,遙望長安城的方向,不知道究竟何年何月的才能身登要路報效國家,憂心忡忡黯然傷神。

馬戴此詩的頷聯實在是絕妙,堪稱白描寫景之典範。落葉樹、他鄉人、寒燈、長夜、孤獨之客,他所用的這些意象都凝聚著世人所共有的情感,連續密集地使用而不讓人覺得擁擠堆砌,並且構成了韻味無窮宛如畫卷一般的詩境,同時又融合了自身的情感在其中,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十分精妙。

論相似情感與詩境的表達,恐怕只有往期文章中的唐代詩人司空曙可與之一較高下。司空曙「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之句同樣是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不知道馬戴是不是受到了司空曙的影響。若使他們兩個能跨越時空晤言一室之內,不知能有怎樣的佳話。

不知為何,非著名詩人的精妙之詩,更加地能讓我感到欣喜,讀來往往久久不能釋手,讚嘆連連其樂無窮。可能是被他們能從眾多名家之中突出重圍而在文學的世界中佔得一席之地的那一份幸運和難得打動了吧。馬戴,這個困居灞上的男子,憑此一首,無愧詩人之名。

本次文章就寫至此處。

相關焦點

  • 李奕明毛體書法:唐詩300首第3集五律之73馬戴《灞上秋居》
    《灞上秋居》唐代: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江蘇省東海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灞上為作者來京城後的寄居之所。作者進身無門,困居於此,有感於秋節變換,身世落寞,作此詩慰藉愁情。  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精湛的畫卷。
  • 唐代詩人最失意秋天,全文無一「秋」字,其中10字卻驚豔了千古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這一首詩歌就是唐代詩人馬戴《灞上秋居》,堪稱是晚唐詩人最失意的秋天,全文無一「秋」字,但其中10字就已經驚豔了千古。「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這兩句最為經典也最為切中主題,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 立秋之後秋風起,絲絲灑下思鄉愁,這首唐詩頷聯10個字值得品味
    沒曾想立秋之後一陣秋風起,氣溫迅速下降,真讓人感覺到了絲絲涼意。雖然距離秋風蕭瑟黃葉落的日子還有距離,但是思鄉愁已經開始在心底蔓延。而在此時,讀一下這首五言唐詩會很有感覺。立秋之後秋風起,絲絲灑下思鄉愁。
  • 這樣的唐詩最適合秋雨淅瀝的日子裡讀,也才能明白古人為何悲秋
    秋天早已經來到我們的世界當中,一場秋雨一場寒,北方大地上已經感覺到絲絲的涼意。雖然後期還會有秋老虎的打擾,但是在2019剩餘的日子裡,一天比一天更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古代詩人向來有悲秋的文學傳統。他們看到落葉,就會想到自己的飄零;他們看到秋風的肆虐,就會想到自己生命所遭受的考驗。他們看到秋天大雁的南飛,就會想到自己有家不能回的苦澀。而如果再加上秋雨,更是把這種愁緒又增加了一分。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 馬戴這首詩也很孤獨,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意境不輸《江雪》
    除了這首《江雪》之後,那麼還有馬戴的這首《灞上秋居》,同樣也是一首很孤獨的作品,這首詩的孤獨意境並不輸於《江雪》,通篇也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的意境。《灞上秋居》唐代: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 晚唐詩人馬戴背井離鄉考試總不中,作詩一首,異鄉人讀之落淚
    落葉他鄉樹這首《灞上秋居》就是這多種情感交織下,詩人歷經豐富現實的人生體驗後寫下的作品,直到如今,多少人讀到這句充滿無限懷思與落寞的「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仍能喚起心中的那份濃濃思鄉情久居灞上 求仕無門 百感交集灞上為古地名,位於今陝西,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詩人來到京城後寄居在這裡。秋天來臨,時節變化,這本就是一個詩意傷感的季節。灞上風雨初定,晚來只見空中秋雁頻頻飛過。秋來,大雁都急著飛往南方,隨時節而動,此情此景,何人不起故園情?
  • 晚唐詩人馬戴的代表作,為何真切感人?妙在感情反向鋪墊
    (全文共3200字,讀完大約需要10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晚唐詩人馬戴,可能您不太熟悉。不過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清朝文人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潔。」把馬戴和王維相提並論,足見他的詩歌成就。
  • 遊子客居他鄉過清明,一首《折桂令》,寫盡遊子的悲愁
    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簷牙。喬吉,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人,元代曲作家。曹寅本《錄鬼簿》說他落魄江湖四十年。題目「客窗清明」,可知這首小令於某年清明客居他鄉時候所寫,客窗,當是在客居處的窗邊所見所想。
  • 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在唐代詩人當中,馬戴的名氣比較一般。即便是在他所生活的晚唐時代,人們更多的會提及小李杜,會提及溫庭筠,但是很少提及馬戴。唐代詩人馬戴但是實際上,馬戴的詩作很有味道,之前我們曾經賞析過他的詩作《灞上秋居》,對其中的名句「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進行了賞析。
  • 名氣比詩人大的3句詩,味道雋永,流傳千百年
    原因在於,這些詩人的代表作比較少,讓人們只記住作品而往往忽略了詩人。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名氣比詩人大的3句詩,味道雋永,流傳千百年。第1句,一生辜負看花心。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張又新的詩句:「牡丹一朵值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 秋風乍起,秋葉紛紛從高處啟程,其美麗身姿一直在詩句裡翻飛
    那些春寒料峭中一點點從樹木枝幹上站立起來,在春陽的照耀下,在花朵的陪襯下,一天天長大,舒展開濃綠的身體,在炎炎夏日為樹幹樹枝們擋著酷暑的葉子們,在護衛著果實成熟後,仿佛使命就完成了。秋天到來,他們在樹上拼命地綠,拼命地黃,拼命地紅了一陣之後,不得不在秋風的催促下,經歷從高處的起飛,然後,依偎著大地,成為,看不見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