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依,晨風微涼,殘月暗淡……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中用這些悽冷的意象襯託出一對熱戀之人的別離之苦。更加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景物實際上是作者在面對離別之際對來日情形的設想,將以景寫情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致。
【誦讀】
誦讀專家:雅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書寫】
書寫專家:洪厚甜(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天我們來講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雨霖鈴》。
我們先看這首詞的上片,也就是上闕,上片是寫戀人戀戀不捨的相別的場面。我們先看前三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我們一個一個詞來講。
「寒蟬」,蟬是一種動物,寒蟬特指深秋季節的蟬,這個時候秋天將要過完,初冬要到來,蟬的生命即將結束,因為蟬是春生夏長、夏生秋亡的這麼一種動物,所以到深秋季節,寒蟬就要走向生命的盡頭了。所以他用一個寒蟬就告訴你,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寒蟬悽切」,說的是寒蟬發出一種悽厲的哀鳴。
「對長亭晚」這四個字寫了兩點,「長亭」寫了地點,「晚」寫出時間是傍晚時間。長亭是都市中間、離城市比較遠的一個送別行人的地方,我們經常說「十裡長亭」,就是指在城外送別親人的地方叫長亭。所以這兩句交代了季節——深秋,時間——傍晚,地點——長亭。
而當時的情況,是「驟雨初歇」,驟雨,雷陣雨,一場驟雨剛剛下完。所以他描繪了一個暮雨黃昏的蕭颯秋景,這樣一個暮雨黃昏的環境,它是戀人離別時候最難堪的一種情景。而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間,一對戀人被迫要分手了。因為驟雨初歇了,即雨停了,而雨停就意味著船要開了、人要走了。這是這首詞上片的前三句。
「都門」的「都」特指京城,北宋的京城就是今天河南的開封。京城外面帳飲是設帳、設了一個帳子在那裡喝告別酒,即京城外面的告別酒已經喝了。「無緒」,沒有心緒、沒有心情。一對戀人戀戀不捨卻要被迫分離,所以喝酒喝的都不帶勁兒,所以叫「都門帳飲無緒」。但就在這麼一個情景中,「蘭舟催發」。
接著再看,寫一對戀人最終分別的特寫鏡頭,叫「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兩個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手拉著手,竟然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其實戀人在相別的時候,那是千言萬語,不知道有多少話要說,但是作者在這裡寫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這對戀人在分手的時候,竟然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淚眼想望,無語凝噎。這是因為氣竭聲阻,說不出來話了,感情激動得說不出來話了。
一個「念」說明下面所寫的都是想像之詞,是虛寫,前面是實寫,後面的虛寫用一個「念」領起。念就是想,「念去去」就是想去去,即這一走是一種怎樣的情況——行者就要消失在暮靄沉沉的楚天的江面之上。用了一個「楚天」點明這是在南方。而前面又寫到「蘭州催發」,可見這時男主人公要被迫和自己的女友分手了、要走了。這個上片就是寫一對熱戀中的人被迫離別、被迫分手的時候,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但是詩人在寫的時候非常巧妙,可以說在這裡面沒有寫一句語言,沒有一句告別的話、沒有一句留戀的話,全部是寫景。而且作者整個的寫法全部是按時間的順序,用白描的手法,用特寫的鏡頭,把熱戀中戀人分別的情景給你再現出來了。所以他的感染力可以說是極其強烈。
下片寫離別後的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首先,作者把個人的傷感離別的情景壓下來暫時不表,反過來把它升華到所有情人別離的那種情景。
因為他上片所寫的是熱戀中的情人被迫分別的情景,所以下片一開始作者就跳出上片那個特有的令人傷感的那個情景,一下子升華起來,寫「多情自古傷離別」,即凡是多情之人,在離別的時候都是難捨難分、難分難捨。然後這才有了第二句「更那堪」,「那堪」就是哪能忍受;「冷落清秋節」,清秋節又照應了這首詞上篇的開始「寒蟬悽切」,又照應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本來深秋的季節就是一個肅殺的季節,秋天的別離格外讓人傷感。在這樣一個季節中間,一對熱戀中的情人被迫要分手了。所以這個情景真是情何以堪,人何以堪。這是下篇的開頭。
緊接著,詞人接著往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詞是千古名句,因為作者在這裡邊寫的是離別之後的情景,而且是想像之中離別後的情景。作者可能想像離別之後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兩個人離別之後自己是一種什麼心情,但作者什麼都沒有寫,而這首詞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所有寫感情的地方全部寫的是景,即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以景寫情。
離別以後的心情,作者沒有寫,但他寫了三種景色:第一,岸邊的楊柳;第二,黎明的冷風;第三,天邊的殘月。寫了三種景色。岸邊的楊柳,黎明的冷風。加上天邊的殘月,這就叫「楊柳岸,曉風殘月」,用這三種景色寫出來熱戀中的情人別離之後的那種情景。而這種情景並不是實情實景,是作者想像中的。
而後「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兩句詞看起來平淡無奇,「此去經年」,即這一去就是好多年。何時回來,何時重逢,何時相會,遙遙無期。所以柳永想到和自己熱戀中的情人相別後的那種情景,何時才能夠再相會,是半年,是一年,是兩年?沒有時間,沒有期限,所以叫「此去經年」,由於此次別離以後,很難說再有相會的時間,也可能這一別就成為永別了。所以作者才加了一句「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良辰好景」就是良辰美景,他的意思是說,別離之後,遇到再好的景色、遇到再美的景色,自己再也沒有心情去看了。
最後兩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是全詞的結束,表面是說自己即便有滿肚的愁情、滿肚的憋屈,能向誰去說?沒有人可說。分手的時候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分手以後,即使想說,也沒有對象可以傾訴。所以柳永這個詞把中國古代以來所有熱戀中的情侶被迫分手以後那種獨特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絕大多數的那種感情,他都是通過寫景來表現的,只有最後兩句,作者是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樣的寫法在全詞中間是極其罕見的。
來源:教育部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