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柳永《雨霖鈴》

2021-02-08 靖江教育

楊柳依依,晨風微涼,殘月暗淡……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中用這些悽冷的意象襯託出一對熱戀之人的別離之苦。更加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景物實際上是作者在面對離別之際對來日情形的設想,將以景寫情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致。

 

【誦讀】

誦讀專家:雅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書寫】

書寫專家:洪厚甜(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天我們來講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雨霖鈴》。

我們先看這首詞的上片,也就是上闕,上片是寫戀人戀戀不捨的相別的場面。我們先看前三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我們一個一個詞來講。




「寒蟬」,蟬是一種動物,寒蟬特指深秋季節的蟬,這個時候秋天將要過完,初冬要到來,蟬的生命即將結束,因為蟬是春生夏長、夏生秋亡的這麼一種動物,所以到深秋季節,寒蟬就要走向生命的盡頭了。所以他用一個寒蟬就告訴你,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寒蟬悽切」,說的是寒蟬發出一種悽厲的哀鳴。

「對長亭晚」這四個字寫了兩點,「長亭」寫了地點,「晚」寫出時間是傍晚時間。長亭是都市中間、離城市比較遠的一個送別行人的地方,我們經常說「十裡長亭」,就是指在城外送別親人的地方叫長亭。所以這兩句交代了季節——深秋,時間——傍晚,地點——長亭。

而當時的情況,是「驟雨初歇」,驟雨,雷陣雨,一場驟雨剛剛下完。所以他描繪了一個暮雨黃昏的蕭颯秋景,這樣一個暮雨黃昏的環境,它是戀人離別時候最難堪的一種情景。而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間,一對戀人被迫要分手了。因為驟雨初歇了,即雨停了,而雨停就意味著船要開了、人要走了。這是這首詞上片的前三句。




「都門」的「都」特指京城,北宋的京城就是今天河南的開封。京城外面帳飲是設帳、設了一個帳子在那裡喝告別酒,即京城外面的告別酒已經喝了。「無緒」,沒有心緒、沒有心情。一對戀人戀戀不捨卻要被迫分離,所以喝酒喝的都不帶勁兒,所以叫「都門帳飲無緒」。但就在這麼一個情景中,「蘭舟催發」。




接著再看,寫一對戀人最終分別的特寫鏡頭,叫「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兩個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手拉著手,竟然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其實戀人在相別的時候,那是千言萬語,不知道有多少話要說,但是作者在這裡寫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這對戀人在分手的時候,竟然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淚眼想望,無語凝噎。這是因為氣竭聲阻,說不出來話了,感情激動得說不出來話了。




一個「念」說明下面所寫的都是想像之詞,是虛寫,前面是實寫,後面的虛寫用一個「念」領起。念就是想,「念去去」就是想去去,即這一走是一種怎樣的情況——行者就要消失在暮靄沉沉的楚天的江面之上。用了一個「楚天」點明這是在南方。而前面又寫到「蘭州催發」,可見這時男主人公要被迫和自己的女友分手了、要走了。這個上片就是寫一對熱戀中的人被迫離別、被迫分手的時候,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景。但是詩人在寫的時候非常巧妙,可以說在這裡面沒有寫一句語言,沒有一句告別的話、沒有一句留戀的話,全部是寫景。而且作者整個的寫法全部是按時間的順序,用白描的手法,用特寫的鏡頭,把熱戀中戀人分別的情景給你再現出來了。所以他的感染力可以說是極其強烈。




下片寫離別後的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首先,作者把個人的傷感離別的情景壓下來暫時不表,反過來把它升華到所有情人別離的那種情景。

因為他上片所寫的是熱戀中的情人被迫分別的情景,所以下片一開始作者就跳出上片那個特有的令人傷感的那個情景,一下子升華起來,寫「多情自古傷離別」,即凡是多情之人,在離別的時候都是難捨難分、難分難捨。然後這才有了第二句「更那堪」,「那堪」就是哪能忍受;「冷落清秋節」,清秋節又照應了這首詞上篇的開始「寒蟬悽切」,又照應這是一個深秋的季節。本來深秋的季節就是一個肅殺的季節,秋天的別離格外讓人傷感。在這樣一個季節中間,一對熱戀中的情人被迫要分手了。所以這個情景真是情何以堪,人何以堪。這是下篇的開頭。




緊接著,詞人接著往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詞是千古名句,因為作者在這裡邊寫的是離別之後的情景,而且是想像之中離別後的情景。作者可能想像離別之後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兩個人離別之後自己是一種什麼心情,但作者什麼都沒有寫,而這首詞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所有寫感情的地方全部寫的是景,即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以景寫情。

離別以後的心情,作者沒有寫,但他寫了三種景色:第一,岸邊的楊柳;第二,黎明的冷風;第三,天邊的殘月。寫了三種景色。岸邊的楊柳,黎明的冷風。加上天邊的殘月,這就叫「楊柳岸,曉風殘月」,用這三種景色寫出來熱戀中的情人別離之後的那種情景。而這種情景並不是實情實景,是作者想像中的。




而後「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兩句詞看起來平淡無奇,「此去經年」,即這一去就是好多年。何時回來,何時重逢,何時相會,遙遙無期。所以柳永想到和自己熱戀中的情人相別後的那種情景,何時才能夠再相會,是半年,是一年,是兩年?沒有時間,沒有期限,所以叫「此去經年」,由於此次別離以後,很難說再有相會的時間,也可能這一別就成為永別了。所以作者才加了一句「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良辰好景」就是良辰美景,他的意思是說,別離之後,遇到再好的景色、遇到再美的景色,自己再也沒有心情去看了。




最後兩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兩句是全詞的結束,表面是說自己即便有滿肚的愁情、滿肚的憋屈,能向誰去說?沒有人可說。分手的時候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分手以後,即使想說,也沒有對象可以傾訴。所以柳永這個詞把中國古代以來所有熱戀中的情侶被迫分手以後那種獨特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絕大多數的那種感情,他都是通過寫景來表現的,只有最後兩句,作者是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樣的寫法在全詞中間是極其罕見的。


來源:教育部新聞辦

相關焦點

  • 柳永《雨霖鈴》教學設計
    (多情自古傷離別)2、拓展古詩詞中寫「離別」的相關詩句。3、說說柳永「傷離別」的獨特之處。2、重點賞析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3、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選擇插圖。4、賞析結束後再次齊讀。
  •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賞析及備考集錦
    【作品賞析】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鈴》中表現主題的詞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柳永的這首詞,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詞是(傷離別)。
  • 雨霖鈴【宋】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②,留戀處、蘭舟催發③。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④。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作者簡介】柳永(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發展了慢詞,善用白描。語言多口語化,傳播較廣,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說。《雨霖鈴》、《八聲甘州》二闋最有名。有《樂章集》九卷。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古詩詞音樂來襲!慕寒《雨霖鈴》獨家上線酷狗
    5月17日零點,慕寒與汐音社聯合推出的新作《雨霖鈴》獨家上線酷狗音樂,興奮的粉絲們第一時間開啟單曲循環,當晚酷狗評論便破999+。《雨霖鈴》原為古詞牌名,以其正體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最為出名,在原創音樂團隊汐音社新推出的#聽見古詩詞#系列企劃中,這首經典作品被選為了第一個翻唱對象。
  • 柳永一首《雨霖鈴》,語淺而情深,叫人百讀不厭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詞派代表作家之一。在詞作的發展史上,他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擴大了語境、發展了詞體,為宋詞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調,推動了宋詞的發展。柳永的詞風多旖旎纏綿,在現存的兩百多首詞中,題材多變,大部分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宋詞鑑賞:柳永 · 雨霖鈴 · 寒蟬悽切
    鄧麗君:雨霖鈴·寒蟬悽切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王立群:中華經典資源庫:柳永《雨霖鈴》講解鑑賞《品讀》~柳永·雨霖鈴王聖潔:柳永 · 雨霖鈴
  • 《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 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
  • 讀了這篇《雨霖鈴》,柳永一定感慨:知我者,元洛也!
    文章先對「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源,進行了回溯;然後,就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進行了賞析。想必柳永再世,一定會感慨:知我者,元洛也!讓我們走近這篇美文。聞雨霖鑾鈴,長於音樂的他,大約是在劍州桐梓縣的上亭,採其聲為樂曲,命名「雨霖鈴」,令跟隨而來的善吹篳篥的梨園弟子張野狐吹奏,於是這支樂曲就得以傳諸後世。而宋詞借舊曲而別倚新聲成為詞牌,衍為雙調慢詞,最早見於北宋柳永的《樂章集》,延續了這一支唐曲的生命而另開新境的,正是宋代的這位白衣卿相詞中王者。
  • 柳永《雨霖鈴》詩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上片刻畫離別的場景,下片描寫想像中,別後的悽慘。表達了作者的不舍又不得不離去的傷感。創作背景984年,柳永出生於北宋的一個官宦世家,排行第七,人們又稱他為「柳七」。從小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但是見到杭州繁華景象,於是就滯留下來,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
  • 《雨霖鈴》 | 名作有聲賞析
    雨霖鈴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 柳永的經典名作《雨霖鈴》:瀰漫著離愁與心碎,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他就是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就開始學習詩詞,他的詞風婉約,是第一個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全面開拓的大詞人。由於柳永常流連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使他認識並大量創作了慢詞。這些慢詞被廣泛的流傳,為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 柳永的《雨霖鈴》是名詞,被3位不知名網友改寫成詩,都是高手
    相信大家在讀書時代寫文章時,都曾有過借用古詩詞的經歷。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格調,另一方面是有些古詩詞名句寫得實在太好,自己再難想到更好的表達。 其實這種借用、化用的行為,並不局限於今人。
  • 柳永的《雨霖鈴》是名詞,被3位不知名網友改寫成詩,都是高手
    相信大家在讀書時代寫文章時,都曾有過借用古詩詞的經歷。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格調,另一方面是有些古詩詞名句寫得實在太好,自己再難想到更好的表達。這一次被改寫的作品是柳永的名詞《雨霖鈴》,而「操刀」改寫的是3位不知名網友。那他們改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柳永的原詞。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古詩詞賞析 |《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唐詩宋詞品鑑的第239首古詩詞
  • 高中時最難理解的古詩詞,現在終於懂了,《雨霖鈴》最讓人心疼!
    在整個學生時代,我們都被要求背誦大量的古詩詞。但是這些古詩詞的所表達的真正情感,不去經歷人生的世事變幻,是很難理解的。三、雨霖鈴【作者】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生活不會因為你很溫柔,就對你溫柔。
  • 雨霖鈴 賞析
    雅坤朗誦《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悽涼的秋景作為襯託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
  • 書法家王和之先生講解並撰寫《柳永雨霖鈴》
    雲南某中學王老師向我網上訂購了一副《雨霖鈴》,我將這幅作品製作成視頻,作為今天七夕節禮品,寫給我的單身會員,獻給天下所有單身朋友,再次祝福你們心想事成,早結良緣!《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節選自《樂章集》。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雨中聽到鈴聲而想起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 柳永最著名的一首《雨霖鈴》,堪稱宋代送別詞的典範
    他就是——柳永。柳永後世留下的經典作品太多了,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如「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雨霖鈴》,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八聲甘州》,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他十分著名的一首詞——《雨霖鈴》,全詞如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