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宋】柳永

2020-12-05 純色草原

雨霖鈴

寒蟬悽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②,留戀處、蘭舟催發③。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④。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發展了慢詞,善用白描。語言多口語化,傳播較廣,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說。《雨霖鈴》、《八聲甘州》二闋最有名。有《樂章集》九卷。

【注釋】

①寒蟬:蟬之一種,又名寒蜩,似蟬而小,青赤色。②都門:京都城門之外。帳飲:設帳餞行。③蘭舟:木蘭所作之舟,此處比喻女子所乘之舟。④凝噎:由於過度悲傷,喉嚨梗塞,說不出話。

【賞析】

這是詠別的名篇。柳永的代表作。詞中以種種悽涼、冷落的秋之景象襯託和渲染離情別緒。起首三句寫離別環境,將別時氛圍渲染的清冽而肅穆。都門設帳,可見餞別儀式的隆重。欲別的情侶思緒萬端,唯只有「留戀」依依,可船老大又催促開船。幾個曲折,將別情逐漸推向極致:執手相看淚眼,萬語千言,如鯁在喉,最具感人的力量。「念去去」頓作轉騰。送者將眼前情暫且擱下,而轉念行者將來旅途整夜氣如磐,前路渺茫。替行者設想,虛處落筆,自見真情。自古來多情人易傷離別。「更那堪」作一遞進,強調唯眼下清秋節後的離別最令人感傷。「今宵」句宕開一筆,第二次替行者設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歷來為人稱道的佳句。至此意還未足,「此去經年」,第三次送者與行者共同的設想:待離別一年二年後,哪怕有再好的時光美景,又與誰共同品賞?可見這一對依依難捨的情侶,如此痴情與真情。情景相生,別意纏綿;寫景造境,虛實相生。全詞戲劇性布局和人物心理活動刻畫精湛渾成,堪稱詞中詠別情的佳品。

相關焦點

  • 《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 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
  • 5首柳永的詞作,第一首廣為人知,最後一首可與《雨霖鈴》相媲美
    宋代詞人柳永是婉約詞牌的代表詩人,雖然身為男兒,但是創作詞風卻偏向婉轉唯美,甚至帶有一絲絲感傷,我們熟悉的《雨霖鈴》是柳永詞作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首,它雖然在官場不得志,仕途坎坷,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卻聲名鵲起,給後人留下來無數精彩的篇章。
  • 柳永《雨霖鈴》教學設計
    3、說說柳永「傷離別」的獨特之處。三、 重點探究(一)研讀上片1、小組合作:找出意象並加以分析。學生發言,老師引導,點評。(必做)2、閱讀柳永的《蝶戀花》,思考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出什麼樣的意境,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寫一段不少於300字的鑑賞短文。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賞析及備考集錦
    【作品賞析】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鈴》中表現主題的詞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3.柳永的這首詞,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關鍵詞是(傷離別)。
  • 柳永最著名的一首《雨霖鈴》,堪稱宋代送別詞的典範
    他就是——柳永。柳永後世留下的經典作品太多了,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如「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雨霖鈴》,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八聲甘州》,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他十分著名的一首詞——《雨霖鈴》,全詞如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 雨霖鈴堪稱北宋離別詞之最,看柳永如何寫出這千古名篇,感同身受
    文學史上,詩以唐稱,詞以宋稱,曲以元稱,從中便可以看出宋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北宋時期,由於政治上傾向於文化,之前受到抑制的詞逐步發展起來,柳永便是其中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的一位詞人。而柳永的這首離別詞《雨霖鈴》作為其代表作,詞風婉約,情感細膩,感情豐富,雅俗共賞,受到後人的讚賞。
  • 寫寫柳永的雨霖鈴,文藝感真好強
    楊柳岸曉風殘月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全集
  • 《雨霖鈴》的自我解析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附一篇柳永的《雨霖鈴》的自我解析,與大家共品。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讀柳永的《雨霖鈴》有感|誰都有難賦的深情
    在世人眼中,柳永劉三變,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被迫奉旨填詞。是當時一流的才子,他是使用詞調諸多的詞人,才情無雙,青樓歌姬對他的詞趨之若鶩。政治失意後的他,浪跡於江南,眠花宿柳,沉溺於煙花柳巷,放縱自由。但這首《雨霖鈴》,我讀到了他的失落,若是真的甘心把浮名換酒,又何苦說什麼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 柳永的一首《雨霖鈴》,寫離別之情,獨步詞壇,驚豔千年
    #柳永是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宋詞無柳永的存在,宋詞將不完整,柳永如果不是因為宋詞的存在,柳永亦不可能名留千古。柳永曾在離開汴京時寫下了一首雨霖鈴,寄託他對情人的留戀,對人世的感慨,那悽美的語句感動千年。詞中經典之語迭出,令人目不暇接,想那執手相看淚眼的無奈,打動了每個讀他詞的讀者。其實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歷也很有故事。話說,在大唐時期,玄宗曾有段不光彩的歷史,那就是明皇幸蜀。
  • 柳永一首《雨霖鈴》,語淺而情深,叫人百讀不厭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詞派代表作家之一。在詞作的發展史上,他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擴大了語境、發展了詞體,為宋詞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調,推動了宋詞的發展。柳永的詞風多旖旎纏綿,在現存的兩百多首詞中,題材多變,大部分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柳永《雨霖鈴》把傷離別寫到極致,當之無愧被列入「宋金十大曲」
    比如他的《雨霖鈴》,就把離別時寫到了極致。這首詩寫在他官場失意,即將離開京城南行的時候,與所愛的人難分難捨的離別場面。柳永回到南方,山高水長,他都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再回來。再怎麼捨不得,柳永還是要回去的,只能留下美好的回憶,來日能兩不相忘。在柳永之前,詞多為小令,即篇幅短小。但是隨著都市生活的豐富,小令明顯不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於是柳永大量創作慢詞長調,即篇幅長,容量大的詞體,《雨霖鈴》便是柳永的慢詞長調作品之一。慢詞長調的可以對展開敘述。
  • 讀了這篇《雨霖鈴》,柳永一定感慨:知我者,元洛也!
    文章先對「雨霖鈴」這個詞牌的來源,進行了回溯;然後,就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進行了賞析。想必柳永再世,一定會感慨:知我者,元洛也!讓我們走近這篇美文。聞雨霖鑾鈴,長於音樂的他,大約是在劍州桐梓縣的上亭,採其聲為樂曲,命名「雨霖鈴」,令跟隨而來的善吹篳篥的梨園弟子張野狐吹奏,於是這支樂曲就得以傳諸後世。而宋詞借舊曲而別倚新聲成為詞牌,衍為雙調慢詞,最早見於北宋柳永的《樂章集》,延續了這一支唐曲的生命而另開新境的,正是宋代的這位白衣卿相詞中王者。
  • 柳永《雨霖鈴》把傷離別寫到極致,當之無愧被列入「宋金十大曲」
    比如他的《雨霖鈴》,就把離別時寫到了極致。這首詩寫在他官場失意,即將離開京城南行的時候,與所愛的人難分難捨的離別場面。這首詞被稱為是宋金十大曲,它的藝術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原詞是這樣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淺析柳永的《雨霖鈴》
    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一個江湖詞人,也是一個與詞共著生命的專業詞人。他一生混跡於樂工歌妓間,這些人都跟當時主要供歌唱的詞有著血緣關係,這種生活決定了他以畢生精力來寫詞。鄭振鐸先生生說他「除詞外沒有著作,除詞外沒有愛好,除詞外沒有學問」(《中國插圖本文學史》)。這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確能概括初他作為一個專注於詞的創作的詞人的基本特點。
  • 柳永的經典名作《雨霖鈴》:瀰漫著離愁與心碎,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他就是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就開始學習詩詞,他的詞風婉約,是第一個對宋詞的詞體、內容、語言、風格進行全面開拓的大詞人。由於柳永常流連於歌樓妓館,與歌妓樂工的交往使他認識並大量創作了慢詞。這些慢詞被廣泛的流傳,為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 柳永一首《雨霖鈴》,雖無一則千古名句,卻是字字珠璣,傳誦千古
    柳永,北宋詞史上一個重要的詞人,也是中國詞的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詞作家。用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其實柳永是宋代著名的流行歌曲的詞作者。著名的婉約派代表人之一。柳永,公元987一公元1053年,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者卿,排行第七,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自詡「白衣卿相」。
  • 古詩詞賞析:柳永《雨霖鈴》
    楊柳依依,晨風微涼,殘月暗淡……詞人柳永在《雨霖鈴》中用這些悽冷的意象襯託出一對熱戀之人的別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