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祭「三禁」、擋海峽論壇,民進黨色厲內荏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臺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圖源:臺媒)

再過幾天,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將在福建舉辦。儘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本屆論壇仍受到兩岸各界廣泛關注。臺灣有關黨派團體及各界代表人士將赴閩出席論壇活動。

今年的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以實際行動促進兩岸在經濟、文化、基層、青年及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影視等領域的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在海峽論壇的現場,兩岸同胞見證了公布兩岸直航和「大三通」、發布惠及臺胞政策措施等重大時刻,見證兩岸各領域各行業籤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在這裡,無論是探討文創旅遊,還是交流基層發展經驗,兩岸同胞都能實現良好互動,積極交流,共敘親情鄉情,共謀民生福祉;在這裡,青年人一直是這場盛會的主角,從青創先鋒匯、臺灣專業人才對接活動到金點子創意大賽、新青年新世代領袖特訓營,論壇所屬的這些活動青春熱力十足,努力貼近青年、服務青年。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理應共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兩岸各界應多做有利於增進了解、增信釋疑的事。

然而,民進黨當局卻逆向而行,做著為人不齒的勾當。臺陸委會日前把海峽論壇稱作大陸「統戰」平臺,對將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民間團體和民眾提出提出「三禁止一警告」,包括禁止臺當局機關人員參與,不樂見島內地方官員參與,奉勸民眾及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並警告臺方與會者不能進行「違法「的合作行為或締結聯盟,或與陸方籤署協議、備忘錄等文書。此外,臺陸委會還恫嚇臺民眾稱,民進黨當局已完成所謂「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等修訂,提醒民眾「避免觸法」。

自2016年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就極力「大開倒車」,阻撓、限制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從強推「新南向」到封殺陸資赴臺,從嚴禁口罩出口大陸到限制陸生、「小明」返臺,樁樁件件,歷歷在目。

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受到島內輿論的批評。臺灣媒體指出,民進黨當局這麼做的意圖非常清晰,就是實現為了漸進式「臺獨」和「去中國化」,刻意切斷兩岸交流、企圖製造兩岸「脫鉤」,甚至煽動兩岸敵意。這些做法,除了顯露民進黨色厲內荏,對自己一再誇稱的「民主成就」毫無信心,滿腦子擔憂「臺灣人去了大陸就會被統戰」。島內的有識之士認為,兩岸終究歷史文化相連、經濟往來密切,兩岸之間交流比斷流好,和平比對抗好,一家親比一家仇好。即將參加海峽論壇的臺方代表表示,要為兩岸和平努力,希望透過溝通對話化解歧見。

根據旺旺中時最近的民調顯示,高達58%的臺灣民眾認為當前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29歲的年輕族群中,更有72%力主加強交流;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44%表示認同兩岸交流。可以說,臺灣主流民意仍是期待兩岸加強交流與對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骨肉兄弟,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交往本就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逆時代潮流,開歷史倒車,做兩岸民間交流的絆腳石,損害臺灣同胞的利益,否則只會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唾棄。(文/桃花島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海峽論壇大幕將啟,臺陸委會祭「三禁」遭臺媒嗆聲:色厲內荏
    國民黨方面稱,始自於2009年的「海峽論壇」,在兩岸交流具有指標意義,是促進兩岸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場合。今年各項兩岸交流陸續停辦,「海峽論壇」更形重要。既然兩岸「官方」管道中斷,國民黨更需扛起重擔,在「海峽論壇」為臺灣繁榮發聲,為兩岸和平努力,希望透過溝通對話能化解歧見。    海峽論壇即將掀起兩岸民間交流大幕,但民進黨當局的作為卻令人不齒。
  • 綜述:民進黨強力阻撓恫嚇民眾參加海峽論壇 引發島內輿論撻伐
    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將於9月19日開始在福建省舉辦。民進黨當局「陸委會」拋出所謂「三禁止」,並搬出「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恐嚇民眾,在島內引發激烈爭論。△王金平(右)(圖片來自臺媒)3日,「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拋出「三項禁止」:一是禁止在臺灣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二是禁止當局機關人員參與,無論實體還是網絡,同時不樂見地方政府人員參加相關活動,「奉勸民眾及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三是禁止機關(構)、個人或團體、政黨以任何形式參加涉及民主協商等活動。
  • 民進黨擋不住兩岸交流
    再過幾天,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將在福建舉辦。儘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本屆論壇仍得到兩岸各界廣泛關注。臺灣有關黨派團體及各界代表人士將赴閩出席論壇活動。截至目前,海峽論壇已舉辦11屆。從2009年創辦以來,海峽論壇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充分發揮擴大和深化兩岸民間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助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的積極作用,成為凝聚兩岸同胞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共同民意的重要平臺。一灣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
  • 港臺腔: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以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臺北故宮和臺灣民眾都將是妥妥的受害者。
  • 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島內目前防疫顯現風險漏洞、瘦肉精美豬進口風波不斷,民進黨當局對內治理一團亂麻,偏要在這個時間點提案「修法」,可見其又耍起慣常的政治操弄把戲,企圖轉移矛盾焦點,以炒作「去中」來掩蓋自身施政無能。民進黨將矛頭對準孫中山,已不是頭一遭。2016年臺灣「立法院」新會期伊始,小人得志的民進黨便提出「立法」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
  • 海峽銳評 | 禁海峽論壇!民進黨又給臺灣打了一針「綠色毒疫苗」
    海峽論壇即將登場,民進黨當局卻宣布四項「禁令」,簡言之,就是警告臺灣民眾,海峽論壇「不能看」「不能去」「不能談」,否則將以「反滲透法」、「國安五法」待之。措施之嚴苛,有甚於防疫。恨不得把所有參加論壇的臺灣人士、島內鄉親污衊為「間諜」、「臺奸」。其攻擊詆毀海峽論壇之瘋狂,用「病態」二字形容,都不為過!
  • 港臺腔:當「大陸口罩」遇上「美國豬」,民進黨現形了
    民進黨當局一口咬定,個別臺灣口罩生產廠商從大陸進口口罩賣到臺灣,是「玷汙」了臺灣製造,必須祭出更嚴厲的管制手段。旋即,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把口罩列為「輸入管制」物品,只要旅客入境攜帶口罩數量超過250個,無論醫用與否均需向當局申報。臺衛生福利部門要求廠商在臺灣生產的口罩上打出「MIT(臺灣製造)」和「MD(醫用)」雙鋼印,否則過時不允許售賣。
  • 港臺腔:58%臺灣民眾盼兩岸「加強交流」,民進黨卻開倒車
    可是,民進黨當局對這樣的民意視而不見,自2016年上臺以來就極力「大開倒車」,阻撓、限制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在兩岸交往的原則性問題上,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制度化交往機制停擺,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到損失。
  • 民進黨當局恫嚇阻撓臺胞參加海峽論壇 進一步暴露「臺獨」本性
    國臺辦16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應詢指出,民進黨當局恫嚇、阻撓臺灣同胞參加海峽論壇,企圖全面禁止兩岸交流,進一步暴露了他們的「臺獨」本性。這種做法違背兩岸同胞要求交流合作的願望,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起先一手炮製「中華民國臺灣」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呼,隨後以「切香腸式」的「臺獨」小動作,不斷閹割「中華民國」,妄圖最終使其「臺灣化」。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
  • 臺灣青年:親歷海峽論壇的「三個感動」
    與此同時,島內民進黨又再次採取「超前布署」方式抵制海峽論壇,民進黨當局一方面拋出「三項禁止」,另一方面更祭出所謂的「反滲透法」和「國安五法」恫嚇警告臺灣同胞不要參加海峽論壇,民進黨當局「陸委會」更肆無忌憚的抹黑和醜化海峽論壇,民進黨阻擋兩岸交流也不是頭一回,這也直接讓兩岸同胞看明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者,不就是民進黨當局嗎?
  • 港臺腔:「九二共識」不容否認
    馬英九批評說,臺海地區緊張情勢升高,是因為民進黨當局拋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系所致。蔡英文及綠營政客、網軍則對馬英九展開「全面圍剿」,讕言馬英九的論述「不合時宜」「附和大陸」云云。「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問題再度被推到了輿論的中心。「九二共識」到底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因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定海神針,沒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 港臺腔:疫情頻亮紅燈,民進黨還在裝睡
    更有甚者,民進黨當局還玩起了「甩鍋」,稱病患「感染地點仍有待商榷」,「入境臺灣前即被感染的可能性高」,「入境上海時也已不具傳染力」。不僅把自己的責任撇個乾淨,還硬打包票說即便病毒來自臺灣,彼時已不再具有破壞力了。科學家都說不準的事情,民進黨當局偏偏一口咬定,濫發免責聲明,不恰好暴露自己心虛嗎?
  • 民進黨當局害怕了?竟阻止島內民眾參加海峽論壇
    編輯:淺陌審核:樂一由於民進黨當局從中作梗,臺海局勢變得緊張起來,兩岸關係不斷的惡化。據臺媒報導,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曦於9月5日發表了一篇名為「陸委會為何害怕海峽論壇」的文章,引起了島內民眾不小的爭議。陳曦在文章中深刻剖析了民進黨當局的心理狀態,詳細地闡述了民進黨當害怕海峽論壇的原因,引人深思。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來源:港臺腔編者按: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有著相同的文化記憶、相同的風俗習慣。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
  • 禁參加海峽論壇 洪孟楷批陸委會昨是今非
    (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臺北9月4日電(記者 鄭羿菲)外傳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將代表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出席9月的海峽論壇,但陸委會昨天大動作強調「三禁止」,並表達王是否違法將視後續行為而定。國民黨「立委」洪孟楷4日受訪時表示,他不清楚王的規劃,但重點是兩岸可以有暢通開放的對談,陸委會大動作限制是昨是今非,過往民進黨執政時期,時任陸委會官員也都能去海峽論壇交流。  臺媒報導,王金平受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請託,將率團前往大陸廈門參加「海峽論壇」,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也會陪同參加,國民黨預計7日對外公布此一行程。王金平將在廈門與大陸政協主席汪洋會面對話。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 港臺腔:民進黨當局偷走「小明」一學年
    但是大陸籍爸媽也就是「小明」的爸媽們從6月份起遍求民進黨當局各衙門,從疫情指揮中心、行政部門到蔡英文辦公室和監察部門,所要求的就是「孩子要讀書」。8月12日,哭過、跪過、求過的「小明」爸媽們等來一個「好消息」,臺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歲以下的「小明」們準許入境臺灣,但是「要讀書」的「小明」們眼見著下學期開學都不能踏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