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進黨「立委」近日提案「修法」,要求取消在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懸掛孫中山遺像,同時提案修改「宣誓條例」,未來公務人員宣誓可不再面對孫中山遺像,聲稱以此去除威權的個人崇拜。
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起先一手炮製「中華民國臺灣」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呼,隨後以「切香腸式」的「臺獨」小動作,不斷閹割「中華民國」,妄圖最終使其「臺灣化」。
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近來卻頻頻下手,又是放大「護照」上「臺灣」字樣,又是要求換掉華航機身上的「CHINA」字樣,力求提升「臺灣辨識度」、切斷與中國的關聯,可謂明目張胆圖窮匕見。
島內目前防疫顯現風險漏洞、瘦肉精美豬進口風波不斷,民進黨當局對內治理一團亂麻,偏要在這個時間點提案「修法」,可見其又耍起慣常的政治操弄把戲,企圖轉移矛盾焦點,以炒作「去中」來掩蓋自身施政無能。
民進黨將矛頭對準孫中山,已不是頭一遭。2016年臺灣「立法院」新會期伊始,小人得志的民進黨便提出「立法」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4年已過,民進黨借「全面執政」之機大搞「政治清算」賊心不死,砍起祖宗牌位來竟刀刀見骨。
島內有人總結,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曾搞「去蔣化」和「入聯公投」,2016年至今第二次「執政」,又盯上了孫中山。究其實質,都是「去中國化」。從推倒蔣介石塑像到拒絕繼續向孫中山行禮,民進黨「亡國之心不死」,所指便是「中華民國」。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生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敬仰。作為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臺灣在公家單位、學校以及各種重要場合都懸掛其遺像。
然而在民進黨看來,孫中山卻是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孫中山關於建立統一中國的主張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南轅北轍,他也是聯結兩岸歷史和情感的重要人物,這都讓民進黨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
國臺辦早已表態,民進黨人士的這一舉動,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臺灣輿論也指出,這是「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和「去中國化」的又一舉動,應引起兩岸同胞高度警惕。
遙想2016年,臺灣經濟形勢嚴峻,民眾寄望「立法院」能聚焦經濟民生改善,未料民進黨第一刀便砍向對手。而今島內發展滯緩,民怨沸騰,民眾給了民進黨4年時間,卻換來失望透頂。一敗塗地的民進黨除了浸滿政治毒汁的老調重彈,還能給臺灣帶來什麼?(東籬舊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責編:鄭雲天、陸寧遠
31881886,.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2020-09-22 17:48:47,.204479,.鄭雲天、陸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