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2020-12-04 海外網

有民進黨「立委」近日提案「修法」,要求取消在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懸掛孫中山遺像,同時提案修改「宣誓條例」,未來公務人員宣誓可不再面對孫中山遺像,聲稱以此去除威權的個人崇拜。

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起先一手炮製「中華民國臺灣」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呼,隨後以「切香腸式」的「臺獨」小動作,不斷閹割「中華民國」,妄圖最終使其「臺灣化」。

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近來卻頻頻下手,又是放大「護照」上「臺灣」字樣,又是要求換掉華航機身上的「CHINA」字樣,力求提升「臺灣辨識度」、切斷與中國的關聯,可謂明目張胆圖窮匕見。

島內目前防疫顯現風險漏洞、瘦肉精美豬進口風波不斷,民進黨當局對內治理一團亂麻,偏要在這個時間點提案「修法」,可見其又耍起慣常的政治操弄把戲,企圖轉移矛盾焦點,以炒作「去中」來掩蓋自身施政無能。

民進黨將矛頭對準孫中山,已不是頭一遭。2016年臺灣「立法院」新會期伊始,小人得志的民進黨便提出「立法」廢除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4年已過,民進黨借「全面執政」之機大搞「政治清算」賊心不死,砍起祖宗牌位來竟刀刀見骨。

島內有人總結,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曾搞「去蔣化」和「入聯公投」,2016年至今第二次「執政」,又盯上了孫中山。究其實質,都是「去中國化」。從推倒蔣介石塑像到拒絕繼續向孫中山行禮,民進黨「亡國之心不死」,所指便是「中華民國」。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生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敬仰。作為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臺灣在公家單位、學校以及各種重要場合都懸掛其遺像。

然而在民進黨看來,孫中山卻是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孫中山關於建立統一中國的主張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南轅北轍,他也是聯結兩岸歷史和情感的重要人物,這都讓民進黨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

國臺辦早已表態,民進黨人士的這一舉動,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臺灣輿論也指出,這是「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和「去中國化」的又一舉動,應引起兩岸同胞高度警惕。

遙想2016年,臺灣經濟形勢嚴峻,民眾寄望「立法院」能聚焦經濟民生改善,未料民進黨第一刀便砍向對手。而今島內發展滯緩,民怨沸騰,民眾給了民進黨4年時間,卻換來失望透頂。一敗塗地的民進黨除了浸滿政治毒汁的老調重彈,還能給臺灣帶來什麼?(東籬舊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責編:鄭雲天、陸寧遠

31881886,.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2020-09-22 17:48:47,.204479,.鄭雲天、陸寧遠

相關焦點

  • 港臺腔: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起先一手炮製「中華民國臺灣」這個不倫不類的稱呼,隨後以「切香腸式」的「臺獨」小動作,不斷閹割「中華民國」,妄圖最終使其「臺灣化」。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
  • 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黔驢技窮
    臺灣有識之士指出,民進黨為「去中國化」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 此前民進黨還假惺惺地承認「中華民國」,通過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使「臺獨」借殼上市、暗渡陳倉。近來卻頻頻下手,又是放大「護照」上「臺灣」字樣,又是要求換掉華航機身上的「CHINA」字樣,力求提升「臺灣辨識度」、切斷與中國的關聯,可謂明目張胆圖窮匕見。
  • 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何其歹「獨」
    為「去中國化」,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近段時間來,民進黨「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一會兒放大旅行證件上「臺灣」字樣,一會兒要求換掉中華航空機身上的「CHINA」字樣,說是要提升「臺灣辨識度」;一會兒又宣稱要「修憲」,下調所謂「公民權」年齡和廢除「考試院」「監察院」,企圖藉此謀「獨」。民進黨的這些危險舉動,遭到島內外輿論的迎頭痛擊。
  • 人民日報海外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何其歹「獨」
    為「去中國化」,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此舉遭到島內輿論的口誅筆伐,有識之士認為,民進黨「去孫中山化」,企圖令臺灣社會陷入淡漠和遺忘,然而昭昭青史不容成灰,臺灣同胞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尊敬與愛戴,對其革命思想和奮鬥精神的繼承與弘揚,豈是民進黨這「三拳兩腳」就能輕易抹滅的?
  • 民進黨這次盯上了孫中山
    被「盯上」的孫中山先生據臺灣新聞媒體爆料,近期有臺灣民進黨所謂的「立委」提案想要進行「修法」工作,企圖取消在臺灣機關內部和學校等場合懸掛孫中山先生遺像的慣例和法令,甚至提出要在所謂的「宣誓條例」之中去除臺灣「公務人員」就職時必須向孫中山遺像宣誓的規定,假借的理由竟然是什麼破除個人崇拜,打倒權威之類的荒唐話語
  • 港臺腔:民進黨何不乾脆把故宮文物還給大陸?
    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以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臺北故宮和臺灣民眾都將是妥妥的受害者。
  • 港臺腔:疫情頻亮紅燈,民進黨還在裝睡
    更有甚者,民進黨當局還玩起了「甩鍋」,稱病患「感染地點仍有待商榷」,「入境臺灣前即被感染的可能性高」,「入境上海時也已不具傳染力」。不僅把自己的責任撇個乾淨,還硬打包票說即便病毒來自臺灣,彼時已不再具有破壞力了。科學家都說不準的事情,民進黨當局偏偏一口咬定,濫發免責聲明,不恰好暴露自己心虛嗎?
  • 港臺腔:當「大陸口罩」遇上「美國豬」,民進黨現形了
    民進黨當局一口咬定,個別臺灣口罩生產廠商從大陸進口口罩賣到臺灣,是「玷汙」了臺灣製造,必須祭出更嚴厲的管制手段。旋即,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把口罩列為「輸入管制」物品,只要旅客入境攜帶口罩數量超過250個,無論醫用與否均需向當局申報。臺衛生福利部門要求廠商在臺灣生產的口罩上打出「MIT(臺灣製造)」和「MD(醫用)」雙鋼印,否則過時不允許售賣。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 港臺腔:民進黨當局偷走「小明」一學年
    但是大陸籍爸媽也就是「小明」的爸媽們從6月份起遍求民進黨當局各衙門,從疫情指揮中心、行政部門到蔡英文辦公室和監察部門,所要求的就是「孩子要讀書」。8月12日,哭過、跪過、求過的「小明」爸媽們等來一個「好消息」,臺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歲以下的「小明」們準許入境臺灣,但是「要讀書」的「小明」們眼見著下學期開學都不能踏入校園。
  • 港臺腔:58%臺灣民眾盼兩岸「加強交流」,民進黨卻開倒車
    可是,民進黨當局對這樣的民意視而不見,自2016年上臺以來就極力「大開倒車」,阻撓、限制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在兩岸交往的原則性問題上,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制度化交往機制停擺,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到損失。
  • 港臺腔:祭「三禁」、擋海峽論壇,民進黨色厲內荏
    然而,民進黨當局卻逆向而行,做著為人不齒的勾當。臺陸委會日前把海峽論壇稱作大陸「統戰」平臺,對將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民間團體和民眾提出提出「三禁止一警告」,包括禁止臺當局機關人員參與,不樂見島內地方官員參與,奉勸民眾及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並警告臺方與會者不能進行「違法「的合作行為或締結聯盟,或與陸方籤署協議、備忘錄等文書。
  • 港臺腔:民進黨冷血「對付」小明,稚子何辜?
    是人都懂這個道理,但天天扯著民主進步大旗的民進黨當局半年多來卻在上演啪啪打孩子的連續劇,而且稚子父母皆是良善百姓,當然,他們不富不貴,有的可能還是中低收入,所以就活該被欺負?他們夫妻一方老家是大陸,所以活該被踐踏?
  • 港臺腔:民進黨開放美豬牛後,美重申「一中政策」
    會中民進黨當局官員力促臺美籤訂FTA(自由貿易協定)/BTA(雙邊貿易協定)。但與會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則表示,美方「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並重申美國對臺的所謂「六項保證」。雖然只是一場視頻會議,但民進黨當局顯然對此寄予高度期待,包括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經濟部長」王美花等要員均參會並發言。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因為民進黨當局有不能明說的顧慮。「臺日友好」是蔡英文當局堅定不移的「外交方針」,在民進黨鬧得兩岸關係日漸疏遠之際,更需要強化臺日聯結。說到底,媚日也好,舔美也罷,為的都是借勢「抗中」。選舉時整天高喊「主權」,為的都是跟大陸對抗藉以騙騙選票。一旦為了釣魚島與日本翻臉,政治算盤打不響,綠營的政治利益也無法保證。這點連民眾都看得非常清楚。
  • 港臺腔:大挖「錢坑」,民進黨不惜「債留子孫」
    臺灣《經濟日報》分析稱,若確保「總預算」順利實施,連同「特別預算」舉債數目,民進黨當局舉借債務總額將超過4596億元,預估2021年底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將達6.13萬億元。明年債務償還尚未提上日程,今日債臺卻早已高築。
  • 朱穗怡:臺當局黔驢技窮 打「民主牌」貽笑大方
    朱穗怡:臺當局黔驢技窮 打「民主牌」貽笑大方 2018年07月06日 10:3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之下,臺當局只好又打「民主牌」,批評香港在「人權」、「自由」和「民主」等方面情況惡化。  然而,這更貽笑大方了。誰不知道島內「立法院」是以打架出名的?還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的頭條。這又是哪門子的「民主」?
  • 這次,民進黨當局「盯上」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的遺像,甚至提出要對一些條例進行修改,民進黨當局冠冕堂皇聲稱,這樣可以避免個人崇拜的現象,這種藉口說出來還真是荒謬至極。現在民進黨當局竟然已經喪心病狂到了這種地步,為了破壞兩岸之間的關係,不擇手段,現在又把目光對準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像,確實不得不令人憤恨。
  • 蔣介石的曾孫,被民進黨盯上了?
    國民黨也是發動支持者們開始在各個場合對民進党進行「窮追猛打」,抓住萊豬議題不放。但是民進黨政客在這個時候依然沒有認清自己的錯誤,還把心思放在打擊政敵上。在近日,更是盯上了蔣介石的曾孫,對其進行區別對待,試圖壓制其上升態勢。
  • 港臺腔:「友邦」不夠,「幽靈外交」來湊?
    就在「友邦」史無前例地倒掉7個後,大概臉上實在掛不住,民進黨當局近來飢不擇食,竟扒出個不被承認的「國家」索馬利蘭,設立所謂「臺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引之為重大「外交成就」。為了強行湊數,民進黨當局也真是不擇手段,可這麼一來,反倒越發顯出尷尬難堪。索馬利蘭早前宣布脫離索馬利亞,獨立成為「索馬利蘭國」,至今未獲任何國家承認,也非任何國際組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