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進黨「立委」日前提案「修法」,要求取消在島內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懸掛孫中山遺像,同時提案修改「宣誓條例」,未來公務人員宣誓可不再面對孫中山遺像,聲稱因此可以去除威權的個人崇拜云云。
為「去中國化」,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如今連中山先生都要搞切割,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民進黨此舉遭到島內輿論的口誅筆伐,有識之士認為,民進黨「去孫中山化」,企圖令臺灣社會陷入淡漠和遺忘,然而昭昭青史不容成灰,臺灣同胞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尊敬與愛戴,對其革命思想和奮鬥精神的繼承與弘揚,豈是民進黨這「三拳兩腳」就能輕易抹滅的?
近段時間來,民進黨「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一會兒放大旅行證件上「臺灣」字樣,一會兒要求換掉中華航空機身上的「CHINA」字樣,說是要提升「臺灣辨識度」;一會兒又宣稱要「修憲」,下調所謂「公民權」年齡和廢除「考試院」「監察院」,企圖藉此謀「獨」。民進黨的這些危險舉動,遭到島內外輿論的迎頭痛擊。
島內目前防疫顯現風險漏洞、瘦肉精美豬進口風波不斷,民進黨對內治理一團亂麻,偏要在這個時間點提案「修法」,可見其又耍起慣常的政治操弄把戲,企圖轉移矛盾焦點,以炒作「去中」來掩蓋自身施政無能。
民進黨將矛頭對準中山先生,已不是頭一遭。2016年臺灣「立法院」新會期伊始,小人得志的民進黨便提出「立法」廢除懸掛中山先生遺像。4年來,民進黨借「全面執政」大搞「政治清算」,「去中國化」兜了一圈又盯上了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生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敬仰。作為備受尊敬的歷史人物,臺灣在公家單位、學校以及各種重要場合都懸掛其遺像。
然而在民進黨看來,中山先生卻是眼中釘、肉中刺。因為中山先生關於建立統一中國的主張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南轅北轍,他也是聯結兩岸歷史和情感的重要人物,這都讓民進黨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
國臺辦發言人指出,民進黨人士提出廢除中山先生遺像的舉動,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臺灣輿論也指出,這是「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和「去中國化」的又一舉動,應引起兩岸同胞高度警惕。
遙看2016年,當時臺灣經濟形勢嚴峻,民眾寄望島內主事者能聚焦經濟改善民生,未料民進黨上臺後第一刀便砍向對手、離間兩岸。而今島內經濟社會發展滯緩,民怨沸騰。島內民眾給了民進黨4年時間,卻換來透頂失望。難怪島內民眾忍不住怨嘆:民進黨除了浸滿政治毒汁的老調重彈,不知道還能給臺灣帶來什麼?(張盼)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09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