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青區考古勘探發現明清墓葬800餘座 為近70年來天津考古之最 我市發現大運河遺產考古實證
日前,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區域的考古勘探,發現大規模古代墓葬。根據勘探發現的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等時期。秋季是考古發掘的黃金季節,自9月下旬開始,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進駐到西青區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工程考古工地,先期開始對上半年經考古勘探發現的100餘座明清時期墓葬進行正式考古發掘。十一長假期間,幾十人的考古隊伍一直忙碌在野外現場。
-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
本報記者 劉茜攝/光明圖片日前,記者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近期在天津境內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據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此次發現規模大、類型豐富,年代跨度長,在新中國成立後尚屬首次。
-
發掘800餘座古代墓葬,天津大運河文化有了重要實證
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日前組織完成了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區域的考古勘探,發現區域內古代墓葬近900處,據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推測,其年代涵蓋宋、金、元至明清等多個時期,為天津運河文化提供重要實證
-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 涵蓋多個歷史時期
本報記者 劉茜攝/光明圖片日前,記者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近期在天津境內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據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此次發現規模大、類型豐富,年代跨度長,在新中國成立後尚屬首次。
-
天津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 為運河文化提供實證
中新網天津10月2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1日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日前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區域的考古勘探,發現區域內古代墓葬近九百處,據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推測,其年代涵蓋宋、金、元至明清等多個時期,為天津運河文化提供重要實證。
-
西青區發現明清墓800餘座
日前,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區域的考古勘探,發現大規模古代墓葬。根據勘探發現的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等時期。秋季是考古發掘的黃金季節,自9月下旬開始,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進駐到西青區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工程考古工地,先期開始對上半年經考古勘探發現的100餘座明清時期墓葬進行正式考古發掘。十一長假期間,幾十人的考古隊伍一直忙碌在野外現場。
-
天津考古重大發現
記者今天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盛立雙處得到消息:2020年6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項目區域大規模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根據勘探發現的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不同歷史時期。
-
天津考古重大發現!
記者今天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盛立雙處得到消息:2020年6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項目區域大規模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800餘座。根據勘探發現的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初步推測,墓葬的年代涵蓋了宋、金、元至明清不同歷史時期。
-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 涵蓋宋元明清等朝代 在天津考古史上絕無...
中新網天津10月2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1日從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日前組織完成對西青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小鎮建設區域的考古勘探,發現區域內古代墓葬近九百處,據墓葬形制、埋深、包含物信息等推測,其年代涵蓋宋、金、元至明清等多個時期,為天津運河文化提供重要實證。
-
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且年代跨度大意味著什麼 運河文化是什麼...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意味著什麼? 天 原標題:天津發現古代墓葬近900處且年代跨度大意味著什麼 運河文化是什麼有何意義 古代遺蹟對我們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發掘這些古墓不但能夠做佐證那些逝去的歷史,對我們當世的人來說,也能夠以史明鑑。
-
發掘墓葬500餘座 濟南考古成績卓越
共計調查勘探面積近8170萬平方米,其中各類公路、鐵路調查勘探裡程達450多公裡,發現文物點200餘處,編制完成各類《調查勘探報告》,為工程選址中的文物保護提供了依據。市考古研究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工程建設中共搶救性發掘了多少遺址和墓葬呢?來看看以下的數字:65處中型的遺址和墓葬,發掘面積3萬多平方米,發掘墓葬500餘座,灰坑、房址、窯址等遺蹟300餘處,發掘出土文物3000餘件……這些數字看上去好像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卻是為研究濟南城市發展及各時期的社會文化、葬制葬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
北京文博丨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展第四期
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推出「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展」,展示白浮泉、玉河、西板橋、大運河故道、路縣故城周邊、張家灣古城等大運河北京段沿線遺址考古工作成果,闡釋考古成果在研究古代漕運史、運河變遷史、物質文化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
發掘墓葬500餘座,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考古成績卓越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市考古研究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完成了近百處考古調查勘探項目,其中大型項目60餘處,涉及房地產開發、公路、鐵路、廠房、電力、管道、新能源建設、河道防汛通航等各方面。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共計調查勘探面積近8170萬平方米,其中各類公路、鐵路調查勘探裡程達450多公裡,發現文物點200餘處,編制完成各類《調查勘探報告》,為工程選址中的文物保護提供了依據。市考古研究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工程建設中共搶救性發掘了多少遺址和墓葬呢?來看看以下的數字:65處中型的遺址和墓葬,發掘面積3萬多平方米,發掘墓葬500餘座,灰坑、房址、窯址等遺蹟300餘處,發掘出土文物3000餘件……這些數字看上去好像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卻是為研究濟南城市發展及各時期的社會文化、葬制葬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共計調查勘探面積近8170萬平方米,其中各類公路、鐵路調查勘探裡程達450多公裡,發現文物點200餘處,編制完成各類《調查勘探報告》,為工程選址中的文物保護提供了依據。來看看以下的數字: 65處中型的遺址和墓葬,發掘面積3萬多平方米,發掘墓葬500餘座,灰坑、房址、窯址等遺蹟300餘處,發掘出土文物3000餘件…… 這些數字看上去好像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卻是為研究濟南城市發展及各時期的社會文化、葬制葬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李銘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市考古研究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完成了近百處考古調查勘探項目,其中大型項目60餘處,涉及房地產開發、公路、鐵路、廠房、電力、管道、新能源建設、河道防汛通航等各方面。共計調查勘探面積近8170萬平方米,其中各類公路、鐵路調查勘探裡程達450多公裡,發現文物點200餘處,編制完成各類《調查勘探報告》,為工程選址中的文物保護提供了依據。
-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現兩千餘座古墓
北京青年報記者8月31日從負責協助考古勘探的北京新奧集團通州分公司獲悉,目前行政辦公區及周邊的考古勘探任務已經過半,發現兩千餘座古墓,其中在綜合管廊施工區域還發現了價值較高的一處唐墓和一處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遼金墓。行政辦公區地下文物考古勘探過半出了地鐵6號線東夏園站,附近就是正在建設的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
-
廣東一中學發現188處古代文化遺存,包括墓葬125座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廣東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建設,考古人員在對項目用地約5000平方米範圍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發現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7至10月對勘探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
大運河北京段考古摸清張家灣古城牆基址結構
大運河北京段貫穿京城,連綴了大量重要文化遺產。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大運河沿線張家灣考古取得新進展,這一運河港口碼頭城市古城牆基址建築結構基本摸清。另外,路縣故城遺址中期考古計劃獲批,擬在南城門開展年度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