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萬物生長》想出版,出版編輯:下本書收斂些,我們一定合作

2020-12-11 西山詩家國

學醫的人很容易轉行作家,而且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魯迅、郭沫若、畢淑敏、餘華等等。讀了8年的醫學院,馮唐很想寫點什麼打發無聊的日子。

1998年夏天,在等待去美國接受「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考驗之前,馮唐拎筆在紙上開了一個頭。沒過2個月,剛開的頭就被他忘掉了,坐飛機去美國進修去了。

1999年6月,劉慈欣第一次公開發表他的科幻作品,獲得當年的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也是這年夏天,在新澤西實習的馮唐決定再摸起筆,繼續他未竟的「偉大」事業,還給這部書書起了一個陽光十足的名字--《萬物生長》。

公司的老闆娘卡門不懂中文,在馮唐寫作、瀏覽中文網站的時候,還開心地鼓勵他:「仔細看,中國醫療耗材的潛在市場很大。」老闆娘的寬宏大量,讓馮唐很愧疚,很努力地加班寫完了主體部分。

和餘華用手術刀細緻剖開苦難的皮囊相反,被資本主義「腐蝕」的馮唐拎起他的40米長的手術刀,和王小波一樣走上擅解人yi的道路。哪怕他筆尖開花思想也純潔,也總是讓人想到那兩個不易啟齒的詞,太YD!

這註定了馮唐的悲催,然後,20多家出版社先後拒絕出版《萬物生長》。雖然所有的編輯都叫好他的書,可每個看過的人都說:「想刪成太監都不行」。其中,一半以上的編輯給馮唐寫信,說:「真遺憾,下本書收斂些,我們一定合作。」

直到2001年,在多方努力下,《萬物生長》才正式出版。否極泰來的馮唐苦笑著說:「刪改的尼姑不象尼姑,和尚不象和尚,封面為了掩人耳目,做得好像教導群眾如何施肥養花的科普讀物。」

這部書寫完後,馮唐第一時間給他曾同宿舍下鋪的兄弟寄過去。第二天早上5點,睡在下鋪的兄弟給他打電話,說:「看了一晚,決定留到女兒長到十八歲,給她看,原來她老爸是這樣長大的。」

好東西總是要和最親近的人分享,馮唐也沒忘記寄給他過去的相好。

不過,昔日的戀人打來電話,一句話不說,停了一晌就掛了。馮唐還以為是自己寫得不好,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卻不知,他書中的某些細節動了人家的心。

不過,僅僅2年時間,初版《萬物生長》就賣斷貨。

有出版的朋友勸馮唐再版,恢復了自信的馮唐提出唯一一個要求:「再版,原作一個字不能刪,該是尼姑的地方是尼姑,該是和尚的地方是和尚。」

讀完這部《萬物生長》,你一定會明白為什麼學醫的人那麼容易轉行成作家了。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難讀懂的是人心,而唯一接近人心的一類人正是醫生。所以,凡是拎過手術刀的人,對涉及人心的各種「疑難雜症」看得更透徹,也更擅長在病灶裡對症下藥。

古人云,不成良相便成良醫。今天還要再加一句話,不成良醫便成作家!

如此,你是不是後悔過當初沒學醫呢?

相關焦點

  • 《萬物生長》 給馮唐的一封信
    這樣明媚的北京春光,像極了我們人生中的青春,一回頭就只剩下了懷舊和唏噓,榮幸的是,筆者作為第一批觀眾看了由你的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萬物生長》,心中有不少感想,想說出來跟你討教。《萬物生長》當然屬於青春片的範疇,講的是一名8年制的醫科大學的學生在臨近畢業時,在一個夏天中發生的三段感情故事。 但《萬物生長》不同於以往青春片的是,它是從一個醫學院學生的視角來看待感情的,其中融入了很多從生命本源和生理本能來解釋人類情感的觀點,這一點,有別於以往的國產電影。 馮唐兄,知道你的小說直面人性,不矯情,不偽善。
  • 顧漫"何以笙簫默"搬銀幕 馮唐"萬物生長"改編電影
    顧漫"何以笙簫默"搬銀幕 馮唐"萬物生長"改編電影 2014-08-21 07:41:08  《萬物生長》的女主演人選極有可能仍是和李玉導演多次合作的範冰冰,這將是這對老搭檔的第四次聯手。
  • 讀馮唐的《萬物生長》,感悟這是一樣的我們
    馮唐的《萬物生長》說清楚了。一代人來一代人去,大地永存,太陽照耀,萬物生長。即將離開這裡的歲月,無比眷戀地回頭,也只能得到一個個間或模糊間或清晰的輪廓,希望能在剩下的半年裡,留住這珍貴的每一瞬。這是一樣的成長。雖然相距十年,故事的背景卻讓我分外有參與感。一樣的北京,一樣的北大。
  • 馮唐經典作品推薦,《萬物生長》最受讀者歡迎
    馮唐,男,原名張海鵬,1971年生於北京,金牛座。詩人、作家、醫生、商人、古器物愛好者,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喜愛馮唐的書友們,TA的這幾本書你都看過嗎?1.《萬物生長》豆瓣評分:7.7作品簡介:「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而第三部是正在熱賣的《北京,北京》。《萬物生長》記錄了一位醫科學生秋水八年的成長經歷。主人公秋水是北京一所著名醫科大學的學生,從與兩個女人的關係中獲得了關於成長的秘密。
  • 萬物生長 馮唐作品淺析
    他的幾個長篇也很好,尤其是萬物生長,被導演李玉拍成了電影。並請來了範冰冰作為主演詮釋男主角「秋水"心中的女神。整部片子被李玉導演用自己的鏡頭感演繹了一群醫科大學的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還有男女主角朦朧的姐弟戀。不過讀過原著的人會覺得,和馮唐要表達的有點差距。
  • 《萬物生長》:看李玉怎麼消化馮唐的「直男癌」
    在4月17日這麼個明媚悸動的周五,導演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終於風騷上映。從《今年夏天》(2001)、《紅顏》(2005)、《蘋果》(2007)、《觀音山》(2011)、《二次曝光》(2012)至今,歷經十數年的積累,李玉早已成為內地電影圈罕有的「文藝女標兵」,其作品風格也逐漸為廣大觀眾所熟悉。
  • 新人寫作者,如何出版一本書?
    其實這些年出版行業的衰落,新媒體的崛起,已經降低了大部分人出版圖書的門檻。 一直想分享「出書」有關的乾貨知識,因為很多原因耽擱了,最近又有朋友問起出書的事,就整理了一下我作為一名新人作者,出版一本書的有用經驗。
  • 馮唐:人生過半,想活得「隨波逐流」一點(圖)
    有一天,看著從外地搬到北京的一地散書,馮唐忽然感覺到人生過半,世事無常,他今後想活得「隨波逐流」一點。  聊新書  講述欲望帶來的痛苦  時隔八年,再度在內地出版長篇小說,馮唐把《女神一號》歸納為一個清華理科猥瑣男海歸創業、私奔的故事。
  • 馮唐首部翻譯詩集《飛鳥集》出版
    [摘要]與鄭振鐸散文詩化的譯本不同,馮唐稱他的譯本力求押韻,在翻譯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東西。京華時報記者 田超作家馮唐近期出版了他的首部翻譯詩集——泰戈爾的《飛鳥集》,著名翻譯家鄭振鐸早在1922年就把這部詩集譯介到中國,馮唐的譯本有何新意?他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想嘗試詩歌翻譯的另一種方式,把個人的特色在翻譯中體現出來。
  • 個人想出版一本書怎麼操作
    本站點提供:著作出版、教材出版,出書選題資源推薦、編審潤色書稿等服務。
  • 經緯中國重倉8年,易中天、韓寒、馮唐背後的出版公司登陸創業板
    招股書顯示,近些年,果麥文化與易中天、楊紅櫻、韓寒、馮唐、嚴歌苓等眾多作家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許多作家或其家屬也是果麥文化重要股東。2008年,路金波與出版傳媒旗下的萬卷出版公司合作成立萬榕書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一年後,路金波率領他的萬榕公司作者團隊十多人,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咄咄逼人」的見面會。
  • 作家馮唐:泡在世俗裡
    鬍子爬上零星的白色,馮唐穿著印有新書名字的黑色T恤,在禪房外站著,像個僧人。他當然不是物我兩忘的佛教徒,人間那麼多樂趣,馮唐都放不下,譬如醉。寫作時是不能沒有酒的,一定要把自己喝嗨,讓自己飛起來,脫離地面。上次喝醉是在去年秋天,馮唐原本要和四個醫生一起談正事,猶豫之中,還是選擇和七個女編劇一起喝酒。
  • 如何快速低成本出版一本書?
    那就先來說下「快速」吧。一本書的出版需要經過以下流程:三審三校 — 申請書號 — 封面設計 — 印刷 —發行其中「三審三校」和「申請書號」需要經過出版社,你個人是完全沒有辦法去控制時間的。依照我多年出版圖書的經驗,這兩塊是最費時間的。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三審三校需要3個月,下書號需要兩個星期,所以前兩個過程就要做好4個月的思想準備。
  • 編輯工作的"變"與"守"——以主題圖書出版為例
    其間,該書入選中宣部2017年度的主題出版重點項目,無論從出版社層面還是作者層面,我們都形成了統一的共識,打造精品,為香港回歸獻禮。因為作者在香港工作,所以我們常規性的改稿方式無法開展,只能利用先進通信手段,每天下班之後,通過微信和郵件的方式交流稿件修改情況,之後的那幾個月幾乎天天溝通到凌晨一兩點。
  • 《春風十裡不如你》新書出版,中年馮唐淡然回望青春
    近日,由磨鐵圖書策劃的馮唐新作《春風十裡不如你》出版。該書收錄馮唐30年來的創作精華,分為「很多了不起和錢沒關係」、「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兒」、「文字打敗時間」、「詩歌是世上的鹽」等7個章節,包括39篇散文、6部小說精華、62首詩歌、14幅親筆書畫,33幅私人攝影作品。《如何成為一個怪物》《活著活著就老了》《茶與酒》等知名篇目均收錄在冊。
  • 亞馬遜助推中國圖書走出去 18本書即將翻譯出版
    2011年以來,美國亞馬遜出版已先後將包括陳忠實、賈平凹、馮唐等多位知名作家的18部中國文學作品納入出版計劃。目前,已在美國翻譯並發行了包括賈平凹、陳忠實、馮唐、韓寒等作家在內的13本書籍。同時,還應該通過更多與海外出版業從業人員特別是編輯的交流,從寫作源頭上加強中國文學國際化的步伐。亞馬遜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全系列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作為全球連續9年暢銷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在很大程度上為讀者閱讀提供了方便。其通過與中國出版社的密切合作,kindle向世界各地的讀者介紹中國多元化的優秀作品。
  • 《萬物生長》原作者馮唐回憶原領導宋林被查 稱自己能毫髮無損因...
    看過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萬物生長》,對原著作者馮唐應該至少有所耳聞。電影中韓庚飾演的男主人公秋水,他的經歷一定程度上也是馮唐的自我寫照——讀醫學院,畢業後卻只做了短暫的醫生就轉行。近日,這位作家兼商人、醫生的多棲名人,在廣東衛視的訪談節目《佳訪》中,令人意外地談起了賞識他並大力提拔他的前領導——原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
  • 馮唐:37歲棄醫從商,周工作近百小時,16本書出版,憑藉四個秘訣
    我笑(褒義)是因為他是多麼的迫切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他不僅僅是位作家,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其他面。馮唐的多面中,有婦科博士的樣子,也有管理者的霸氣,不僅有作家的才華,還有詩人的浪漫,但好像每個身份之間都不太搭界。
  • 小說出版中的責任編輯到底是什麼標準?想要出版順暢,得會「作」
    每一部小說在出版之前,一定需要先聯繫責任編輯,只有找到對應的責任編輯,你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假如你沒有人對接的話,那麼你這部小說想要出版,幾乎是不可能的,責任編輯的三個標準工作:【1】選題篩選一個責任編輯第1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選題的篩選,每天給出版社投稿的小說太多了
  • 出版已成夕陽行業?看知這家網際網路出版服務機構正在打造出版新模式
    *出版企業可以為受眾帶來哪些特殊體驗?*傳統出版能滿足用戶什麼不可替代性的需求?……每一次危機都是「危」與「機」的並存,各家出版社都在尋找自己的突圍之路。即便出版行業舉步維艱,但出書依舊是很多人想走的一條道路,可是免費出書的門檻確實很高,對作者和書稿都有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