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名重士林,「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

2021-01-21 騰訊網

為表彰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

「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揭牌

/高關中/張曉暉

「巴蜀譯翁」就是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他在德國僑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譯作了解德語文學,進而了解德國的社會和文化。楊老還是德國《華商報》《悅讀德國》專欄作家楊悅的父親。

楊武能教授在巴蜀譯翁亭揭牌儀式上發表感言

10月16日,「巴蜀譯翁亭」 揭牌儀式在重慶武隆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隆重舉行。重慶市武隆區、區政府負責人及參加「2019世界華裔文藝家重慶 武隆 仙女山採風活動」的各國華裔文學藝術家25人,還有四川省和重慶市的部分著名文藝家出席了揭牌儀式。

當年逾八旬的楊武能和武隆區委宣傳部石部長拉下「譯翁亭」紅綢緞時,全場歡呼祝賀!

武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石強楨在揭牌儀式上發表講話,高度稱讚楊武能教授長達一個甲子的學術生涯,不愧為「武隆之子,華夏之光」(周勵語)

武隆區宣傳部長石強楨與楊武能教授共同為巴蜀譯翁亭剪彩

「巴蜀譯翁亭」是一座中國傳統樣式的亭閣。匾額和楹聯均由湖南書法家塗光明所題寫,其中匾額為篆字「巴蜀譯翁亭」,楹聯為「浮士德格林童話魔山,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和「翻譯家歌德學者作家,一世書不盡的傳奇」。這幅楹聯精煉地概括了楊武能教授的主要成就。

嘉賓們觀看節目。前排左一為本文作者高關中先生,著有《巴蜀譯翁傳》。左二為馬來西亞著名作家、畫家朵拉女士。左三為《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者周勵女士。後排左一為楊武能教授長女、德國《華商報》專欄《悅讀德國》欄主楊悅女士。

祖籍武隆的楊武能教授,長期在位於重慶的川外和位於成都的川大工作,故號「巴蜀譯翁」。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恆,以非凡的毅力和精力,譯介德語文學,迄今出版各種版本的譯著100餘種。而且譯的都是名著、經典,譯著字數達六、七百萬。11卷本的《楊武能譯文集》,乃集其大成,使他成為第一位健在時即出版十卷以上大型個人譯文集的文學翻譯家。他主編和擔任主要譯者的14卷精裝本《歌德文集》是中國第一套大型歌德文集。目前正在陸續出版多達20卷的《德語文學精品 楊武能譯文集》,以及6卷論著創作,楊武能全集總共超過26卷,逾千萬字。楊教授翻譯成就最為輝煌的代表作是《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歌德作品、《格林童話 》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馬斯·曼的名著《魔山》。

與會嘉賓在巴蜀譯翁亭前合影留念。前排右四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吳立楊先生。他與徐煒先生(右五)專程從成都趕來參加揭牌儀式。

楊武能教授在答謝講話中強調感恩,他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祖父是農民,父親是工人。在舊社會,他自己上了幾年小學,就因家貧而失學,是新中國為他帶來了人生的轉折,靠助學金上完中學大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歌德研究學者和作家。

去年,楊教授榮獲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項——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楊武能教授在促進中德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架起了一座橫跨中德的文化交流橋梁。他的成就在德國同樣得到高度的讚賞。2000年他榮獲德國總統頒授的德國「國家功勳獎章」,2001年獲得終身成就獎性質的洪堡學術獎金,2013年又在德國獲得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獎——歌德金質獎章。這樣楊教授就成為迄今為止獲得這三大獎項的唯一中國學者。楊老的經歷和成就,不愧是一部「一世書不盡的傳奇」。

北美中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瑞琳老師代表海外嘉賓發表精彩演講

武隆地靈人傑,當地有感於由武隆山區窮苦山民人家走出的武能先生為家鄉帶來的榮耀,於武隆仙女山為武能先生建亭勒碑,亭名「巴蜀譯翁亭」。據悉,由政府部門為健在的文化人打造紀念亭閣在國內尚屬首次。楊武能教授在答謝發言中透露,操辦方主張亭名為「譯翁亭」,但是被武能先生堅決否定,蓋因「譯翁亭」與安徽滁縣「醉翁亭」發音相近,而武能先生謙卑地認為自己的成就並不足與文豪歐陽修相提並論。

演講結束後,陳瑞琳老師贈送楊武能教授古牌「師寶」。兩代學人親切交談。

參加仙女山採風的德國華文作家兼記者孫小平博士認為:「大凡嘗試或從事過翻譯的學子無不有體會,翻譯就是一種文學創作,唯與單語文學創作相較,翻譯更見語言的功底,更要求心智的定力和性格的毅力。古時科舉有十年寒窗苦之說,武能先生苦熬過的豈止是十年,而是堅守了逾半個世紀。先生用筆聚攏了兩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若論成就決不遜色於歐陽修。」

揭牌儀式之前,重慶市雜技團的青年演員為參加儀式的來賓們表演了精彩的雜技和魔術節目。

楊武能教授特邀重慶雜技團在揭牌儀式開始前表演節目,贏得陣陣掌聲。

與會嘉賓目不轉睛地觀看重慶雜技團帶來的魔術表演。前排左一為著名書法家徐煒先生;前排右一為重慶陽光童年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塗光明先生;前排右三為主持揭牌儀式的武隆區委常委周光先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註:本文版權屬於德國《華商報》,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需與本公眾號聯繫,並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 「德歐華商」。

相關焦點

  • 「巴蜀譯翁亭」揭牌: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
  • 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 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揭幕
    本報訊 (記者 楊宸博)12月9日,象徵著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武能先生早期留學歐洲經歷的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巴蜀譯翁亭舉行。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馬奇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周光出席揭幕儀式。
  • 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聞隨筆】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
  • 為翻譯家建亭的故事
    但為尚健在的翻譯家建造一座亭以示表彰,這可有點新鮮了。這位「亭主」,就是資深德語翻譯家楊武能。很多人都知道德國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歌德,更多人從小就讀過迷人的《格林童話》。這就要歸功於楊武能幾十年來為譯介這些世界名著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楊武能早在南京大學求學期間,就主動為《世界文學》翻譯供稿。
  • 山城有位「巴蜀譯翁」
    今年10月,重慶武隆迎來由德國、法國、美國、瑞士、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5人組成的採風團。他們通過「世界華裔文藝家重慶·武隆·仙女山採風行」活動走進重慶秀美山川,品人文底蘊,寫下多篇閱讀量超10萬的文章,大力推介重慶的山水人文之美。    策劃此次活動的便是2018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楊武能。
  • 佐證巴蜀一體共生的活國寶 構築中德交流橋梁的建築師
    在川大,他潛心德語文學的研究與翻譯,取得了令海內外矚目的成果,屢獲國際大獎。此外,1998年,作為世界文學專業主要學科帶頭人,他參與申請四川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點獲得成功,助力了川大比較文學學科的創立和發展。
  • 賞秀美武隆 品武隆之景 院士名家為武隆「雙曬」點讚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日16時27分訊(記者 曹建)至美山水,重慶武隆!今(2)日,「曬文化·曬風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之武隆篇進入第二天,廣大網友為武隆投票的熱情高潮。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盧耀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大學通信與測控研究所所長楊士中;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四川大學教授楊武能等專家紛紛為武隆「雙曬」點讚。在見識到武隆奇特的自然風光,以及壯麗的喀斯特地貌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盧耀如不自覺喊出「曬文化、曬風景,為重慶武隆點讚!」
  • 送給自己8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 「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
    今(30)日,在重慶圖書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內,一位頭戴黑色鴨舌帽,身著紅色對襟短襖,腳穿深藍布鞋的老人為在場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有現在這些成績,要感恩家鄉,感恩社會和人民。」他就是楊武能,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80歲德語翻譯家。
  • 去看看《格林童話》的翻譯原稿吧!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圖片由重慶圖書館提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0日10時30訊(記者 吳黎帆)「面對翻譯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樣,一定要愛它,這樣才能堅持下去,不離不棄。」這是「巴蜀譯翁」楊武能說過的話……今(20)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昨日,「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圖書館四樓正式開館。
  • 拿下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楊武能最感謝家鄉重慶教會自己吃苦耐勞
    正因如此,這個地道重慶崽兒,把自己本次獲獎後的首場媒體見面會定在了家鄉重慶。11月30日上午,他在重慶圖書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分享了自己的德國經典名著翻譯情緣。被祖國獎項認可最開心說楊武能譯作等身並不為過。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該館是重慶圖書館及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貫徹落實中央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基礎上改造升級而成的全新文獻展覽館。作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一部分,「巴蜀譯翁文獻館」將吸引更多的讀者和遊客前往參觀,共同感受巴蜀兒女的奮鬥精神以及巴山蜀水的地靈人傑。
  • 巴蜀譯翁文獻館隆重揭幕
    發現教育9月22日訊 (易然 記者 顏木措 攝影 楊武忠 徐崇德)近日,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獲悉,9月19日,改造升級後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揭幕儀式在重慶圖書館隆重舉行。「巴蜀譯翁」是該校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著名德語文學翻譯家和歌德專家楊武能先生,他也是該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歌德及其作品漢譯研究》的首席專家。
  • 「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近日,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舉行。活動上,頒發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國內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獎項,自2006年設立以來共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   此次共有7位翻譯家獲獎。
  • 80高齡的楊武能 拿下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
    正因如此,這個地道的重慶崽兒,把自己獲獎後的首場媒體見面會定在了家鄉重慶。昨天上午,他在重慶圖書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分享了自己的德國經典名著翻譯情緣。  「國家給了我最大的禮物」  過去60多年,從歌德全集到青少年最喜歡的《格林童話》《少年維特的煩惱》,國內出版的簡體中文譯本幾乎全都出自楊武能之手。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
    「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館「川渝一家,我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嘛!」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這標誌著由前者改造升級而成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門迎客。眾所周知,「巴蜀譯翁」本名楊武能,生於重慶十八梯的下厚慈街,先後就讀於育才中學、重慶一中、西南俄專、南京大學,隨後又工作生活於重慶、成都兩地。學成進入翻譯領域後,楊武能是《格林童話》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並逐漸成長為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是中國德語譯介領域的代表人物。
  • 巴蜀譯翁楊武能追憶:作為翻譯家的余光中
    【編者按:今年12月14日,是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去世兩周年紀念日。早在今年年初,翻譯家、巴蜀譯翁楊武能教授就應蜀山書院雲棲龐驚濤之訪,深情回憶自己和余光中先生交往的幾段往事,其中一些細節,此前並不為余光中先生文章或傳記提及,因此而有補益名人掌故的價值。值12月14日前夕,筆者特揀出原文,稍加修飾,發布於「雲棲讀書」,以為余光中先生去世兩周年之紀念。
  • 共「畫」山水情 重慶著名畫家走進武隆白馬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4日14時40分訊(通訊員 申濤)助推武隆文旅,描繪白馬山水。10月10日,武隆白馬山首次著名畫家筆會活動拉開帷幕。重慶市16名著名畫家走進武隆白馬山,開展了為期3天的採風創作活動,將風景描入畫中,將發展繪入作品,用藝術手法來展現白馬山的文旅發展。
  • 重慶 武隆一日遊
    夏日炎炎 大家總是會想到國內的「四大火爐」城市,而不管是哪種版本,重慶總是榜上有名,但是誰說重慶就沒有涼快的地方?這就給大家推薦重慶周邊最值得前往的目的地—武隆,不僅好看好玩,氣溫還會比市區低上5-6度左右。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新增3大展覽區
    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這標誌著由前者改造升級而成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門迎客。學成進入翻譯領域後,楊武能是《格林童話》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並逐漸成長為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是中國德語譯介領域的代表人物。也正因如此,楊武能先後獲得了德國「國家功勳獎章」、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歌德金質獎章」以及「中國翻譯家終身成就獎」。
  • 「我和祖國共成長」·優秀文藝作品展播|從失學少年到巴蜀譯翁...
    五年前,我離開德國經成都回到重慶,市作協王明凱書記和陳川主席親自主持會議,隆重歡迎和介紹我。與會的領導和同行誇我是「重慶的驕傲」,令我感動異常。第二年,重慶圖書館給我安了一個「家」:經過近三年籌備,重慶圖書館中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於2015年10月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