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20-12-07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我不是傅雷!我要超越傅雷!

  楊武能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留給他的時間遠遠不夠

  他說自己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自號「巴蜀譯翁」

  他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已是翻譯界最高的榮譽,卻還有遺憾

  他雖然非常敬重傅雷,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一定要勝過前輩!」

  近日,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舉行。活動上,頒發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國內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獎項,自2006年設立以來共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

  此次共有7位翻譯家獲獎。其中,最年輕的楊武能,是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國家重大研究項目首席專家、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教授。昨日,楊武能接受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專訪,回顧了他六十載翻譯生涯。

  逐夢

  六十載翻譯生涯

  寫進《譯海逐夢錄》

  楊武能說,做翻譯很苦,收入不高,還要忍受寒夜孤燈的寂寞,堅持下來純粹是愛好。

  楊武能出生在山城重慶,長期工作在四川大學,自號「巴蜀譯翁」。他說,我儘管是重慶人,但是,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四川文化滋養了我,所以我堅持自己是一個四川人。

  無論是德國為楊武能頒發的「國家功勳獎章」,還是歌德金質獎章,楊武能已經是獲獎無數。但作為中國的翻譯家,他更為珍視的還是「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一榮譽,因為這是自己國家給他頒發的獎項。六十載的「苦力」生涯讓他有很多感悟,酸甜苦辣最後集結為了一本散文隨筆《譯海逐夢錄》,今年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難忘懷的《格林童話》

  上個世紀80年代,在社科院簡易的宿舍中,楊武能全身心地投入託馬斯·曼《魔山》的翻譯。後來,從歌德《浮士德》、《格林童話》、《海涅詩選》到黑塞《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翻譯過幾代德國經典作家的作品。師從詩人、翻譯家馮至讀研究生,並與馮至、上海的錢春綺三代德語大譯家,合出《海涅抒情詩選》。

  楊武能翻譯的《格林童話全集》,是他的譯作裡再版次數最多的,「二十多年來譯林等多家出版社推出了數十種不同裝幀設計的版本,擺在一起跟成排成群的『孩子』似的,可是誰又知道我受了多大的苦啊。」

  這是本民間兒童文學,內容不深奧,文字也淺顯,但卻厚厚兩冊,譯成漢語多達五十餘萬字。當年,計算機漢字處理剛起步,楊武能不得不一筆一筆地寫,每天一坐就是八九個小時。終於熬到全集的後半部分,一天卻突然脖頸發僵,手腕顫抖,只覺得天旋地轉,頭暈目眩,後來才知道是頸椎病。

  與歌德的不解之緣

  楊武能的翻譯經歷不能繞開歌德,因為歌德對他太重要了。1990年調入四川大學,他就有了專心致志研究譯介歌德的機會。他在七八年時間裡出版了《歌德與中國》和《走近歌德》兩本專著,完成了《浮士德》等在內的四卷本《歌德精品集》的翻譯。

  後來,他放棄了已經申請到手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一項教育部基金課題,按時完成了《歌德文集》的出書計劃。作出了很多的犧牲,也嘗到了苦果,但楊武能說,這些都是值得的。

  楊武能說,做翻譯很苦,收入不高,還要忍受寒夜孤燈的寂寞,堅持下來純粹是愛好。但是文學翻譯工作者,可以通過譯作與千萬的讀者建立精神聯繫,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精神生活,在辛苦中也能感到幸福與快樂。

  遺憾

  還有好多事未做

  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現在特別小心保重身體,怕一切提前結束,又由誰來接我手上這些事情?」

  八十歲的他「還要繼續幹」

  今年八十歲,楊武能依然在為文學翻譯鍥而不捨地工作,他還有很多未完成的計劃,至少還要寫一兩本書,他說,「我還要繼續幹」。

  此外,他還在全國各地四處講學。前不久,在浙江大學做了《我與德語文學》的演講,又去到寧波大學、同濟大學。最近,他回到四川,在西南交大、西南科大進行了學術報告。昨天回到川大做了報告,題目是《我不是傅雷,我是巴蜀譯翁》。

  為什麼講這個主題?在翻譯圈,楊武能有德語界的「傅雷」之稱。楊武能經常被貼上「傅雷」的標籤,但他想聲明:「我不是傅雷!」他說,不是自己不尊重傅雷,傅雷有很大的名聲 ,是一代譯壇巨匠。自己在中學讀了傅雷,才開始做翻譯家的夢,所以他非常敬重傅雷,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是青,一定勝過前輩,不光是他,馮至也要超過他,我不超過他,他能開心嗎?」

  傅雷比他年長三十歲,生活環境和條件都不同。他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批翻譯家,已經小有成就,但稱他為德語屆的傅雷並不合適。因為他不只要達到傅雷的高度,還要超越傅雷。如果做僅僅止步於德語界的傅雷,他對不起這個時代。

  死後將捐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楊武能曾與夫人合譯的《豪夫童話全集》、《雪山水晶》、《小不點和安東》等,是很多人熟知的作品。前幾年,楊武能的夫人王蔭祺在德國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於2015年去世,她的遺體按照遺囑進行了捐獻。而楊武能說,他們夫婦看得很開,自己也決定在去世後將遺體捐贈出去,希望可以用於醫學研究。

  如今,楊武能獲得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已是翻譯界最高的榮譽,他卻還有遺憾。他緩緩說道,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留給他的時間遠遠不夠,就算自己活到120歲,每天努力工作,手上的很多工作也無法做完,如果可以活150歲甚至更久,如果能像歌中所言「向天再借五百年」,他便可以無所顧忌,「遺憾的是我不再年輕,所以,我現在特別小心保重身體,怕一切提前結束,又由誰來接我手上這些事情?」

  身為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有兩點:一生翻譯的都是名著佳作,其中尤以古典名著居多,這些作品得到讀者的歡迎和同行的肯定。其次,儘管自己痴迷於文學翻譯實踐,卻並非只顧埋頭譯述,做一個吭哧吭哧的搬運工,還對自己投身的這個行道做過不少理論思考,對它的性質、意義、標準以及文學翻譯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和修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念。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部分圖片據受訪者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送給自己8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 「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
    他就是楊武能,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80歲德語翻譯家。從事翻譯工作60載 曾夢想做個歌唱家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國內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獎項,成立於2006年,季羨林、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獎項。
  • 巴蜀譯翁文獻館隆重揭幕
    「巴蜀譯翁」是該校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著名德語文學翻譯家和歌德專家楊武能先生,他也是該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歌德及其作品漢譯研究》的首席專家。生活及他對國際文化交流起到的橋梁作用,文獻展覽區收藏並展示百餘種巴蜀譯翁新老版本著譯,手稿、筆記及大量巴蜀譯翁的師友馮至、錢鍾書、季羨林、楊絳、王蒙、綠原、馬識途等文壇巨擘的若干珍貴書信手跡;同時還展示了大量國內外獲得的勳章、獎章、獎狀等。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作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一部分,「巴蜀譯翁文獻館」將吸引更多的讀者和遊客前往參觀,共同感受巴蜀兒女的奮鬥精神以及巴山蜀水的地靈人傑。 「巴蜀譯翁」,本名楊武能,出生於重慶,工作生活於重慶、成都兩地,是新中國成立後《格林童話》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海內外知名的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堪稱巴蜀一體共生、血肉交融的人物典型
  • 去看看《格林童話》的翻譯原稿吧!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圖片由重慶圖書館提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0日10時30訊(記者 吳黎帆)「面對翻譯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樣,一定要愛它,這樣才能堅持下去,不離不棄。」這是「巴蜀譯翁」楊武能說過的話……今(20)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昨日,「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圖書館四樓正式開館。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
    「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館「川渝一家,我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嘛!」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這標誌著由前者改造升級而成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門迎客。眾所周知,「巴蜀譯翁」本名楊武能,生於重慶十八梯的下厚慈街,先後就讀於育才中學、重慶一中、西南俄專、南京大學,隨後又工作生活於重慶、成都兩地。學成進入翻譯領域後,楊武能是《格林童話》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並逐漸成長為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是中國德語譯介領域的代表人物。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新增3大展覽區
    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這標誌著由前者改造升級而成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門迎客。學成進入翻譯領域後,楊武能是《格林童話》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並逐漸成長為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是中國德語譯介領域的代表人物。也正因如此,楊武能先後獲得了德國「國家功勳獎章」、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歌德金質獎章」以及「中國翻譯家終身成就獎」。
  • 山城有位「巴蜀譯翁」
    策劃此次活動的便是2018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楊武能。如今已81歲高齡的楊武能潛心文學翻譯六十餘載,出版譯著超千萬字,雖年逾八旬仍奔波忙碌,為故鄉山城的文旅事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記者見到楊武能時,這位81歲高齡的老人精神矍鑠,與眾人談笑風生。他說很喜歡「巴蜀譯翁」這個名字。
  • 佐證巴蜀一體共生的活國寶 構築中德交流橋梁的建築師
    1978年考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五年後再調回川外任副院長……由此可見,巴蜀譯翁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這一堪稱文化工程的巨著,這一由重慶人主編的《成都大詞典》,真正是巴蜀一體共生、血脈交融的珍貴物證。
  • 巴蜀譯翁楊武能:我眼中的鬼城豐都
    【編者按】此文為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巴蜀譯翁楊武能老先生近作,現授權本平臺予以首發。全文如下:退休老頭破格受聘組建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上任前應邀參加考察三峽景區的旅遊。9月10日晚7時登上豪華遊輪黃金3號,坐在貴賓套房的露臺上,面對著浩蕩東流的一江碧水。
  • 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名重士林,「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
    >圖/張曉暉 「巴蜀譯翁」就是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他在德國僑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譯作了解德語文學,進而了解德國的社會和文化。匾額和楹聯均由湖南書法家塗光明所題寫,其中匾額為篆字「巴蜀譯翁亭」,楹聯為「浮士德格林童話魔山,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和「翻譯家歌德學者作家,一世書不盡的傳奇」。這幅楹聯精煉地概括了楊武能教授的主要成就。
  • 巴蜀譯翁楊武能追憶:作為翻譯家的余光中
    早在今年年初,翻譯家、巴蜀譯翁楊武能教授就應蜀山書院雲棲龐驚濤之訪,深情回憶自己和余光中先生交往的幾段往事,其中一些細節,此前並不為余光中先生文章或傳記提及,因此而有補益名人掌故的價值。值12月14日前夕,筆者特揀出原文,稍加修飾,發布於「雲棲讀書」,以為余光中先生去世兩周年之紀念。詩人精神不滅,而此段回憶裡,翻譯家之餘光中形象則呼之欲出也。】
  • 「我和祖國共成長」·優秀文藝作品展播|從失學少年到巴蜀譯翁...
    【全文閱讀】一世書不盡的傳奇楊武能年屆耄耋,一時興起,我給自己取了一個號或曰筆名,叫巴蜀譯翁。譯翁者,做了一輩子文學翻譯的老頭子也。冠在前面的巴蜀二字,則標示出他的根脈、屬性。二、我茁壯於巴蜀文化豐厚肥美的土壤,崇拜天府文宗蘇東坡,仰慕鄉長郭沫若、巴金,有這樣的基因、底色、稟賦,可謂得天獨厚。經歷過半個多世紀的磨礪、拼搏、摔打、磨難,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2018年獲得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 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揭幕
    本報訊 (記者 楊宸博)12月9日,象徵著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武能先生早期留學歐洲經歷的故事雕塑屏牆「巴蜀譯翁西遊記」在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巴蜀譯翁亭舉行。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馬奇柯,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周光出席揭幕儀式。
  • 80高齡的楊武能 拿下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
    上遊新聞記者 高科 攝  本報訊 (記者 裘晉奕)12天前,被譽為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的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在北京頒發,致力於德語翻譯超過60年的楊武能名列其中。該獎項自2006年設立以來,已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楊武能成為他們的後繼者。  80年前,楊武能出生在十八梯厚慈街。
  • 「巴蜀譯翁亭」揭牌: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
  • 拿下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楊武能最感謝家鄉重慶教會自己吃苦耐勞
    12天前,被譽為中國翻譯界個人最高獎的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在北京頒發,致力於德語翻譯超過60年的楊武能名列其中。自2006年設立以來,已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楊武能是他們的後繼者。80年前,楊武能出生在十八梯下厚慈街。
  • 南康中學校友林洪亮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謝榮沛、黃仁福報導:11月9日,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在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和資深翻譯家表彰儀式。南康中學校友、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楊憲益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一生追求信達雅(圖)
    中國網9月17日北京訊2009年9月17日,中國翻譯協會在京舉行儀式,授予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楊憲益先生「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郭曉勇,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為楊憲益先生頒發了榮譽證書,並宣讀了中國翻譯協會《關於授予楊憲益先生「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決定》。  郭曉勇在頒獎儀式上表示,楊憲益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在國內外翻譯界和文化界享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崇高威望。
  • 《格林童話》翻譯者來渝推介新書
    「巴蜀譯翁」楊武能的女兒楊悅攜帶新書《悅讀德國》來到現場,與讀者分享他們與德國、與翻譯的故事。  據了解,作為楊武能的女兒,現在擔任德國《華商報》專欄作家的楊悅從小就開始接觸德國文學,曾與父親楊武能一起翻譯了膾炙人口的《格林童話》。此次推出的新書主要記錄了自己在德國生活近三十年的一些感悟。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