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不是傅雷!我要超越傅雷!
楊武能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留給他的時間遠遠不夠
他說自己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自號「巴蜀譯翁」
他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已是翻譯界最高的榮譽,卻還有遺憾
他雖然非常敬重傅雷,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一定要勝過前輩!」
近日,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舉行。活動上,頒發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國內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獎項,自2006年設立以來共有季羨林、許淵衝、楊憲益等18位翻譯大師獲此殊榮。
此次共有7位翻譯家獲獎。其中,最年輕的楊武能,是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國家重大研究項目首席專家、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教授。昨日,楊武能接受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專訪,回顧了他六十載翻譯生涯。
逐夢
六十載翻譯生涯
寫進《譯海逐夢錄》
楊武能說,做翻譯很苦,收入不高,還要忍受寒夜孤燈的寂寞,堅持下來純粹是愛好。
楊武能出生在山城重慶,長期工作在四川大學,自號「巴蜀譯翁」。他說,我儘管是重慶人,但是,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四川文化滋養了我,所以我堅持自己是一個四川人。
無論是德國為楊武能頒發的「國家功勳獎章」,還是歌德金質獎章,楊武能已經是獲獎無數。但作為中國的翻譯家,他更為珍視的還是「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一榮譽,因為這是自己國家給他頒發的獎項。六十載的「苦力」生涯讓他有很多感悟,酸甜苦辣最後集結為了一本散文隨筆《譯海逐夢錄》,今年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難忘懷的《格林童話》
上個世紀80年代,在社科院簡易的宿舍中,楊武能全身心地投入託馬斯·曼《魔山》的翻譯。後來,從歌德《浮士德》、《格林童話》、《海涅詩選》到黑塞《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翻譯過幾代德國經典作家的作品。師從詩人、翻譯家馮至讀研究生,並與馮至、上海的錢春綺三代德語大譯家,合出《海涅抒情詩選》。
楊武能翻譯的《格林童話全集》,是他的譯作裡再版次數最多的,「二十多年來譯林等多家出版社推出了數十種不同裝幀設計的版本,擺在一起跟成排成群的『孩子』似的,可是誰又知道我受了多大的苦啊。」
這是本民間兒童文學,內容不深奧,文字也淺顯,但卻厚厚兩冊,譯成漢語多達五十餘萬字。當年,計算機漢字處理剛起步,楊武能不得不一筆一筆地寫,每天一坐就是八九個小時。終於熬到全集的後半部分,一天卻突然脖頸發僵,手腕顫抖,只覺得天旋地轉,頭暈目眩,後來才知道是頸椎病。
與歌德的不解之緣
楊武能的翻譯經歷不能繞開歌德,因為歌德對他太重要了。1990年調入四川大學,他就有了專心致志研究譯介歌德的機會。他在七八年時間裡出版了《歌德與中國》和《走近歌德》兩本專著,完成了《浮士德》等在內的四卷本《歌德精品集》的翻譯。
後來,他放棄了已經申請到手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一項教育部基金課題,按時完成了《歌德文集》的出書計劃。作出了很多的犧牲,也嘗到了苦果,但楊武能說,這些都是值得的。
楊武能說,做翻譯很苦,收入不高,還要忍受寒夜孤燈的寂寞,堅持下來純粹是愛好。但是文學翻譯工作者,可以通過譯作與千萬的讀者建立精神聯繫,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精神生活,在辛苦中也能感到幸福與快樂。
遺憾
還有好多事未做
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現在特別小心保重身體,怕一切提前結束,又由誰來接我手上這些事情?」
八十歲的他「還要繼續幹」
今年八十歲,楊武能依然在為文學翻譯鍥而不捨地工作,他還有很多未完成的計劃,至少還要寫一兩本書,他說,「我還要繼續幹」。
此外,他還在全國各地四處講學。前不久,在浙江大學做了《我與德語文學》的演講,又去到寧波大學、同濟大學。最近,他回到四川,在西南交大、西南科大進行了學術報告。昨天回到川大做了報告,題目是《我不是傅雷,我是巴蜀譯翁》。
為什麼講這個主題?在翻譯圈,楊武能有德語界的「傅雷」之稱。楊武能經常被貼上「傅雷」的標籤,但他想聲明:「我不是傅雷!」他說,不是自己不尊重傅雷,傅雷有很大的名聲 ,是一代譯壇巨匠。自己在中學讀了傅雷,才開始做翻譯家的夢,所以他非常敬重傅雷,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是青,一定勝過前輩,不光是他,馮至也要超過他,我不超過他,他能開心嗎?」
傅雷比他年長三十歲,生活環境和條件都不同。他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批翻譯家,已經小有成就,但稱他為德語屆的傅雷並不合適。因為他不只要達到傅雷的高度,還要超越傅雷。如果做僅僅止步於德語界的傅雷,他對不起這個時代。
死後將捐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楊武能曾與夫人合譯的《豪夫童話全集》、《雪山水晶》、《小不點和安東》等,是很多人熟知的作品。前幾年,楊武能的夫人王蔭祺在德國被查出胰腺癌晚期,於2015年去世,她的遺體按照遺囑進行了捐獻。而楊武能說,他們夫婦看得很開,自己也決定在去世後將遺體捐贈出去,希望可以用於醫學研究。
如今,楊武能獲得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已是翻譯界最高的榮譽,他卻還有遺憾。他緩緩說道,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留給他的時間遠遠不夠,就算自己活到120歲,每天努力工作,手上的很多工作也無法做完,如果可以活150歲甚至更久,如果能像歌中所言「向天再借五百年」,他便可以無所顧忌,「遺憾的是我不再年輕,所以,我現在特別小心保重身體,怕一切提前結束,又由誰來接我手上這些事情?」
身為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有兩點:一生翻譯的都是名著佳作,其中尤以古典名著居多,這些作品得到讀者的歡迎和同行的肯定。其次,儘管自己痴迷於文學翻譯實踐,卻並非只顧埋頭譯述,做一個吭哧吭哧的搬運工,還對自己投身的這個行道做過不少理論思考,對它的性質、意義、標準以及文學翻譯工作者應具備的條件和修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念。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部分圖片據受訪者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