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難分,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新增3大展覽區

2020-09-20 上遊新聞

「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館

「川渝一家,我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嘛!」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這標誌著由前者改造升級而成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門迎客。

眾所周知,「巴蜀譯翁」本名楊武能,生於重慶十八梯的下厚慈街,先後就讀於育才中學、重慶一中、西南俄專、南京大學,隨後又工作生活於重慶、成都兩地。學成進入翻譯領域後,楊武能是《格林童話》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全譯本的譯者,並逐漸成長為德語翻譯家、歌德學者和作家,是中國德語譯介領域的代表人物。也正因如此,楊武能先後獲得了德國「國家功勳獎章」、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歌德金質獎章」以及「中國翻譯家終身成就獎」。除了陪伴數代孩子們成長的《格林童話》之外,大家如今看到的《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魔山》等譯本也大多出自楊武能之手。

而本次迎來升級的楊武能文獻館,其實最初的淵源可以追溯到8年前。在19日晚的開館儀式現場,楊武能興致勃勃地回憶起了這段往事。「其實早在重慶圖書館成立館中館(2015年)之前,2012年四川外國語學院就已經有過一個『楊武能圖書資料文獻館』了。」楊武能說,「為什麼會有這個館呢?(因為)我曾是川外的學生,後來又是川外的老師、川外的領導……我和川外的緣分非常非常深、非常非常長。」

楊武能表示自己就是「川渝一家」最好的樣板

到了2015年,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又多次找到他,包括到德國表明心意,希望能在重圖設立館中館,這才有了「楊武能譯著文獻館」。本次全新升級和增加內容後才有了「巴蜀譯翁文獻館」的成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巴蜀譯翁文獻館」成立,楊武能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據介紹,升級後館中的具體陳列設計、內容都是他親自敲定。「凡是我覺得有收藏價值的東西,我都把它們放了進去。」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非常珍貴的書信,比如他和作家錢鍾書、翻譯家楊絳、前文化部部長王蒙、國學家馮至、語言學家季羨林等現當代文壇巨擘來往的信函,多達數十封,都在館中有詳細陳列。

楊武能和王蒙、季羨林、楊絳的通信

開館儀式結束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和楊老等嘉賓一起走入館內打探了一番。除了詳細展示了自己的求學、成長經歷,館內一大重點就是「巴蜀譯翁」楊武能不同版本的譯作和著作。大家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就是數十個版本之多,已經出版過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自然也是陳列的重點。據介紹,光是這部分就多達八百餘本。同時,楊武能多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手稿和墨跡也在現場可以看到。另外,楊武能獲得過的「國家功勳獎章」「歌德金質獎章」等也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

楊武能翻譯的多版本《格林童話》

除此之外,讀者還能在館中看到不少珍貴的照片。「比如我1歲時的照片,」說到這裡時,楊老還幽默地用重慶話補上了一句「穿衩衩褲誒!我都收藏起的……」惹得現場笑聲一片。

據介紹,升級為巴蜀譯翁文獻館後,館內新增了三大展覽區域:視頻播放區、巴蜀譯翁成都生活區、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成果展示區。視頻播放區將展示中央電視臺《文化十分》欄目組為楊武能拍攝的人物紀錄片以及其平日生活、工作的點滴,增強整個參觀的互動性與趣味性;巴蜀譯翁成都生活區將以豐富多彩的圖文展現楊武能在四川近三十載的辛苦耕耘以及取得的成就;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成果展示區將重點展出楊武能在擔任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期間,為推動重慶旅遊國際化、打造重慶優秀文化國際交流平臺所做的貢獻。

楊武能獲得的「歌德金質獎章」等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巴蜀譯翁文獻館」升級成立是重慶圖書館及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基於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背景下實施的,也是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一部分。「川渝一家,我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嘛!」在現場,楊武能很是感慨地表示,自己就是生在重慶,後來又在成都生活多年的範例,「這次『巴蜀譯翁』文獻館成立,就是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一個支點。」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文字/視頻 裘晉奕

來源: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川渝難分,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升級開館...
    「巴蜀譯翁文獻館」正式開館「川渝一家,我就是一個最好的樣板嘛!」在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的感慨聲中,9月19日晚,重慶圖書館4樓原來的「楊武能譯著文獻館」門頭被「巴蜀譯翁文獻館」換下。楊武能表示自己就是「川渝一家」最好的樣板到了2015年,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又多次找到他,包括到德國表明心意,希望能在重圖設立館中館,這才有了「楊武能譯著文獻館」。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重慶之聲9月19日訊 9月19日,「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圖書館四樓開館。該館是重慶圖書館及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貫徹落實中央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基礎上改造升級而成的全新文獻展覽館。作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一部分,「巴蜀譯翁文獻館」將吸引更多的讀者和遊客前往參觀,共同感受巴蜀兒女的奮鬥精神以及巴山蜀水的地靈人傑。
  • 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開館
    圖片由重慶圖書館提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0日10時30訊(記者 吳黎帆)「面對翻譯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樣,一定要愛它,這樣才能堅持下去,不離不棄。」這是「巴蜀譯翁」楊武能說過的話……今(20)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昨日,「巴蜀譯翁文獻館」在重慶圖書館四樓正式開館。
  • 巴蜀譯翁文獻館隆重揭幕
    發現教育9月22日訊 (易然 記者 顏木措 攝影 楊武忠 徐崇德)近日,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獲悉,9月19日,改造升級後的「巴蜀譯翁文獻館」揭幕儀式在重慶圖書館隆重舉行。(圖為巴蜀譯翁文獻館揭幕儀式一幕)巴蜀譯翁文獻館位於重慶圖書館四樓,面積 300餘平方米,以「新中國新時代成就我一世書不盡的傳奇
  • 送給自己8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 「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
    記者 羅傑 攝華龍網消息,「我是農民的孫子,工人的兒子,記住這句話。」今(30)日,在重慶圖書館楊武能著譯文獻館內,一位頭戴黑色鴨舌帽,身著紅色對襟短襖,腳穿深藍布鞋的老人為在場的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有現在這些成績,要感恩家鄉,感恩社會和人民。」他就是楊武能,榮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80歲德語翻譯家。
  • 佐證巴蜀一體共生的活國寶 構築中德交流橋梁的建築師
    可我為自己是四川人,是李太白、蘇東坡的後裔而驕傲;五年時間裡我只講四川話,就是不學上海話……」2020年9月19日晚8時許,在重慶圖書館的「巴蜀譯翁文獻館」開館儀式上,滿頭白髮蒼蒼,戴著近視眼鏡,身著深色唐裝的耄耋長者一手撐著講臺,一手微微上揚,在向出席開館儀式的領導和嘉賓述說自己的
  • 巴蜀譯翁楊武能:我眼中的鬼城豐都
    【編者按】此文為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巴蜀譯翁楊武能老先生近作,現授權本平臺予以首發。全文如下:退休老頭破格受聘組建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上任前應邀參加考察三峽景區的旅遊。9月10日晚7時登上豪華遊輪黃金3號,坐在貴賓套房的露臺上,面對著浩蕩東流的一江碧水。
  • 川渝緣深、水墨寄情!「巴蜀情」——2020川渝中國畫作品展今在重慶美術館揭幕
    自古以來就山水相連、血脈相融、難以分割的川渝兒女,用畫筆描繪出的巴蜀景致、風土人文自然也是既一脈相承、又各有千秋。「山帶烏蠻闊,江連白帝深。」9月18日下午,伴隨著四川省詩書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著名畫家薛磊的感慨,由四川省詩書畫院、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 重慶國畫院)共同主辦的「巴蜀情——2020川渝中國畫作品展」在重慶美術館1號展廳正式拉開帷幕。川渝兩地藝術家帶來的120餘幅中國畫作品亮相現場。
  • 「巴蜀譯翁」楊武能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楊武能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留給他的時間遠遠不夠   他說自己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自號「巴蜀譯翁   楊武能出生在山城重慶,長期工作在四川大學,自號「巴蜀譯翁」。他說,我儘管是重慶人,但是,受到蘇東坡、杜甫的影響,四川文化滋養了我,所以我堅持自己是一個四川人。   無論是德國為楊武能頒發的「國家功勳獎章」,還是歌德金質獎章,楊武能已經是獲獎無數。但作為中國的翻譯家,他更為珍視的還是「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一榮譽,因為這是自己國家給他頒發的獎項。
  • 山城有位「巴蜀譯翁」
    今年10月,重慶武隆迎來由德國、法國、美國、瑞士、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5人組成的採風團。他們通過「世界華裔文藝家重慶·武隆·仙女山採風行」活動走進重慶秀美山川,品人文底蘊,寫下多篇閱讀量超10萬的文章,大力推介重慶的山水人文之美。    策劃此次活動的便是2018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楊武能。
  • 「我和祖國共成長」·優秀文藝作品展播|從失學少年到巴蜀譯翁...
    【全文閱讀】一世書不盡的傳奇楊武能年屆耄耋,一時興起,我給自己取了一個號或曰筆名,叫巴蜀譯翁。譯翁者,做了一輩子文學翻譯的老頭子也。冠在前面的巴蜀二字,則標示出他的根脈、屬性。那是1986年盛夏——山城重慶最難熬的季節。在這座有名的大火爐中,為了抓緊暑假的寶貴時間趕譯我們承擔的近二十萬字,一大早就把當書案的活動飯桌搬上緊靠歌樂山麓的陽臺,到了午後又搬回屋裡,直接擺在旋轉的大吊扇底下。如此這般,才好歹避免了赤裸的身體沁出的汗水打溼面前的稿箋紙。
  • 巴蜀譯翁楊武能追憶:作為翻譯家的余光中
    早在今年年初,翻譯家、巴蜀譯翁楊武能教授就應蜀山書院雲棲龐驚濤之訪,深情回憶自己和余光中先生交往的幾段往事,其中一些細節,此前並不為余光中先生文章或傳記提及,因此而有補益名人掌故的價值。值12月14日前夕,筆者特揀出原文,稍加修飾,發布於「雲棲讀書」,以為余光中先生去世兩周年之紀念。詩人精神不滅,而此段回憶裡,翻譯家之餘光中形象則呼之欲出也。】
  • 巴蜀筆墨情 川渝中國畫作品展開幕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9月18日,記者從四川省詩書畫院獲悉,《「巴蜀情」——2020川渝中國畫作品展》當天於重慶美術館開展。戴衛、何應輝、彭先城、薛磊、周順愷等川渝兩地藝術家將聯袂奉上一場藝術大餐。氣勢恢宏的雪域山水,古意盎然的峨眉三蘇、田園氣息濃厚的園圃秋色、憨態可愛的熊貓滾滾。
  • 用「龍舞」融合川渝文旅發展 重慶銅梁安居古城獲「巴蜀文化旅遊...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這是中國第四大古城,被稱為看得見山、見得到水、記得往鄉愁的地方。11月18日上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上,重慶銅梁安居古城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稱號。
  • 建設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川渝兩地如何協同唱好「交響樂」?
    釋放文旅新動能,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如何協同發力?又有哪些重要抓手?下一步具體舉措是什麼?首先,要做到巴蜀「五同」,即畫好「同心圓」,通過頂層設計,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兩中心兩地」定位為準則,建立巴蜀文旅共同體;做大「同類項」,把相似的產業和景區攜手整合,實現利益共享、共同提高;共建「同盟軍」,建立市場共同體,在招商引資、土地開發、人才流轉、產品推銷、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共舉巴蜀旗、共打巴蜀牌;優化「同位素」,在國際國內雙循環背景下,拓展兩個市場、做大兩個極核;強調「同義詞
  • 彰顯巴蜀文化魅力 川渝聯合舉辦「巴蜀文史翰墨」詩書畫印藝術展
    藝術展開幕式現場(央廣網發 四川省政府參事室供圖)央廣網成都11月14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1月13日,「巴風蜀韻」——巴蜀文史翰墨第七屆詩書畫印藝術展在成都「四川福寶美術館」開幕,本屆藝術展以「巴風蜀韻」為主題,展期8天,共展出川渝兩地146位文史館員、藝術家和文化學者的177幅(件)書、畫、印、繡作品和143首近體詩詞。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在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過程中...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不被行政區劃割裂 打造統一的文旅市場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川渝地區具備著良好的基礎,不管是自然還是文化資源,都相當豐富且兩地互補性又極強。但如何發揮好優勢,將文旅走廊「做大做強」,程武彥一直強調打通兩地、整合資源以及統一規劃的重要性。首先,打破地域界限,打造川渝統一的文化旅遊大市場。「就要求我們在文旅政策上相通,市場相接,產品相連,信息上共享以及服務上標準一致。」他表示,如果沒有統一的大文旅市場,且依舊是各區行政區劃割裂開,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則名不副實。
  • 重慶圖書館第四季格林童話之夜升級 近1000㎡「格林夜市」靜待小...
    「格林童話之夜」已經成為重慶圖書館的小讀者們每年最期待的活動白雪公主和她的王子真從書裡面走出來了,並且還來到了重慶圖書館!9月4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圖書館獲悉,此前已經連續三年陪伴孩子們度過了難忘夜晚的「格林童話之夜」今年確定將於9月19日回歸山城孩子們的面前。同時,第四季「格林童話之夜」還將迎來重大升級:除了往年的傳統特色會場,今年的現場還將新增一個近1000平方米的書香「格林夜市」!
  • 著名德國文學翻譯家楊武能名重士林,「巴蜀譯翁亭」在重慶武隆落成
    >圖/張曉暉 「巴蜀譯翁」就是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家楊武能教授,他在德國僑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譯作了解德語文學,進而了解德國的社會和文化。 楊武能教授在巴蜀譯翁亭揭牌儀式上發表感言 10月16日,「巴蜀譯翁亭」 揭牌儀式在重慶武隆仙女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天衢公園隆重舉行
  • 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重慶文旅亮相第七屆四川旅博會 助力巴蜀...
    作為本次旅博會的主賓省,重慶共組織了全市各區縣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等30多家單位參會參展,通過參展「1+3」、推介「1+3」、文旅大篷車巡遊等形式,集中展示和推介重慶都市旅遊、長江三峽深度遊、世界遺產之旅、民俗風情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產品,推廣「山水之都,美麗重慶」旅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