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習慣是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
不陪著讀繪本的孩子專注力就不行嗎?我不想陪她讀,我就想讓他自己看,不看也不強求,她讓我讀我肯定樂意奉陪,但是不想天天固定時間開始讀繪本。
讀繪本有什麼好處?小時候不讀繪本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這是知乎上一位知友提的問題,相信也是父母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我們來討論一下。
姑且不論題主是否是功利或急於求成,但是想偷懶肯定是沒跑了。我們提倡跟孩子一起讀繪本,真的是因為那些1、2、3、4條條框框看不見摸不著的好處嗎?其實是的。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養成的閱讀習慣、培養的閱讀能力,能夠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在幼兒園階段,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愛閱讀這種好習慣。
美國一直在持續進行關於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研究。在《孩子的發展Child Development》一書中提供了一份調查研究,這份研究報告用確切的數據表明:如果家長經常為孩子閱讀,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出色的閱讀能力。
而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給他讀繪本,並且用手指著繪本的畫面,吸引他的注意力。
就我個人成長經歷來看,從小家裡堆滿繪本,不認字時爸媽拿著書給我念,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讀。認字時自己拿著書反覆讀百看不厭,床前永遠堆滿了書,回想起來這種讀書的興趣與習慣跟父母前期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後來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從未感到吃力,而語文學習最基本的就是閱讀理解能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好處也就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了作用。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娛樂方式甚少,而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我們的孩子,時刻受到電子產品的誘惑,在他的行為習慣建立初期,用讀繪本的方式搶奪他對電子遊戲的注意力,用閱讀的習慣代替玩手機的依賴,這種投入產出比絕不是當下立現的。
經常看紙質內容,可有效提高孩子的拼寫和理解能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Richd Rende博士研究發現,3歲後,指讀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研究結果有著有力的數據支撐,他們比較了80多個幼兒園裡老師的閱讀風格,有的老師只是給孩子朗讀書本內容。而有的老師是把閱讀的東西列印出來,並把列印出來的內容給孩子看,讓他看著列印出來的內容,朗讀的同時老師會經常用語言和孩子交流,「請看這個頁面最上面的內容,你能找到一隻小鴨子嗎?」兩類老師(只給孩子念內容的老師和把內容列印出來給孩子看的老師)不同的上課方式,被研究者用錄像記錄了下來。
結果兩年後,研究者通過跟蹤發現,那些把內容列印出來的老師,教出的孩子閱讀能力明顯要好於那些只聽老師朗讀的孩子。
經常自己能看著紙質內容的孩子,他們的拼寫和理解能力也要更高一籌。
閱讀時,要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閱讀頁面上,這個研究結果同樣告訴我們,讀繪本要注重閱讀方式,而不僅僅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所以,給孩子朗讀繪本的時候,應該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閱讀的頁面上,眼睛看著繪本,然後鼓勵他自己發現一些單詞和畫面。
不過需要注意一件事,應該時刻引導孩子把視線放在繪本上,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家長跟孩子一起親子共讀,這樣你的孩子將會有更好的讀寫技巧。
閱讀繪本最好的方式,是親子共讀
很多父母看似全身心投入教育,急哄哄地把孩子往各種早教班、興趣班裡塞,卻連在家給孩子讀繪本這項最簡單有益的早教活動都做不到,花大價錢彌補自己偷的懶。
每天固定時間讀繪本有些誇張,但要有意識的,貢獻出20至30分鐘,創設一個親密的親子獨處的空間和紐帶,帶給孩子的,是安全感、同理心和共情力,甚至習慣獨處並擁有平靜的能力……
這也是世界範圍內公認的,閱讀繪本對於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意義。
猶他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博士Gina A. Cook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你和孩子一起玩、閱讀,哪怕是閒逛,你的說話方式都會影響到他10年裡在學校的閱讀和數學能力。
他的研究結果很有借鑑意義:「我們不僅要多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玩,而且要知道如何和他們玩。比如我們給孩子閱讀繪本,我們不僅僅是讀給他們聽,而且可以指著圖片和他討論,問他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樣的互動更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願意,可以把繪本理解成一味「藥」,一劑長情、溫情、只有一味藥材的藥方——那一味藥,就是愛。
親人的愛,以溫情和耐心,輔以漫長時光,慢慢熬煮,天天共讀,一定會養育出內心平靜豐盈、善良獨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