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繪本讀物的流行,對於幼兒啟蒙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些老師也會提倡,家長和孩子多在一起閱讀繪本,既改善親子關係,又能給孩子做好語文啟蒙教育。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還有輔導班,由專門的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怎樣閱讀繪本。家長興致盎然,還會打卡,一個月下來倒是能讀了不少繪本。有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有興趣,有的孩子沒有,親子共讀的行為可能也就堅持打卡一個月,家長的耐心有限,過了這一陣,可能就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習活動中去了。
不管是繪本、漫畫、英文書,親子共讀是行為,繪本是內容,行為結合內容,我們得到學習結果。但是閱讀繪本到底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哪些啟蒙教育?是不是閱讀了繪本,我孩子以後上學,語文成績就好了?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都被貼上了,一看就是早期教育中,家長沒有陪伴閱讀繪本,沒有建立閱讀興趣。而陪孩子讀繪本,就成了很多全職媽媽的必修課。親子共讀,不是我們打開繪本,和孩子一起看這麼簡單,也不是講故事,更不是語文學習,而是我們應該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讓孩子看到世界。
01家長在輔導閱讀繪本的時候,先讓孩子看
坐我們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的時候,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拿到繪本,家長先指著封面上的字,給孩子念一念,這是講的什麼故事。然後一頁一頁翻,家長講孩子聽。耐心不足的孩子,可能在家長翻倒第三頁的時候,就坐不住了,從家長懷中掙扎著要離開。家長按住,繼續講,親子之間來回對抗個幾回,這就不是親子共讀繪本了,可能就是一場親子學習大戰。有些繪本圖書吧,在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的時候,還播放背景音樂,老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地講,下面的小朋友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群魔亂舞。
其實不管是讀繪本,還是故事書,只要是親子共讀的模式,家長不必心急,馬上給孩子傳授文字閱讀的技巧。而是應該讓孩子感受閱讀繪本的過程,從找書開始,讓孩子有意識地去找書,自己選擇閱讀什麼。然後讓孩子先看看,可能孩子會自己隨便翻一下,因為不識字也看不懂,也有可能會自己津津有味看起來。等孩子結束他的閱讀過程後,家長再來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並問問孩子最喜歡哪一頁?家長需要觀察,孩子在哪一頁停留時間最長,然後再給孩子讀繪本。
02識字是附加的學習,不用強求通過繪本來識字
對於5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閱讀繪本可以識字。但是太小的孩子,他們本身對閱讀行為就是處於一個模仿的狀態,對故事本身的興趣要高於識字的興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來觀察,通過閱讀來思考。識字是附加的學習,並不一定要設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我們一定要通過親子共讀繪本,在上學前認識多少個字。這會消減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書本的觀察力。
繪本上的文字都比較少,我們真正通過閱讀來識字也不會通過閱讀繪本來積累大量的漢字,家長不用強求通過繪本來識字。而且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用識字工具、用卡片、這些單一的識字工具能達到比閱讀繪本識字要高的識字效率。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閱讀,我們還沒有對閱讀繪本建立什麼興趣,就要開始通過閱讀來識字了,這樣的學習流程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03繪本看完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講一講
其實大部分家長的耐心都比較有限,能夠日復一日陪孩子閱讀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家長都把親子共讀繪本當成是一項學習任務,企圖從這項任務中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寫讀後感。早期的閱讀練習就是放鬆,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閱讀環境中,去看自己想看的書。家長需要在看完後,引導孩子再講一講,也就是複述出繪本內容。這是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文字的理解感知力,不過如何孩子不願意講,家長也不要強制來說。有的孩子性格如此,看完了繪本,他只想玩。
關於閱讀,當時是越早培養習慣越好,家長要在閱讀上,花掉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孩子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不是那麼功利的行為,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看到世界,他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關於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閱讀繪本,你有什麼好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