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體會閱讀

2020-12-11 小島語文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繪本讀物的流行,對於幼兒啟蒙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些老師也會提倡,家長和孩子多在一起閱讀繪本,既改善親子關係,又能給孩子做好語文啟蒙教育。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還有輔導班,由專門的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怎樣閱讀繪本。家長興致盎然,還會打卡,一個月下來倒是能讀了不少繪本。有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有興趣,有的孩子沒有,親子共讀的行為可能也就堅持打卡一個月,家長的耐心有限,過了這一陣,可能就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習活動中去了。

不管是繪本、漫畫、英文書,親子共讀是行為,繪本是內容,行為結合內容,我們得到學習結果。但是閱讀繪本到底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哪些啟蒙教育?是不是閱讀了繪本,我孩子以後上學,語文成績就好了?那些不愛看書的同學,都被貼上了,一看就是早期教育中,家長沒有陪伴閱讀繪本,沒有建立閱讀興趣。而陪孩子讀繪本,就成了很多全職媽媽的必修課。親子共讀,不是我們打開繪本,和孩子一起看這麼簡單,也不是講故事,更不是語文學習,而是我們應該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讓孩子看到世界。

01家長在輔導閱讀繪本的時候,先讓孩子看

坐我們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的時候,通常都是共讀一本書。拿到繪本,家長先指著封面上的字,給孩子念一念,這是講的什麼故事。然後一頁一頁翻,家長講孩子聽。耐心不足的孩子,可能在家長翻倒第三頁的時候,就坐不住了,從家長懷中掙扎著要離開。家長按住,繼續講,親子之間來回對抗個幾回,這就不是親子共讀繪本了,可能就是一場親子學習大戰。有些繪本圖書吧,在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的時候,還播放背景音樂,老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地講,下面的小朋友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群魔亂舞。

其實不管是讀繪本,還是故事書,只要是親子共讀的模式,家長不必心急,馬上給孩子傳授文字閱讀的技巧。而是應該讓孩子感受閱讀繪本的過程,從找書開始,讓孩子有意識地去找書,自己選擇閱讀什麼。然後讓孩子先看看,可能孩子會自己隨便翻一下,因為不識字也看不懂,也有可能會自己津津有味看起來。等孩子結束他的閱讀過程後,家長再來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並問問孩子最喜歡哪一頁?家長需要觀察,孩子在哪一頁停留時間最長,然後再給孩子讀繪本。

02識字是附加的學習,不用強求通過繪本來識字

對於5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閱讀繪本可以識字。但是太小的孩子,他們本身對閱讀行為就是處於一個模仿的狀態,對故事本身的興趣要高於識字的興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來觀察,通過閱讀來思考。識字是附加的學習,並不一定要設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我們一定要通過親子共讀繪本,在上學前認識多少個字。這會消減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書本的觀察力。

繪本上的文字都比較少,我們真正通過閱讀來識字也不會通過閱讀繪本來積累大量的漢字,家長不用強求通過繪本來識字。而且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用識字工具、用卡片、這些單一的識字工具能達到比閱讀繪本識字要高的識字效率。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閱讀,我們還沒有對閱讀繪本建立什麼興趣,就要開始通過閱讀來識字了,這樣的學習流程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03繪本看完後,家長需要引導孩子講一講

其實大部分家長的耐心都比較有限,能夠日復一日陪孩子閱讀的家長還是少數。大部分家長都把親子共讀繪本當成是一項學習任務,企圖從這項任務中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寫讀後感。早期的閱讀練習就是放鬆,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閱讀環境中,去看自己想看的書。家長需要在看完後,引導孩子再講一講,也就是複述出繪本內容。這是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文字的理解感知力,不過如何孩子不願意講,家長也不要強制來說。有的孩子性格如此,看完了繪本,他只想玩。

關於閱讀,當時是越早培養習慣越好,家長要在閱讀上,花掉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孩子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閱讀不是那麼功利的行為,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看到世界,他才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關於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閱讀繪本,你有什麼好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讀繪本?4招掌握正確的親子共讀法,讓孩子「愛不釋手」
    隔天去了閨蜜家裡,這時候她的孩子小天正坐在沙發上看瑪麗荷艾斯的《在森林裡》。閨蜜對小天大聲喊道:「阿姨來了,你也不打聲招呼。那本書不用看了,你都看了無數遍了,就是一些無釐頭的事,又不能教會你什麼東西,去和小妹妹玩吧。」玩了一會,選了一些繪本,臨走時我給閨蜜說:「不是小天不喜歡讀繪本,而是你還沒有真的融入到親子共讀中。」
  • 3步親子閱讀法,教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讓孩子愛上閱讀
    所以父母們應該珍惜每一個與孩子共讀繪本的時刻,親子共讀繪本的3個步驟:聽——啟發孩子的感知力「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如果把孩子經歷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終會孕育出知識和智慧的種子,那麼各種情緒和豐富的感知力則是讓這些種子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文|全文共2323字,閱讀時間約4.2分鐘周六工作室舉辦了親子閱讀指導活動,有位媽媽活動後找我私聊,她對我說:「真奇怪,我這孩子在家根本不喜歡看書,但參加活動是卻很專心。你們用了什麼特殊方法啊!」繪本閱讀對娃到底有多重要?因為從事的事業和繪本相關,兩個孩子幾乎都有在繪本館"駐館"讀書的經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早期用繪本給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並不止提高語文成績和作文能力這兩點,而是關係到孩子認知水平發展的方方面面。
  • 陪寶寶讀繪本只是複述嗎?不,分三步走,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導讀:一個父母從不閱讀的家庭,其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陪孩子閱讀,是親子閱讀的首要條件,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辦法,更是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方式。媽媽常帶我看的,是我從表哥家借來的語文課本。我還在上一年級,媽媽已經給我讀《木蘭詩》了。我家有姐弟三個孩子,但姐姐和弟弟都對閱讀不感興趣,他們常常一起出去玩,母親則在家陪我讀"書"。也是得益於母親的影響,我一直很喜歡閱讀,後來上初中開始投稿,發表在當地的報刊上。等我自己有了孩子,在給他們買書籍這件事上,我從不含糊。
  •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非得報閱讀班?親子共讀是最佳途徑
    隨著大語文時代的悄然到來,許多家長都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的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書,有的給孩子報閱讀班,有的帶著孩子讀,家長的目的只有一個想讓孩子從小就喜歡上閱讀。接孩子放學時,有位家長對著身邊的好友抱怨:「唉,孩子自己能學啥用學啥樣,其他的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 每天都給孩子讀繪本,就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們想得太簡單
    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即使每天再忙再累,也都會抽時間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在我看來,親子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識字,養成閱讀的習慣,更重要的是父母給予孩子有溫度的陪伴,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愛和滿足感。
  • 「花婆婆」方素珍 讀繪本的重點是增加親子親密時間
    方素珍:我手上現在在做的,有一本是關於汶川大地震的,2008年我開始構思故事,到2016年六七月時候才寫好。現在製作的過程也非常辛苦,而且很漫長。我寧可好好打磨一本,然後每一本有它的特定的主題,它可能不全部是普羅大眾都喜歡的,但是至少它有特別的人生哲學在裡面,在共讀的時候,能讓親子享受書中的智慧和幽默……我想要儘量做到這一點,也希望找到的畫家有這樣子的能耐。
  • 上學幫:開啟親子共讀:怎麼讀繪本最有效?
    不過,瘋狂過後,書櫃是囤滿了,但是該如何開始親子共讀呢?根據我們這幾年積累的經驗,開展親子共讀會有不同階段,每個階段家長的角色都是不一樣的。可以說,為了孩子的閱讀啟蒙,爸爸媽媽們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啊!第一階段看圖講故事親子共讀其實在孩子1歲之後就可以開始了。這個階段培養的更多是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 孩子真的喜歡讀繪本、聽故事嗎?其實他想要的是你
    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1很多媽媽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呢?似懂非懂,或者根本不懂,但他們就是喜歡那裡面的人物,線條,顏色,以及當下聽到的那個故事。 他們可不去想這個有沒有用?自己懂了還是沒懂。 而且我發現,孩子讀繪本聽故事。不僅僅是因為喜歡,而是喜歡這種父母陪伴的感覺。
  • 親子共讀:愛的無畏施
    N雲上 有一年春節,我帶孩子去旅行,遇到草莓園,就帶著孩子摘草莓,草莓一斤30元,可彼時市場上的草莓均價才10元錢,我不禁感慨:摘草莓真貴啊。一個朋友語重心長地說:你錯了,人家賣的不是草莓,賣的是摘! 親子共讀,也是如此,它的第一意義,不是共讀,而是親子。 所謂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讀圖畫書,國內叫繪本。
  • 那些讀繪本長大的孩子,為啥後來都變得很厲害了?看完你就知道了
    閱讀習慣是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不陪著讀繪本的孩子專注力就不行嗎?我不想陪她讀,我就想讓他自己看,不看也不強求,她讓我讀我肯定樂意奉陪,但是不想天天固定時間開始讀繪本。讀繪本有什麼好處?小時候不讀繪本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 早期閱讀不是簡單講故事 多樣方法讓孩子更聰明
    早期閱讀也並非單單是講故事這麼簡單的事喲!* 親子閱讀的實用方法:提問閱讀法讓孩子帶著疑問來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如讀《小紅帽》時,邊讀邊給孩子指,這就是小紅帽,這是小紅帽提的藍子,這是大灰狼。
  • 親子閱讀專家分享怎麼給孩子讀繪本,孩子更智慧!家長可收藏
    有孩子的家裡都會購置很多的繪本,可是,媽媽們一邊購買一邊心疼,為啥我的孩子就不愛讀呢?為啥孩子到現在還不能自己流利的複述呢?為啥孩子聽故事的時候都不提問題不好奇呢?今天子玲就來帶著大家了解,作為專業的親子閱讀指導師我一般是如何跟孩子來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
  • 繪本閱讀 家長講 孩子看
    「全科閱讀」不斷被提倡,除語文外的其他各個科目的試卷的閱讀量也都增加了,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將成為各學科的重要基礎。在新教改背景下,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和閱讀品位就成了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剛性需求」。哪個學生的知識越寬廣、體系越健全,對自己和長遠發展都會很好。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
    繪本閱讀是親子關係的黃金紐帶對於孩子來說,他要的不是最貴的禮物,而是最好的陪伴,相比父母給自己一個昂貴的玩具,他寧願選擇坐在爸爸媽媽的懷裡讀上幾本好看的繪本。低月齡的寶寶雖然小,不能理解繪本的故事,但是爸爸媽媽溫暖的擁抱,溫柔的聲音,一定會給他美好的記憶。
  • 早教並不是教孩子「死記硬背」,而是促進兒童「四力」的發展
    1歲萌娃識卡150張,認識100多個物體,語言能力超強,媽媽: 陪娃讀了60本繪本後,發現:早教並不是教孩子「死記硬背」,而是促進兒童「四力」的發展,早教要重視「閱讀」的力量。對於孩子來說,早教要做的不是教孩子「死記硬背」,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發揮想像力、思考力、觀察力和判斷力,這才是早期教育最終的目的。可可六個月開始我開始了早教,從看抓小球鍛鍊精細動作開始,慢慢過渡到讀睡前故事、每天一起做遊戲,再到親子共讀。
  • 陪娃讀繪本,不是讀完就沒事了,3點技巧有助於培養閱讀習慣
    我內心樂開了花,仿佛看到孩子成功的樣子。我買的是經典繪本。我們都知道經典繪本經過時間的沉澱,它能被認可,源於它揭示了我們人生一些方面的根本道理,這些道理不會隨著時間或者外界變化而失效。這些繪本不僅僅是在講故事,還能讓孩子在思維、欣賞、語言、社會能力,親子教育等方面得到鍛鍊。
  • 小學生閱讀名著,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培養這3個學習習慣
    因為考試會考,所以閱讀名著就被作為語文成績的一個標準考量,語文成績不好,一定是沒閱讀,沒看名著,真的是這樣嗎?顯然我們對閱讀名著是有一些誤會的,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會考一些名著相關的文學常識,比如作者是誰?四大名著有哪些?主要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這些考點和知識點,並不是靠閱讀名著來獲得,而是我們通過梳理概括文學常識的知識點,也可以為考試做好準備。
  • 孩子拒絕和爸爸一起讀書,繪本專家:讀繪本千萬不要這樣問
    看兒子沒有反應,又緊跟著說,「這個故事就是講,一隻叫蘿絲的母雞去散步,有一隻狐狸跟著他,想吃掉它……」嘰裡呱啦地把故事又複述了一遍。兒子陰沉著臉,從沙發上滑下來,走到我身邊。「媽媽和我讀書。爸爸,你走吧!」從那以後,兒子再也不跟爸爸一起讀書了。 只要讀書,就找媽。
  • 讓親子關係崩潰的,不是學習,而是方法
    他用兒童的語言,如同講故事一般講述著這個地球上曾經發生的跨國故事。顯然凱凱沒有刻意準備,也不是死記硬背。這樣的知識可能大人都不清楚,但一個二年級孩子能從一個點將這一段中國歷史到世界歷史講得很清楚,大家都由衷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