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孩子讀繪本,不一定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養成,堅持只是一方面,保持孩子的興趣才是關鍵。我們可以從 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閱讀之樂和尊重孩子三大閱讀權利這幾個方面來激發和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我們可以創造閱讀環境、固定閱讀時間和擺正閱讀觀念,讓孩子堅持閱讀,把閱讀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天,就像一日三餐一樣。
只有同時做到興趣和堅持,才能真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一、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即使每天再忙再累,也都會抽時間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在我看來,親子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識字,養成閱讀的習慣,更重要的是父母給予孩子有溫度的陪伴,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愛和滿足感。
正如育兒暢銷書作家大J所說:所謂「親子閱讀」, 「親子」比「閱讀」更重要。這是你和孩子之間一段高質量的時光,在這段時光裡,沒有電子產品和其他外界的幹擾,只有書籍和陪伴,你們只需要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就好。
二、如何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3招就夠
(一)、父母以身作則
甘地夫人曾說過: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孩子們對謊言或虛偽非常敏感,極易察覺。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身並不喜歡閱讀,給孩子讀繪本帶有功利心,目的並不純粹。在閱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言行,根本感染不了孩子。有時候父母甚至草草應付,完全激發不了孩子的興趣,還會把孩子所剩無幾的閱讀欲望統統消磨掉。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首先父母就要成為喜愛閱讀之人,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作用。
(二)、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給孩子選書,不要選單純學知識的那類書,而是趣味性強的故事書。這樣孩子更願意看。
同時,豐富閱讀形式:今天和孩子讀文字,明天就和孩子看圖片。或者和孩子玩角色扮演,先是父母給孩子講,待孩子熟悉之後,可以讓孩子講給我們聽。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又能讓孩子收穫快樂和成就感,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很好玩有趣的事情,從而愛上閱讀。
(三)、尊重孩子的三大閱讀權利
想要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三大閱讀權利
1. 跳著讀的權利
很多孩子拿到繪本,喜歡跳著讀。我孩子就是這樣,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成人看書也是先看目錄,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看,這和孩子跳著讀繪本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按照孩子的節奏來,不可強迫孩子一頁一頁讀,否則會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2. 反覆讀的權利
有沒有發現,孩子有時候一個故事要我們反覆讀,甚至讀上十餘遍。
其實,這是孩子練習的過程,孩子在體驗閱讀的樂趣和成就感。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著急讓孩子讀其他的繪本,耐心地陪孩子讀完當下這一本就好。
3. 讀不完的權利
孩子年紀小,專注時間有限,常常繪本讀到一半就分神做其他事了。
這時候,我們應該要理解孩子這種行為,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尊重孩子讀不完的權利,而不是批判孩子。
三、如何讓孩子堅持閱讀?這三方面要做好
(一)、創造閱讀環境
可以在家裡布置閱讀角,創造一個溫馨安靜的閱讀環境。此外,在陪孩子閱讀過程中,父母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建一個輕鬆愉悅的閱讀氛圍。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閱讀的環境,孩子也很難愛上閱讀,更別說堅持閱讀了。
(二)、固定閱讀時間
很多父母狀態好的時候給孩子讀一小時,不好的時候讀幾分鐘甚至不讀。
孩子閱讀這件事,最好固定閱讀時間,比如每晚15-20分鐘,然後每天都堅持如此,更容易形成習慣。
美國醫學中心John Hutton等人經過研究發現,那些每天有固定時間閱讀的小朋友,他們大腦左側的「顳葉-頂葉-枕葉」整合皮質明顯發育較好。
簡而言之,固定閱讀時間,不僅有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還能讓孩子學習力更強。
(三)、擺正閱讀觀念
我們這一代父母,小時候少有讀繪本的經歷。在我們的理解中,讀繪本就一定要一字一句地讀,一頁一頁地說,一定要坐著讀。甚至,對親子閱讀充滿功利心和攀比心,導致很多父母變得焦慮。這一切,已經讓親子閱讀失去最初的意義。
平常心對待親子閱讀這件事就好,我們純粹是因為喜歡而閱讀,這樣才能感染孩子,帶動孩子一起閱讀。
越純粹地東西,反而越持久,親子閱讀亦如此。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曾說過:「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親子閱讀的意義,大家不言而喻。親子閱讀,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更是父母和孩子高質量的心靈交流。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享受其中,帶著興趣和堅持,陪伴孩子一起養成閱讀的好習慣。